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巧媳妇脱贫带富故事④丨这个巧媳妇真叫“巧”

时间:2010-09-17

王巧在缝盘车间工作站在鹿邑县邱集镇夏庄村口的大路上,顺着道路往村庄里面望去,一眼便能看到王巧的毛衣缝盘加工车间,红色的招牌格外招眼,而在这招眼

提示:本文共有 20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王巧在缝盘车间工作

站在鹿邑县邱集镇夏庄村口的大路上,顺着道路往村庄里面望去,一眼便能看到王巧的毛衣缝盘加工车间,红色的招牌格外招眼,而在这招眼的招牌之后,便是引领整个夏庄脱贫致富的主要动力之一——王巧毛衣加工厂。而它的创办者,正是王巧。

每当有人谈起她成为村里巧媳妇带头人的事情,王巧总是面带笑容地说:“谈不上什么带头人,我不过是尽己所能带着大家过好生活。”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争取事业家庭兼顾,王巧的毛衣加工厂普通而又不平凡。

决定返乡,重新起航

1997年,王巧17岁,由于家境窘迫,她不得不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她先后在北京、山东等地的羊绒衫加工厂工作。由于工作勤恳,肯动脑筋,王巧每到一个工厂,都很受当地老板的重用,手下最多管理着六十来号人。

随着家里孩子慢慢长大,老人年龄也逐渐增长,王巧陷入了挣扎。外出务工,老人的医疗费用和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有了,但却要撇下老人和孩子在家,让人不放心;居家照顾,经济来源又少了很多,难以补贴家用,日常生活也会变得困难。而作为类似于家里顶梁柱式的妇女存在,王巧知道,这个家现在比谁都更需要她的留守。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2017年,王巧放弃了在外发展的优厚待遇和良好机遇,回到夏庄村创业,建立羊绒衫缝盘加工厂。她也相信,凭借着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和满腔的热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益丰纺织厂负责人黎建平说:“王巧责任心强,做的货又快又好,我们愿意为这样的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最好的资源。”王巧在数个羊绒衫工厂摸爬滚打十几年,缝盘套口技术极为娴熟,也有管理人员的经验,这是她返乡创办羊绒衫缝盘加工厂的一个明显优势。万事开头难。加工厂创立伊始,为了保证工人连续工作不断档,王巧每天都要骑着家里的电动三轮车往返鹿邑县产业集聚区和夏庄村之间,并将货物分散到方圆近5公里的农户家中,日行程近百公里。凌晨五点半准时起床,打开工厂大门,清扫院子和车间,为每个工位准备一天的羊绒衫半成品,并用电动三轮车挨家挨户地运送给需要分散制作羊绒衫的农户,成了王巧每天的必修课。寒来暑往,未曾间断。

由于王巧不怕苦、有耐心、肯让利,并愿意将自己多年练就的成熟缝盘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渐渐地,王巧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创办的加工厂的工人队伍也不断扩大。

亲仁善邻,心智齐用

和王巧同一个村子的朱朝英老人生活极为清苦,儿子外出打工,女儿也早已嫁人,只剩下她一个人在家里生活,住着一间小破房。由于年纪大,眼神不好使,再加上她行动不方便,王巧给她安排了一个在家里剪线头的活。

王巧说,安排朱朝英老人的工作时,她认真思考后觉得剪线头更适合老人。剪线头就是检查修剪成品羊绒衫上的线头,和缝盘比起来,剪线头的工作容易得多。老人剪线头的工钱是一件0.4元,一捆十件,一天下来老人多了能做十多捆,少的也能做五六捆,收入足够维持基本生活,这也是王巧能给她最大力度的支持和帮助。

谈起王巧在村里人眼中的形象,鹿邑县妇联主席郭艳芳说:“她是一个非常关心身边人的人,平时也经常到村里人家里走动,看看大家的生活情况,有啥能帮到别人的也会尽力去帮,所以大家都很信任她,也愿意和她一起创业致富。”

砥砺琢磨,要公司化

机会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王巧的羊绒衫缝盘加工厂在2018年到2019年间迎来了发展黄金时期。

2018年,政府将王巧的羊绒衫缝盘加工项目命名为“巧媳妇缝盘项目”,并成为第一批入驻夏庄惠民扶贫创业工厂的项目之一。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司保江等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由自发到规范的公司孵化。

2019年是王巧创业项目的公司化运营元年。王巧在这一年正式注册了夏庄王巧毛衣加工厂,开始了公司化运营。鹿邑县政府也给予了王巧大力支持,在缝盘技工培训、扶贫车间(示范点)熟工培养、实际加工羊绒衫件数等方面给予相应补贴,如今羊绒衫缝盘车间已经遍布鹿邑县各个乡镇村庄,直接务工人员达到了5000人,成为帮助当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

2020年,王巧毛衣加工厂顺利完成孵化,按照“公司+农户”模式走向市场开始独立运营,王巧和她的员工们也一步步地迈向自己的好生活。“把扶贫车间办到村头、地头、庭院,把农村闲散劳动力资源转化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资源,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大学校园里的理论在王巧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司保江说。

王巧毛衣加工厂目前拥有生产场地500平方米,缝盘机80台,缝盘工50名,挑撞工35名,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是鹿邑县脱贫致富的领头羊,也是解决家庭妇女工作和生活两难问题的可行之法。

作为王巧毛衣加工厂的创始人,王巧果敢坚韧,返乡创业困难重重,她从未放弃;作为姐妹的领路人,王巧真诚友爱,不曾有过私心;作为家庭的支柱之一,王巧善于平衡,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她始终珍爱家庭。一路走来,王巧始终是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未来,她会凭借着她的热忱和灵巧越走越远!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记者:白正春 通讯员:宋格格 文/图

本周推广:新乡市妇联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巧媳妇脱贫带富故事④丨这个巧媳妇真叫“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民间故事巧媳妇 农家巧媳妇的相关文章推荐

民间故事巧媳妇 农家巧媳妇的相关文章推荐

耕牛,巧媳妇,农夫,老实巴脚,老财,财主,小财主,对子,小财,民间故事,能生智,媳妇,两口儿,中饭,假意,大字,小字,接口,猪儿,满口答应,秀才,私塾,笔杆,黑毛,问话,生活,为大家,不清白,不错吧,吃中饭

2020-09-02 #故事会

巧媳妇脱贫带富故事⑨丨孙蕾:种树莓的“巧媳妇”

巧媳妇脱贫带富故事⑨丨孙蕾:种树莓的“巧媳妇”

树莓,孙蕾,企业,巧媳妇,农业,园区,德蕾,庄园,德泽,洛阳市,发展,匠心,洛阳,中国林科院,品种,工人,果实,种植园,贫困户,示范基地,伊川县,乡村,工程,总经理,技术,河南,梦想,水果,深加工,设施

2013-10-08 #故事会

巧媳妇脱贫带富故事①丨张留凤和她的巧媳妇“绣娘”团队

巧媳妇脱贫带富故事①丨张留凤和她的巧媳妇“绣娘”团队

一涵,公司,农村妇女,手绣,机绣,巧媳妇,传统,手工,技艺,河南,明港镇,记者,和发,手工刺绣,新时代,移民新村,一家,产品,企业,作坊,农家女,内涵,刺绣,团队,女性,巧手,指尖,项目,有限公司,渠道

2014-11-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傻仔婿与巧媳妇第二部04 傻女婿与巧媳妇全部 娱乐视频在线播放

傻仔婿与巧媳妇第二部04 傻女婿与巧媳妇全部 娱乐视频在线播放

巧媳妇,小品,潮汕,高清,全剧,上集,人潮,微信,手机

2020-05-26 #经典故事

潮汕小品:傻仔婿与巧媳妇第10集 傻女婿与巧媳妇全部 娱乐视频在线播放

潮汕小品:傻仔婿与巧媳妇第10集 傻女婿与巧媳妇全部 娱乐视频在线播放

巧媳妇,潮汕,小品,高清

2020-05-25 #故事阅读

民间故事巧媳妇

民间故事巧媳妇

乾隆,任良,金玉奴,人民美术出版社,巧媳妇,套装,珍珠,姑娘,中国民间故事

2020-05-21 #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巧媳妇

民间故事巧媳妇

乾隆,任良,金玉奴,人民美术出版社,巧媳妇,套装,珍珠,姑娘,中国民间故事

2020-09-03 #小故事

巧媳妇的故事

巧媳妇的故事

巧媳妇,文虎,咒语,谜底,和尚,戏台,道士,人们,敲锣,架子,风浪,了一下,板上,东西,医生,大人,孩子,师爷,掌声,灯谜,江中,灯球,答案,船夫,虎王,谜面,高手,锣声,围观群众,村民们

2020-07-1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