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养牛专业村”里的“牛

时间:2010-10-10

据说,他不仅靠养牛增收致富,还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无偿传授给乡邻

提示:本文共有 12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肉牛养殖大户慕全喜是镇原县的“名人”。据说,他不仅靠养牛增收致富,还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无偿传授给乡邻。在他的带动下,镇原县新城镇孙庵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村”,村民依靠养牛走上了致富路。今天,我们一早便出发,前往慕全喜的家中一探究竟。

“哞......哞......”隔着圈舍,从远处就能听见阵阵的牛叫声,走近一看,几十头牛正低头吃着草料,时不时还向外张望。慕全喜正精心呵护着他的这些“宝贝”,一会儿摸摸牛的犄角,一会儿给牛添些饲料。这些身健体壮的“家伙”,已然成为这里脱贫路上的“致富牛”。

新城镇润钰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慕全喜的妻子王小玲在铡草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牛,自家种的玉米不够喂,我们都要从其他村买玉米、干草回来。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专门粉碎干草的机器,操作也方便。”说着说着,慕全喜暂时放下了手里的活儿,兴冲冲地给我们介绍起了他的“牛娃子们”。村干部告诉我们,2015年的时候,慕全喜便成立了镇原县润钰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肉牛存栏50多头,每头成年牛的市场均价在2万元左右。

新城镇润钰养殖专业合作社内的牛棚

说起“牛”这个话题,慕全喜便“刹不住车”,滔滔不绝地和我们讲起了村里百姓养牛的那些事儿。这时候,在一旁铡草的王小玲接过了话茬,“前些年,老慕一直在外面打工,老母亲瘫痪在床,我既要照顾母亲和小孩,还要养猪、种庄稼,实在顾不过来。后来老慕为了能让我好过一些,就回到了家里。”一家人要生活,没有了慕全喜的务工收入,就还得再寻个挣钱的门路,渐渐地,他们便把目光集中在了收益慢却稳定的肉牛养殖上。

从刚开始的20多头到现在的50多头,养牛让慕全喜成为孙庵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靠养牛富起来的慕全喜,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样板。村上因势利导,按照“党支部+协会+合作社+规模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组织成立了养牛协会,吸收养牛户、贫困户加入协会,协会会员达到355人,其中贫困户150人,不定期举办技术培训,推广饲料科学配比、疫病防治等实用性技术,引导全村群众发展养牛产业。

“刚开始,大家都束手束脚,不敢放手去做。”养牛协会会长慕小伟回忆道,村里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就连村主任选举大会也不忘给村民普及肉牛产业的优势。村民们也经常看到电视上、手机里来自静海的扶贫干部带来的新理念、新想法,再加上政府产业奖补资金,越来越多的村民改变了老观念、老路子,开始主动学习养牛技术,了解市场行情。

我们也了解到,现在,孙庵村已经成为以鑫犇旺、兴旺、润钰3个标准化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的专业养牛村。全村养牛户达到523户,占全村的70%,年存栏2200多头,户均养牛达到3头,养牛年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养牛已经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

记者手记:“斩断穷根勤为本,脱贫致富闯当先”。慕全喜通过养牛成为致富带头人的故事传遍了十里八村,而在政策支撑、干部支持下,越来越多的镇原百姓逐渐内生出对脱贫致富的信心,向着更光明的未来走去......

来源:静海融媒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养牛专业村”里的“牛故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养牛专业村”里的“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静海集聚社会力量 共奏扶贫“大合唱”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静海集聚社会力量 共奏扶贫“大合唱”

静海,肉兔,镇原县,扶贫,攻坚,社会组织,企业,协会,社会,镇原,养殖,结对帮扶,今年以来,学校,有限公司,贫困户,贫困村,项目,区的,王湾村,有一种,力量,产业,代表,合作社,基地,师生,案例,村民,甘肃省

2018-09-22 #故事会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温妈妈”的支教故事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温妈妈”的支教故事

张宏,支教,镇原,学生,孩子,贫困户,静海,教育,镇原县,丈夫,信息,家人,故事,父母,父亲,距离,生活,支教老师,老师们,习方,米左右,茹河,英语老师,第二中学,都会,静海一中,东西部,世界,书法,医院

2007-01-05 #故事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扶贫路上 他脚沾泥土心中有爱“足迹·决战脱贫攻坚龙江答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扶贫路上 他脚沾泥土心中有爱“足迹·决战脱贫攻坚龙江答卷”

石坤,工作队,有利村,扶贫,工作,基层,政策,百姓,记者,贫困户,驻地,生活,告诉记者,扶贫政策,了真,刘大娘,刘星,守文,李树,李树本,杨欣,葛金,陈显,陈宝林,高长利,第一书记,责编,出版集团,早饭,一大

2020-01-10 #长篇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贫困户老杨和他的“冬青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贫困户老杨和他的“冬青缘”

杨正,刘慧,苗木,高家庄子村,冬青,徐军,招远市,记者,苗子,问题,军亮,支部书记,事务局,同志,小刘,招远,收购方,日子,行情,贫困户,扶贫,生活,扶贫政策,中提,姜玉,殷新,李建,责任编辑,越来越好,解决了

2020-06-12 #故事大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踏访陇山陇水 讲述脱贫故事——中宣部“决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踏访陇山陇水 讲述脱贫故事——中宣部“决

记者,采访团,攻坚,摘帽,干部,主题,故事,贫困县,群众,扶贫,东乡族,甘肃,车间,直播,驻村,中宣部,小康生活,中央,侧记,传统观念,女性,才能,踏访,精神,陇山,问题,刘小燕,吕倩,崔爽,王睿

2019-12-06 #短篇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高原上绽放的光芒——来自青海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高原上绽放的光芒——来自青海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故事

扶贫,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新华社记者,光伏,记者,青海,群众,吴刚,周德,塔拉,兴海县,藏族,园区,安多,广利,高原,无人机,贫困户,民俗文化村,德吉,马生,光伏发电,基地,家乡,海南州,照片,贵德县,攻坚,一家

2013-10-15 #小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小枣叶托起大产业 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小枣叶托起大产业 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阳府,吕梁,芽茶,临县,枣农,山西,枣树,红枣,红茶,集团,茶叶有限公司,发展,产业,可达,年销售额,公司,雷家,中国,农户,原料,国际,扶贫,余人,李金涛,王祥,石楼,茶产业,大有,乡镇,优势

2008-06-29 #故事会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高原上绽放的光芒——来自青海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高原上绽放的光芒——来自青海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故事

扶贫,光伏,群众,记者,周德,藏族,青海,贫困户,塔拉,德吉,兴海县,家乡,海南州,高原,一家,园区,安多,干部,万德卡,马生,攻坚,民俗文化村,基地,故事,大山,收益,生态,生活,卓玛,尤拉

2011-02-19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