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高考必考知识

时间:2010-08-04

它是我国古代官方指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是千百年来读书人从事政治活动、文学创作的基础文本,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

提示:本文共有 301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传世宝典。它是我国古代官方指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是千百年来读书人从事政治活动、文学创作的基础文本,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至今仍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处世法则与治国基础,属于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四书《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虽然这四本书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早已问世,然而《四书》之名却是一直等到宋淳熙年间,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将《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语》和《孟子》汇集,并为它们作注解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四书》一名得以流传。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多从《四书》中出题,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考生的必读书。1.《论语》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共计20篇,共约五百章,内容涉及文史哲,社会思想,文化教育和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在形式上既有语录体(格言体),也有对话体和叙事体。文字简约含蓄,语言精炼生动,是孔子精神和风采的集中体现,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书,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和依据。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于《论语》相同,《孟子》也是记录体散文。但是在文字表达上,两者差异很大。《论语》中的语言文字都简洁含蓄,《孟子》却有很多长篇大论和一些机智的辩论,在解答世人对儒家学说疑问方面更加直观。它着力阐述仁政理论,强调民心在政治、军事中的决定作用,其思想深邃,辞锋犀利,譬喻精辟,气势如虹。3.《大学》和《中庸》都是《礼记》中的篇章,传分别为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讲的是思考宇宙哲理,认识生活现象,培育人格修养的探索社会规律的道理。《大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五经五经是儒家五本经典书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相传他们都经过孔子的编辑或修改,最早为六经,除五经之外还有一部《乐经》。然而秦始皇焚书坑儒,使《乐经》失传,仅剩下五经。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始有“五经”之称。1.《诗经》(简称《诗》)是我国第一本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的,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分“风”(土风歌谣)、“雅”(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宗室祭祀的舞曲歌辞)三部分。《风》又称《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国家和地区的诗,其中大多数是民歌。这些歌谣保留了最鲜活的底层民间风味,充满早期人类生活的原始和野性,是《诗经》中最为出彩的篇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是产生地王都附近的诗,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实政治的讽刺。”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有祭祀祖先的,有自己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诗经》体例鲜明,篇目分明,“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贯穿全文,通篇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复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整体简洁明了,韵律优美,富有节奏,便于朗诵,朗朗上口。《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誉为“周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2. 《尚书》(简称《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总集,也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最早只叫做《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汉代称《尚书》,意为“上古之书”( “尚”即“上”)。后来儒家把《尚书》遵奉为经,所以又称为《书经》。《尚书》大约在先秦就有定本,《论语述而篇》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可知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把尚书作为儒家讲习的主要课本,它涉及的历史上自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等子篇目。基本内容是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内容,反映了上古华夏文化的各个不同侧面,保存了不少具有很高历史和思想价值的史料,是学习和研究我国上古史和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3.《礼记》(简称《礼》)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它记载和论述了先秦时期的礼制和礼仪,孔子和弟子之间的问答,以及儒家修身养性的行为准则。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以及儒家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礼记》原本四十六篇,但因其中《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说。《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可分为四类:⑴记礼节条文,补他书所不备,如《曲礼》、《檀弓》、《玉藻》、《丧服小记》、《大传》、《少仪》、《杂记》、《丧大记》、《奔丧》、《投壶》等。⑵阐述周礼的意义,如《曾子问》、《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学记》、《乐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儒行》、《大学》、《丧服四制》等。⑶解释《仪礼》之专篇,如《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等。⑷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如《王制》、《月令》、《文王世子》、《明堂位》等。4. 《易经》(又称《周易》,简称《易》)。《周易》是周初周人写的关于占筮的书。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人们就将《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效仿先秦与汉景帝把道家黄帝与老子的著作称经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也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在儒家经典中,《易经》被尊称为“六经之首”,尊享这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易经》也享有同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算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具体来说,《易经》以眼花缭乱的八卦、六十四卦符号为载体,并配和晦涩艰深的卦辞、爻辞阐述世事,事理,文辞艰涩。5.《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鲁国历代史官,后经孔子编订,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14年(前481年),内容包括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春秋》文字简略,多寓褒贬,意在劝善惩恶。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三经十三经指的是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高考必考知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练习题 考前复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练习题 考前复习

文言文,资料,知识点,中高考,言文,期末考试,作者,习题,地学,回复,头像,家长,情感,方面,白话文,清晰版,电子版,老师,篇幅,私信,考试内容,背景,考试,训练,很重要,学起来,去了解,什么事情,实在是,我们还是

2012-11-18 #故事阅读

「高效单词记忆法」2天速记中高考考点词汇

「高效单词记忆法」2天速记中高考考点词汇

单词,词汇,中考,英语,学生,记忆,特训,名师,在线,核心,学好英语,基础,成绩,课程,中高考,中高考英语,让孩子,记单词,都会,全国,小时,平台,思维,父母,机会,错误,影响,不用担心,公众号,初高中

2012-01-19 #故事阅读

中高考假期致家长的一封信

中高考假期致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活动,导师,家长,孩子,备考,自主学习,精力,指导,应按照,习惯,体育锻炼,作业,团队,学校,家庭,方式,方面,时间,老师,职业,集体,中高考,家长们,朋友们,青岛第二中学,青岛二中,中考,三门,严格控制

2019-10-03 #小故事

端午特约故事‖中高考学子 愿青春无悔

端午特约故事‖中高考学子 愿青春无悔

问题,高三,最难忘,学校,疫情,学子,所以说,同学,时候,考生,中高考,作用,华师,华工,清华大学,嘉宾,压力,大学,学生,感觉,机会,朋友,经历,高中,发展,考试,您认为,好的,人生,中考

2016-11-06 #小故事

“新冠疫情”后 中高考作文出啥题!

“新冠疫情”后 中高考作文出啥题!

疫情,命题,作文,时间,学子,故事,热点,芊芊,中高考,大家好,都会,中考,关键,事件,主题,信念,光明,典型,大事,备考,审题,家人,时政,敏感话题,局外人,感触,战役,方向,敬意,旁观者

2011-11-04 #故事会

中高考后 家长要慎用对孩子的奖励

中高考后 家长要慎用对孩子的奖励

孩子,家长,父母,长辈,对孩子,让孩子,奖励,中高考,中考,亲人,手机,学生,人生,学校,阶梯,时间,空闲,讲故事,外出旅游,选择一个,好的,姿态,地点,家庭聚会,家庭,想法,往事,必修课,故事,挫折

2015-08-05 #经典故事

考生注意了 中高考这几种文风受抵制!

考生注意了 中高考这几种文风受抵制!

形式,作文,考生,小标题,文章,古诗词,文风,故事,标题,中学生,评分标准,感情,考场,诗词,风气,变化,中高考,非常明显,在作,好的,中高,全文,内容,分数,情况,古人,名人,大会,大火,大忌

2010-07-31 #小故事

中高考改革之路:重视阅读的重要性

中高考改革之路:重视阅读的重要性

成就感,学生,语文,知识,重要性,改革,孩子,家长,文化,速读,难度,储备,按部就班,女孩,小童,底子,我家,文章,精英,老师,中高考,培养学生,快速阅读,阅读习惯,阅读速度,养和,可多,大范,你的朋友,和家

2024-01-31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