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传承神话故事精神雕塑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时间:2010-09-23

小说搜索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选

提示:本文共有 21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原标题:传承神话故事精神雕塑,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说古时候,天空曾有十个太阳,他们都是东方 天帝 的儿子。这十个太阳跟他们的母亲、天帝的妻子共同住在东海边上。她经常把十个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让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为每个太阳的形象中心都是只鸟,所以大树就成了他们的家,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当黎明需要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照射人间,把光和热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当值,秩序井然,天地万物一片和谐。人们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人像邻居、朋友那样,生活在一起,日出而耕, 日落而息 ,生活过得既美满又幸福。人和动物也能和睦相处。那时候人们感恩于太阳给他们带来了时辰、光明和欢乐,经常面向天空磕头作揖,顶礼膜拜。

后羿射日雕塑,古代神话故事雕塑,历史文化雕塑

射手射箭人物雕塑,后羿射日雕塑,神话传说雕塑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面临干涸,所有的鱼类也死光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农作物和果园枯萎烧焦,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源断绝了。人们不是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就是成了野兽口中食。人们在火海灾难中苦苦挣扎,祈求上苍的恩赐!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大神叫后羿,他是个 神箭手 ,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被天帝召唤去,领受了驱赶太阳的使命。他看到人们生活在火难中,心中十分不忍,便暗下决心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帮助人们脱离苦海。

神话人物后羿射日雕塑,历史文化雕塑,古典文学雕塑

神话故事后羿射日雕塑,古代历史文化雕塑,户外景观雕塑

于是,后羿翻过了九十九座高山,穿过九十九片荒漠,来到了东海边,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这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它的太阳吓得全身打颤,团团旋转。就这样,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们的光和热一点一点地消失了。直到最后剩下一个太阳,他怕极了,就按照后羿的吩咐,老老实实地为大地和万物继续贡献光和热。

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晚上从西边山上落下,温暖着人间,保持万物生存,人们安居乐业。

盘古开天辟地雕塑,历史文化雕塑,神话故事雕塑

盘古,又称盘古氏,混沌氏。是中国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盘古开天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其后,南朝萧梁的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明董斯张在《广博物志》中条引《五运历年纪》云:“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述异记》卷上记载:“今南海有盘古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氏之魂也。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古代传说女娃补天雕塑,古典文学雕塑,神话故事雕塑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 [2 3] ,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后人将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衔接女娲熔五彩石以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在中国民族所有的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中,有些都是有其原型人物的,都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后人为了纪念她们的功绩,而将其神话。

嫦娥奔月雕塑,古典神话故事雕塑,历史文化雕塑

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淮南子》等古书。

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中说嫦娥是大羿之妻。据说大羿的妻子叫恒娥,因汉代人避当时皇帝刘恒的讳,之后名字改为嫦娥一作常娥。

剖鲧禹生雕塑,神话故事雕塑,古典文学雕塑

三过门不入雕塑,铸铜人物雕塑定制,户外广场景观雕塑

如意雕塑,公园小品雕塑,铸铜雕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传承神话故事精神雕塑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传承神话故事精神雕塑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神话故事精神雕塑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太阳,后羿,盘古,人们,故事,神话故事,九个太阳,后羿射日,女娲,嫦娥,历史文化,天帝,东海,世界,万物,光和热,古典文学,后人,天地,嫦娥奔月,月宫,淮南子,神话传说,共工氏,人和,丈夫,中国,人间,人类

2020-09-02 #短篇故事

把孔子的故事创作成雕塑!“问道·吴为山雕塑作品展”亮相青岛市雕塑馆

把孔子的故事创作成雕塑!“问道·吴为山雕塑作品展”亮相青岛市雕塑馆

雕塑,吴为山,孔子,创作,老子,中国雕塑,写意,先生,展览,雕塑艺术,中国,青岛市,作品展,传统,塑像,语言,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维码,代表,作品,半岛网,国际,备案号,天人合一,展品,成山,手稿,文化名人,文化,精神

2020-08-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传统雕塑文化 美学风格 魏晋南北朝的雕塑风格

中国传统雕塑文化 美学风格 魏晋南北朝的雕塑风格

造像,佛教,艺术,艺术风格,西域,戴逵,北方少数民族,汉民族,佛像,民族,微笑,魏晋,北魏,思想,时期,特征,风格,顾恺之,中国,云冈,传统,印度,塑像,形象,性格,特点,江南,菩萨,苦难,风尚

2012-12-26 #短篇故事

中国瓷器文化发展 景德镇陶瓷 人物雕塑研究

中国瓷器文化发展 景德镇陶瓷 人物雕塑研究

雕塑,人物,动物,景德镇,瓷雕,题材,陶瓷雕塑,内容,人类,名器,墓葬,姿态,形象,样板戏,特点,色调,创作,文天祥,毛主席,金彩,劳动人民,雕塑瓷,上身,习俗,人民,人物形象,传统,国家,姿势,彩绘

2016-07-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文化 商周时期的俑与偶和春秋时期的镇墓兽

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文化 商周时期的俑与偶和春秋时期的镇墓兽

木雕,江陵,鸳鸯,偶人,彩绘,楚墓,楚国,青铜,中出,雨台山,偃师,四肢,湖北,穆王,雕塑,鹿角,镇墓兽,乐舞,侍立,供人,全身,凤凰,力量,原始时代,奴隶,妃子,始作俑者,小鹿,尾部,尾巴

2017-05-18 #故事会

中国传统文化文化 雕塑艺术 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石刻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文化 雕塑艺术 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石刻故事

雕刻,释迦,宝鼎,石雕,宝鼎山,故事,石窟,石刻,群像,场面,人们,名字,大足,密宗,牧牛,画面,劳动,柳本尊,牧牛图,摩崖石刻,乱石坡,体积,四川,大足县,地方,地狱,外道,成都,形象,弟子

2017-01-21 #长篇故事

「新雕塑」书讯:新中国美术研究系列丛书《辉煌七十年》(雕塑卷)即将出版

「新雕塑」书讯:新中国美术研究系列丛书《辉煌七十年》(雕塑卷)即将出版

雕塑,创作,传统,中国,中国雕塑,艺术,语言,中国传统,雕塑家,新中国,材料,20世纪,民族,相结合,吕品昌,发展,文化,浮雕,道路,中央美术学院,写实,形式,样式,万岁,人物,内核,内涵,历史,民间,现实主义

2017-08-28 #小故事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第八届非遗文化体验周开幕!持续到10月7日!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第八届非遗文化体验周开幕!持续到10月7日!

活动,亮点,时间,藏品,冰雪,项目,专场,中国,书画家,体育,文化,遗传,传统文化,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评剧院,京津冀,书画,五大,京剧团,冬季运动,战友,美好生活,游客,玉泉路,石景山区,福建,笔会,遗文,茶文化

2012-07-10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