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脱贫攻坚走基层」安顺普定:一只兔子的扶贫故事

时间:2010-09-24

在安顺市普定县黄桶街道大兴村肉兔养殖基地里,两只相邻的兔子,隔着兔笼悠闲地聊着天

提示:本文共有 18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5月26日,午后的阳光和煦温柔。在安顺市普定县黄桶街道大兴村肉兔养殖基地里,两只相邻的兔子,隔着兔笼悠闲地聊着天。“隔壁的姑娘,我叫伊拉,你呢?”“你好呀,我叫伊高乐。”

伊拉和伊高乐正是普定县培育和繁殖的两大兔种,伊拉兔繁殖率高、抗病性强,而伊高乐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兔种,个头娇小。“兔姑娘”来自山东,而吸引她们远赴千里的,正是普定县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咱们这儿的天气真好,夏天都不用吹空调了。”微风轻拂,阵阵清凉,“兔姑娘”一脸享受。兔子娇贵,一旦气温高于35℃将大幅度降低繁殖率,并且将极大增加兔种的患病几率。普定县年平均气温15.1℃,气候优势是普定县选择发展肉兔养殖产业的原因之一。“虽然我们对气温环境比较挑剔,但是我们长得可快了。”伊拉一脸骄傲地说。

“别看我们个头小,我们可是实实在在的扶贫兔子呢。”伊高乐不甘落后地说道。肉兔养殖产业周期短,种兔平均20多天可产一窝商品兔,一只种兔一年可以繁殖40只左右商品兔,商品兔喂养70天左右即可出栏。

产业周期短意味着产业发展速度快。大兴村通过短短两年时间的发展,其肉兔养殖产业从无到有,存栏父母代种兔将近2万只,年出栏肉兔50万只左右。在产业规模壮大的同时,其产业效益也逐渐凸显。“去年一年时间,我们实现了300万元的利润。”黄桶街道办工作人员牛胜贤告诉记者,大兴村与安顺鲁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肉兔养殖项目,通入股分红、带动务工、培训农户自主养兔等方式,带动了该村群众增收致富。

黄桶街道肉兔产业取得的成效,折射出普定县肉兔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自2017年发展肉兔养殖产业以来,普定县投入资金8012.95万元,实施肉兔产业项目137个,培育建成肉兔规模养殖场83个(正在建设常年常年万只父母代兔规模场5个),养殖存栏父母代种兔9.5万只、存栏商品兔30.15万只,累计出栏肉兔500万只。通过短短2年时间的发展,普定县肉兔产业已发展成为全省存栏种兔最多和出栏商品兔最多的县,已建设成为全省肉兔养殖产业示范基地。肉兔养殖有何优势,王永刚娓娓道来:“肉兔养殖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母兔平均20多天可产一窝小兔,喂养70天左右即可出栏。同时,依托气候优势,在市场淡季时我们可以抢占市场。”每到夏季,肉兔生产渐入淡季,而依托得天独厚的凉爽气候,在其他地区无法养殖肉兔时,化处村依然可以大量养殖,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肉兔养殖是薄利多销型产业,没有规模无法凸显产业优势,为扩大产业发展,化处村以村级公司为载体,进行集中化养殖。“利用村级公司的100万元启动资金和部分自筹资金,我们建起肉兔养殖基地。”在肉兔养殖基地,村级公司负责人黄华明指着一窝小兔子满脸笑容地说:“去年12月,养殖场修建完成,进了第一批600只种兔,现在已经产了200只仔兔,预计两个月之后可以有1600只出栏销售。”技术支撑是产业稳步发展的保障,在王永刚的培训下,农户从不懂技术慢慢变成技术员,60岁的养殖员唐承秀便是其中之一。说起普定县的肉兔养殖,不得不提到化处镇化处村,这里有10多年的养兔历史,是普定县养殖肉兔的发源地。“村里一直都有养兔的传统,但是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化处村村民王永刚是村里最早的一批养兔人,养殖经验丰富,现在已然是村里肉兔养殖技术指导员。“我们发展肉兔养殖产业,重点是要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普定县畜牧服务中心副主任方松说道。近年来,普定县把实施肉兔产业发展与扶贫利益链接有机结合,把产业发展的红利让惠于贫困群众,扶持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实现好全面小康。采取“村公司+贫困户”、“10+2”等模式,由村集体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入股养殖分红协议,以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标准进行保底分红,连续分红三年。截止目前,普定县肉兔产业发展利益链接带动贫困农户12687户。今年,普定县定下了常年养殖存栏父母代兔12万只以上,年出栏商品兔400万只以上,力争达到600万只的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普定县不断推动肉兔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发展。

现在的普定,政府主导,党建引领,百姓支持,活用村级公司这个载体,产业发展顺风顺水。“下一步,我们将争取资金,继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陶心其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肉兔养殖在普定遍地开花,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新“宝贝”。“目前,正在建设祖代种兔场、1万只以上父母代养兔场5家、肉兔饲料厂、肉兔屠宰场、有机肥厂和餐饮体验店等项目。相信通过这些项目的落实,能够推进普定肉兔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同富裕。”方松信心十足地说。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兵

编辑 向淳

编审 胡丽华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脱贫攻坚走基层」安顺普定:一只兔子的扶贫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脱贫攻坚走基层」讲好安顺脱贫故事 凝聚决战决胜力量

「脱贫攻坚走基层」讲好安顺脱贫故事 凝聚决战决胜力量

攻坚,安顺,活动,基层,故事,歼灭战,主题,全市,日报社,攻坚战,紫云,自治县,经验,采访团,践行,全面小康,习近平,新合,水清,农民工,市委宣传部,新时代,聚成,一线,亮点,产销,先进人物,人民,信念,先进典型

2007-05-01 #故事阅读

暖心:疫情无情人有情 安顺普定县爱心捐赠暖警心!

暖心:疫情无情人有情 安顺普定县爱心捐赠暖警心!

疫情,商会,普定县,公安局,防控,肺炎,全体,公安,大队,普定,民警,物资,爱心,第一线,责任,蒋朝晖,陈鹏飞,陈黎,大队长,党委委员,秘书长,餐饮行业,阻击战,坚守在,并表示,水果等,众志成城,医护人员,副局长,和群

2014-08-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脱贫攻坚·一线故事」普定致富带头人刘家松:种植猕猴桃 收获甜蜜果

「脱贫攻坚·一线故事」普定致富带头人刘家松:种植猕猴桃 收获甜蜜果

刘家松,猕猴桃,金荷,王恩,产业,人士,残障,基地,收入,果园,发展,超市,刘家,马官镇,养殖场,时候,残疾人,生意,记者,鸡鸭,工作,经营,产业发展,肢体残疾,来干,胡丽华,县残联,好的,荷村,普定县

2012-09-27 #短篇故事

「脱贫攻坚·一线故事」普定蔬菜种植大户孙宝兵:种下绿色蔬菜 迎来红火生活

「脱贫攻坚·一线故事」普定蔬菜种植大户孙宝兵:种下绿色蔬菜 迎来红火生活

孙宝,蔬菜,黄瓜,土地,发展,村里,股东,李万华,产业,分红,势头,大户,增加收入,妻子,工人,工资,记者,公司,销售,种植蔬菜,蔬菜种植,司承,就达,得多,胡丽华,一亩地,保证村,农时,一块钱,专家

2018-12-23 #小故事

「脱贫攻坚·一线故事」普定县马官镇副镇长康朝印:产业发展思路新 遍地黄土变黄金

「脱贫攻坚·一线故事」普定县马官镇副镇长康朝印:产业发展思路新 遍地黄土变黄金

韭黄,康朝,产业,马官镇,基地,问题,食用菌,金荷,马官,工作,办公室,坝区,记者,产业发展,普定县,排水沟,村委,村民,社交,群众,发展,康镇,胡丽华,副镇长,工作人员,印心,工作队,荷村,农业,全县

2008-04-17 #小故事

脱贫攻坚人物故事|省人大代表谢咏梅:打工妹逆袭 十年撑起茶园一片天

脱贫攻坚人物故事|省人大代表谢咏梅:打工妹逆袭 十年撑起茶园一片天

茶园,刘肇,记者,多彩贵州,图片,周边,工人,老人,土地,天气,孩子,普定县,绿源,村里,裤脚,贵州,贫困户,孩子们,茶业,轿子山,农户,产值,合作社,夕阳,安顺市,电话,灾害,蒲草,起色,贵州省

2020-03-15 #故事会

抗击疫情 安顺农村公益电影人在行动

抗击疫情 安顺农村公益电影人在行动

疫情,防控,安顺市,电影人,普定县,物资,农村公益,值守,安顺,实际行动,放映员,值班,活动,宣传,严波,朱亚,发展中心,新农村,命令,乡村,作业,使命,信心,制度,初心,参与者,小区,日报,报告,影业

2007-04-28 #小故事

政府支持 企业投资千万!普定第一条口罩生产线投产背后的故事

政府支持 企业投资千万!普定第一条口罩生产线投产背后的故事

口罩,张元,生产线,生产,设备,张元鹏,疫情,普定县,原材料,贵州,药监局,外科,计划,防控,一次性使用,安顺市,企业,价格,县政府,工业园区,技术员,有限公司,记者,贵州省,影响,服务,一次性医用,帮助和,胡丽华,和普

2010-08-25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