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为什么千古流芳的是诸葛亮 而司马懿却不行?

时间:2010-05-12

2、当时的环境,刘备从零起家,而司马懿起点比较高依托着曹操的家业,按道理来说大打小好打,但在后面的对战中给人感觉还是势均力敌的

提示:本文共有 28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为什么千古流芳的是诸葛亮,而司马懿却不行?

1、三国演义创作方向,这个自然不必详说,虽说是三国,但是从刘备方面来说各个谋略战事,大部分人了解三国都是一本三国演义了事!自然觉得诸葛亮用兵如神,计谋奇出!而司马懿在读者看来是反派,反派自该大败,所以不能体现出司马懿的奇谋和智慧。

2、当时的环境,刘备从零起家,而司马懿起点比较高依托着曹操的家业,按道理来说大打小好打,但在后面的对战中给人感觉还是势均力敌的。所以觉得司马懿在更好的条件下,没有打出相应的效果!人们就觉得不如诸葛亮!

3、舆论的造势,这一点我还没有看到有什么史料能佐证我的想法,但刘备白手起家,肯定还是要利用人心,得到人们的支持,这点在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有所体现!今三分天下........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在诸葛亮征战在外的时候,肯定有人在民间宣传,诸军师计谋通天,大败什么什么的

4、再来看看司马懿

司马懿在世时,在魏国威望是相当高,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史书称“天下欣赖”“天下大悦”。到晋初,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司马懿的名声毁败,是从永嘉之祸以后开始。其不肖子孙自相残杀带来诸多浩劫,南方的东晋,又长期被世家大族把持,司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晋室南渡,情况与当年蜀汉类似,以蜀汉为正统的呼声日高;东晋灭亡后,情况更加明显,到隋唐时代,民间说书戏曲日盛;而唐代官修的《晋书》,以帝王的立场更不鼓励效法。到明代《三国演义》之后,“空城计、火熄上方谷、见木雕魏都督丧胆”等不实的司马懿形象就被演义广传于民间了。

具体来讲,从诸葛方面讲,基本目标是保住蜀汉基业,终极目标是统一九州恢复汉统,而在后期蜀汉势力弱势明显,诸葛采取的战略是以攻代守,希望能开通三秦夺取长安以关中为基础进取中原。这与刘邦当时采用韩信的战略是一样的。但是时局不同,三国后期三国鼎足之势已成,三国国内政治经济都较稳定,而魏国优势明显,诸葛的战略只能停留在以攻代守的程度,这并只不是司马懿的军事能力高于诸葛而使得诸葛“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诸葛的“六出祁山”是使得其守住蜀汉基业的基本目标在其任内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达到了。

从司马懿方面讲,对诸葛的战争关系到其国内的政治地位,如果他在诸葛面前不堪一击、无力抵抗,那就难以取得魏国的掌兵机会。正是其在与诸葛的交锋中不相上下,用兵稳重,才能得到魏国国主与大臣的倚重。这是其日后夺权的人脉与政治基础。当然司马懿并不只是在军事上在魏国阵营中有出色的才能,他的夺权还因为他在政治上有着老练与狠辣的手段,与诸葛形成不同的风格。所以其在与诸葛的斗争中,知进知退,攫取和开创了自己的政治资源,也是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如何评价诸葛亮?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国的实际掌权者。可以说,他耗尽了自己的心智,用尽了自己的所有才能和精力,完成了刘备交给他的艰巨任务。

诸葛亮在施政治国中,十分重视“斟酌损益,进尽忠言”,以“裨补缺漏,有所广益”。他常常规劝后主刘禅,“诚宜开张圣听”,“谘诹善道,察纳雅言”,不要阻塞了“忠谏之路”,而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从谏如流,广采群僚之谋。

诸葛亮言行一致,在处理军政事务时,常常主动征求手下人的看法和意见。如刘备征汉中时,关于是否发兵的事,他位求杨洪的意见后,急速派兵支援前线;刘禅初登帝位,他征求邓芝的意,派人出使吴国,重申两国盟好;南征前,他曾向在南中任过太守的马谡请教,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使南中战事得以迅速结束;北伐时,他曾就留守总管丞相府的人选征求蜀郡太守杨洪的意见,在杨洪讲了张裔“不可专任”之后,他就以张裔,蒋琬二人共同管理后方事务,收到了“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之效。

诸葛亮将去南中平叛时,长史王连劝谏说:“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他不赞成诸葛亮亲自领兵到南中那种荒野和瘟疫流行的地方去。诸葛亮考虑到南征事关重大,他人难以胜任,还是决定亲自出征。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决定是对的。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因王连提过反对意见而疏远他,反而赞赏他的恳切进谏。王连死后,让他的儿子承袭了官爵。

诸葛亮是具有非凡才智的人,但是他更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优点。正是这种可贵的自知和知人之明,使他能够虚心纳谏,闻过则喜。在《出师表》中,他告诫后主,要“开张圣听”,“察纳雅言”,避免阻塞忠谏之路。这不仅仅是对君主的劝诫,也是他发自肺腑的治国经验。因此,他严于律己,从不文过饰非。北伐中街亭失守,罪在马谡,他却引咎自责,主动承担战败的责任。认为自己身为主帅,用人不当,授任无方,应当受到责罚。于是,降职三级,从丞相降为右将军。

不仅在用兵打仗上,在施政中他也是如此,勇于自责。每当出现失误,他从不推诿,而是首先自我反省。将军来敏犯法,他在《黜来敏教》中,检讨自己“暗于知人”,“违议者之审见,背先帝之疏外”,对来敏宽容过度了。李严被免官时,他也承认自己几次迁就李严,“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是臣不敏”,失于审察。因此,后人说诸葛亮做到了:“己有功则让于下,下有阙则躬自咎,见善则迁,纳谏则改”。这是对其公允的评价。

在建立和巩固蜀国的过程中,诸葛亮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从不居功自傲,以此追求名利和特权。李严与诸葛亮同时受托辅政,李严倾心于名利,在封侯后不久,就想当王。他先劝诸葛亮受“九锡”,晋爵称王。诸葛亮严正加以拒绝,他写信对李严说:“我与您可算是老朋友了,难道还不能相互了解吗?您现在用光耀国家来指教我,告诫我不要拘泥于常规。因此,我不能再沉默不语了。我本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误被先帝重用,成为地位最高的大臣,俸禄和赏赐极多。现在,讨伐敌人的大业还没有成功,对先帝的知遇之恩还未能报答,您就叫我比照着齐桓公,晋文公,享受那种尊宠,自尊自大,这就不合道义了。假如灭掉魏国,斩了曹睿,让皇上返回故都洛阳。到那时,我同诸位同僚一起升官晋爵,即使是十种赏赐,我也接受,何况九锡呢?”

诸葛亮不追求名利,专志于讨贼灭魏,兴复汉室,把国家的兴衰置于个人名利和荣辱之上,其情真之意切,品德之高尚,令人肃然起敬!

请葛亮不辞辛劳,事必躬亲,他大事要抓,许多看来琐碎的所谓“小事”也管。他亲自校阅各种文书,处理各种事务,“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肇焉”。他还喜“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等,凡事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都一一过问。

诸葛亮一生最突出的品质是献身精神和忠贞气节。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和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目标,他历尽坎坷,尽心竭力,慎始全终。刘备在世时,他为之奔走效劳,刘备死后,他总揽军政大权,更加兢兢业业,终日操劳。

在辅佐刘禅的十多年里,他出将入相,日理万机,南征北伐,知难而进,追求执著,百折不挠,直到殒身于五丈原军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让无数英雄豪杰感怀不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为什么千古流芳的是诸葛亮 而司马懿却不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司马懿家族终结三国乱世 为什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司马懿家族终结三国乱世 为什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皇帝,诸葛亮,司马懿,曹操,权力,托孤,霍光,亲贵,大臣,家奴,独揽大权,曹氏,势力,主子,人心,儒家,君臣,品德,宇文护,手段,皇后,衣食,道德,清算,架空,于一身,已经完全,亚于,仰于官,伏完

2011-01-11 #小故事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足智多谋 为何却只有诸葛亮万古流芳?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足智多谋 为何却只有诸葛亮万古流芳?

为何不,智商,流芳千古,足智多谋,司马懿,万古流芳,千古,后代,祸害,曹操,诸葛亮,秦桧,五胡乱华,人物,华夏民族,历史,恩公,时候,纳粹德国,逆贼,防线,天才人物,万中,代君,于朝堂,乐易,司马,司马昭,大才,姜子牙

2008-12-25 #小故事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足智多谋 为何司马懿遗臭万年?真相不敢相信!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足智多谋 为何司马懿遗臭万年?真相不敢相信!

司马懿,诸葛亮,司马,诸葛,曹丕,懿和,五胡乱华,温县,后人,后代,大臣,托孤,责任,魏国,足智多谋,仲达,代君,刘备,曹操,曹家,曹芳,能流芳,一生,中华民族,军事家,北伐军,千古,原因,国权臣,政治家

2010-11-19 #故事阅读

诸葛亮死后 做个木头人为何都能吓到司马懿 可见他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死后 做个木头人为何都能吓到司马懿 可见他的神机妙算

司马懿,诸葛亮,使者,刘备,司马懿听,诸葛,人马,山脚,木头人,计策,魏军,司马懿派,士兵们,葛亮,又中,不行了,一生,下子,丞相,军队,军事机密,内心,古人,大营,大汉,大事,地步,员大将,四轮车,士兵

2011-10-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诸葛亮虽然流芳百世 但他的鞠躬尽瘁 为何成了他最大的悲哀?

诸葛亮虽然流芳百世 但他的鞠躬尽瘁 为何成了他最大的悲哀?

孔明,诸葛亮,圣坛,政治家,历史,蜀国,鞠躬尽瘁,诸葛,三国演义,光耀,三顾,儒生,千古,后人,年间,战争,统治者,告诉我们,政治力量,有的人,流芳百世,内忧外患,代贤,刘备,吴伐,大费,孔子,征服了,智圣,王侯将相

2012-12-11 #故事阅读

论智谋 司马懿不及诸葛亮 论传人 诸葛亮可比司马懿差远了!

论智谋 司马懿不及诸葛亮 论传人 诸葛亮可比司马懿差远了!

司马懿,诸葛亮,姜维,邓艾,曹操,传人,诸葛,蜀国,曹丕,城府,徒弟,智谋,核心,熬到,北伐,却远胜,司马师,司马懿亦,司马懿见,转吧,兵书,伯乐,兵法,前辈,死对头,员大将,名将,回京,场面,大战

2014-04-02 #长篇故事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差距: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司马懿大义释郭淮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差距: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司马懿大义释郭淮

诸葛亮,马谡,司马懿,郭淮,曹操,刘备,诸葛,地位,家人,手下,曹丕,这个人,军队,南山,将领,母亲,百姓,蜀国,结局,蜀汉,魏国,却没有,最后的结局,有野心,犯了错,痛哭流涕,刘备力,司马懿灭,多加,张郃

2014-01-27 #短篇故事

诸葛亮神机妙算 为何还是败给司马懿?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诸葛亮神机妙算 为何还是败给司马懿?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诸葛亮,司马懿,魏军,诸葛,用人,人才,军事,双方,能力,规律,内政,司马懿则,得多,比诸,葛亮,马懿,军事上,更注重,以逸待劳,一筹,智慧,主观,人们,优势,作用,原因,后人,地利,天下,天平

2016-09-1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