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深圳文博会|非遗传承故事:他们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时间:2010-10-20

5月18日,记者走近三位非遗传承人,邂逅那些最古老的传承和它们背后动人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8日讯(记者 陈舒仪) 讲究对称、独具匠心的苗绣,经20多道工序制成的滩头年画、片片细薄竹丝编织成小巧茶杯……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上,这些于湖南馆内大放异彩,让人赞不绝口的艺术品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欣赏。5月18日,记者走近三位非遗传承人,邂逅那些最古老的传承和它们背后动人的故事。

65岁非遗传承人石顺莲:一针一线 “绣”出美好新生活

“小型的苗绣至少要配5种颜色的线,绣每朵花从浅到深,先画好图案再绣上去,至少7天才能绣好。” 在文博会湖南馆入口处,来自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石顺莲,一边向络绎不绝前来咨询的观众说着,一边拿起针线上下翻飞演示起来。虽是 “初来乍到”,但今年65岁的石顺莲热情高涨,“得知有机会参展,非常高兴,我们15号就到深圳了。”

记者在展位前看到,无论是衣裙、披肩,还是帽子、背包等生活用品,花样无一重复,并都色彩绚丽,内容丰富,对称精美。“小孩帽子上的花,大多数绣着各种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石顺莲告诉记者,这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苗族没有文字,通过苗绣和苗歌的方式,传承保护传统民族文化。”

“苗族小女孩,从小就要学苗绣。”石顺莲12岁随其祖母和母亲学习苗绣技艺,她告诉记者,那时因为小,没那么专心,而奶奶告诉她,要当作绣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自此,要把苗绣工艺发扬光大的种子在石顺莲心中萌发。她白天做工,晚上刺绣,已跟苗绣打了50多年交道。

花垣县一个苗族聚居的山寨,村里人祖祖辈辈都是靠田、靠山吃饭。寨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愿意留下来认真学苗绣的人不多。怎样让湘西苗绣既可以传承,又能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手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十八洞村时,当了18年村支书的石顺莲锐意识到,这一“僵局”即将被打破。第二年,石顺莲主动退下,但她没闲着,而是把村里的妇女们组织起来,注册成立了“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积极组织培训,主动对接高校、企业,还与中车株机合作,“让十八洞苗绣作为高端商务礼品,搭上高铁,走向世界。”

如今,石顺莲让精美绝伦的十八洞苗绣走出大山,带领村里人脱贫致富,用苗绣“绣”出幸福生活。 “我会一直绣到老,让苗绣一代代传下去!”石顺莲语气坚定。

湖南省文旅厅副厅长肖凌之与滩头年画新生代传承人钟星琳合影

“90后”女孩传承“滩头年画”:不管多难都会坚持

在湖南馆“新湘传承展区”,滩头年画《诸事如意》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画上,一只“萌”猪肩扛如意走来,座下五只小猪分别骑麒麟、执方天画戟、捧聚宝盆、顶寿桃、举金榜题名的喜庆画面,寓意丰富。记者了解到,这幅生肖年画由滩头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钟建桐创作。

“滩头木版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 滩头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娓娓道来,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

1990年出生的钟星琳自小就零距离接触这项中国传统手艺,2013年开始学习年画的制作工艺,2017年6月28 日正式拜师成为父亲钟建桐的家传弟子。“拜师仪式是滩头年画技艺传授的重要环节,正是要通过这一正式仪式向外界表明我们传承滩头年画技艺的决心。” 钟星琳大学毕业后,便选择留在都市,成为一名白领。然而,近几年作为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的爷爷、奶奶高腊梅相继去世,让她在悲痛之余,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和责任。

钟星琳说,作为新生代的年轻人,接过老一辈非遗艺人的班,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必须的使命。钟星琳不仅参加央视《开门大吉》节目录制推广滩头年画,还被省文化厅推荐到清华美院非遗研修班学习。“手艺传承,内容创新是我的目标”,钟星琳说,只有活化的非遗才能融入当代生活,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焕发活力,才不会被淘汰。

“不管未来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坚持初心! ”2017年底,钟星琳在长沙开办年画传习所,接待各年龄层爱好者体验年画制作,与各中小学合作年画研学,实现“非遗+教育”的跨界,并推出各种文创产品,加大非遗传承的创新。

湘西竹编传承人胡廷贤: “由大变小”,让传统竹器“接地气”

紧挨“滩头年画”的是竹艺展示区,纤细的茶碗,小巧的茶杯……全都出自湖南省省级非遗项目湘西竹编制作技艺传承人胡廷贤之手。“瞧,我们就是手艺人!”胡廷贤伸出布满老茧的双手,笑着说道。

胡廷贤是湘西永顺县杉木乡团结村地道的农民,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气的篾匠,编制技艺高超。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竹编技艺,耳濡目染下,他深深喜欢上竹编技艺。14岁时拜师学艺,多年来,他不断总结经验,把竹编从生活用品推上工艺品的新台阶。

与传统竹器的粗犷不同,胡廷贤的手艺非常精细化,编条薄如纸片,细若青丝,成为备受游客和年轻人青睐的手提包、茶具等物品。“既具有纪念意义,又更接地气和实用。”胡廷贤说,“我做的竹篮是可以打水的。”因为编条可以剥到足够纤细,编得足够紧实,再涂上防腐化的桐油,竹篮也能打水。凭借一双巧手,胡廷贤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及省市大赛、博览会大奖。此外,由他创作的大型竹编景观也出现在各大展会和街头室内。

“简单的竹器一天就能完成,复杂的则需要一两个月。”胡廷贤告诉记者,竹编技艺需要十分细心和耐心。他最近正在研究制作竹楼,“今年就能完工!”他兴奋地说,希望把湘西的竹编、竹雕等技艺结合起来,让缕缕竹丝条创造更大的价值。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深圳文博会|非遗传承故事:他们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缂丝世家后人深圳文博会上讲述传承故事

缂丝世家后人深圳文博会上讲述传承故事

缂丝,王建江,技艺,苏州,王氏,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深圳,故宫,乾隆,故宫博物院,文物,唐贵,工艺美术馆,事情,作品,文博会,工艺,授徒,父亲,龙袍,传统技艺,代一,太清,王建,王家人,章龙,黄丽君,中一,将家

2015-08-22 #故事阅读

草编老手艺 焕发新活力—80后草编非遗传承人编织柏合“新故事”

草编老手艺 焕发新活力—80后草编非遗传承人编织柏合“新故事”

草编,草帽,柏合镇,辫子,文化,麦秆,社区,发展,技艺,记忆,梨花街,原材料,水果,问题,薛良,乡愁,上级,产品,包包,居民,市场,手艺,年轻人,老人,辫儿,陷入困境,麦秸,遗传,坐在一起,灵活地

2010-03-25 #故事会

「原创」文博会上的内蒙古故事

「原创」文博会上的内蒙古故事

内蒙古,文博会,蒙古马,产品,牛马,参展商,马颂,工作人员,观众,元素,作品,会上,原型,千古,平台,彩绘,故事,文化产业,文博,有限公司,深圳,环球,蒙古,艺术节,采购商,项目,发展,参展企业,向世界,合作协议

2010-03-15 #故事会

用音乐剧讲好中国故事 音乐剧产业中心首次亮相文博会

用音乐剧讲好中国故事 音乐剧产业中心首次亮相文博会

音乐剧,音乐,深圳,产业,中心,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模式,商业,中国,文博会,艺术,崔元星,全球,城市,地区,市场,文化,文化产业,武陵源,发展,审美,走出去,区桃,杨阳,李静,花溪谷,责编,一直以来,中外文化交流,体验中心

2017-04-11 #故事阅读

云南曲靖麒麟区借助文博会上推介“农旅文”融合“游购娱”一体

云南曲靖麒麟区借助文博会上推介“农旅文”融合“游购娱”一体

麒麟区,旅游产业,农业产业,发展,旅游,云南省,曲靖市,深圳,产业,优势,全国,格局,麒麟,休闲农业,合作框架协议,爨文化,三朵花,富贵,大文,文融,中融,国际旅行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建南,文化中心,旅行社有限公司,签署了,消息,柱子,...

2020-09-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新”北京路焕发新活力

“新”北京路焕发新活力

改造,北京路,步行街,街区,主街,广州,品牌,示范,京路,人气,全国,南方日报,北京路步行街,屏幕,建筑,老城,老广,裸眼,骑楼,工作,东山少爷,冯艳,徐徐,文道,李白,苏佩,马利,北京路口,党中央,新设

2019-04-30 #故事阅读

“小人书”新故事——连环画焕发新活力

“小人书”新故事——连环画焕发新活力

连环画,展览,侯国良,创作,经典故事,李晨,全国,历史,参观者,图书,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时代,中国,专家,人民,出版发行,北京,国画,墨子,孩子,小人书,展厅,形式,故事,文学,油画,画作,画法,笔者,绘画

2020-07-06 #故事阅读

“小人书”新故事 连环画焕发新活力

“小人书”新故事 连环画焕发新活力

连环画,展览,侯国良,创作,经典故事,李晨,全国,历史,参观者,图书,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时代,中国,专家,人民,出版发行,北京,国画,墨子,孩子,小人书,展厅,形式,年画,故事,文学,油画,画作,画法,笔者

2020-07-0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