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西柏坡:三代人的精神传承

时间:2010-06-27

松柏苍翠的柏坡岭,如一位历史老人,注视着这片红色热土上70年的变迁

提示:本文共有 18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革命圣地西柏坡。松柏苍翠的柏坡岭,如一位历史老人,注视着这片红色热土上70年的变迁。

记者近日走进西柏坡

倾听老、中、青三代人

讲述不同时期传承西柏坡精神的奋斗故事

↓↓↓

▲在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的西柏坡华兴幼儿园,孩子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2017年11月8日摄)。新华社发(张震 摄)

“开游船”的老党员:

讲红色故事 念党的恩情

▲这是4月8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老党员闫青海在给孩子们讲奋斗创业的故事。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今年74岁的西柏坡村老党员闫青海,很小时得了一场重病,绝望的父母把奄奄一息的他包裹起来放在石碾上,打算放弃。

董必武夫妇在回家路上发现了这名弃婴,立刻把他送到中共中央机关医院救治,孩子就这样活过来了。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西柏坡。

“共产党的恩情不能忘。”闫青海说,长大成人后,自己时刻想着,只有艰苦奋斗,带头致富,把西柏坡精神发扬好,才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的救命之恩。

上世纪50年代,为修建岗南水库,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从鱼米之乡的“粮窝子”搬到了高山岗。曾经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西柏坡又一次作出了牺牲。

当时,西柏坡村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统销粮。为了增加收入,18岁的闫青海在水库上开起了运输船。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西柏坡。当时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闫青海,发动村里五六个壮劳力与他一起到石家庄当装卸工;后来,带领村民在水库打鱼,依托红色资源,开了西柏坡第一家“农家乐”……闫青海成为村里首个“万元户”。

如今,走进西柏坡,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农家院整洁漂亮,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马路通到了各家各户,污水处理、文化长廊、卫生设施等一应俱全。近年来,西柏坡村民从卖茶水、卖鸡蛋、卖纪念品起步,发展起了旅游服务业,年人均纯收入上万元。

虽已过古稀之年,闫青海依然闲不住,还在开着游船。“游客都喜欢坐我的船,听我讲当年党中央在西柏坡的故事。”闫青海说,我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西柏坡的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

打造“美丽”的村支书:

时刻牢记“两个务必”

▲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对农家乐宾馆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建设,引导村民通过发展旅游增收致富(2017年11月8日摄)。新华社发(张震 摄)

紧邻西柏坡的梁家沟,与西柏坡纪念馆咫尺之遥,一排排新民居错落有致。

梁家沟是水库移民村,村民很长一段时间过着苦日子。今年51岁的陈国平1996年开始担任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那一年,当地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陈国平带领村民重建家园后,吸引投资建设了西柏坡民俗博物馆和嘉旅宾馆,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0多万元。

2009年,他学习外地经验,推动梁家沟新民居建设:集中一片土地建小洋楼,拆掉旧房发展其他产业。新村最靠边的一处位置地基松软,工程量最大,得多花钱,陈国平主动要了这块地。

新民居建好了,家家搬进了二层小洋楼,原先占地300多亩的宅基地压缩到了60多亩,置换出发展用地200多亩。

村民的新居,一楼自住,二楼作为农家旅馆招待游客。村里建了旅游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服务标准,为周边农村树立了标杆。

腾出的土地,建成了景区停车场、红旅小镇、旅游宾馆。一个以红色文化实景演出为特色的西柏坡红秀剧场正在建设过程中……梁家沟村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评为首批“美丽乡村”。

“西柏坡是咱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陈国平说,整体脱贫了,更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不能被成绩冲昏了头脑。为防止出现经济问题,村里的财务管理实行集体报账制,报账需由全体两委班子成员、村理财小组共同审查,并及时逐条公布。

追求创新的大学生:

勇于进取谋幸福

▲4月9日,闫二鹏在浏览网页。看准了西柏坡村的旅游业前景,“80后”大学生闫二鹏2005年回到家乡,接过了家里的旅馆生意。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2005年,23岁的闫二鹏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西柏坡,从母亲手中接管了家庭宾馆。

“我非常看好家乡的红色旅游资源,毕业后决定回来干。”闫二鹏说。他不满足于传统经营模式,成立了村里第一家旅行社,建了西柏坡旅游网。

为了更好深挖红色文化,提升服务内容和品质,他经常去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好的经验。近几年,他注册了培训公司,聘请了专业人员,创新了培训方式;还与携程、去哪儿网等各大网络平台合作,继续扩大宣传,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西柏坡参观学习。

在上大学时就加入共产党的闫二鹏说,自己生在西柏坡感到非常自豪,身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理解,西柏坡精神中的艰苦奋斗,不是守着贫穷过日子,而是勇于进取谋幸福。对自己而言,赚钱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自身努力传播好红色文化。

来源:新华网

责编:大壮/ 校对:悠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西柏坡:三代人的精神传承”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西柏坡,主题,新中国,传播,新时代,共和国,总书记,活动,中央,中国,史诗,形式,记者,辉煌成就,责任,变化,习近平,新中国成立,广播电视总台,西柏坡纪念馆,三大战役,中华儿女,人民,人工智能,倡议书,全景,共产党人,历史使命,厂矿,征程

2007-10-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西柏坡:70年 三代人的精神传承

西柏坡:70年 三代人的精神传承

西柏坡,闫青,村里,村民,柏坡,陈国平,红色文化,故事,时刻,水库,梁家沟,西柏坡村,西柏坡精神,小洋楼,一家,共产党,恩情,游船,游客,经验,旅游,两个务必,新民居,老党员,谋幸福,艰苦奋斗,各大,张涛,得多,海依

2018-02-04 #故事大全

电影《那时风华》西柏坡巡映 讲述三代塞罕坝人造林故事

电影《那时风华》西柏坡巡映 讲述三代塞罕坝人造林故事

塞罕坝,风华,电影,精神,影片,故事,刘澜,唐学,长城,林场,林海,河北,记者,观众,柏坡,李三林,秦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传媒,奇迹,形象,扮演者,荒漠,遮天,过程,飞鸟,新媒体,是一部,艰苦奋斗,代林

2011-11-30 #小故事

苏区精神 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中蕴含的革命道德 对于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实现

苏区精神 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中蕴含的革命道德 对于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实现

A.,B.,C.,D.,道德,行为,核心,精神,调整,新时代,范围,人类,中华,爱国主义,指导思想,哲学,反作用,宗教,时代精神,时代,方式,政治,法律,社会,艺术,红色,苏区,长征路,马克思主义,服务

2020-06-17 #故事阅读

2019关于“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主题精神心得体会5篇

2019关于“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主题精神心得体会5篇

中国,新时代,香港,时代,发展,人民,国家,成就,盐田,一国两制,心得体会,皮雷斯,历史,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古巴,大湾,深圳市,澳门,盐田区,粤港澳,习近平,伯杰,建设,用心,一带,专家,世界,事业,优势

2020-05-10 #小故事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铭记红色路标 走好新的长征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铭记红色路标 走好新的长征路

长征,红色,路标,长征精神,使命,初心,瑞金,红军,史诗,新中国,老区,力量,故事,理想,长征路,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赣南,主题,全国,人类,人民,兄弟,信念,先烈,民族,理想信念,记者,青壮年,红军长征

2018-12-01 #故事大全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让工匠精神在京津冀大地深耕——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让工匠精神在京津冀大地深耕——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

实训中心,工匠,涵养,总书记,天津,培训,新时代,企业,精神,院校,习近平,学员,河北省,服务,中国,人才,技能,职业技能,王传,人民,京津冀,全国,学生,师资,技术,教师,方面,模式,职业院校,调研

2018-07-26 #故事阅读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扎根生活沃土 书写时代华章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扎根生活沃土 书写时代华章

华屋,瑞金,记者,故事,采访团,活动,新时代,中央,人民,基层,赣南,发展,攻坚,记者们,时代,编辑,陈运,变化,调研,新中国,主题,历史,心声,村民,村里,梦想,泥土,泽覃乡,红军,精神

2020-06-24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