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抗日敌后游击战到底有多残酷?姚雪森《征程》四部曲读书笔记

时间:2010-09-07

久仰某老革命大名,找来他的回忆录四部曲来看,结果差点没背过气儿去,您老人家好好写回忆录,非弄成小说,史料性顿时衰减大半

提示:本文共有 24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第一部,易水河,说老实话,看着名字我先想到的不是易县,而是德国的易北河。久仰某老革命大名,找来他的“回忆录”四部曲来看,结果差点没背过气儿去,您老人家好好写回忆录,非弄成小说,史料性顿时衰减大半。不过还得说,毕竟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生活气息很足,还没看到打仗,于是想起肖玉老爷子的《高粱红了》。其实老八路们本身就很有料,小说虽然好看,但总觉得真实性差一些,可惜啊!

冀中老八路姚雪森的小说《易水河》,虽然号称“小说”,但实际上是回忆录,各种原因想必是怕牵扯太多得罪人,不过批了文学的外衣,却照样干货满满!刚看完了前11章,国民党的各路溃军过冀中的狼狈与荒唐,土匪、溃军在空窗期拉大旗扯虎皮,番号林立,扩军有道,写得非常生动,跟地方文史资料几乎都能对上。黄道炫先生的论文最近的几篇总称赞CP是能坚持信仰不同流合污的“清流”,看《易水河》就能读懂这两个字。卢沟桥后丢了平津,各路国军一路南溃,番号不同折腾老百姓的本事各异,地主有钱人照样遭殃。然后各路有枪的草头王群起,抗日的本事没有,祸害老百姓的本事花样翻新,一个个创意无限。比如某部队起势晚,别人嚼过的馍咋吃啊?为征兵就想了个集体结婚的损招,来当兵就给你娶媳妇,你看中谁家大姑娘小媳妇,咱就抢过来。所以随后面对八路军和日军,冀中地方势力必然分化严重,云泥立判啊!

为统战就大吹国民党军,但是看姚雪森的“小说”里的南撤的中央军和29军的军纪都够不咋样的,这位冀中八路的讲述和我老家冀鲁豫交界地区的文史资料、老人回忆,还有我祖父的讲述基本一致。河北各路民军暴起,与其说是最初是为了抗日,不如说是好汉护三村,连庄会抵御溃军。但这三十年,为了统战,就都不说了,这些烂糟事只存在于史料中了。姚雪森小说体的回忆录里易县民军的军事干部宋学飞很有趣,原本八路军不看好他,毕竟大地主大商人家庭出身,又是旧奉军干部,会不会跟党不一条心?然而造化弄人偏是让人放心的出了问题,不放心的跟定八路走到底,不但没跟老主公投敌,还救了政委(55年中将),61年晋升少将。顺便说冀中从民军到八路都对旧奉军、东北军干部评价积极,对29军评价极差。突然想起来大名鼎鼎的马本斋烈士也是奉军出身。抗战时期我军曾经大量收编改造土著部队,后者好听点叫民军,难听点就是流民武装是土匪,让他们接受我军的严格纪律化,戒除各种不良嗜好,还缺衣少吃,想想难度就够大的,虽然有抗日的大旗在,但人总有个基本需求,还有个转变过程,可是鬼子不给你这个时间让你慢悠悠来,于是矛盾难免激化,搞不好不是八路来硬的,就是民军把八路派的干部都干掉。姚雪森的《易水河》结尾,赵玉昆叛变还是很血腥的,把一个团里的营连干部和几乎所有CP党员都给鬼子送了见面礼。同样韩钧在豫西也遭遇事变,地方干部和下到民军的政工干部,都被叛变的民军一勺烩。给鬼子打下手的伪警备队穿什么军服?拍电视剧的时候,服装组的兄弟问过我,我说穿警察的,黑衣白帽箍,因为我看到过老照片,姚雪森的第二部《狼牙山》也验证了这点。提到赵玉昆叛变后带的易县警备队去打八路军,这些黑狗子的衣着特点就是“黑衣,大檐帽上有白边”。

东团堡战斗为时间轴,40年初秋狼牙山地区我军的主食黑豆饼、小米粥和腌咸菜,能搞点黑枣、酸枣就是改善生活。黑豆吃多了就容易便秘,卫生队治这个的特效药叫硫苦,也就是硫酸镁。如今有人用这玩意儿减肥,但医生会说不行,因为服用后可导致严重的腹泻,引起脱水或电解质紊乱。但在那年月却是八路军的特效药,艰苦岁月难怪民军出身的干部熬不住,连红军干部因为吃喝叛变的也不在少数。原先不太理解明清的棉甲防护力能有多少,姚雪森的回忆录提到冲破鬼子包围圈的一仗,同行的战士感觉被后面同志推了一把,杀出第三道包围圈的时候才发现背包最外面的一双千层底布鞋被掏了两个洞,顺着找发现背包里两枚九二式重机枪子弹,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鸡脖子射出来的。革命战争年代总有这样的奇迹,有怀表银元挡住子弹的,也有千层底挡住重机枪子弹的,当然也有无数好同志牺牲在征程!

鬼子大扫荡的时候,八路和日伪军吃啥?姚雪森的《狼牙山》里写:八路军吃发霉的小米饭、黑硬的窝窝头,下饭的咸菜和辣椒都没有,有时熟饭都没,能遇到小河沟把小米泡软了吃就很不错了;后来看到伪军吃剩下,撒得到处都是小米饭,烧焦的锅巴,就大快朵颐;顺便还提到了鬼子的野战食品,饭团子+鱼干。看来大家的后勤都够悲催的,毕竟咱们是穷国,鬼子这个low逼帝国主义日子也不好过。大扫荡的时候,敌我都很疲惫,打完东团堡,鬼子对狼牙山区进行了报复式的大扫荡,光包围圈就有好几道,姚雪森的营冲出三道包围圈后,缺衣少吃,周围到处是日伪军,意志不坚定的逃兵就出现了,有的还曾是赵玉昆叛变时坚决找部队的好同志。姚和副营长被鬼子堵在院子里,鬼子也累了竟没详细搜查就睡了,呼呼啦啦屋里屋外睡了足有一个小队,都没注意还有俩八路藏在房梁上。半夜鬼子睡了,他们顺了一挺轻机枪、一只三八大盖,还有个饭盒:两个金黄色饭团(估计也是小米)、四块酸甜咸菜和两块咸鱼。看到这八路流口水了,可放在现在看,小鬼子的日子以战养战的日子也不好过!1941年8、9月间鬼子对狼牙山区的扫荡,八路军虽损失不小,缺衣少吃,五发子弹都金贵得不得了,好歹咬牙挺过去了。为应付今后的困局,晋察冀一分区开始精兵简政,姚雪森的团从三营缩编到四连,他那个营的营长、教导员也都下放了。但八路还是低估了鬼子的凶残和未来局势的发展,从41年到44年,鬼子对狼牙山区数次大扫荡,不说八路就说易县老百姓有多惨?县志上说33万人,少了一多半!

1941年秋鬼子对狼牙山区的大扫荡,让八路军诞生了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可你知道鬼子怎么对待八路军的伤员和护士吗?姚雪森的《狼牙山》记下了他遇到卫生队时听到的,卫生队同志亲眼看到的,伤员都被鬼子用刺刀挑死,至于护士下场更惨,我不想说了,今晚看不下去了。顺便想起侮辱狼牙山五壮士的公知,越是读史,越是对这些货色痛恨,真是好日子过惯了就想着骂八路爱鬼子才觉得有趣是吗?!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党人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抗日敌后游击战到底有多残酷?姚雪森《征程》四部曲读书笔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抗战胜利后第一件事是清查妓院!姚雪森回忆录里的那些八路军故事

抗战胜利后第一件事是清查妓院!姚雪森回忆录里的那些八路军故事

姚雪森,干部,八路,郭天民,军队,和平,我军,纪律,部队,冀察,赵玉昆,三八式,夫人,干事,张家口,傅作义,傅军,武川,副营长,人家,再加,八路军,军分区,医生,后勤,喇嘛,团里,太冷,好日子,小姑娘

2014-04-12 #小故事

王树增《抗日战争》读书笔记1500字

王树增《抗日战争》读书笔记1500字

中国,历史,勿忘国耻,抗日战争,中华民族,战争,胜利,民族解放战争,利的,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危机,和平,意义,政策,日军,日本,生活,20世纪,中国人民,二战,今天的幸福,抗战胜利,抗日战争胜利,正是因为,重要组成部分,责任编辑,世界...

2020-05-30 #故事大全

小学红色故事读书笔记500字作文

小学红色故事读书笔记500字作文

赵一曼,日军,刘胡兰,故事,民兵,高家庄,抗日,人民,敌人,母亲,炮楼,生命,老百姓,高传宝,红色经典,奇迹,日本鬼子,烈士,红色,红军,腿部,读书笔记,鬼子,山田,毛泽东,年代,不幸,光辉,历史,哈尔滨

2020-05-05 #故事阅读

小学红色故事读书笔记500字作文

小学红色故事读书笔记500字作文

赵一曼,日军,刘胡兰,故事,民兵,高家庄,抗日,人民,敌人,母亲,炮楼,生命,老百姓,高传宝,红色经典,奇迹,日本鬼子,烈士,红色,红军,腿部,读书笔记,鬼子,山田,毛泽东,年代,不幸,光辉,历史,哈尔滨

2020-05-17 #长篇故事

小学红色故事读书笔记500字作文

小学红色故事读书笔记500字作文

赵一曼,日军,刘胡兰,故事,民兵,高家庄,抗日,人民,敌人,母亲,炮楼,生命,老百姓,高传宝,红色经典,奇迹,日本鬼子,烈士,红色,红军,腿部,读书笔记,鬼子,山田,毛泽东,年代,不幸,光辉,历史,哈尔滨

2020-05-27 #长篇故事

小学红色故事读书笔记500字作文

小学红色故事读书笔记500字作文

赵一曼,日军,刘胡兰,故事,民兵,高家庄,抗日,人民,敌人,母亲,炮楼,生命,老百姓,高传宝,红色经典,奇迹,日本鬼子,烈士,红色,红军,腿部,读书笔记,鬼子,山田,毛泽东,年代,不幸,光辉,历史,哈尔滨

2020-05-26 #短篇故事

小学红色故事读书笔记500字作文

小学红色故事读书笔记500字作文

赵一曼,日军,刘胡兰,故事,民兵,高家庄,抗日,人民,敌人,母亲,炮楼,生命,老百姓,高传宝,红色经典,奇迹,日本鬼子,烈士,红色,红军,腿部,读书笔记,鬼子,山田,毛泽东,年代,不幸,光辉,历史,哈尔滨

2020-06-12 #故事阅读

小学红色故事读书笔记500字作文

小学红色故事读书笔记500字作文

赵一曼,日军,刘胡兰,故事,民兵,高家庄,抗日,人民,敌人,母亲,炮楼,生命,老百姓,高传宝,红色经典,奇迹,日本鬼子,烈士,红色,红军,腿部,读书笔记,鬼子,山田,毛泽东,年代,不幸,光辉,历史,哈尔滨

2020-06-18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