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古代民间传统节日:天贶节

时间:2010-06-02

因为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有的地方也叫六月六重六

提示:本文共有 27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天贶节,又称姑姑节、回娘家节、虫王节,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一些少数民族重要的节日。因为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有的地方也叫“六月六”“重六”。天贶节是道家的称呼,起源较晚,该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

天贶节是一个小节,节日活动较少,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动,一些习俗在民间至今尚存。

农历六月六以后,开始进入夏闲,妇女纺纱、织布、准备过冬的衣料。

节日渊源

相传是日为大禹和北极玄武真君的寿诞。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鲧纳有莘氏,臆胸拆而生禹于石纽。郡人以禹六月六日生,是日熏修裸飨,岁以为常。”最初起源于宋代。据说宋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并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这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于是诏定六月六日为天贶节(贶,即赐),谓此日乃神人降天书之日,并于岱庙修天贶殿。又说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六月六期间,又逢新麦入仓,家家都要用新面蒸包子及各种小动物的面食品,还要在山上清爽阴凉处聚会,来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

明清以后,六月六更具有了生活色彩,逐渐形成了晒衣、晒书、沐浴猫狗等习俗。据传那天皇帝把龙袍摆出来晒,民间纷纷仿效之。明代刘侗、于奕正《帝系景物略·春场》载:“六月六晒鸾驾,民间亦晒其衣物。”据说,这一天太阳最烈,家家户户将箱底的衣服拿到太阳下暴晒,以防腐烂、虫蛀、污垢,所以亦称“晒衣节”。老戏班子特重此节,迄今有些地方剧团还延续着晒戏装之俗,称之为“晾箱”。

士人多在此日晒书。《六月·晒书》称:“人家曝书箱图画于庭,云蠹鱼不生。”《世说新语》称,不少人喜欢在晒书日炫耀藏书丰富,标榜书香门第。

古语云:“六月六,狗馈浴。”意思是六月六这天,牵猫狗到河里去洗洗澡,就可以少挨虱子的噬咬,浑身舒服。清郭麟《浴猫犬词》云:“六月六,家家猫犬水浴,不知此语从何来,展转流传竟成俗。”

清末以后,妇女们也在这天洗头发,据说可保全年满头秀发不腻不垢。在栖霞乃至胶东,因为六月六是一年的中间,被称为小“中秋”,这一天要把早熟作物煮熟尝新,同时也给家畜一碗尝新,所以,六月六也称“尝新节”。

史籍记载

关于此节日,史籍多有记载,顾禄《清嘉录》卷六云:“诸丛林各以藏经曝烈日中,僧人集村妪为翻经会。谓翻经十次,他生可转男身”。清末董玉书所著的《芜城怀旧录》卷一中记述:“石塔寺,即古木兰院,旧存藏经,寺僧每于夏季展晾。”《真州竹枝词引》云:“六月初六日,晒经,第丛林故事耳”。《尔雅翼》卷二:『荆楚之俗,七月,曝经书及衣裳,以为卷轴久则有白鱼。』魏晋时代在七月七日晒书,后改为六月六日三伏时晒书。《燕京岁时记》:『京师于六月六日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蠹。』清潘弈隽有《六月六日晒书诗》。

民间习俗

回娘家:有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晒书:关于天贶节的来历,认为是道教元始天尊赐书于人间。在民间,传说玄女赐给宋江一部天书,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济贫。正因为有农历六月六降天书的传说,又传说当天是龙晒鳞的日子,天晴日朗,当时又处于盛夏,多雨易霉,这种多雨天对书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进行曝晒。河南有首民谚:“六月六晒龙衣,龙衣晒不干,连阴带晴四十五天。”此时从佛寺、道观乃至群众家里,都有晒衣物、器具、书籍的风俗。

洗澡:妇女在此日多洗头,把小狗、小猫等宠物轰下水洗澡。大象是历代最受欢迎的观赏动物,也用于杂技,农历六月六必为大象沐浴。在民间吉祥图案中也常以大象为吉利的象征。除洗象外,也洗其他牲畜。广西壮族以六月六为牛魂节,此期间为牛洗澡,让牛休息,喂各种好饲料。另一种方式是施用巫术。在大雨将至之际,如天气连阴不止,闺中儿女,剪纸人悬挂在门的左边,称“扫晴娘”。这是一种比拟巫术,企图利用扫晴娘把阴云驱散,以期迎来阳光充足的晴天。这种巫术剪纸在中国北方广为流传,如陇东地区称为扫天婆、扫天娃娃、驱云婆婆等等。这些人皆为妇女形象,伸展两臂,两手各持一把扫帚或树枝,作驱云赶雨的姿势。

藏井水:在六月六还有一种藏井水的风俗。这种藏水、晒衣是讲究夏季卫生的良好民风。

求平安:一年四季,对老弱病残者最有威胁的季节有两个:一是盛夏,二是腊月。此时死亡率高,发病者也多,因此在农历六月六特别注意人畜的安全。山东临朐地区在六月六祭山神,祈求“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见邪”。

划龙舟:六月六,广东地区有划龙舟活动。

采莲:在山东地区认为农历六月六日是荷花生日,因此在节日期间赏荷、采莲,市场上还大量出售荷花玩具。妇女、儿童还喜欢用其花汁染指甲。

驱虫:农历六月六,又是民间的虫王节。为了祈求人畜平安,生产丰收,在六月六还有不少宗教活动。例如辽宁盖州有八腊庙会,是一种为驱虫、祈雨的活动。北京善果寺有数罗汉活动,以占卜吉凶。

祭祀:宋代以后,各地六月六敬神朝香越来越具地方性。江苏敬荷花神,山东栖霞敬丘祖、荣成敬藤将军等等。山东民间在农历六月六祭东岳大帝神,举行东岳庙会。该日又是麦王生日。当地民间还认为农历六月六是海蜇生日,当天下雨,海蜇就会丰收。六月间百虫滋生,尤其是蝗虫等,对农业是莫大威胁。古代蝗虫是最大的农业灾害之一,人们一方面积极捕蝗,如利用火烧、以网捕捉、用土掩埋、众人围扑等方法,尽力消灭蝗虫;另一方面则祭祀虫王,如青苗神、刘猛将军、蝗蝻太尉等,都是各地供奉的虫主神。同时也利用各种巫术手段驱虫。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过火把节。从传统看,它似乎起源于南诏内部的王权之争,其实与用火防灾有关。至今当地人在过火把节时,人们还举着火把,到田间、地角游行,目的是驱逐虫灾。

节日文化

六月六日夜(宋·陈与义)

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独立清夜半,疏星苍桧间。

晦明莽相代,天地本长闲。四顾何寥落,微风时动关。

六月六日小集(宋·杨万里)

青李来禽已眼明,新瓜入夏见何曾。

酒边忘却人间暑,消尽金盆一文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古代民间传统节日:天贶节”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六月初六天贶节 你知道该做什么事情吗

六月初六天贶节 你知道该做什么事情吗

六月六,天贶节,天门,这一天,黄历,姑姑,经书,民间,唐僧,大开,天贶殿,人们,回娘家,传说,天赐,寺庙,年间,曝衣,泰山,玉帝,称呼,风俗,古人在,天门开,有关联,一民,仁安,区的,宋史卷,宋真宗赵恒

2010-06-30 #故事会

中国古代民间传统节日:上巳节

中国古代民间传统节日:上巳节

三月三,节日,上巳节,活动,人们,妇女,曲水,三月三日,习俗,瑶族,风俗,王维,上巳日,三月初三,洗濯,盘古,人形,地区,女巫,布依族,应制,日子,曲江,男女,青年,于东流,唐宋时,杜甫,宴饮,魏晋

2011-07-16 #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民间传统节日:人日节

中国古代民间传统节日:人日节

人日节,人胜,习俗,人们,节日,屏风,捞鱼生,地方,生日,正月初七,群臣,活动,华胜,大宴群,魏收,魏晋,春耕生产,皇帝,人胜节,人日题诗寄草堂,荆楚岁时记,遥怜故人思故乡,丝绢,于汉,从晋朝,北史,可保,唐高适,寿之意,寿阳宫

2011-02-23 #短篇故事

中国古代民间历史故事:王大胆破胆关帝庙

中国古代民间历史故事:王大胆破胆关帝庙

王大胆,关帝庙,关帝,破胆,民间,人们,供桌,关老爷,庙里,旧城镇,身子,历史故事,什么也,大蟒蛇,应在,张宝刚,王大,王某,陈响,小庙,房村村,上房,六间房,乡野,会用,传统节日,作者,全家老小,关二爷,冰块

2020-08-19 #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春节传统年俗百趣图 | 弘壹贺年

中国古代春节传统年俗百趣图 | 弘壹贺年

这一天,人们,传说,灯笼,生日,五辛盘,又称,习俗,女儿,娘家,小孩,日子,石头,节日,家家户户,时间,仪式,吃饺子,回娘家,大年,天公,女婿,小人,扫帚,民间,玉皇大帝,瓦罐,破五,鞭炮,风俗

2020-02-07 #短篇故事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节日的传说故事 其中关于年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节日的传说故事 其中关于年的故事有哪些?

老人,白发,传统节日,农历,深山,越传越,人们,众人,初一,对联,村里,爆竹,老婆婆,风俗,中国民间,守更待岁,大开,发现了,故事,东西,一是一,中国,怪兽,人命,习俗,信和,农业,友道,大门,大部分

2020-09-14 #经典故事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节日的传说故事 其中关于年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节日的传说故事 其中关于年的故事有哪些?

老人,白发,传统节日,农历,深山,越传越,人们,众人,初一,对联,村里,爆竹,老婆婆,风俗,中国民间,守更待岁,大开,发现了,故事,东西,一是一,中国,怪兽,人命,习俗,信和,农业,友道,大门,大部分

2020-09-14 #长篇故事

24节气档案|小暑: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

24节气档案|小暑: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

六月六,习俗,蟋蟀,这一天,五谷,食物,黄鳝,伏羊,温风至,传说,大神,太阳,时节,民间,空调,饮食,麦仁汤,天贶节,上屋,人们,四川省,办公室,地方志,天气,小白龙,日子,气温,民谚,民谣,淌汗

2012-08-2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