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强如汉高祖刘邦 为何也向匈奴低头 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

时间:2010-06-05

在建立汉朝后,他要彻底威服异姓王,就想到了外战立威的办法

提示:本文共有 201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在开国皇帝里,刘邦还是很强的。在建立汉朝后,他要彻底威服异姓王,就想到了外战立威的办法。当初李牧、蒙恬都能以一军而大胜的匈奴,跳入了刘邦的视野。

不过,此时的匈奴远非当年可比。战国时,匈奴只是漠北一个部族,秦朝是匈奴虽然强大,却也只是和大月氏、东胡平分草原而已,到了刘邦出塞的时候,匈奴已经西驱大月氏,东并东胡,统一了漠北草原,声威震于异域,是北方草原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奴隶制政权。

(冒顿单于建立了最强大的草原帝国)

不出意外的,刘邦没打过冒顿,差点把命也交代在白登,靠着陈平献计,贿赂冒顿的老婆,才狼狈逃回。

冒顿放走了刘邦,心里别提有多后悔了,他常常在边境上纵兵抢掠,刘邦被冒顿那几十万骑兵给吓住了,不敢再轻易出兵驱赶,只能在边境驻守城池,牵制匈奴人不敢深入内地。

刘邦从北方败归,原本是要立威的,结果却出了个大洋相。吕雉在刘邦回长安之前就把韩信杀了,刘邦听了既怜且喜。怜的是韩信之才,喜的是回到长安不会被韩信硬怼了。如果刘邦把韩信带在身边北攻匈奴,历史会不会不一样呢?

刘邦回到长安后,不再对北方事物上心,而是对异姓王的剿灭工作加快了进度。到了太祖高皇帝八年秋,刘邦也学秦始皇出巡,带着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一起来到洛阳。

(刘邦巡幸各地)

这时,边塞又传来了匈奴侵扰的军报,刘邦随即召开了一次小的廷议,他点名让娄敬发言。娄敬深知刘邦已经厌恶征战,于是就先说了一大堆引言,“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

他的意思是说匈奴人都是不讲仁义的,此时天下罢敝,也不适合再进行大规模作战,然后他卖了关子,说:“我倒是有个好主意,但不知当讲不当讲啊!”

刘邦还有其他办法吗?没有,他双手一摊,说:“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

娄敬于是就把他的计划说出来了,“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娄敬的意思是让刘邦把自己和吕后所生的大女儿赐给匈奴单于做老婆,随后他简单推演了事件的走向,即长公主到了匈奴,肯定被封为阏氏,然后生的儿子就肯定是太子,以后又是单于,这样现在的单于就变成了陛下的女婿,以后的单于就变成了陛下的外孙,外孙怎么敢跟他姥爷分庭抗礼呢?如果和亲送去的不是长公主,而是其他宗室的女儿,或者是后宫里的嫔妃宫女,假称为公主,那么这样的和亲就没有意义了。

娄敬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乍一听好像挺对的,姑舅姥爷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嘛!可是娄敬他刚刚说匈奴人是不讲仁义的,根本不理会汉人那一套,你就能保证长公主嫁过去之后就一定能当上阏氏吗?你又能保证阏氏生的儿子就一定是匈奴人认可的太子吗?然后太子就一定能继位变成下一代单于吗?既然匈奴人不讲仁义,那么他们会承认所谓女婿、外孙一类的伦理关系吗?

可是,厚黑学高手段位的刘邦觉得此计可行,哪怕不能马上收到效果,以此计长久执行,对匈奴进行和平演变,也不失为良策!有变化的是,吕雉坚决不同意把大女儿嫁到草原,刘邦也拿她没办法,就在后宫找了个倒霉姑娘,稍微捯饬捯饬,吹吹打打就发嫁到匈奴了。

和亲之后,汉匈之间就和平了吗?显然没有。和亲倒是让匈奴人看到了汉朝的软弱,以致后来单于公然给吕后写了一封有性骚扰意味的信。如果不是后来汉朝几个君主卯足了劲把匈奴给打趴下了,汉朝和亲这个黑点,是怎么洗也洗不掉了。

(昭君出塞)

和亲这事,历代都有人对此诟病不已。唐朝的诗人戎昱写了一首《王昭君》的政治讽刺诗: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在这首诗里,直接批评汉朝是拿女人来换和平。在五代时,这首诗又被薛文遇背诵出来给李从珂听,激的他不愿意降低身价去跟契丹求和,最后后唐王朝因之灭亡。

和亲之策,究竟对也否?

史书上没有公论,司马光倒是狠批过娄敬献和亲之策,可是这些提出批评意见的人,他们都没有带兵打过仗。在国家实力不允许的情况下,示弱于敌不算是坏计策。韬光养晦,也是明目张胆的阳谋,但那又如何?刚过易折,任何一种措施和办法都对应着一时的社会环境。寿多则辱,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至今,遭受的屈辱不在少数。那些旋兴旋灭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胜数。其原因为何?

不忘提一句,汉朝和亲之策执行了很久,久到匈奴人真的被和亲演变了。公元304年,并州的五部匈奴推刘渊为主,在南郊筑坛设祭,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署置百官,任命刘宣为丞相,以崔游为御史大夫,宗室刘宏为太尉,其余的人授官各有等差,国号为汉。

(刘渊:已被同化为汉人一般了)

汉朝在灭亡了84年后,竟然在匈奴人的手中复国了,这恐怕是刘邦也没有想到的事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强如汉高祖刘邦 为何也向匈奴低头 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汉高祖刘邦真的是被“白登之围”吓坏了才主动与匈奴“和亲”吗?

汉高祖刘邦真的是被“白登之围”吓坏了才主动与匈奴“和亲”吗?

匈奴,刘邦,匈奴人,国家,白登之围,中行说,冒顿单于,异姓王,文帝,骑兵,威胁,万大,白登,事情,全民皆兵,屈辱,朝廷,汉奸,环境,百姓,财富,匈奴和亲,很困难,是一件,认识到,汉高祖刘邦,于汉,原为汉,周勃,吕后

2008-04-05 #故事阅读

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对外和亲 是如何变成屈辱外交的?

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对外和亲 是如何变成屈辱外交的?

匈奴,汉帝国,帝国,冒顿,吕后,策略,战争,蒙古,王朝,年间,明帝国,汉廷,历史,和亲政策,和平,屈辱,西域,乌孙,呼韩邪,政治,对象,汉元帝,皇室,张骞,大明帝国,中原,北魏,双方,回纥,外交

2008-06-28 #故事会

汉高祖刘邦恨之入骨的匈奴人冒顿是怎样一个人?

汉高祖刘邦恨之入骨的匈奴人冒顿是怎样一个人?

冒顿,单于,东胡,匈奴,响箭,射击,阏氏,吕后,高帝,月氏,空地,使者,平城,群臣,刘邦,军队,千里马,土地,良马,张俊,东胡王,冒顿单于,单于头曼,小儿子,赵利,给他们,同人,命令,君主,哨所

2015-02-11 #长篇故事

白登之战: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迎击匈奴被困白登山7天7夜

白登之战: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迎击匈奴被困白登山7天7夜

匈奴,韩王信,汉高祖刘邦,冒顿,刘邦,刘敬,汉军,阏氏,匈奴单于,西省,冒顿单于,陈平,史记,战争,晋阳,使者,军队,大军,将领,万大,韩王,白登之围,一带,公主,汉高祖,骑兵,娄敬,樊哙,赵利,信和

2013-11-29 #小故事

汉高祖刘邦简介

汉高祖刘邦简介

刘邦,项羽,张良,英布,匈奴,汉高祖刘邦,关中,吕后,曹参,樊哙,陈平,汉王,沛县,彭越,楚怀王,沛公,萧何,范增,高皇,韩信,关系,后事,太祖,天下,民夫,皇帝,部下,长安,项梁,沛丰

2020-09-06 #小故事

西汉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实行了67年 为何汉武帝敢与匈奴开战

西汉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实行了67年 为何汉武帝敢与匈奴开战

匈奴,刘邦,汉武帝,匈奴和亲,实力,和亲政策,政策,国力,问题,时期,汉文帝,皇帝,秦始皇,一战,人口,华夏,原因,大臣,政权,方案,万大,吕后,中原,主战派,再加,军队,双方,外敌,大军,帝都

2020-02-10 #长篇故事

汉高祖刘邦的典故有哪些

汉高祖刘邦的典故有哪些

刘邦,匈奴,韩王信,汉军,单于,项羽,栈道,韩信,咸阳,典故,关中地区,军队,实力,明修栈道,成语,时候,敌方,敌人,援军,时间,汉中,粮草,阏氏,被围困,暗渡陈仓,于平城,娄敬,白登,章邯,陈仓

2020-08-30 #长篇故事

汉高祖刘邦坐上龙椅也改不了他的刘邦本性?

汉高祖刘邦坐上龙椅也改不了他的刘邦本性?

刘邦,郦食其,吕公,项羽,骂人,沛县,流氓,无赖,天下,父亲,吕后,夏侯婴,秦始皇,儒生,匈奴,女儿,老人,劳役,诸侯,刘敬,萧何,魏豹,县令,嫂子,孩子,时候,皇帝,道理,领队,张良

2010-09-1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