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秋时节细品文人墨客笔下的月圆之秋

时间:2010-07-07

又是一年中秋来。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意思就是,但凡中秋节过了,年关很快也就到了。一年四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端午和中秋。四季轮回

提示:本文共有 22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又是一年中秋来。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意思就是,但凡中秋节过了,年关很快也就到了。一年四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端午和中秋。四季轮回,春去秋来,周而复始。

每当静夜凭栏,皓月当空,翦翦秋风,任由一缕思绪翩飞起舞。自古月圆月缺千百度,阅尽沧桑无数。穿过岁月的烟尘,那一轮洗尽铅华的冷月,背负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可以细细品味。

如今不时有很多的流行词,比如宅男、宅女之类,言下之意,不想过多与外界接触与交流。这不是某个人的特点,而是时代症候。现代人有手机和电脑,只要接通网络,便色香味俱全。待在居室中,白天看不到太阳,晚上见不了月亮。现代科技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科技病。

此时,如果能读一读古人书法,特别是对联,会很有感触。对联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菁华。

最具悲情的无疑是倪元璐所书草书“月界竹摇”七言联。内容出自宋代林逋《小隐》诗。这件对联写好之后,散于兵燹之中,最终失而复得,数百年间流传完好,犹如神助。此联独具清和粹美,雄深高浑,极见魄力。

▍明 倪元璐 月界晓窗琴岳润;竹摇秋几墨云鲜。

于右任的对联内容出自清陈宝琛《海天阁成属有北行留别山中诸子》:

“东坡六十一,始规白鹤峰。

明春乃落成,我龄适与同……

引泉溉新竹,对月哦古松。

固虑佚老办,不为山灵容。”

▍近代 于右任 引泉溉新竹;对月哦古松。

书写文房对联乃是文人赏月的方式,如王澍、潘奕隽等皆有佳作传世。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诗句。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逐渐为后世所继承和发扬。

▍清 潘奕隽 曲径云深疏柳外;银河月冷桂香凝。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吟:“天若有情天亦老”。二百年后,宋代石延年对以“月如无恨月常圆”,成了中秋绝对!“阴晴圆缺”月象无常,无常又是月象常态。天上人间,情味浓厚。月为何有恨?胡俨《四时词》写道:“夜永铜龙漏幽咽,小窗斜转梅花月。”所谓“雪月梅花同一色”,雪月就是明月,不但亮,而且能感觉到温度,进而感觉到距离。

每当此际,书家印人可以用别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陈鸿寿给朋友刻一方“月明满地相思”印,边款很长,其中写道:“辱书问讯,适值秋月皎然,清辉满地,对月思君,能无黯然?因作此印。缄以之,两地相思,想彼此有同情也。”陈鸿寿任溧阳知县时,听说宜兴紫砂壶濒于失传,于是他常于公暇亲至作坊,与制壶名家合作,亲自奏刀,创制新样又不失古意,并亲自撰写铭文,从此砂壶名声大振,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为后世所珍。据说他曾设计了著名的“曼生十八式”。按照他的观点,一件上品茶壶需三位高手的参与,一是壶手,一是画家,一是雕刻者。紫砂壶自陈鸿寿开始,有了更加浓重的文化意味。

▍当代 邓散木

释文:花月赏心天,何时竹屋茅斋,丹桂重开,青松相盎,紫芝可采,黄菊斜簪。揖鳌峰,连雁乔,漫过却、歌夕吟朝。杖履且逍遥,尘外闲寻行乐地;湖海倦游客,小宴风亭水馆,洞箫低按,宝瑟高张,檀板轻敲,金尊频倒。挥象管,辟蛮笺,更喜得、酒朋诗敌。俎豆争罗列,坐中谁唱解愁词?

中秋来临,如水的夜色里,遥远的天穹悬挂着圆月,一片清辉撒播人间。人世的悲欢随着月光的朦胧而充满情思。与月共眠,沐浴亲情,可以共享天伦之乐。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中国国土广袤,最佳赏月地点不胜枚举,比如扬州,中秋之夜,皓月升空,驻足二十四桥桥头,仰望天上月,俯看水中月,耳畔仿佛传来若有若无的箫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黄山在中秋之夜会成为静心胜地。除了月色以外,身处怪石、云海之中,让人顿忘俗世喧嚣,仿佛置身仙境,不知今夕何年,堪称“仙月”。杭州中秋佳节赏月有三大去处:一是湖中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二是位于凤凰山坡的“月岩”,至于岸边赏月,首推月白风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大理赏月最好在洱海边,波光粼粼,神秘在优美,与苍山雪景相映,人称“银苍玉洱”。兰州的月色苍凉,更有一种天涯孤旅的愁绪在心。三亚的“鹿回头”也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时值良辰,登高望远,极目天涯,聆听传说,美景如诗如画,想到“天涯明月”。

▍沈鹏 《庚子秋九秩遣怀》

释文:有云耄耋古来稀,再续馀年未足奇。远去“贼”名勤为本,耻求虚誉实相违。风云诡谲无宁息,环境天然横祸飞。未泯童心皆我友,坦诚真话不招危。

从古至今,人们常赋明月以表相思之情。李白有诗:“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举头可见的明月光,落作满地清霜,所有情思,掩于唇齿。古时的月亮有个特别浪漫的别称——顾兔。“顾”即回头看,顾兔即兔回首张望。月中之兔回首,寓意是“玉兔思乡”。不但有文人赏月,也有民间赏月。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习俗的主要形态,就像邓散木对联中写的:“杖履且逍遥,尘外闲寻行乐地。湖海倦游客,小宴风亭水馆,洞箫低按,宝瑟高张,檀板轻敲,金尊频倒。”

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相逢也意味着离别,不管何时,都会把最真的祝福送给各自的亲朋好友。时逢庚子,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希望所有的不幸赶紧过去。岁月的艰辛让人懂得珍惜,珍惜当下,珍惜明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秋时节细品文人墨客笔下的月圆之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笔下的疫情

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笔下的疫情

图片,处方,家奴,网络,曹植,乾隆,俞樾,刘民,吴门,宗伯,孙公,建安七子,徐翼,徐强,徐令,徐曰,徐问,成丘,曲园,文山,若夫,求恩,袁枚,赵文山,闻其臭,中一,聚中,建安,公元,僵尸

2015-08-12 #小故事

小楷 诗人笔下的西湖

小楷 诗人笔下的西湖

欧阳修,小楷,荷花,清香,西湖,苏东坡,八大家,发现美,书法,书体,中上,方面,文人墨客,日常生活,采桑子,诗词歌赋,美酒,眼睛,美景,美的,诗篇,造诣,金杯,工作,生活,不缺乏,体会到,对西湖,怎么样才能,接天莲叶无穷碧

2019-11-05 #故事大全

月圆之夜 正是中秋好时节

月圆之夜 正是中秋好时节

情思,月亮,节日,人间,亲人,人们,明月,东西,中国人,只要有,日子里,相隔千里,于明月,孟秋,季秋,越理越,在天,乐中,月圆,世界,中国,乡情,事物,亲情,人生,低吟,华夏大地,古人,友情,夏历

2017-02-16 #故事会

月圆时节忆念嫦娥

月圆时节忆念嫦娥

嫦娥,兔子,玉兔,月亮,老人,后羿,广寒宫,狐狸,猴子,神仙,帝喾,帝俊,汉文帝刘恒,萌萌,里和,月里嫦娥,云雾,三皇五帝,丈夫,乡亲们,中秋佳节,故事,印象,人们,传说,嫦娥奔月,原名,天帝,天地,团团圆圆

2016-09-21 #故事大全

苏东坡和白居易 谁笔下的西湖更美

苏东坡和白居易 谁笔下的西湖更美

西湖,白居易,苏东坡,时候,诗人,暴雨,画舫,诗篇,风月,风光,风景,中泊,杨万里,白公堤,红藕花,肯让,苏东,苏堤,裴使君,诗中,水如天,碧波仙子,留下了,文人墨客,人间天堂,五马,下铺,东坡,事物,乌云

2009-07-30 #小故事

别说你只知道郑板桥 李传波笔下的竹子同样出彩!

别说你只知道郑板桥 李传波笔下的竹子同样出彩!

李传,竹子,作品,墨竹,来源,笔下,启功,名家,新品,绿竹,题材,寿石,朱竹,系列作品,高风亮节,一侧,历代,品位,品德,品格,国画,文人墨客,意蕴,文化,植物,美德,精品,于一身,君子之,新品红

2010-11-06 #短篇故事

白居易笔下的西湖春天 横竖浓淡一幅山水画 气质清新 沁人心脾

白居易笔下的西湖春天 横竖浓淡一幅山水画 气质清新 沁人心脾

作者,美景,白居易,春色,诗魔,春景,诗人,钱塘湖,钱塘湖春行,文人墨客,心境,春愁,杭州,莺飞燕舞,到来,流连忘返,任江州,司马,柳永,苏堤,苏东坡,齐平,杭州西湖,联中,面对着,俗语,代表,七言律诗,人们,人生

2013-03-30 #小故事

古渡口之秋

古渡口之秋

潼关,张养浩,黄河,古渡口,古城墙,历史,声音,孩子,小姑娘,宝石,才能,游客,秋风,老板,芦苇,血液,金色,工作人员,文化广场,作者,主角,下子,中国画,中华民族,公园,刮过,含义,夫妻,天空,店里

2008-07-1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