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吴越争霸 笑到最后的越王勾践海上迁都琅邪?

时间:2010-08-07

海岸相接悬明月,可怜吴越不相容。北上伐齐终败北,空留遗恨大运河。话说吴王夫差北伐齐国,却遭遇舟师全线退败,不仅丢了盟国的面子,更是损伤了国运。

提示:本文共有 63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海岸相接悬明月,可怜吴越不相容。

北上伐齐终败北,空留遗恨大运河。

话说吴王夫差北伐齐国,却遭遇舟师全线退败,不仅丢了盟国的面子,更是损伤了国运。屋漏偏逢连阴雨。国运不济也就罢了,此刻正虎视眈眈的越国,正密切关注着吴国政局走向。

吴国也没闲着,对南面这个海岸相接的小弟,时有戒备之心。吴王夫差并没有忘记她的父亲老吴王阖闾之死,正是越国所为。国恨家仇,累积填胸,岂能忘却?

又是一个水草丰沛的季节,两个暴脾气君王,又开始了你死我活的水上角逐。

吴越舟师大战夫椒 越王末路诈降求和

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濒临东海、互为近邻的诸侯国——吴国和越国。

吴国在北,越国在南,两国陆地相连,水道相通,海岸相接,境内河川纵横交错,所以舟师在国家军队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争斗霸权,夺取疆土,两国连年兵戎相见,战事不断。吴国破楚之后,国力日渐强盛,于是企图先灭越国,然后再夺中原霸权。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然而在槜李(今浙江嘉兴)之战中大败,被击中脚趾,因伤势过重,不久死去。吴王阖闾临死时告其子夫差:“必毋忘越!”。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得知吴国日夜练兵,势将伐越,就决定先发制人,发兵攻吴,再来一个槜李大捷。

越国大夫范蠡足智多谋,他苦苦劝阻,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未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未,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勾践哪里听得进去,执意亲率全部舟师向震泽(今太湖)驶去。凡事有因果。这才有了后来“卧薪尝胆”传世故事。

年轻气盛的越王勾践,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无余受封于会稽,以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历二十余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在位时,常与吴国君主阖闾作战。越王允常死后,勾践继位。

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一样年轻气盛,两个新上任的国君,都是怀有雄霸天下,舍我其谁的壮志。可惜,天下就那么大,谁又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呢?

此刻,望着远去的风帆,还有那浩浩荡荡的越国舟师,辅佐勾践的南阳人范蠡不得不长叹一声:此去必将一路险恶,凶多吉少!

遥想当年,范蠡正是因为不满楚国“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了越国。这次,越王勾践却再也听不进自己的进谏,鲁莽出兵,岂能不败!罢了,上苍既然要如此安排,那就让吴王去吧!这是吴国的命,勾践修行的必修一课。

吴王夫差获悉越军来犯,看到为其父阖闾报仇的机会来了,也亲领舟师十万大军迎敌,吴国大臣伍员、伯喜否等组织指挥并督励将士奋勇杀敌。

一场荡气回肠的吴越舟师大战夫椒山(今吴县市西南太湖中),即将在历史的天空,穿过血色夕阳,划过一道苍白的记忆。

吴国舟师主帅是大臣伍子胥。

在春秋战国时代,宿迁人伍子胥是一个复杂而又个性鲜明的人。他不畏强暴,敢于反抗封建君权,刚正不阿,快意恩仇,辅佐吴国君王成就大业,屡立奇功。故而死后被历代统治者和民间百姓奉为“江神”、“潮神”、“城隍神”和“济水之神”,等等。他的传奇故事千古流传,至今仍为民间百姓所津津乐道。

这次战役,主帅伍子胥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凭借训练有素的吴国舟师,完胜越国舟师。

越军将士伤亡惨重,越王勾践领着残兵败将撤退,狼狈逃窜,吴军乘胜追击,迅速攻破会稽城(今浙江绍兴)。勾践退至会稽山上,走投无路,行势危急,他后悔不听大夫范蠡之言,以至溃不成军,越国难保。

就在越国军败国破之际,范蠡无奈地说,“持满者与天,节事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建议勾践利用吴王夫差好胜、贪图女色的弱点,向吴王求和,并利用吴国大臣伍员与伯喜否不和的事实,将来可以寻找机会再进行报复。

勾践采纳了这一计谋,决定派越国大夫文种到吴国屈膝求和,表达了越王勾践愿与王后如吴国为质,大夫文种伴质。范蠡主动提出代替文种入吴伴君,“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

勾践十分感动,望着范蠡坚毅的目光,仿佛又看到了越国的前途,全部系于其一身。

带着一车宝物、三百美女,文种赴吴递交求和信书。吴王夫差有意接受,但相国伍子胥认为,“天以越赐吴,勿许也”。作为有战略眼光的吴国主帅,是极力反对讲和的。吴王一时犹疑不决。文种见状,急忙用重金和美女贿赂吴国太宰伯喜否,让伯喜否说服吴王许和退兵。

果然,吴王夫差有勇无谋,没有深谋远虑,不顾伍子胥之谏,而采用伯喜否之策,同意越国求和。吴军撤离越境退回吴国。

此后三年,越王勾践与王后、大夫范蠡同到吴国作人质,勾践拉马、王后喂马、范蠡为奴仆,共侍吴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用计除伍元诳吴王

越王勾践到吴国为臣仆后,在吴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吴王夫差误认为勾践已真心臣服,因而对勾践渐渐失去戒备之心。

一次,吴国夫差命勾践进宫,此时的越王,故作蓬头垢面之状,显露着落魄君主的体面形象,匍匐于吴王脚下,范蠡立于后。

吴王见到大才范蠡,顿有爱惜之心。曰:“寡人闻贞妇不嫁破亡之家,仁贤不官绝灭之国。今越王无道,国已将亡,社稷坏崩,身死世绝,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为奴仆,来归于吴,岂不鄙乎?”又曰:“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弃越归吴乎?”

范蠡闻其言,心中不觉有一股冷气来袭,莫非吴王识破了隐忍诈降之策?但转念一想,夫差不过一介武夫,岂有这等识人智慧?答曰:“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用兵与大王相持,至今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吴王见范蠡不可得,也就不再强求。

范蠡搀扶着勾践走出吴宫,一道火辣辣的阳光直刺脸颊。两人相视一笑,无语。

一晃儿,勾践在吴为臣仆已满三载,吴王欲释放勾践回越国。

吴国相国伍子胥却早已看破范蠡之策,向吴王谏言:“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他担心这样做后果不堪设想,谏阻吴王放虎归山。

但是吴王夫差听信伯喜否谗言,根本不纳伍子胥之谏,放勾践回了越国。后来,又因北上伐齐,夫差在伯喜否谗言之下,竟赐宝剑逼迫伍子胥自刭而亡。失去良将伍子胥的辅佐,吴国从此江河日下,吴国的末日亦不远矣。

至今在江苏宿迁尚有伍子胥祠。画家青藤老人徐渭路过宿迁时拜谒了伍子胥祠,并留下一首《过宿迁谒伍公祠》:黄河东岸伍公祠,野史评多无定时;举族何辜同刈草,后人却苦论鞭尸。退耕始觉投吴早,雪恨终嫌入郢迟;事到此公真不幸,镯镂已久遇夫差。

明代诗人郭轩在路过宿迁伍员里的时候,也写了一首《伍员里》的七绝:寂寞荒村野草深,居人传说到如今。独怜一片吴门月,照见将军不死心。

吴国忠臣良将遇害,自此走了下坡路。夫差目光短浅,刚愎自用,缺乏战略头脑,他把越国视为属国,认为翻不了天,却不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采纳范蠡、文种、诸稽郢等重臣的意见,奋发图强,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产,扩充军队,千方百计准备复仇。

回国后,为麻痹吴王夫差,范蠡谏言勾践”劝农桑、务积谷“,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勾践还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先尝其苦,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

追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有当代史学家认为“尝胆”存在,“卧薪”不实。如《左传》中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国事,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国话》中的《吴语》和《越语》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作为信史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也只有寥寥几句:床前悬挂苦胆,坐卧都看得到,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司马迁认定勾践有尝胆之事,但没提卧薪之事。

作家文裁缝在《历史密码III》文中曾写道:“最先把"卧薪""尝胆"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用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苏轼在《拟孙权答曹操书》这一带有游戏色彩的书信中说孙权曾"卧薪尝胆"。但真正把"卧薪尝胆"用在勾践身上并使之广为流传的是众多的文学作品。明朝末年,在传奇剧本《浣纱记》中,梁辰鱼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情进行了大篇幅的描写。清初,吴乘权在《纲鉴易知录》中写"勾践叛国 ,乃劳其凝思,卧薪尝胆"。”当然,各类史书繁多,说法更有不同,还有的说,是夫差“卧薪尝胆”,并不是勾践。

历史的真相和争论还会继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越王勾践真真切切地在以“卧薪尝胆”般的隐忍和毅力磨练自己,期许又朝一日东山再起。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为证:“他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勾践每日着布衣,顿顿粗粮淡饭,广施积德向善,与民同甘共苦。王后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勾践又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杀害伍子胥。

吴王夫差认为勾践”识时务“,对伍子胥劝谏更是执迷不悟,一心逐鹿中原。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领舟师精兵经邗沟北上,会诸侯于黄池(今河南封丘一带),与齐国海上决战。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是国富民强。越王勾践趁夫差倾全国兵力北伐之机,出动两千名舟师精兵、4万铁甲战车、6千越王卫队,兵分两路,突袭吴国国都。第一路,由畴无余、讴阳为先锋,越王勾践亲自率主力直趋吴都;第二路,由范蠡、后庸率舟师从海路北上,再溯淮河前进,阻止吴王夫差率领的军队回师。

此时,吴国国内空虚,越国兵马舟师所向披靡,大获全胜,一举攻下吴都姑苏,摧毁姑苏台,俘获吴太子友及王孙。范蠡获悉越王已攻下吴都,就率所部经邗沟到吴都与越王勾践会师。

吴王夫差得知吴都已被越军攻破,急忙从黄池回师,并向越王求和。越王勾践获得重大胜利,但他知道吴军曾破楚、败越、胜齐、压晋,吴王夫差还存在着一支有一定战斗力的军队,不可能一下子把它消灭,就答应订立和约。

越国胜利班师,继续整军备战,为最后灭吴养精蓄锐,寻找战机。

笠泽之战吴王再败 夫差毙命吴国灭亡

四年之后,也就是到了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采纳大夫文种的建议,利用吴国旱灾饥荒的机会,他与大夫范蠡领兵五万,又一次大举进攻吴国。

吴王夫差闻越军来犯,乃与太宰伯喜否,将领王孙雒、胥门巢、王子姑曹等,也率领三至五万军队,在笠泽江(今江苏苏州以南)迎战越军。吴军在江北,越军在江南,双方隔江对峙。越军分成左右两队,左军在上游五里,右军在下游五里,半夜里左右两军到江心击鼓呐喊,发起佯攻。吴军突闻上游和下游江面擂鼓,以为越军分两路渡江,连夜把军队分成两路迎战,中军留作接应。

吴军正在分兵移动之时,越王令中军卫队六千人作先锋,偃旗息鼓,利用夜暗隐蔽地渡过笠泽江,到达江北吴军营前,突然发起猛烈攻击。

吴军遭到夜袭,被打得蒙头转向,大乱而溃。待分出去的吴军回救,越左右军已渡江袭追。吴军闻风丧胆,被迫退到没溪(今江苏吴江)附近。此时,越大夫范蠡所率舟师在震泽(今太湖)经横山(今苏州西南),对吴军形成包围态势。吴军再退,越军追击,吴将胥门巢阵亡,王子姑曹战死,吴军士无斗志,败退到吴都姑苏城据守。越军逼近胥门(西门),筑城围困吴军。

吴国面临越来不利的形势,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越军夺取了吴国许多土地,最后对吴都实施重重围困。吴王夫差与亲军万余人被困在城内两年,求战不得,欲逃不能。

到了公元前476年,吴王得知越国发兵伐楚,以为越军可能将放松对吴的进攻。实际上,这是越方的战略欺骗行动,麻痹吴军,殊不知越军丝毫没有放松对吴军围困,正在积极谋划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吴军,并最终吞灭整个吴国。

公元前475年,越国终于对吴国发起进攻。如入无人之境的越国战车、舟船、甲士,打得吴国军队毫无招架之力。长期被困在城内的吴王夫差,趁着黑夜突围到姑苏山。此时的吴王夫差手下兵将所剩无几,若坚守,只能被困死山上。思前想后,他只好派王孙积雒作代表向越王求和。

望着吴王夫差残兵败将,越王勾践又想起当年吴王刀下留情的一幕幕情景,心中忽然涌显出一丝怜悯。他陷入沉思。和?还是战?考验他的不仅是抉择,还有人性的束缚与挣扎。

猛然间,他的耳边不断闻听到大臣们高声论调:事到如今,岂能饶了那夫差!勾践扭头一看,却看见只有大夫范蠡一声不响。这一刻,范蠡也觉察到勾践的心理变化,他赶紧大手一挥,众臣们顿时鸦雀无声,他们都想听听范蠡的意见,因为也只有范蠡才能说动越王。

他听取了范蠡的意见,三次拒绝吴王的求和。贪生怕死的吴太宰伯喜否主动向越投降,可勾践并没有宽恕他,而是历数其罪,当即将他斩首。

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不愿接受越王勾践让他到舟山群岛过流亡生活的安排,在姑苏山自杀身亡。自杀前,夫差痛悔:当初没有采纳伍子胥的建议,乘胜吞并越国,后又把勾践放回越国,以至于被越军打败,国破家亡,死无葬身之地。

勾践功成名就。后人有诗云:”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迁都以望东海 范蠡轻舟浮于五湖

吴越争霸,以越国胜利,吴国失败告终。

越军灭吴之后,与越王勾践屈辱与共的范蠡,却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辞去大夫之职,轻舟浮于五湖。善于识相的范蠡已看出勾践的虚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为人长颈鸟喙 ,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临行前,范蠡劝好友大夫文种一起离开勾践。然而,文种却执意留越。无奈之下,范蠡留书信一封,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便是成语”鸟尽弓藏“的来历。

文人气太足的文种与勾践穷兵黩武的治国理念相悖,常以称病不朝。时间一长,朝廷之上便有了文种作乱的传言。勾践以此为据,赐死文种。

长空雁鸣,东海呼啸。一代大才文种就此画上了人生的句号。

话说范蠡离去后,因慕伍子胥的忠悃,叹为夫差所杀,遂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即子胥鸱夷浮江之意。后来又携妻子门徒在齐国的一个海边结庐而居,垦荒耕作,兼营副业经商,积累数千万家产。

齐王慕其才,以相国之位求范蠡富国强兵之术。范蠡叹道:“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认为这不是吉祥之兆,不久便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乡亲。后来,范蠡又来到了“天下之中”的陶,再次累积千金,自号“陶朱公”,民间则拜其为“财神爷”。

公元前468年,越王勾践迁都琅琊。然而,这一点最是令古今学者困惑不已。越国都城在会稽,即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在吞并吴国、欲霸中原战略部署中,突然迁都距会稽千里之外的山东半岛东南沿海地带,其用意何为?

究其原因,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潍水注》载,乃是“欲霸中国”;或是据汉袁康、吴平《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所记,“尊事周室,行霸琅邪”,”越王勾践徙琅琊,凡二百四十年, 楚考烈王并越于琅琊。后四十余年,秦并楚。勾践伐吴,霸关东,从瑯琊,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或是晋人郭璞注《山海经》卷一三《海内东经》所言,“琅邪者,越王勾践入霸中国之所都。”

司马迁在《史记》里虽然没有提到迁都琅琊缘由,但《汉书·地理志》却肯定越王确实迁都到琅琊,即所谓的“琅邪,越王句践尝治此,起馆台。”

在那个“厉甲兵以时争天下”的年月里,一个曾经弱小无比的国家,一个可以“卧薪尝胆”的君王,他豪横过、脆弱过、残忍过、屈服过、猜忌过,直到百炼成钢、坚韧无比,终成霸业。

从东海之滨到山东半岛,勾践向海而行,给后世留下了一曲悲壮的回鸣与沉吟。

文/海洋那点事儿

参考文献

1.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81年。

2.张铁牛、高晓星著《中国古代海军史》,八一出版社,1993年。

3.李杰、苏读史编著《蓝剑春秋》,海潮出版社,2004年。

4.赵振愚、马正德编撰《中外海战大全》,海潮出版社,1995年。

5.张向冰著《大国海疆》,海洋出版社,2008年。

原创作品 感谢您的阅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吴越争霸 笑到最后的越王勾践海上迁都琅邪?”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 居然引来无数故事

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 居然引来无数故事

越国,伍子胥,越王勾践,夫差,吴王夫差,吴越争霸,历史,吴国,春秋,吴军,典故,故事,过程,吴王阖闾,吴境,吴王夫,周敬王,周元王,貂蝉,文章,君主,五霸,中原,候选人,享国,勾践,双方,吴越,大戏,城防

2010-04-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吴越争霸 勾践卧薪尝胆之外 还得靠一夜之间开凿的水道翻身灭吴

吴越争霸 勾践卧薪尝胆之外 还得靠一夜之间开凿的水道翻身灭吴

越国,夫差,吴国,伍子胥,吴军,越来溪,吴越,吴王,主力,勾践,军队,水道,运河,都城,越王勾践,阖闾,会稽,一大,军力,剧照,诸侯国,杭州,楚国,胥浦,边界,钱塘江,允常,向吴国,吴主,吴境

2020-04-06 #长篇故事

吴王和越王 两代人的互相残杀 谁能笑到最后

吴王和越王 两代人的互相残杀 谁能笑到最后

勾践,夫差,吴王,吴国,伍子胥,时候,文种,越国,吴军,发兵,父亲,吴王夫差,范蠡,敢死队,局面,民心,称臣,高官,不同意,将自己,对自己,这个时候,允常,新王,越军,西施,越王勾践,太子,都会,不稳

2012-08-04 #故事阅读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夫差,越国,伍子胥,吴国,范蠡,吴军,阖闾,进攻,时候,文种,吴王阖闾,吴王夫差,越军,卧薪尝胆,吴越,结果,苦胆,齐国,一个叫,吴越争霸,越王勾践,伍子,向吴国,吴国权,和奇珍,孙武,子夫,布蒙,战于夫

2020-05-20 #经典故事

误解千年:越王勾践“卧薪”与“尝胆”或许只做了其中一件

误解千年:越王勾践“卧薪”与“尝胆”或许只做了其中一件

勾践,吴国,夫差,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尝胆,越国,司马迁,范蠡,史记,苏轼,后世,吴越,文种,孙权,吴越争霸,典故,后人,故事,说法,饮食,吴王夫差,兵马,历史,史籍,苦身焦思,国语,大战,奴仆,左传

2014-03-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越王勾践真的“卧薪尝胆”了吗?专家考证 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样

越王勾践真的“卧薪尝胆”了吗?专家考证 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样

越王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尝胆,司马迁,吴国,吴王夫差,吴越春秋,东汉时期,历史,故事,意思,越国,眼睛,行为,苦身焦思,勾践归,柴上,春秋时期,史籍,史记,后人,坐薪尝胆,左传,苦胆,笔下,苏轼,误解,吴越争霸,历史典籍

2008-02-17 #短篇故事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 最后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 最后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越国,吴国,无疆,中原,勾践,夫差,楚国,浙江,楚威王,历史,结果,闽越,吴军,吴王阖闾,周景,使者,王三,东瓯,后裔,周天子,国力,攻伐,建议,贵族,越王,吴国在,吴越争霸,卧薪尝胆,于宣威,伍子胥

2014-11-09 #经典故事

越王勾践忌惮他 阖闾重用他 为何夫差最后又要把他赐死?

越王勾践忌惮他 阖闾重用他 为何夫差最后又要把他赐死?

伍子胥,夫差,勾践,吴国,越国,诸侯,阖闾,时候,越王勾践,楚平,都会,儿子,国家,大会,楚国,霸主,马夫,吴越争霸,向吴国,吴王阖闾,吴王夫差,得提,孙武,楚平王,作用,人物,事情,会集,出息,军事实力

2016-05-11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