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汉代墓室壁画的成就有多高?直到今天还影响着中国画的创作!

时间:2010-09-21

只要条件允许,都会按照死者生前的生活,营造豪华的墓室,随葬各种礼器和生活用品,同时在墓室内绘制反映墓主人生平事迹或者日常生活的壁画

提示:本文共有 34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文|青楼大茶壶

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还能永生,所以先秦至汉魏时期厚葬成风。只要条件允许,都会按照死者生前的生活,营造豪华的墓室,随葬各种礼器和生活用品,同时在墓室内绘制反映墓主人生平事迹或者日常生活的壁画。

墓室壁画在尽可能地向人们展示了逝者的生活之余,也会将子孙们希望墓主人死后能上天升仙的愿望,所以其中也有大量的日月星辰、青龙、白虎等神话中的内容。当然,这些墓室壁画主要是以表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为主,很多壁画都详细的描绘了墓主人出征、宴饮、乐舞等内容,壁画内容比较写实,色彩艳丽,飘逸浪漫,极具艺术价值。

在这些墓室壁画中,汉代墓画以其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容和儒道两家的思想背景,反映了汉代人对天地鬼神和生死的看法,全面真实的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

一、为什么汉墓要绘制壁画

汉代时,道教的"长生论"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基础,这种理论认为万物都是有灵魂的,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人通过一定方式的修行,是可以达到长生不死、升天成仙的目的的。而伴随着这种理论的,是各种各样修成不死仙术的传说。整个社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希望自己能长生不死。这种风气是整个汉代社会的信仰,也是汉代人的精神追求。

正是因为汉朝人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另一个神仙世界,所以这个世界被描绘在墓葬壁画之中。汉代墓室壁画中仙人和神鸟神兽的出现频率很高,墓主人的形象往往伴随其中,表达了希望死去的墓主人在神仙的引领下飞升仙界的期望。

墓室壁画是一种绘在墓室之中的艺术画,它的构图形式要与墓室的内部空间相适应,在结构上以横向式为多。其中,描绘仙界故事的壁画往往位于墓室顶部或者上部,而反映墓主人生平事迹的绘画多见于墓室中下部。

墓室壁画大多由一个完整的故事组成,内容具有连续性。画面动静结合,人物造型丰富,极富运动感。无论是仙人还是神兽,都充满了飘逸的动感。这些壁画色彩炫丽,线条流畅,刻画细致,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壁画中仙界的营造,多采用抽象的表现手法,以大量的云纹、波纹和几何纹绘于墓室顶部,来表现天空上的繁星和那虚无飘渺的仙界。这些壁画运用大量的对比色,晕染出仙人、神兽以及画像中人物的表情、服装等细节,线条简练流畅,刚劲有力,使其塑造的形象极具真实感和层次感。

汉代墓室壁画题材广泛,囊括了天上地下的各种场景。这些壁画中,除了一部分反映墓主人生前功绩和生活场景的记实性壁画之外,有着大量的神仙传说故事。出现在这些壁画中的仙人从女娲、伏羲到青龙、白虎、西王母,不一而足。南阳英庄出土的壁室画像中,西王母戴胜端坐在悬圃上,左右各有一羽人恭立侍奉,左上角有伏羲女娲,右上角则是云气氲氤的仙境;熊营出土的一块汉代画像石上,则是西王母和东王公跽坐于薄团之上,四周有乘鹿仙人、青鸟环绕,反映的都是当时人对那个神仙世界的向往与企盼。

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西王母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人们信仰,崇拜西王母,主要是为了求长生不老或希望起死回生。这个时期的西王母,已经从半人半兽的早期神话形象转为一个美丽的女神形象,但无论哪种形象,她都是戴着一个"戴胜冠"的女神形象。这是一种如同花冠状的女性发饰,发冠左右有两片保持平衡的"胜片",是传说中西王母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她以神力辟邪、保护人间平安的法器。

墓室壁画中西王母出现的频率很高,她与东王公、三足乌、九尾狐、玉兔、蟾蜍构成了墓室壁画中仙界的一个特殊体系,西王母的形象总是位于壁画的上方中心位置,墓主人的车马队伍也无一例外的是向她的方向行进的。这正是期望墓主人在西王母法力的庇佑之下,通过西王母进入仙界这样一种愿望的反映。

二、 汉墓壁画的艺术特点

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是它不拘泥于现实世界,而是对现实世界之外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将人们头脑中的仙界与人界、历史与现实、人与万物自然和谐的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超现实世界,展现出一个超现实的理想空间。

墓室壁画,是建立在中国丧葬文化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受到当时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神仙的信仰以及人们生死观等多方面的影响,有着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在它的身上,体现的是汉代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在表现形式上,它以浪漫的构思,宏大的气象和生动的造型、奔放的线条、多彩的颜色,构筑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汉代墓室壁画的内涵是反映墓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珍惜,在反映墓主人日常生活的内容方面,有着很强的写实性。比如在河南偃师出土的汉代墓室壁画中,用来勾勒墓主人的形象的线条十分严谨,墓主人神情庄重,头戴高冠,宽袍长袖,右手高举,正聚精会神的与一位客人猜拳行令。在他的左侧,有一匹墓主人的坐骑,正在向墓主人飞奔而来。这匹骏马昂首挺胸,尾巴上扬,鼻孔张开,全身肌肉紧绷,显示出了骏马的力量与英姿。这种神形兼备的写实绘画方式,为我们展示了汉代绘画的写实之美。

汉代墓室壁画继承了中国画中以线条造型的特点,用古朴有力的线条展示韵律和节奏,来丰富壁画的布局效果,显示出一种独特的美感。特别是在壁画中神兽的表现手法上,这些线条刚劲有力,所以汉墓壁画中的龙张牙舞爪,动作夸张,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在汉墓壁画中,龙总是头向上仰,身体呈线S型,龙身拱起一条弧线,仿佛巨龙在腾空飞舞。这种曲线条运用在一些凤鸟身上,凤鸟们也都是张口歌唱,展翅欲飞。这些壁画运用大量的曲线和斜线,将人物与动物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充满生命力。这些线条都有着生命力,带着画师们的感情,虚实结合,曲线和直线高度和谐,使得画面传神,极具美感。

三、汉墓壁画的艺术成就

汉代墓室壁画继承了中国画的特点,又融入了青铜艺术的古朴凝重的风格和南方巫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将中国人的生死观、天人观和儒道两家思想融入其中,创造了一个复杂的墓室壁画体系。

从画面构图上,这些壁画展示出来的是汉代人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线条和色彩的创新运用,将晕染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使得画面颜色有了深浅变化,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向前推动了一大步,并对后来佛教传入后兴起的石窑壁画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为了宣扬教义,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石窑佛像,并在这些石窑中绘制壁画。这些石窑画是汉代墓室壁画艺术的传承与融合。敦煌壁画中有大量仙人出游的画面,画中的西王母、东王公、朱雀、玄武形象,都是受到汉代墓室壁画的影响,这些神仙灵兽的四周布满祥云瑞气,线条粗细变化很大,笔锋起落分明,起笔收笔明显,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在笔法上,采用汉代墓室壁画常用的顿挫、粗细、刚柔变化,具有酣畅淋漓的生动气韵。

这些石窑壁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参照了汉代墓室壁画以黑、红、白三色为主,将蓝、黄、青、紫等其他颜色相互调和之后运用其中的着色方法,先勾勒出墨线,再进行填彩。在填色时,也借鉴了汉代墓室壁画的自由风格,有的填满,有的不填满,比较随意自由,使得呈现出来的效果热烈明快,又绚丽多姿。

魏晋时期建成的石窑的壁画中,也有很多以表现现实生活为主题的绘画,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农业生产、出行等各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画面。这些壁画都继承了汉代墓室壁画"以形写神"的特点,提取某一时刻的情节,以简练的手法,写实的风格,勾勒出人和物的形象。在嘉峪关的魏晋壁画中,有一副《宰牛图》,图中待宰的老牛知道死期已至,它弓着腰,四蹄拼命的蹬着地上的土,两眼通红,嘴边布满白沫,鼻子上系着的牛绳被拉得笔直,生动的还原了生活中宰牛的场面。特别是那根牛绳,用简单的直线线条和黑色的色彩,突出了老牛挣扎求生的心理,效果十分强烈,具有极强的写实性。

四、汉墓壁画对后世的影响

墓室壁画是一种伴随中国丧葬文化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壁画中的一个分支。它是现实与神话相互作用影响之下,融合了各派绘画技艺形成的一种非常系统、完美的绘画体系。

汉代墓室壁画,是中国壁画集大成者,它包涵了中国人的生死观和天人观,也融合了道家和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一幅记载汉代历史的生动教材。

唐代画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评价说:"图画之妙,爰自秦汉,可得而记",中国的绘画艺术虽然起源很早,但直到秦汉时期才蔚为大成。

虽然现在绘制这些壁画的画师们已不可考,但是他们用高超的艺术创作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中华民族最有特色的艺术之一。这是纯粹的中国文化,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从汉代墓室壁画开始,中国画开始运用散点透视的绘画原理,丰富了平面画的艺术表现力。而它在线条和色彩上的探索,将中国画的表现力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一直影响之后的中国画的艺术创作。

参考资料:金维诺《中国绘画史》、韩养民《秦汉文化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汉代墓室壁画的成就有多高?直到今天还影响着中国画的创作!”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画的前途宽阔 画家应该好好珍惜机遇 开放思想 努力创作!

中国画的前途宽阔 画家应该好好珍惜机遇 开放思想 努力创作!

穆家善,焦墨,中国画,山水,传统,国际,文化,艺术,美国,山水画,中国,墨法,精神,张仃,创作,黄宾虹,作品,皴法,发展,焦墨画,画家,笔法,基础,笔墨,写实,古人,美术馆,变化,影响,先生

2019-09-12 #经典故事

经典:中国形象的国画艺术

经典:中国形象的国画艺术

...国人民大学,故宫博物院,领域,历史,传统,地位,名作,夜宴,成就,步辇图,绘画,纸本,著名画家,长卷,创作,五牛图,唐朝画家,艺术价值,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矩,唐寅,唐韩

2015-05-30 #故事会

赵望云以民间写生 开创的第四条中国画创作道路(三)

赵望云以民间写生 开创的第四条中国画创作道路(三)

赵望云,民族,艺术,画刊,事业,国画,冯玉祥,赵望,郭沫若,创作,中国画,文物,画展,生活,遗存,束鹿,陕西美术,美术出版社,西北军政委员会,中国,中苏,刊物,古迹,名流,文化,特刊,画史,西安,贡献,陕西

2015-10-26 #小故事

美术研究|纯艺术探索性质的中国画对社会变革没有直接的影响

美术研究|纯艺术探索性质的中国画对社会变革没有直接的影响

文化,中国,图像,艺术,国家,视觉艺术,美国,精神,思想,国家形象,文化战略,资本,社会,价值观,制度,艺术家,变革,经济,战略,形式,文学,法国,20世纪,对外,营销,作用,语言,现代艺术,全世界,外交

2014-11-03 #长篇故事

清源艺校中国古代壁画|“墙”上的艺术 中华的瑰宝

清源艺校中国古代壁画|“墙”上的艺术 中华的瑰宝

壁画,艺术,壁画墓,石窟,历史,内容,主题,题材,寺观壁画,敦煌壁画,敦煌莫高窟,中国,佛教,墓室,岩画,画面,宝玉,活动,墓室壁画,人们,图案,宗教,形式,愿望,故事,敦煌,社会,石窟群,色彩,莫高窟

2011-12-07 #故事会

如何看待全国中国画国展作品突出的写实性

如何看待全国中国画国展作品突出的写实性

创作,造型,主题,生活,人物,价值,观念,中国美术,中国,中国画,人物造型,写实,效果,图像,形象,情境,手法,现实生活,用心,理论,绘画,艺术,国展,作品中,创作素材,丰富多彩,杨景,习近平,多采,张维君

2012-07-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描写中国画的句子

描写中国画的句子

中国画,国画,水墨画,中国,句子,画家,笔墨,经典句子,水墨,精神,艺术,人生,作品,绘画,创作,宣纸,中国味,传统,境界,山水,形式,意境,画笔,徐悲鸿,陈励忠,代表,写实,历史,地方,墨色

2016-05-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赞美中国画的语句

赞美中国画的语句

中国画,国画,画家,艺术,笔墨,中国,作品,徐悲鸿,人生,意境,水墨,绘画,精神,创作,历史,宣纸,中国味,中国绘画,人们,传统,写实,山水,形式,物象,空白,线条,陈励忠,中国花鸟画,代表,印章

2012-11-1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