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疫情之下 北京晚报记者在武汉的44天目睹了这些

时间:2010-08-03

1月27日,由136名来自北京市属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星夜驰援,奔赴战疫最前线

提示:本文共有 25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疫情之下,“封城”的武汉牵动着14亿人的心。1月27日,由136名来自北京市属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星夜驰援,奔赴战疫最前线。与北京医疗队一同南下的,还有本报特派记者景一鸣、和冠欣、王雅贤。他们三人组成的前线报道组将笔触和镜头对准一线,用文字记录医护人员舍生忘死的抗疫点滴。在武汉的44天里,他们发回的200余篇报道,分别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武汉战“疫”现场直击》上与广大读者见面。白衣战士逆行的背影,京鄂携手共同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无论是海量的文字,还是娴熟的视觉表达,他们用第一视角及时、准确地记录下全民战疫的宏大过程。全媒战疫,他们也让来自前线的报道更加直击人心。

景一鸣(图右) 王雅贤(图左)

我用文字与北京医疗队并肩战斗。——景一鸣

17年前,他目睹母亲奋战一线,与地坛医院同事们一起击退“非典”病魔;17年后,已经成为一名记者的景一鸣主动请缨,奔赴武汉抗疫一线。“我觉得我应该去,就像当年我母亲一样。”

《武汉加油,我们来了!136名北京市属三甲医院医护人员集结》,从首篇报道刊发至今,尽管过去了40多天,但出征时的景象,他依然历历在目。“丈夫拥抱着妻子,母亲亲吻着儿子。大家带着家人打点好的行囊,转过身登上飞机,向着疫情的暴风眼进发。有思念,有嘱托,有拥抱,有不舍,但绝没有一丝的犹疑与恐惧。医护人员展现出的勇气令我动容,也坚定了我一路走下去的信念。”

从北京医疗队第一阶段接诊20余位患者,到首批4名重症患者康复出院,再到如今康复出院人数过百……44天里,这一系列数字变化的背后,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努力和汗水。武汉抗疫的日子里,北京医疗队的工作紧张、忙碌,一次次与死神的较量更是惊心动魄。

如果不是在现场,这种惊心动魄、分秒必争的紧张感,是很难体会到的。景一鸣说,在他对北京医疗队的采访中,不止一位医生提到了信心对于对抗病毒、抗击疫情的重要性。而他要做的,就是用文字将发生在隔离病房内外的故事记录下来,让一线的战士、对抗病毒的患者以及他们身后千千万万关注武汉疫情的人看到希望。

正是目睹了北京医疗队每一天的辛苦付出,景一鸣的报道也更加“高产”。目前,他的累计报道总量已近8万字。

在前线紧张战疫之余,景一鸣提笔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向党组织提交思想汇报,表明加入党组织的赤诚之心。经过考察批准,近日,他光荣地成为了抗疫期间北京市首批火线发展的37名党员之一。

得知这一消息,景一鸣激动万分,他说:“我觉得浑身充满干劲,这种兴奋感比多年前第一次拿到记者证时还要强烈。今后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让党旗飘扬,让党徽闪耀!”

和冠欣

镜头下的逆行者分外美丽。——和冠欣

疫情暴发后,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被称为“最美逆行者”。北京医疗队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负责的患者都是重症、危重症确诊患者,所以,在武汉的战疫诊疗中,来自北京的医护人员更加备受关注。

2月21日傍晚,北京城华灯初上。北京医疗队“最美逆行者”的肖像照出现在西单君太百货、崇文新世界、朝阳世贸天阶等繁华商圈的室外大荧幕上。这些肖像正是北京日报社摄影记者和冠欣自武汉发回的。

来到武汉,和冠欣在北京医疗队里有了一个新头衔——“照相师傅”。每天除了拍摄新闻照片,他还要见缝插针地为医护人员拍摄肖像,为康复出院的患者及医护人员拍合影留念。

从2月14日接到为医疗队员拍摄肖像的任务,和冠欣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要给每一名医护人员分别拍摄身穿便装及防护服的肖像,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谁拍过了、谁还没拍、在紧张的诊疗间隙如何约定时间、医护人员的个人信息要准确与照片一一对应……这一切都需要和冠欣提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为了不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他特地整理出了一套医护人员的作息时间表,跟随被拍摄对象辗转于院区和驻地间。

人可以穿戴防护设备,但相机不能。在首次跟随中央指导组专家进入隔离病区采访前,和冠欣特地用保鲜膜、塑料袋把相机包了里三层、外三层,以至于进入病区后因看不清相机屏幕,整个拍摄过程中,有多半时间他都是靠着经验盲拍。

每次从隔离病区采访归来,尽管已经完成消毒,但在乘车返回驻地的路上,和冠欣还是会下意识地与团队保持距离,单独一人坐在大巴车最后的角落里。

见证抗疫一线的真实与感动。——王雅贤

视频是当下网络表达的最流行语言。进入报社3年的王雅贤是报道组中年龄最小的记者,也是唯一的女性。从到武汉的第一天,她制作的《直击武汉Vlog》就正式上线,至今已连续推出74期。每天,记录着北京医疗队点点滴滴的视频都会如约上线,向关注武汉的人们传达着最新讯息。

每天,3名记者都会在“三人武汉行”的微信群里开启“头脑风暴”。“在报道组两位老记者的带领下,我也很快进入状态。除了Vlog,还策划了许多专访、直播,三人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王雅贤说,在武汉的44天里,两位老记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给了自己很多的帮助。“跟着景老师我学到了很多采访技巧,比如在对武汉籍医生肖汉的采访中,我发现泪点都是在提问中一点点发酵出来的;还有和老师,他拍全了北京医疗队所有人的照片,每当我做视频需要照片支援抑或是忘记视频中人物姓名时,他总是有求必应。”

除了学习和收获以外,这个进入报社3年的记者“小花”也在用自己丰富的新媒体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两位老记者。在她的提议下,平日里主要为新媒体制作提供文字和照片支持的景一鸣与和冠欣,如今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了具有很大潜质的新媒体主播。

“我很庆幸能够来到武汉,作为一名见证者,在‘风暴眼’中与那些白衣战士们对话。”王雅贤说,如果只是隔着屏幕,自己可能永远不会有这种直面生死的感觉。她记得,79岁的曾爷爷是北京医疗队首批接诊患者中病情最重的一位。经过医疗队34天的精心治疗,老人终于苏醒,并能握住护士的手。“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喜万分,大家都说如果老爷爷能顺利康复,那我们离胜利的那天也就不远了。然而事与愿违,两天后,老人的情况急转直下,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前一天还能和医护人员交流,第二天就永远离开了我们,这种心情非常复杂。”

在一线采访,医护人员和患者,各种情感交织,让王雅贤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情与脆弱,真实与感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陈圣禹

流程编辑:TF015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疫情之下 北京晚报记者在武汉的44天目睹了这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北京首个抗击疫情主题摄影展览

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北京首个抗击疫情主题摄影展览

...四十二条,中国文联党组,党中央,医院门诊,新华社,最前线,武汉晚报,北京,中国青年报,优秀作品

2016-08-13 #短篇故事

记者一线“战疫”日记:还原一个真实的武汉

记者一线“战疫”日记:还原一个真实的武汉

武汉,疫情,队伍,北京,人员,新闻,超市,顾客,防控,人之间,超市里,来买,人和,小汤山医院,新华社,习惯,个位数,一家,家乡,人数,代表,单位,北京晚报,商铺,双解,口罩,城市,喜讯,大型超市,塑料板

2017-12-22 #长篇故事

“我在武汉掉眼泪 从这个病人开始” 天目新闻记者抗疫一线亲历

“我在武汉掉眼泪 从这个病人开始” 天目新闻记者抗疫一线亲历

王坚,武汉,物资,浙江,医疗,口罩,护士,时候,病人,胆子,防护服,工作,姚芳芳,雷神山,到一个,医护人员,个人,丈夫,医疗队,医院,家乡,工地,情况,志愿者,护目镜,杭州,武汉人,湖北,物件,通知

2010-01-01 #短篇故事

战“疫”实录|他们这样捕捉珍贵的瞬间

战“疫”实录|他们这样捕捉珍贵的瞬间

医护人员,武汉,记者,新媒体,细节,黄石,一线,医疗队,直播,雷神山,医院,小组,形式,江苏,视频,我看见,患者,扬子,扬子晚报,新闻,晚报社,病房,素材,网友,陈博,北京广播电视台,人民日报社记者,和同事,短视频,记录下

2010-11-04 #小故事

做好疫情期间及时奖励工作 人社部:一线医务人员可优先晋升职称

做好疫情期间及时奖励工作 人社部:一线医务人员可优先晋升职称

疫情,医务人员,防控,一线,工作,岗位,等级,奖励,专业技术岗位,本单位,工作指南,年度考核,晋升职称,表现突出,代丽丽,可采,增年,曹力,事业单位,北京晚报,措施,医疗卫生,名额,方式,比例,来源,流程,资料,编辑,记者

2016-01-31 #故事会

武汉晚报

武汉晚报

朱光亚,我国,事业,核武器,原子弹,核试验,科学家,领导,朱光,中国科协,物理系,李政道,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国防科委,两弹,主席,主任,作用,国防建设,国防科工委,物理学,祖国,研究所,组织,骨干,工作,试验,发挥好,技术发展

2016-10-18 #故事阅读

北京驰援武汉护士以居委会名义认领紫荆 源于温暖故事与感恩的心

北京驰援武汉护士以居委会名义认领紫荆 源于温暖故事与感恩的心

朱梅,武汉,社区居委会,名义,疫情,社区书记,郁花园二里,护士,金金,武汉江滩,居委会,赵金,陈强,医护人员,中日友好医院,中介公司,房产中介,郁花园,都会,医疗队,休息时间,北京晚报,同享,员工,吴越,大兴区,国家,地方,志愿,弟弟

2015-07-30 #经典故事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今举行 岛城抗疫功臣赴京接受表彰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今举行 岛城抗疫功臣赴京接受表彰

李永春,医疗队,牛海涛,肺炎,疫情,患者,光谷院区,病人,救治,全国,表彰大会,重症,附院,青岛市,青岛,先进个人,医护人员,插管,武汉,湖北,病区,队长,青岛晚报,武汉同济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医生,危重症,情况,济南

2015-01-25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