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王羲之的书法属于什么字体?透过历史 了解草书的发展

时间:2010-09-07

草书在我们看来可能略显潦草,可能有一种看不懂的感觉,但是草书并不是乱写一气,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就像上面说到的一样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它的每

提示:本文共有 20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草书是我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书法中的一大特色。草书在我们看来可能略显潦草,可能有一种看不懂的感觉,但是草书并不是乱写一气,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就像上面说到的一样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它的每一个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也是很有美感的。

草书从汉代出现,随着朝代的演变,草书也在不断的进化,到了现在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草书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简便书写,这种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要,就像最开始的字体是甲骨文,后来演变为了繁体字,到如今就成了简体字,草书就是在这种时代下出现的,这满足了当时的需求。

在草书刚刚出现的时候,因为它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来的,它打破了隶书的规整,但又保留着隶书的一些特征,与以后的草书相比字与字之间还有分开的,偏扁,这就是章草。章草起于西汉,在东汉时期兴盛起来,后面逐渐没落,到了元朝复兴起来,在明朝得到了蜕变。

汉元成年间,章草书体被朝廷上下争相模仿,当时的皇帝特别喜爱章草,甚至要求当时的官员们写奏折要用章草。当时章草掀起了一股狂潮,也出现了一批写章草特别好的文人们,唐朝的一位名叫张怀瓘的文人他将张芝、杜度、崔瑗的章草列为神品,将张昶的章草列为妙品。张怀瓘《书断》中说:

"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加其流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奇形离合,数意兼包。"

这句话的意识是章草这种书法,字与字之间是分开的,张芝把章草变成今草,加快了写字的速度,上字和下字连接在一起,上字的尾笔与下字的开端相连,参差不齐,这正是章草与今草不同体势和运笔的概括。

今草又称为小草,是由章草演变来的,与章草相比,今草,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字形也由偏扁逐渐演化成纵长,参差不齐,大小交错着,字体之间由章草的字字分开转变成了偶有牵连,这样书写节省了时间也更加便捷。纸张的普及,推动了章草向今草的演化。

晋代《济白守残纸》、《为世主 残纸》及卫瓘〈顿州帖》、陆机《平复帖》等章草作品,均有向今草过渡的明显趋势。对于今草具体起源在什么时间有不同的说法,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今草起源于汉朝末年的张芝,另一种说法是今草起源于东晋的王羲之,现在有一种达成共识的说法那就是张芝的今草是起源,因为当时的书法已经笔势流畅,不局限于章法了;王羲之的今草是完善。

今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王羲之,代表作品有《初月帖》、《宦远帖》、《寒切帖》、《此事帖》、《七月都下二帖》、《妹至帖》、《旃罽帖》、《瞻近龙保二帖》、《行穰帖》、《游目帖》、《长风贤室四飞白三帖》、《上虞帖》、《其书帖》等,还有《十七帖》刻本,还有很多地方刻印的王羲之字帖。王献之还有王慈等人的今草作品也很有名。

到了唐代今草更加的潇洒飘逸,被称为狂草,它是由今草向狂肆的方向演化而成,笔势连绵,放纵不羁,一笔数字,气贯隔行。它与今草相比更加简便,有种一气呵成之势,狂草给人的感觉与上面两种感觉完全不同,它更加狂放,很有气势,更加活泼。古人对狂草的评价是"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翥而整齐,或上下而参差,或阴岭而高举,或落择而自披。

"真是"众巧而百态,无尽不奇"。

大概意思就是狂草有时候比较紧促像是两个人在拥抱,有时候有比较低垂,有时候上下参差不齐,有时候又比别的字高,有的字小像是披着自己,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来狂草更加放纵,形式多样,更加缭乱。

张旭是狂草的开山祖,故有"草圣"之称。后来的和尚怀素亦是狂草大家。张旭的代表作有《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的代表作为《自叙帖》。

草书虽然多种多样,形式多样,风格不定,但书写也是有三个原则的:

其一,写草书必须气势贯通,那么气势从哪里来呢,其实气势是从字上面体现出来的,下笔流畅,用笔高超,写起来得心应手,那么这就有了气势,所以要想写草书有气势,还是得会灵活地运用笔,下笔如有神。

其二,写草书必须错综变化,因为草书比较自由,和其他方方正正的字体有很明显的区别,所以想要写好草书,必须要学会如何错综变化,错综变化当然不是让你瞎写,是让你在字的大小、字的疏密程度、落笔的轻重缓急有错综变化,看似没有规则其实尽在规则掌握中。

其三,写草书必须虚实相生,实就是纸上的墨迹,虚就是留下的空白,虚实结合,就像老子说的一样,万物调和,自有一种大气。这在书法上体现的就是墨迹与留白的配和,二者恰到好处,太实就显得太拥挤,太虚就显得空旷,虚实本来就是一种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让整个画面有一种不协调的感觉。只有做到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带虚,才能处理好虚与实之间的矛盾关系,处理好这个矛盾,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在以前,草书是为了传递信息更加快速便捷创造出来的,到了现在,我们已经创造出了更加简便的简体字,所以现在它的实用价值远远不如之前了,现在它的审美价值已经大大得到了体现,现在会写草书的人也少了,草书需要青少年们来传承。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王羲之的书法属于什么字体?透过历史 了解草书的发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太宗:王献之的书法和王羲之相比 相差一大截!

唐太宗:王献之的书法和王羲之相比 相差一大截!

王献之,王羲之,王羲,书法,王献,二王,唐太宗,书法家,后世,枯树,风格,曾说过,更胜一筹,学书,乐毅论,王为宗,张怀瓘,屈伸,比其,在书,上王,健之美,新境界,之和,书圣,勾连,兰亭序,字体,太宗,地位

2008-01-08 #长篇故事

王献之的书法秀美洒脱 注重意境美 实力和王羲之不相上下!

王献之的书法秀美洒脱 注重意境美 实力和王羲之不相上下!

书法,王献,王羲之,王献之,王羲,审美,后人,书坛,书法家,传统,名气,晋朝,话题,意境美,学书,王为宗,李世民,比其,和实,和发,坛上,书体,之和,书家,动态,和风,字体,地位,时候,性格

2008-09-03 #经典故事

仅次于父亲王羲之 浅谈王献之的行草书法

仅次于父亲王羲之 浅谈王献之的行草书法

王献之,行草,书法,王羲之,历史,二王,张怀瓘,今草,小王,笔法,艺术,王献,书法史,人们,右军,古法,大王,形式,父子,父亲,胆识,范式,草书,影响,王羲之书法,艺术表现,行草书,晋韵,吴德旋,四大天王

2007-03-21 #故事阅读

王羲之与王献之的书法 究竟谁更厉害?

王羲之与王献之的书法 究竟谁更厉害?

王献之,王羲之,书法,王羲,王献,父亲,王羲之书法,儿子,人们,艺术风格,杨欣,书体,名声,变故,地位,时代,楷书,范本,笔画,艺术家,草书,高低,影响,行草书,乐毅论,二王,夏侯玄,太宗李,孙过庭,温温

2012-10-07 #经典故事

《书法问集》436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书法问集》436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王献之,帖子,中秋帖,王羲之,小楷,王献,王羲,个人,兰亭集序,圣教序,必学,草书,米芾,一笔书,不适合,书圣,书法,大行,数量,行书,书圣王羲之,就算是,非常适合,一草,二王,得比,黄庭经,专题,书法家,书画

2010-07-07 #故事阅读

王献之的的书法造诣究竟有多少王羲之的影子

王献之的的书法造诣究竟有多少王羲之的影子

王献之,书法,王羲之,父亲,王羲,墨宝,造诣,世人,字迹,后人,地位,小楷,法界,草书,飞白,风格,不影响,有很大,中秋帖,二王,唐太宗,王献,董其昌,赵孟,在书,方丈,大有,人心,功课,儿子

2013-05-18 #小故事

王献之的书法 神韵十足 和王羲之不相上下!

王献之的书法 神韵十足 和王羲之不相上下!

王献之,王羲之,楷书,行书,中秋帖,乾隆,王献,米芾,父亲,整体,特点,笔画,笔者,造诣,草书,地黄汤,之之,二王,本中,世人,一行,个例,书圣,书道,例子,作品,典范,父子,悟性,台东

2011-03-20 #故事大全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 一个注重笔法变化 一个更加飘逸!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 一个注重笔法变化 一个更加飘逸!

王献之,王羲之,书法,王羲,笔法,王献,之和,书法家,书圣,后世,名气,感觉,在书,争议,影响,很多人,不相上下,更胜一筹,二王,启功,唐太宗,张怀瓘,溥心,坛上,兰亭序,做法,修养,区别,关系,圣教序

2011-06-1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