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90后男护士为ICU病人绘漫画卡 暖心举动引网友点赞

时间:2010-05-22

他们或因喉部插管,或因戴着呼吸机面罩,无法通过语言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

提示:本文共有 23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护士正在用漫画与病人交流

山东德州联合医院的ICU病房里,有着来自全院各个科室的危重病患者。他们或因喉部插管,或因戴着呼吸机面罩,无法通过语言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一组由卡通形象演绎的关灯、喝水、冷热的患者需求卡成为解决医患之间沟通难题的桥梁。漫画的形式,不仅能让护士更准确高效地帮助患者,也让ICU监护室中原本压抑的空气舒缓下来。

这组漫画的创作者,今年20岁的姚天宇称,用漫画的方式,一方面能帮助病人清晰表达,一方面能缓解压抑的气氛。

近日,一组“90后男护士手绘需求漫画卡”的图片走红网络。在其中一张画板上,由卡通形象生动演绎出喝水、吃饭、挠痒痒等场景。它的作用就是帮助医生和ICU病房中因插气管、戴呼吸机面罩的病人进行交流。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张患者需求卡的创作者是山东省德州联合医院90后男护士姚天宇。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过去ICU病房里的病人和医护人员交流多靠“一个比画一个猜”。如今,用上了包括进食、吸痰、挠痒痒等15种场景的漫画卡片,二者间无声的交流也不再是问题。

德州联合医院宣传科主任赵霞告诉北青报记者,ICU病房每天处理着来自全院各个科室的危重病号,日常工作繁琐。目前该病房共有14名护士,其中两位男性,除了姚天宇,还有一个80后。此外,在急诊科等急重病患者较多的科室,医院也安排有男护士。赵霞说,随着服务标准的升级,医院越来越需要男护士来完成诸如翻身、搬运病人等工作,姚天宇们的加入,给医疗服务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姚天宇在进行创作

如今,充满童趣的患者需求卡已经在ICU病房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患者及其家属为之点赞,同事们也觉得姚天宇的创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话

男护士姚天宇:用漫画帮患者缓解压抑气氛

今年20岁的姚天宇当年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护理专业,在他眼里,男生少意味着一种优势。即将于7月毕业的姚天宇正在德州联合医院度过一个学期的实习期,一份暖心的患者需求卡让他成为医院里的红人。昨天,姚天宇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原本只是为了方便交流和工作的漫画突然走红自己也没想到,如果病人有需要,会继续画下去。病人们的认可和身体康复,也将让他在从事护理工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谁说护士只能是女生干的事儿?”

北青报:作为一个90后男生,你为什么会想到学护理专业?

姚天宇:毕竟这个行业女生太多,相比而言,我们力气更大,护理男病人也更方便。我觉得,这个行业男生反而更好找工作。

北青报:你的同学中男生多吗?

姚天宇:其实现在男护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少,我们一个班50人里面能有10到15个男生。我们专业虽然有一些男生中途退学或者换了专业,我还是很想坚持下来。我现在实习的德州联合医院,男护士也不止我一个。

北青报:你的家人同意你最初的选择吗?

姚天宇:我家人开始比较反对,觉得护士就是女孩子干的事儿。但是我很坚决,谁说护士只能是女生干?所以我就坚持下来了。不过,现在我家人看到我做的这一切,对我工作还是很支持的。

北青报:你设想的男护士工作是什么样的?

姚天宇:对患者充满同情,能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有的患者体重很重,有的男患者也会不好意思让女护士来帮忙,我能去帮助他们,这是我的优势。

“同事们很欢迎我这个男帮手”

北青报:半年的实习时间,你为什么要选择ICU?

姚天宇:我今年7月将中专毕业,3月开始实习,自己选择了ICU。因为这里的病人病情较重,经过我的护理能转危为安,我觉得特别开心。我们ICU有十张病床,一般会有七八个病人,他们来自全院各个科室。我们的工作量会比其他科室大一些,但也很锻炼人。

北青报:科室来了个男护士,同事们反应如何?

姚天宇:我们科室之前有一个男护士,我来后大家很开心,因为又来了个男帮手。我刚来时,病房有一个特殊的病人,为了防止其皮肤红肿溃烂,我们需要每两小时帮助她翻一下身,一次翻身需要至少四个人帮忙。4月份病人出院,翻身这样细节的工作我也持续了一个多月,很有成就感。

北青报:你每天都有哪些工作?

姚天宇:因为ICU每天只给病人家属半小时探视时间,病房无菌的要求也没有配备护工,所以除了基本的打针喂药,病人的吃喝拉撒也都是我们要负责的。

北青报:你适应这样的工作吗?

姚天宇:力气活对于我们男生还好,不过打针之类的精细活对于我还是有难度的。特别是碰到一些体态肥胖的病人,血管不好找,有时候我一针扎不进血管,还是很紧张的。好在,有老护士帮我,现在我也慢慢熟练一些。

“用上了漫画气氛不再压抑”

北青报:你为什么想到要制作患者需求卡?

姚天宇:因为护理工作难免需要与病人交流,但是ICU里的病人有的插了人工气道,有的戴着氧气面罩,有的因为术后无力无法用语言表达,我们之前的沟通很费劲,基本靠患者比画我们猜,但是我们经常猜不对,病人们的情绪就会不太好,原本就封闭的ICU监护室气氛更加压抑。我和同事们想着,用漫画的方式,一方面能帮助病人清晰表达,一方面能缓解压抑的气氛。

北青报:你从哪儿找来的这些漫画主题和形象?

姚天宇:我上初中时喜欢画漫画,所以决定自己画一套患者需求卡,我先搜集了病房一些比较高频的需求场景,比如吸痰、喝水、吃饭、头疼、肚子疼,然后从网上找图片,自己再画下来。五月底花了两三天时间画了第一批共10个场景。

北青报:用上以后效果如何?

姚天宇:六月初的时候,我拿到医院,第一次拿进病房,患者感到很是新鲜。他们用手一指,或给出暗示,我们护士就能明白要做什么,大家心情都变好了。后来,我又画了一套格式更整洁的,把几个场景放在一张纸上,然后用胶带做了个封套。现在两套患者需求卡在我们科室里使用,大家都觉得很方便。

北青报:漫画的内容还会更新吗?

姚天宇:会的,这几天我和同事一商量,觉得还得补充一些场景,比如翻身、拍背等等,所以我又加了5个。不过,最近我值班比较忙,等过两天画完了就能用上了。以后只要患者有需要,我还会继续画下去。(文/本报记者 熊颖琪)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90后男护士为ICU病人绘漫画卡 暖心举动引网友点赞”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这就是山东丨ICU男护士和队友拉开了抗击疫情阻击战的序幕

这就是山东丨ICU男护士和队友拉开了抗击疫情阻击战的序幕

隔离,时候,武汉,母亲,疫情,儿子,患者,湖北,工作,医护人员,医疗中心,仪式,区域,大别山,护士,父母,父亲,肺炎,酒店,黄冈,高铁,在酒店,考核,不习惯,护理病人,新型冠状病毒,生活条件,通知后,队友们,周娜

2016-01-14 #小故事

一线医护人员故事:ICU里的72小时 每一个班都很激烈

一线医护人员故事:ICU里的72小时 每一个班都很激烈

护士,病人,病区,病房,护士长,男护士,韩振,医护人员,一线,医院,武汉,人民医院,中心,区域,宜昌市,医生,宾馆,情况,护理人员,时间,流程,重症,金银,一周前,抢救病人,重症医学科,唐光,振中,班后,程芳

2020-05-09 #长篇故事

一线医护人员故事:ICU里的72小时 每一个班都很激烈

一线医护人员故事:ICU里的72小时 每一个班都很激烈

护士,病人,病区,病房,护士长,男护士,韩振,武汉,医院,医护人员,人民医院,一线,中心,区域,宜昌市,医生,宾馆,情况,护理人员,时间,流程,重症,金银,一周前,抢救病人,重症医学科,严玉,唐光,振中,班后

2012-03-01 #长篇故事

一线医护人员故事:ICU里的72小时 每一个班都很激烈

一线医护人员故事:ICU里的72小时 每一个班都很激烈

护士,病人,病区,病房,护士长,医护人员,一线,男护士,韩振,中国日报网,医院,武汉,人民医院,中心,区域,故事,医生,宜昌市,宾馆,情况,护理人员,时间,流程,重症,金银,72小时,一周前,抢救病人,重症医学科,严玉

2020-06-08 #短篇故事

一线医护人员故事:ICU里的72小时 每一个班都很激烈

一线医护人员故事:ICU里的72小时 每一个班都很激烈

护士,病人,病区,病房,护士长,医护人员,一线,男护士,韩振,中国日报网,医院,武汉,人民医院,中心,区域,故事,医生,宜昌市,宾馆,情况,护理人员,时间,流程,重症,金银,72小时,一周前,抢救病人,重症医学科,严玉

2020-09-29 #短篇故事

一线医护人员故事:ICU里的72小时 每一个班都很激烈

一线医护人员故事:ICU里的72小时 每一个班都很激烈

护士,病人,病区,病房,护士长,医护人员,一线,男护士,韩振,中国日报网,医院,武汉,人民医院,中心,区域,故事,医生,宜昌市,宾馆,情况,护理人员,时间,流程,重症,金银,72小时,一周前,抢救病人,重症医学科,严玉

2020-09-29 #长篇故事

一线医护人员故事:ICU里的72小时 每一个班都很激烈

一线医护人员故事:ICU里的72小时 每一个班都很激烈

护士,病人,病区,病房,护士长,医护人员,一线,男护士,韩振,中国日报网,医院,武汉,人民医院,中心,区域,故事,医生,宜昌市,宾馆,情况,护理人员,时间,流程,重症,金银,72小时,一周前,抢救病人,重症医学科,严玉

2007-01-01 #小故事

西安交大一附院26岁男护士用漫画记录疫情感人瞬间

西安交大一附院26岁男护士用漫画记录疫情感人瞬间

赵朋,疫情,漫画,工作,医护人员,华商报,华商网,来源,武汉,病人,儿子,媳妇,隔离病房,防护服,老母亲,男护士,医院,大学,患者,平台,故事,护士,护目镜,新婚,眼泪,记者,蜜月旅行,多的是,居家隔离,王娜

2019-03-25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