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宋朝:宋代重视家规 家训 通过家教 使人们从小就受到道德教育

时间:2010-10-07

他们在道德建设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学校、社会和家庭三重教育并举

提示:本文共有 21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百家原创作者:王元鹅看历史

宋代的教育家十分重视德行修身,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他们在道德建设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学校、社会和家庭三重教育并举。在官学、私学和书院教育中都很重视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大力提倡教书育人的思想。要求教师不但要学识渊博,还要力行仁义道德;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

张载认为,学习就是为修身进德。即“博学于文以求义理。……勤学所以修身也,博文所以察德也,唯博文可以力致”。他要求教师应以身作则,自己德性充实,便可使他人随而自化。即“天理者时义而已。君子教人,举天理以示之而已。其行已也,述天理而时措之也”。“己德性充实,人自化矣,正已而正物也。”

程颢(1032-1085年)、程颐(1033—1107年)在从事教育实践的几十年中,总结出了“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教育指导思想,提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朱熹(11301200年)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教育指导思想上,他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朱熹说:“立学校以教其民…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敬恭,朝夕修其孝悌而无违也。然后从而教之格物致知以尽其道,使之所以自身及家,自家及国而达之天下者,盖无二理。”重视社会教育,并把社会教育同地方政权建设、社会风俗改造和封建道德知识的普及结合起来是宋代进行德行修身的一个特色。

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百姓进行德性教育和道德灌输。如范仲淹十分重视品德教育,提倡人们要树立先天下而后自己的人生观。宋朝统治者大力宣扬尊孔崇儒,对民众进行封建伦常的教育,时常用诏令、文告的形式训育民众。而理学家们更是身体力行,把“布宣德化、导迪人心”,“正名分原风俗”看作是己任。要求百姓做到“家家孝友,人人雍和,息事省争,安争循理”。

同时,还把道德教育深入到基层,借助乡里、宗法和家庭的力量,利用封建基层行政组织和家族组织施行教育,其主要的形式有“乡约”、“宗规”、“家训”。宋代著名的“乡约”是北宋吕大忠、吕大钧兄弟制的《兰田吕氏乡约》。南宋时,朱熹在此乡约的基础上,“取其他书及附己意稍增损之”,形成了《增损吕氏乡约》加以推广。“宗规”、“家训”宋以前已有之,从宋代开始便逐渐增多。范仲淹制订的范氏“义庄规矩”为宋代封建家庭组织的族规、家规的建立树立了典范。这些措施对团结、教育族人起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把家庭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重视家规、家训,通过家教,使人们从小就受到道德教育,有助于士庶百姓接受传统的思想道德。宋代家教因当时社会现实所致,尤其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涌现出了许多爱国世家。如杨(继业)家,岳(飞家,等等。不仅形成了好的家风,而且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人民世代效法。

宋代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方法,许多思想家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二程重视“敬”的功夫和“诚”的境界,提出主敬存诚。“敬”是专心、主一,心不分散。“诚”是真实、无邪、不虚猾。要达到诚的境界,必须从敬入手。他们认为,敬是学圣入道的突破口,“敬为学之大要”,“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知在敬者”。

敬的作用在于祛除私欲的干扰,二程说:“一不敬,则私欲万端生焉害仁,此为大。”他们认为,有了敬的功夫,才能达到“诚”的境界。当然,不敬就无诚可言。二程还反复强调道德教育必须知其理,做其事,真知力行,知行统一。在他们看来,道德教育必须以知为本,落实到“行事动容周旋”之中。指出,学是为了致用,知是为了行;学者不患不能知,患知而不能行。如果徒知其理,不做其事,甚至言行相悖,那就无益于社会,是学者之大患,为二程所坚决反对。

朱熹主张以立志、主敬、存养和省察为四大端的修养方法。“所谓志者,不是将意气去益他人,只是直截要为尧舜。也就是要树立学为尧舜或为圣贤的远大目标。所谓“主敬,不是万虑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非专是闭目静坐,耳无闻,目无见,不接事物,然后为敬。整齐收敛这身心,不敢放纵,便是敬。尝谓敬字似甚字,却是个畏字”亦即培养小心谨慎的道德态度。

所谓“存养”,就是要求学者专心。说:“如今要下工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见昭旷之原,不须枉费工夫钻纸上语。待存养得此昭明洞达,自觉无许多窒碍,恁时方取文字来看,则自然有意味,道理自然透彻,遇事自然迎刃而解,皆无许多病痛。”所谓“省察”就是在人的私欲“将发之际”和“已发之后”,进行反省和检察,把私念去除。说:“深察私意之萌多为何事,就其重处痛加惩窒,久之纯熟,自当见效。”

王安石提出:“善教者浃于民”的思想。他认为,教育方法的根本精神在“浃于民心”,即润泽浃洽于受教者之心使他的思想真正有所感动,有所变化,不在于“暴为之制,烦为之防,劬劬于法令诰戒之间”。如果单纯依赖规章制度为手段,这是“以道强民”,是形式主义的东西,不可能得到圆满的效果。

教育的良好方法在于“以道扰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正确的思想来打动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使其从心坎里心悦诚服。王安石还认为,道德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根据社会的具体情况和可接受的道德标准来“因材施教”,注重思想教育的微妙性。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宋朝:宋代重视家规 家训 通过家教 使人们从小就受到道德教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家教 家风 家训作文

家教 家风 家训作文

家风,建设,好家风,妈妈,家庭,氛围,家训,好的,影响,之本,历史,玻璃球,道德,教育,人们,子女,家教,家规,意识,思想,特点,社会,社会风气,老人,错误,一个家庭,不重视,你这样,我有点,是我国

2013-06-05 #小故事

陈来丨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优良家风滋养

陈来丨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优良家风滋养

家训,家规,家风,家庭,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观,家教,我国古代,历史,家族,我国,形式,教育,中华,功能,古人,和家,中华传统,批判地,作用,儒家,时代,社会,范围,道德规范,颜氏家训,发展,司马光

2007-08-20 #故事会

我的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征文

我的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征文

姥姥,家风,家训,家教,好家风,家庭,征文,故事,氛围,好的,建设,我的家,同学,奶奶,社会,影响,教育,人家,历史,孩子,家规,新人,爷爷,老师,道德,友善,中华民族,人民,学校,宝贝

2020-05-09 #经典故事

我的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征文

我的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征文

姥姥,家风,家训,家教,好家风,家庭,征文,故事,氛围,好的,建设,我的家,同学,奶奶,社会,影响,教育,人家,历史,孩子,家规,新人,爷爷,老师,道德,友善,中华民族,人民,学校,宝贝

2020-07-11 #短篇故事

我的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征文

我的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征文

姥姥,家风,家训,家教,好家风,家庭,征文,故事,氛围,好的,建设,我的家,同学,奶奶,社会,影响,教育,人家,历史,孩子,家规,新人,爷爷,老师,道德,友善,中华民族,人民,学校,宝贝

2020-08-30 #小故事

我的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征文

我的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征文

姥姥,家风,家训,家教,好家风,家庭,氛围,好的,建设,征文,故事,同学,奶奶,社会,影响,教育,我的家,人家,历史,家规,孩子,新人,爷爷,老师,道德,友善,中华民族,人民,学校,宝贝

2007-11-21 #长篇故事

我的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征文

我的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征文

姥姥,家风,家训,家教,好家风,家庭,氛围,好的,建设,征文,故事,同学,奶奶,社会,影响,教育,我的家,人家,历史,家规,孩子,新人,爷爷,老师,道德,友善,中华民族,人民,学校,宝贝

2010-02-12 #短篇故事

我的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征文

我的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征文

姥姥,家风,家训,家教,好家风,家庭,氛围,好的,建设,征文,故事,同学,奶奶,社会,影响,教育,我的家,人家,历史,家规,孩子,新人,爷爷,老师,道德,友善,中华民族,人民,学校,宝贝

2011-08-20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