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金庸人生的五个标签和一点轶事

时间:2010-04-27

在媒体记者向老先生的儿子查传倜求证的时候,得到的答复是下午走了,很安详!然而在我们心中都知道,这位安详离去的老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江湖

提示:本文共有 41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根据香港《明报》的报道,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査良庸,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金庸先生在2018年10月30日去世,享年94岁。在媒体记者向老先生的儿子查传倜求证的时候,得到的答复是“下午走了,很安详!”然而在我们心中都知道,这位安详离去的老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江湖。

从百度百科的基本资料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老先生的一些基本的信息,诸如生卒年月,简单生平。但是如果细细的去了解,老先生的人生或许不仅仅如百度百科里的文字那么苍白的。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的读者年龄跨度超过50年,可以说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的主流人群里,50后、60后、70后、80后以及部分的90后都是金庸先生的读者。甚至有数据统计显示,金庸先生的作品是读者最多的华人文学作品。

评价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标签,在我眼中,金庸先生的标签一共有五个,而这五个标签也是我们简单的去了解金庸先生的最好的起点。

标签一:媒体人、新闻评论员

我们都知道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却从来都不知道,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并非是金庸先生的主业。他的主业很长时间里都是一个媒体人,一个新闻评论员。

金庸先生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展示自己的不俗的创作能力,他为后来的同学写作了一本《给投考初中者》,并且这本书后来也出版了。不过其后金庸先生的求学之路却不很顺利。他的故乡浙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沦陷区,政治环境没有太好。后来金庸先生就读于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可是依然因为政治原因被退学。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金庸先生在杭州的《东南日报》谋得一份外勤记者的工作,开始了他的媒体生涯。

1946年,金庸先生又开始在上海的《大公报》做国际电讯翻译,并于1948年呗调往《大公报》的香港分社。从此,金庸先生正式的定居到了香港。

1950年,《大公报》下属的《新晚报》创刊,金庸又被调整到了《新晚报》下属的《下午茶座》栏目,同时还兼任翻译和记者的职务。这时候,他的工作伙伴里有个叫陈文统的人,两人共用一个办公桌。而后来,这两人也成了中国武侠小说的泰山北斗,这个陈文统就是我们熟悉的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

1959年,被迫离开《大公报》系统的金庸自己创建了《明报》,从此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媒体传奇。

1962年,香港发生了内地难民偷渡香港的“难民潮”,对于这一次非常敏感的事件,很多香港本地媒体集体噤声。但是金庸带领《明报》的编辑记者对于这一事件进行了长期的跟踪报道,从此,《明报》火了。而后,《明报》奠定了以报道内地新闻为主打单元的办报模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此后的多年,金庸的新闻评论,也就成了《明报》的一大亮点。

标签二:武侠小说作家

对于金庸这个标签,相信是所有人最熟悉的。毕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以及《越女剑》这些作品实在是让我们耳熟能详。其中,14部作品拼出的这一副对联,甚至在打字的时候,只要打出前几个字,后面就会被输入法智能的给显示出来。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写作开始于《大公报》时期,当时梁羽生写作了一部武侠小说之后,反响很好。于是金庸先生也就开始了自己的武侠生涯。《书剑恩仇录》作为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侠作品,很快引起了读者的关注。

作为文学作品的武侠小说原本并非什么可以登堂入室的作品。甚至在很长的时间里,武侠小说都是引车卖浆者茶余饭后的谈资。可是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不同于传统的武侠小说,他的小说里有太多的家国情怀,正好迎合了当时动荡的华人文化圈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而进入21世纪之后,金庸的武侠作品还被选入了语文教材。

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就是一个金庸迷,甚至传说金庸的武侠小说能够进入语文教材,就是在他的推动之下实现的。而笔者对于金庸的武侠作品之外的了解,也是开始于孔庆东的作品。而孔庆东先生对于金庸的喜爱,也许可能是来自于他的博士生导师,严家炎先生了。事实上,金庸的武侠小说打破了阶层的藩篱,成了各个层次的华人都能找寻到的共同话题。

标签三:国学大师

对于国学大师的这个标签很多精研国学的人或许是不认可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国学大师更多的是应该精通于“四书五经”,能讲好之乎者也的一群人了。但是如果能去好好深究一下金庸先生的作品,我们或许应该知道,国学的边界可不止于我们想象的那些诗词歌赋什么的。

金庸先生自己也承认,他在写作小说的时候,很多章节的题目并非是传统的文学作品里工整对仗的好句子。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我们从金庸先生的作品里去品读中国的国学。

我们先很多人熟悉的《射雕英雄传》里面就有丰富的国学内容。《射雕英雄传》定位于宋朝末年,包含了当时的宏大的历史背景。其中,当时在中国非常强大的全真教,就被写进了作品当中。而长春真人丘处机去大漠和成吉思汗的交流,也是有史可查的。而在金庸小说中所向披靡的降龙十八掌更是把《周易》当中的一些关于龙的词句引用了过来,其中的亢龙有悔,飞龙在天,见龙在田,潜龙勿用都是从《周易》里选出的词汇了。

当然,金庸作品里国学的体现不仅限于此。在小说《天龙八部》里面也有更多的体现。首先,“天龙八部”书名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

而在小说的历史设定方面,集合了当时辽、大理、西夏、吐蕃等多个和中原王朝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包括宋哲宗即位之后的北宋的政局变化都写了进去,如此的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构建故事的能力,必须对历史足够的熟悉。而在这当中,整天嚷嚷着要复国的慕容复家族,更是体现了金庸先生深厚的历史功底。

在中国的漫长的历史当中,十六国的历史是国人了解最不清楚的。在今天互联网逐渐发达以及一些诸如《琅琊榜》、《锦绣未央》的电视作品刚刚让我们对于那个时代有了些许的了解。更多的人可能知道的一个是下了“杀胡令”的冉闵,或者是差点有希望统一中国的苻坚。但是,金庸先生却选取了在北朝的历史上很活跃的慕容家,也就是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这几个国家的建立者。而慕容就著名的武功参合指更是有典故了。公园395年,后燕太子慕容宝率领八万后燕军进攻北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采取“敌进我退,诱敌深入,拖而不打”的战略,渡黄河南下,与后燕军队隔河对峙。后燕军队长途跋涉,不能速战速决,加之天气渐冷,又误信慕容垂去世的消息,决定撤兵。被拓跋珪率领的二万北魏军在参合陂大败。这场战役加速了后燕的灭亡,也奠定了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而这么一场经典的战役,也被金庸先生以一种隐喻写进了小说当中。没有历史的祭奠,或许很难把这些内容熟练的写进作品当中吧。

标签四:华人文化的使者

前面我们说过,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既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的饭后谈资,也是文学大家喜欢研究的文学现象和作品。其实,金庸先生的作品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作用,就是金庸的作品成了在20世纪80年代,打破大陆、台湾以及海外华人文化墙意识形态藩篱的作品。

由于类似《笑傲江湖》等作品的讽刺意义,金庸的武侠作品很长时间里在两岸都是禁书。但是作为禁书,金庸先生的文学作品还是吸引了很多的读者。这其中就包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新中国第二代领导人和核心邓小平,以及台湾地区当时的领导人蒋经国。

金庸先生在70~80年代,分别被两岸的领导人接见过。而在2008年,金庸先生更是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标签五: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最早在《大公报》工作的金庸实际上是很快乐的,因为这里有一大批思想进步的同龄人可以一起奋斗。但是后来,金庸的政治理念和其他人发生了分歧,最终金庸离开了《大公报》,被迫走上了创业的道路。1959年,金庸创立了《明报》,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今天这个时代,成功的创业者我们看到了很多。但是似乎金庸的创业故事,却很少被人提起了。但是,金庸的创业故事却真的值得很多的创业者来学习的。

1959年创立《明报》的时候,金庸出了8万块,合伙人沈宝新出了2万块。创刊初期,摸不准方向,报纸的发行量很成问题。在这期间,金庸的武侠小说成了《明报》发行的保障。金庸的好友,同为香港四大才子的倪匡就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金庸,《明报》可能早就死了。

金庸一方面笔耕不辍的写武侠小说吸引读者,后期还坚持撰写独立的新闻评论。由于金庸那种自由知识分子式的观点,使得他当时在香港左右都不讨好,甚至多次受到了人身威胁。比如,在写作《天龙八部》期间,就因为需要避居海外,而请倪匡代笔写作了很大的一部分。但是面对重重困难,金庸和沈宝新还是坚持了下来。随着《明报》旗下各类报纸及刊物的增加,1991年的时候,明报集团整体成功上市。虽然后来,金庸离开了《明报》把自己的股份全都卖掉,但是这一次成功的创业其实还是能够给很多人一些启示的。

以上是笔者对于金庸先生标注的五个标签,当然,金庸先生还有更多的事情是值得我们知道的。

金庸先生的一生大概是很多人羡慕的,经历了很多的人生波折,也从一穷二白走向了人生的小巅峰。当然,或许金庸先生的人生自己是没有遗憾的,所以他走得安详。但是对于广大的读者来说,或许金庸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遗憾吧。

1972年,在完成了《鹿鼎记》的连载之后,金庸先生宣布封笔开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订正和修改。其实当年在报纸上连载的过程当中,金庸先生的作品里也会有很多的漏洞,因此修改或许是个必然的选择。而当时,先生的事业发展也已经蒸蒸日上,已经不需要再靠武侠小说为《明报》吸引读者了。但是在这之后,关于金庸先生复出写新作品的说法不断地出现,又不断地被辟谣。或许是因为先生没有找到合适的题材吧。在进入21世纪的前几年,金庸先生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如果自己重新写作,会选择三国这段历史作为主题。而三国历史在正史《三国志》里面,是以魏国为主流写作的,而小说《三国演义》是以蜀汉为主线写作,对于东吴,似乎留下的笔墨太少,所以金庸先生那时候是计划写一部以吴国为主线的三国的作品的。可惜的是如今,事与愿违,先生已经仙逝,这部作品却不曾动过一笔一划了。

而在所有的关于金庸的传说当中,他对于女星夏梦的爱慕就被各种媒体描写的更多了。人们都说,在金庸很多作品的女主角身上都能看到点夏梦的影子,但是老先生最终三段婚姻都没有和夏梦在一起。因为在夏梦心目中有一个她爱着也爱着她的岑范,还有一个给她一生幸福的林葆诚。但是巧合的是,夏梦女士是在两年前也就是2016年的10月30日去世的,两年后,金庸先生也去世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金庸人生的五个标签和一点轶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闲话武侠故事 金庸 梁羽生的“恩怨”人生

闲话武侠故事 金庸 梁羽生的“恩怨”人生

金庸,梁羽生,小说,文章,武侠小说,明报,查良镛,新晚报,报社,悉尼,香港,梁羽,陈文统,金梁,工作,影响,先生,同事,大陆,态度,时政,社评,创作,佟硕,林青霞,梁二人,报业,专栏,书剑,主人公

2010-09-01 #故事阅读

评金庸与古龙:金庸写招数 古龙写意境 金庸写故事 古龙写人性

评金庸与古龙:金庸写招数 古龙写意境 金庸写故事 古龙写人性

古龙,金庸,小说,时候,作品,人生,人性,写法,大师,大部分,政治,感觉,成就,朋友,江湖,热血沸腾,金书,不足之处是,快意恩仇,没办法,单于折箭,喻庙,斯人,白云浩,郭巨侠,黄鹤,里一,先生,一身,一碟

2008-06-09 #经典故事

人生如何度过?金庸:大闹一场 悄然离去 他的故事比小说更传奇

人生如何度过?金庸:大闹一场 悄然离去 他的故事比小说更传奇

金庸,剑桥,先生,查良镛,剑桥大学,笔者,学生,学问,武侠小说,香港,教授,同学,小说,老师,段誉,英国,徐志摩,梁羽生,武侠,人生,博士学位,外交官,学校,报纸,文学博士,被开除,中国,古文,大公报,报人

2011-12-11 #故事大全

我和金庸有一个约会 他人生中最真实的爱情!首发

我和金庸有一个约会 他人生中最真实的爱情!首发

爱情,武侠,小书,金庸,侠客,世界,神雕侠侣,杨过,郭靖,侠肝义胆,大师,作者,精神,侠客行,台湾,大侠,女儿,小龙女,情怀,母亲,江湖,父母,过程,黄蓉,代武,师徒恋,生活中,浙江大地,年轻人,亮点

2019-09-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金庸武侠:盘点五大屌丝逆袭故事 告别冷眼成为人生赢家

金庸武侠:盘点五大屌丝逆袭故事 告别冷眼成为人生赢家

鳌拜,张无忌,杨过,令狐冲,小龙女,虚竹,岳不群,韦小宝,人物,功力,学会,少林寺,所幸,武功,高手,屌丝逆袭,任盈盈,小太监,张三,朱九真,李秋水,萧远山,苏星河,白富美,金庸,掌门,中不,大进,神雕,世间

2016-08-27 #故事会

金庸:很多人觉着他就是个写书的 人生非常平淡无奇?你错了

金庸:很多人觉着他就是个写书的 人生非常平淡无奇?你错了

很多人,作品,人生,香港,他的作品,先生,小说,影响力,明星,报刊,报纸,电视剧,生意人,翻拍,是一个非常,给大家,查良镛,金庸,社会活动家,印象,一生,书籍,人眼,企业,作出贡献,作家,党派,光环,名字,国家

2013-04-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史上最成功的商人 他的成果是一个皇帝和一本书

史上最成功的商人 他的成果是一个皇帝和一本书

吕不韦,文化,商人,黄金,吕氏春秋,子楚,春秋,秦始皇,史记,地方,态度,画像,秦国,生产,始皇帝,吕不韦列传,功夫,东西,力量,儒商,产品,人们,位置,历史,千金,古今,女人,宾客,成果,标签

2011-09-01 #长篇故事

李白最得意的一首诗 句句经典 杀戮中暗藏人生哲理 被金庸引用

李白最得意的一首诗 句句经典 杀戮中暗藏人生哲理 被金庸引用

...首诗,名篇,泰山,王维,杜甫,郭靖,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人生哲理,作品,几杯酒,影子,抱负,经典,江南七怪,理想,不就是,他自己,再比如,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深藏身与名,白首太玄经,谁能书阁下,史中

2013-10-11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