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郑和下西洋 中国又一次与重大历史转折机遇擦肩而过

时间:2010-08-30

至于明成祖朱棣为何要派遣郑和下西洋,众说纷纭

提示:本文共有 28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最辉煌的事迹。至于明成祖朱棣为何要派遣郑和下西洋,众说纷纭。无论明朝皇帝朱棣明里暗里的目的是否达到,也无论郑和七下西洋的意义究竟应该如何评价,但小编认为,如果把目光从中国本身移开,放眼全世界,俯视前后几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和人类发展轨迹,小编得出的结论是:郑和下西洋,中国又一次与重大历史转折机遇擦肩而过!

在时间长度为22年的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为了自己“青史留名”,为了让他自己这个“男一号”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倾情演绎,他就要折腾,而且要往大了折腾,不仅要超过他的父亲朱元璋,还要超过以往任何帝王。比如编撰全世界最厚的书《永乐大典》、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宫殿“北京新宫”、修建大报恩寺、铸造世界最大的钟“永乐大钟”等等。

所有的这些都是要满足朱棣一个人的欲望:要么没有,要有就必须世界最大,世界最好!

《成祖本纪》对朱棣拍马屁,说:“(朱棣)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能把一个皇帝吹捧到这个份上,也是古今第一人。但朱棣很爱听。

郑和下西洋,也正是为了满足朱棣,这么一位对世界有强烈占有欲的帝王。

为了实现朱棣试图要做“古今第一帝”的努力,郑和于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奉命第一次出使西洋。带着朱皇帝“威德远被”的治世企图,每到一处,都要立碑做纪念,比如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到达左里(今印度科泽科德),上书:“其国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率领着当时世界最大、最先进的舰队七次下西洋,访问了印度洋、阿拉伯、东非各国,航程十万余里。这番阵势,是震慑式的外交战略,彰显大国国威,达到了宣称中土的效果。

郑和下西洋,其船舶技术之先进,航程之远,影响之大,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罕有匹敌的。但是,凡事最怕“但是”二字。

但是,因为目的不一样,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的未来走向,与西方国家远洋航海对自己国家的影响相比较,其结果却截然不同。

郑和下西洋87年后,哥伦布起航了;92年后,达·伽马起航了;116年后,麦哲伦起航了。

郑和船队的船只数量超过200艘,哥伦布船队只有帆船3艘,达·伽马有4艘,麦哲伦有5艘。

郑和船队的总人数达到27000多人,哥伦布船队只有船员88人,达·伽马有160人,麦哲伦270人。

郑和船队的船排水量约为1000余吨,哥伦布船队最大的那艘排水量不足250吨,达·伽马120吨,麦哲伦130吨。

但是收获的结果呢?

先说郑和。郑和每到一地,都会宣读一封敕书,主要内容是永乐大帝的自我感觉良好:“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今特遣郑和赍敕,普谕朕意:尔等袛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若有掳诚来朝,咸赐皆赏。”就是说,如果“四方海外诸藩王及头目”如果带着一颗诚心来朝拜永乐帝国,则全都有赏。事实证明,朱棣的恩赏不是随口说说,他是真给啊。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三月,来华访问的满剌加国国王,就亲身感到了朱皇帝的大恩大德,史料记载他得到了明朝“金百两、银五百两、钞三万多锭、锦六段、彩段五十八表里、沙罗各二十二匹、绫四十六匹、锦五百多匹、棉布三百多匹、织金罗衣一袭”。

永乐十三年(1415年),郑和船队“大有斩获”,他们在非洲东岸第一次发现了长颈鹿。之后,长颈鹿被视作神兽“麒麟”,被运回了中国。作为永乐王朝威德远播、万邦臣服的象征,朱棣特意在奉天门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亲率文武百官迎接这只祥瑞的到来。之后郑和下西洋,陆陆续续带回了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土特产,比如重二钱的大块猫眼石、大颗珍珠、高二尺的珊瑚树等等,但这些物质的价值不在于提高明朝百姓收入,也不在于发展明朝经济增强国家实力,而只在于满足朱皇帝的虚荣心而已,全都一如那只来自东非的长颈鹿一样,象征意义远多于经济价值,而朱棣对这种权力确认的游戏却是乐此不疲的,满足了他对手中权力增值的渴望,他沉浸于自己自认为的“盛世”里,他眼中的繁荣让他一个人高潮迭起,快感十足。

反观15世纪的西方航海家们,他们也在海上寻找着,只是寻找的东西与朱棣渴望的东西大相径庭。哥伦布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欧洲文明第一次与美洲文明发生了碰撞,从而使人类历史走向和洲际间的融合进程大大加速了;麦哲伦环球航行,西方地圆说得到了证实,使得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全新的制度开始在全球传播和发展,麦哲伦也为西方人在地理空间和市场空间的拓宽上,居功至伟;达·伽马发现了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导致葡萄牙开始控制印度洋,为这个国家在新世纪坐上海洋霸主地位抢得了先机。而且,达·伽马在航行中运回的香料等货物,在欧洲的获利,居然达到他整个远航费用的60倍,这样的远航是有着巨大利润空间的,这样的远航是可以让国家致富的,这样的远航也就可以持续发展的。

而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朱棣搞了个轰轰烈烈的出征仪式,此时,明朝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却不在现场,这么重要的仪式,他这么一个朝廷官员怎么不去参加?他干嘛去了?原来,夏原吉一个人“布衣徒步”到了浙江,因为那儿正在闹饥荒,他是去赈灾了。作为永乐朝的管家,这位财政部长却感觉自己度日如年,更准确说是苦不堪言。朱棣迁都、远征漠北、征伐安南已经花掉了帝国一大半的银子,而现在又要下西洋。明《广志绎》卷一记载:“国初,府库充溢,三宝郑太监下西洋,赍银七百余万,费十载,尚剩百万余归”。就是说,明朝拿出来700万两银子,过了10年,只剩百万余了。

由此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投入大于产出,政治目的远远大于经济目的。不过对于当事人朱棣来说,成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成果,他要将国家级“国际形象工程”进行到底,政治永远排在经济前面,他要的是开创盛世。

当时的朱棣是不懂得当今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的。他领导的明王朝是保守自闭、狂妄自大的,虽然郑和行至天涯海角,一路风景看遍,但始终未能看透世界大势所趋。郑和的庞大船队表面上是浩浩荡荡,其主要目的也只是呈现皇恩浩荡而已。朱棣没有看透,也没有想到,世界正在进入大航海时代,欧洲列强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已经发现了远洋贸易的巨大利润,纷纷撑起桅杆,准备争夺殖民地。朱棣只是从政治和权谋出发,对世界做了一次自上而下的俯瞰,而后匆匆归去。从此,东西方文明的发展终于走向南辕北辙。

一度扬帆远航,占据先手的东方文明在朱棣的狭窄视野里慢慢搁浅了,把辽阔的大海留给了金发碧眼的欧洲人,西方各国在地理大发现后的远洋贸易中获取了巨额暴利,很快走向工业革命。原本有机会领先西方各国称霸海洋的大明朝,把海船搁置在南京港口,让郑和在南京城做一个闲散的守备,原本可以有更大作为的郑和及其船队,也因为朱棣的好大喜功和狭隘的视野,无所事事,渐渐的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百年后,古老的东方王朝也为自己对海洋的忽视而受到了惩罚!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郑和下西洋 中国又一次与重大历史转折机遇擦肩而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海上远航——郑和下西洋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海上远航——郑和下西洋

郑和,航海家,船队,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类,印度洋,宝船,规模,哥伦布,明成祖,世界,年间,红海,比西,航程,航海技术,舰队,非洲,世界上,国家和地区,究竟有,郑和船队,明洪武,余人,于明,利卡特,刘大夏,多大,左法尔

2010-07-26 #长篇故事

郑和下西洋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壮举 明成祖为何选中郑和呢?

郑和下西洋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壮举 明成祖为何选中郑和呢?

郑和,海洋,民族,哥伦布,明成祖,文明,航海技术,大海,陆地,国人,航海家,底色,袁忠彻,达·伽马,下西洋,壮举,发明者,中国,主导,传统,先民,光芒,华夏民族,地方,大陆,季风,忠心,技术,无奈,方面

2018-06-08 #故事阅读

华裔教授:郑和下西洋是历史杜撰!中国大学生:真乃无稽之谈

华裔教授:郑和下西洋是历史杜撰!中国大学生:真乃无稽之谈

郑和,郑和下西洋,史实,林博士,船只,东非,西洋,这么大,三宝,体系,原因,国家,太监,学生,建文帝,明王朝,沿途,航向,规模,谎言,远洋,贸易,林炎,朱允炆,罗懋登,连锡,那明,太平港,导语,三国演义

2008-06-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郑和下西洋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意义,时代,旅途,目的,中国,世界,港口,船队,大航海,郑和宝船,可中,大以,多得,宣谕,帝朱,德服众,成祖疑,明成祖朱棣,朱允炆,来未,使者,在那个,象中,历史,初衷,侄子,体积,使命,剧里

2014-03-30 #经典故事

“郑和下西洋”图片展走进欧洲议会 展示中国和平发展传统

“郑和下西洋”图片展走进欧洲议会 展示中国和平发展传统

中国,议员,图片展,欧洲议会,张明,郑和下西洋,历史,欧盟,世界,小组,欧洲,德瓦,郑和,和平,船队,葡萄牙,奥登,盖琳,使团,主席,团长,大使,开幕式,深刻印象,航海技术,合作,展览,中国驻,七下西洋,接受记者采访

2017-12-05 #故事会

解读历史: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背景故事

解读历史: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背景故事

郑和,明成祖,皇帝,三宝,公元,北京,宝船,建文帝,刘豫,措施,云南,使臣,天下,皇位,皇上,船队,船只,他自己,傅友德,刘基,向明,建文皇帝,成祖,明威,朱元璋,袁忠,蓝玉,港湾里,中地,世界各地

2010-11-20 #长篇故事

郑和下西洋后 中国航海为什么从此就戛然而止了

郑和下西洋后 中国航海为什么从此就戛然而止了

中国,历史,发展,郑和,外联,国力,天朝,政治,文化,时代,王室,目的,船队,规律,冲击,贸易,风雨飘摇,加盖,扬国威,明成祖朱棣,洪武,中生,中世,世界,一斑,两者之间,东西方,中华,人员,事业

2007-11-28 #短篇故事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历史小故事211——郑和下西洋上

郑和,船队,下西洋,马三保,锡兰山,云南,南京,乌马尔,王景弘,印度,印度洋,太监,西洋,郑和下西洋,国家,海船,爪哇,知识,航线,明永乐,明洪武,燕王府,马哈,麻林迪,赛典赤·赡思丁,东非,先世,佛教,佛寺,使臣

2020-05-30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