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好好和孩子说话吧 良好的亲子沟通 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时间:2010-08-02

作者:木木爸妈精读主笔前段时间,叶一茜在微博吐槽,说女儿森碟把天聊死了

提示:本文共有 41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好好和孩子说话吧,良好的亲子沟通,是需要刻意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伤到孩子,没关系,道完歉下次继续;会有挫败,会有没做好的自责,但是痛苦的成长,都是值得的,好的模式会越练越熟。

作者:木木(爸妈精读主笔)

前段时间,叶一茜在微博吐槽,说女儿森碟把天聊死了。

叶一茜想问女儿看完《哪吒》的感受,但满屏幕都透露着女儿的拒绝。

有网友评论说:“你这一问一答的还算客气的。我家13岁的儿子问N 句才答一句。

孩子小的时候,很喜欢拉着父母说话。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年老母亲再去翻看孩子的朋友圈,却发现孩子已将父母屏蔽。

孩子为什么越长大,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呢?

家长日积月累的负面沟通模式,在不断的否定,批判中,冷了孩子的心。

心理学家说,中国父母最缺的,就是和孩子说废话的能力。

这个能力,指的就是日常沟通中,家长关注孩子感受,和孩子把天儿聊舒服的能力。

仔细揣摩叶一茜和女儿的沟通模式,会发现她像一个考官一样,不停的抛给女儿问答题和选择题。

妈妈的聊天开启模式,已经预示着母女关系的走向。

好好说话,其实不是用词那么简单。

01

沟通的小船,是怎么说翻就翻的

亲子交流困难的家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孩子一开口,就被大人粗鲁的否定。

我:数学老师太烦人了!

妈:别的同学咋不说老师烦?好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爸,你就不能说话态度好点儿吗?

爸:在家对你和颜悦色,出去了谁惯着你?

日久生厌,大人再想听孩子说时,孩子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孩子是会总结作战经验的神奇物种。

应付完学业压力的孩子,已经很心累了,相处中只求彼此舒服放松。

如果遇见说话都要费心劳力的爸妈,敞开心扉的结果反而是说的多,错的多。

与其在时间和情绪上和父母内耗,徒增心理阴影面积,不如躲回自己的世界,落得清静。

沉默有的时候,是孩子保存自己心理能量的最后一道防线。

02

骄傲的父母,都是爱讲道理的大怪兽

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离异母亲宋倩上了热搜,很多网友在宋倩身上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

宋倩本来好心,邀请女儿一起看电影放松。

提议买票后,女儿在已经看过一遍的情况下,为了不扫妈妈的好心情,欣然答应一同前往。

但在影院,当宋倩得知女儿已经看过这部电影,向女儿怒吼道:

“你要是告诉我你已经看过一遍了,何必跑这儿来浪费时间,一个电影看两遍,闲的呀!这有意义吗?”

女儿说:“让你高兴不是意义吗?”

宋倩怒吼道:“我不用!”

宋倩把女儿的好意,斥责为浪费时间。

这种否定孩子感受的沟通方式,是家长控制欲在沟通方面的体现。

这种控制欲来源于家长觉得自己是对的,不仅如此,还要用自己的感受,霸道代替孩子的感受。

是什么让家长在沟通中,存在着“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的气场呢?答案是:做家长的骄傲。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在孩子面前的身高可谓是巨人,很多家长并没有养成蹲下来,平视孩子眼睛说话的习惯。

这种居高临下的肢体语言内化于心,家长就忘记了,要以平等的,谦卑的姿态,弯下腰去倾听孩子。

饱满的麦穗会低下头,智慧的爸妈会弯下腰。弯腰就是,在沟通中,不以过来人的姿态,随意论断孩子的感受。

著名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分享过和女儿说的一段话。

女儿7岁学游泳时,非常害怕水,怎么也学不会,越急越怕。

李松蔚老师并没有站在大人的角度,扔给女儿一句:“这有什么好怕的?胆小鬼!”

而是以小孩子的心态,体谅女儿的紧张情绪,告诉女儿:

“每个人学游泳都要害怕100次,你现在已经害怕十几次了,再害怕80多次就能学会了。”

女儿瞬间意识到,哦,原来爸爸也会害怕,我这么害怕很正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父亲的一席话,让女儿有了被理解和支持的感觉。

情绪好了,心态正了,熟能生巧的事,交给时间。

现在,李老师的女儿能像小海豚一样,在水中自由自在,愉快地玩耍了。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指出:家长错误的沟通方式之一:不懂共情,忽略感受。

我有一闺蜜,在公司是八面玲珑的人际高手,深谙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最近却因为自己和女儿沟通方面的拙劣,感到很挫败。

因为在公司高效惯了,出现任何问题,闺蜜的第一思路是,寻找解决方案。

这也养成了她习惯给别人提建议的沟通习惯。

但是亲子关系却不是一个处处需要讲理的地方。

有一次女儿考试成绩出来,情绪不好,闷坐在书房。

她一上去就拿着女儿的试卷,分析哪些错误应该避免。

等她满有成就地做完任务拆解,却发现女儿埋着的脸上,挂着泪珠。

这时她才意识到,刚才的分析,女儿完全没有听进去。

被没考好的失望情绪包裹着,女儿已经很难受了,在母亲一番方法论轰炸后,女儿没心思去想错题是什么原因,却明白了,在妈妈眼里,考试成绩,比孩子更重要。

闺蜜就像很多父母一样,只看到问题,看到分数不如意,看不见孩子的委屈、不安,急于批评、纠正,让孩子感到很受伤。

武志红曾说,能被父母看见的孩子,有多幸运。

这个幸运,指的就是沟通中,父母看到了孩子背后的情绪。

而中国父母往往倾向在发生问题时,给孩子塞一通,连自己生活都指导不了的大道理。

在他们心中,把事情做对,比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更重要。

在一档谈话节目中,男嘉宾天天,希望在节目中打开和母亲多年的心结。

天天试图通过“北漂”的例子,告诉妈妈,“北漂”失败了,还可以回家。

而自己身为北京人,因为家庭的压抑和控制,失败了连家都回不去。

这种有家却不愿回的孤独,旁人看了,都觉得辛酸。

但是,妈妈却又回到了说教的制高点,把儿子的脆弱说成心智不成熟。

这无异于儿子把伤口揭开给母亲看了,母亲却拿锥子往儿子心口,划拉肉,刀口疼的直流血。

儿子想让母亲看见,自己渴望回家的期待。

母亲这时开始分析起来,为什么“北漂”一族比北京孩子更有出息,因为他们更能吃苦。

我就问天天妈妈,这个世界上,能给孩子讲道理的人很多,可以是老师,可以是百度,但能给孩子母爱的,有几个?

为什么本该来自母亲独有的温柔,宽容,慈爱,在有母亲那里如此吝啬?生怕给多了。

虽然不能责备母亲太多,毕竟那个年代的父母,大多习惯忽略自己的感受,更别提正视孩子的心灵要求了。

但是,孩子有情绪,又期待父母能理解自己,这是真真切切的需求。

这种期待被父母看见自己情绪的需求,不亚于想要一个玩具,想吃一顿大餐。在孩子小的时候,都是期待父母来满足的。

孩子在乎的是,父母是否在乎自己的感受。

在反复沟通无望的疲惫中,儿子叹出一句:“算了。”起身离席,再没回到演播室。

母子没有必要非变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但如此拧巴的母子对话,扭曲的实际上是儿子心理的安全感。

这种成长中理解的缺失,严重到,儿子必须给家里装摄像头,了解随时闯进自己家的爸妈都做了什么,才能安心。

就是这样一件件小事,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垒起高墙。

当你有一天终于发现这份存在多年的隔阂,想要修复的时候 ,成长无法重来,孩子也不需要你了。

03

那些坚持好好说话的父母,最后都怎么样了

愿意无条件接纳孩子,和孩子共情的父母,最后都和孩子拥有了融洽的亲子关系,自己也在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被幸福滋养。

霍思燕经常被儿子嗯哼宠成“女朋友”。

当给妈妈脱下袜子时,嗯哼摸着霍思燕脚上的疤痕,问霍思燕痛吗?

这款暖心宝宝是在哪充话费送的?给我来一打好吗!

回顾霍思燕和儿子的相处,会发现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妈妈,功夫都藏在她对儿子的说话方式中。

在一次节目中,嗯哼不小心踩到钉子后,嚎啕大哭,并愤怒地将钉子扔向远方。

霍思燕没有在儿子已经很痛的情况下,埋怨他说:“你怎么那么不小心。”

而是检查完脚发现不是很严重后,温柔地把儿子搂在怀里,安慰道:“太尖了,踩上肯定会疼的。”

“踩上肯定会疼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被母亲心疼的幸福感,已经通过话语,治愈了孩子一半的脚伤。

嗯哼就是在这种同理心的浇灌和接纳下,被妈妈养成了暖男,给家庭带来了很多珍贵的回忆。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最讨厌父母对你说的哪句话?

点赞最高的一条是:你这种性格将来在社会上肯定吃亏。

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同样,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铺着他未来的路。

给孩子说这种话的爸妈是否仔细想过,孩子的性格不一定会吃亏。

但是这种对孩子否定,瞧不上的心态,孩子因此而来的自卑,形成的讨好型人格,拜爸妈所赐,还真会以后在社会上吃亏。

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孩子的说话习惯也会打上家庭的烙印。

当孩子因为不会说话,招人嫌弃的时候,无论工作还是婚恋,人际关系必然受到影响。

慢慢等孩子长大了,变的宅了,不愿意找对象了,父母又开始责备孩子三十而不立。

殊不知,孩子对人际关系的恐惧,在沟通方面的拙劣,都是父母从小积累的沟通模式,埋下的种子。

04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在一个视频中,面对生气的女儿,父亲蹲下来,温柔地注视着女儿的眼睛说道:

“你可以生气,可以生妈妈的气,可以生我的气,可以生妹妹的气。但是不要让这种心情支配你太久,因为时间太久的话就会出问题。

你要接受它,你要尊重它,慢慢放下它,克服它。如果不能,你的世界依旧一片光明,我们仍然爱你。”

教科书级别的沟通,包含了以下几步:

1、承认并接纳孩子的感受。2、 理解家长和孩子属于不同个体,不用家长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3、感受没有对错之分,但某些行为需要受到限制。

父亲先告诉孩子,她可以生家人的气,承认并接纳了孩子正常的情绪,没有试图去否定。

父亲也没有站在自己的角度,批评孩子:“这有什么好气的,你还有理了?”

真正的沟通,67%沟通的是情绪,33%沟通的是问题。

藏在言语背后的理解和深爱,孩子都能敏感地捕捉到,感受被爱的孩子,才会静下心,听父母真正说了什么。

父亲告诉孩子生气太久会出问题,需要慢慢放下,示范了面对情绪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后不忘告诉孩子,即使生气,我们依旧爱你。

一家人的烟火气息,除了一蔬一饭,靠什么三冬暖,春不寒?

是那些回忆起来,嘴角上扬的温柔软语。

这些每天飘进孩子耳朵的细碎,回到家中,在客厅的笑脸上,方能看得见。

好好和孩子说话吧,良好的亲子沟通,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过程中可能会伤到孩子,没关系,道完歉下次继续。

会有挫败,会有没做好的自责,但是痛苦的成长,都是值得的,好的模式会越练越熟。

说话舒展了,家庭每一个成员都能从彼此的关系中,获取能量。

作者简介:木木,富书专栏作者,原高校教师,育儿道路上,进化自己,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好好和孩子说话吧 良好的亲子沟通 是需要刻意练习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这10本书 帮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10本书 帮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父母,游戏,亲子关系,这本书,作者,电子游戏,教育,家庭教育,方式,行为,科恩,亲子,书籍,关系,能力,过程,问题,帮助孩子,数字游戏,主题,博士,家庭,情绪,才能,生命,知识,萨巴,都会,亲子游戏

2019-06-24 #经典故事

讲座预告|《父母怎么说 孩子才会听》第二讲 轻松搞定亲子沟通难题 与孩子建立良好

讲座预告|《父母怎么说 孩子才会听》第二讲 轻松搞定亲子沟通难题 与孩子建立良好

孩子,如何正确,亲子,讲座,父母,旅游局,内容,优势,作者,关系,叛逆,声明,合法权益,家长,有情,早恋,文化,来源,标注,目的,通才,部分,邮箱地址,隐私,问题,闪光点,错误,难题,张老师,一起学

2012-05-02 #长篇故事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是亲子关系良好的证明?孩子说“这锅我不背”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是亲子关系良好的证明?孩子说“这锅我不背”

孩子,幼儿园,家长,老师,妈妈,行为,生活,心态,子玲,让孩子,奶奶,对孩子,亲亲,能力,集体,小浣熊,孙子,客体,智能,过渡性,集体生活,发展,中心化,培养孩子,帮助孩子,人生,保护者,信号,儿子,儿童

2009-09-18 #小故事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 说明是亲子关系良好?宝宝的入园焦虑不可忽视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 说明是亲子关系良好?宝宝的入园焦虑不可忽视

孩子,幼儿园,家长,文文,老师,环境,让孩子,裤子,需求,小朋,大人,妈妈,小朋友,心理准备,心理,父母,上厕所,培养孩子,一起玩,生活方式,亲子,事情,习惯,原因,地方,心灵,情况,教会,游戏,落差

2020-01-26 #故事会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财富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财富

孩子,故事,亲子阅读,父母,文学,给孩子,儿童,情感,童话,语言,原著,宝宝,感情,灰姑娘,乐乐,亲子,兴趣,大道理,大师,学会,时光,家长,文字,生命,精神,经典,财富,美感,魅力,熏陶

2016-11-13 #经典故事

统一教育理念 孩子才能获得良好的成长

统一教育理念 孩子才能获得良好的成长

孩子,老公,打人,教养,父母,统一,教育理念,让孩子,陈禾,理念,一家人,东西,和成,价值观,分歧,双方,大人,坏脾气,想法,宝宝,技能,智能,祸害,策略,阳光,脾气,问题,陈老师,统一教育,亲子教育

2010-11-28 #小故事

教学案例 疫情之下 特殊时期 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服务行为习惯

教学案例 疫情之下 特殊时期 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服务行为习惯

孩子,家长,疫情,行为习惯,自我服务,习惯,指导,培养孩子,家庭教育,建议,老师,发展,给孩子,良好行为,和家,健康成长,位置,全家人,力度,吹气,心理,扑克牌,教师,正面,现状,计划,分析,比赛,活动,亲子游戏

2007-02-03 #短篇故事

家长搞好亲子关系 孩子的人生更完美 别让坏脾气阻碍孩子成长

家长搞好亲子关系 孩子的人生更完美 别让坏脾气阻碍孩子成长

孩子,父母,亲子关系,影响,关系,对孩子,亲子,家长,问题,给孩子,对方,社交能力,类型,琴琴,发展,会影响,动力,朋友,模式,宝妈,父母们,生活中,良好品质,不良行为,妈妈,个人,一生,人际关系,叛逆,同学

2011-08-24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