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外婆的黄泥湾——两位外孙志愿者的乡愁故事

时间:2010-10-20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屋的两个外孙刘生康和苏世扬,一个从西北,一个自东北,不约而同地走进这外婆的黄泥湾

提示:本文共有 29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平江县上塔市镇有座远近闻名的清代古民居,叫黄泥湾大屋,是当地叶氏家族的祖屋。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屋的两个外孙——刘生康和苏世扬,一个从西北,一个自东北,不约而同地走进这外婆的黄泥湾。

日前,记者跟随刘生康和苏世扬这两位资深媒体人,来到这座已被国务院定为国家传统村落的黄泥湾。

一、那是一幢怎样的黄泥湾啊!

多年后,在《岳阳日报》当记者的苏世扬这样纪实性地描述:清朝嘉庆年间用传统的秦砖汉瓦建造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四进四出,左右对称,错落有致。屋场内的八个大天井更不同凡响,全是用大方条石砌成,无论怎样下雨都不会积水,滴水沟内有流水口通向村外的池塘。大门门框也是用青色条石建造,圆鼓式的门座线条流畅、古拙美观。中堂屋甬道两旁,抬眼可见古色苍然的雕花护栏,虽然油漆早已脱落殆尽,但从其雕饰精雅的造型就可想象到当年这屋宇的气势不凡。

曾在外婆家下放三年的苏世扬对黄泥湾一直记忆犹新:中堂屋自然就是黄泥湾人的政治生活文化中心了。开会议事、请客吃饭、操办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看影子戏等集体活动,都离不开中堂屋。高高的过梁上闲躺着原始脚踏水车的龙骨水槽,地面上少不了一两架吹谷用的木制风车,众多立柱下圆形的石础仿佛看惯了岁月的更替和人间的沧桑,不声不响地承担着二百多年的重负,几条拳头粗的稻草绳横空而悬,上面十分招展地坠满了留着喂猪的红薯藤。

屋前右侧,有一口古井,水井内清澈见底,水流常年不竭。世世代代的黄泥湾人,以前都从这口井提井水回家喝。如今,凡是打豆腐、泡茶,这清凉甘冽的井水,仍是黄泥湾人的首选。

目之所及,高高的中堂屋挂着的古匾上,写有“厚德载福”四个大字。还可看到写有“中和致善”、“为适之安”等字样的匾额。偏堂屋悬挂的一块“后学津梁”牌匾,是宣统初年平江县知事钱葆青所赠,意在褒奖黄泥湾人优良学风。

两面墙上,《大学》《道德经》的古字迹勉强可辨。足见黄泥湾崇文重教之传统风气。

二、在当年阻击日寇的湘北会战中,黄泥湾大屋被辟为抗战医院。

大门上方横批“保健军民”和两边相对的“本此针砭药石,战胜倭寇病魔”的标语醒目可见。大屋内的墙壁上,依稀可辨不少医院留下的鼓励伤员的标语口号。

据老人们回忆,1941年9月,还有几名美国飞虎队员受伤,在黄泥湾治疗了两个多月,伤愈后立即重返芷江机场。

三、在岳阳宣传系统工作多年的刘生康从小由外婆带大,从外婆的口中听说了不少黄泥湾的故事。而他的母亲叶南恩,则是当年“八千湘女下天山”的潇湘女儿。“湘女下天山”,那可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啊!激情澎湃的湘女们蜂拥古都长沙,报名参军。叶南恩,顿时成为黄泥湾的传奇和骄傲!

1969年,刘生康的父母将他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送回黄泥湾,寄养在外婆家读书。而苏世扬,则跟随母亲还乡到外婆的黄泥湾。

他们都曾在黄泥湾昏黄的煤油灯下伏案苦读,都曾在四周山上砍柴捡茶籽,都曾冒着酷暑搞“双抢”,都不少吃外婆家的茴丝饭。

后来,学在平江四中的刘生康参加全县文艺汇演后,被招进了当时的岳阳地区文工团。苏世扬,则北漂辽宁,开始他边打工边备战高考的拼搏生涯。

四、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生康和苏世扬开始揪心于黄泥湾大屋多处倒塌、风雨飘摇,他们倾其所能地为外婆的黄泥湾大屋奔走呼号,“救救黄泥湾”!保护这处古民居和抗战遗址。是这两位外孙的强烈心愿。

这两个外孙的外婆和母亲都相继去世。但他们仍然怀念黄泥湾,情系黄泥湾的父老乡亲,情系大屋的一砖一瓦。

同时也是挚友的他们开始行动。2014年,刘生康带着村里的志愿者成立古民居管理委员会,组建3个维修组,打响了一场古民居保护战。

担任市委讲师团副主任的刘生康邀集原单位同事、媒体朋友、文艺界朋友,多次来到黄泥湾大屋开展活动,让这个古老破旧的传统村落,重新走进世人的眼中。

苏世扬当仁不让地成为黄泥湾的代言人。他的外公叶廷璋,是1928年经毛泽覃介绍入党的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北伐战争时任叶挺独立团的营教导员。他的母亲叶丽昭,上世纪40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参加过“一二九”运动和“八一三”反日大游行,新中国成立时在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工作,经常为当时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平江藉老革命吴溉之翻译平江话。

“现在,我仍对善良的乡亲们深怀感激。”当年乡亲们的一间房、一捆柴、一壶油、一升米,甚至一把菜,都久久地温暖着苏世扬的心,让他至今历历在目、念念不忘。

苏世扬很庆幸在黄泥湾的三年知青生活。“有机会把中国农民的坚韧与朴实、勤劳与善良,抑或他们的愚钝和鄙俗,都融化到我的血液中。”他说。

现在的他,还时常冒充自己是平江人。他也多次返回黄泥湾,连篇累牍地介绍黄泥湾。

他在《岳阳日报》等媒体上刊发了《黄泥湾》、《救救黄泥湾》、《断壁残垣黄泥湾》、《央视来拍黄泥湾》《一座清代大屋场的起死回生》、《他们记得住乡愁》等一批报道。为黄泥湾的“复兴之火”添了一把柴。

为了让黄泥湾的名声打响,刘生康致电平江县委书记汪涛,邀请他前来黄泥湾指导工作。2015年1月19日,汪涛来到了黄泥湾。历史的痕迹让他沉思,破败的现状又使他痛心。“这是祖先留下的财富,也是我们后人的荣耀。”

在黄泥湾走走停停,汪涛审视着这座200多岁的古建筑说:“要争取申报中国传统村落,不能让祖祖祖辈留下来的财富毁于我们这一代人,让历史的遗迹好好保留!”

在汪涛的支持下,平江县委、县政府先后筹款20万元,重点扶持黄桥村古村落维修。屋场的几位叶姓能工巧匠主动承担起了修缮任务。

几根长木梯架上跳板就是脚手架,一根大楠竹上端固定一个动滑轮就是土吊车。凭着执着、热情和智慧,他们先后换下50多根朽坏的柱梁,为避免大屋全部垮塌做出贡献。

或考察,或现场办公。近些年平江的历任县委书记都到过黄泥湾。2016年,正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下,黄泥湾大屋不仅获评“中国传统村落”,还列入了重点传统村落。

五、前几年,朋友们总是打趣刘生康说:“他不是在村里,就是在去村里的路上。”3年时间,他为黄泥湾费心尽力,与一批文化志愿者合作,编辑出版了黄泥湾乡土百年丛书,在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

刘生康建立的“南恩书屋”,更是成为黄泥湾一个文明和文化的平台。

2014年8月,刘生康召唤亲戚帮忙,将5000多册个人藏书、自家5个书架,市县赠送的8个书柜、8个桌子,运至他的南恩书屋。

“所有的书都搬过去了,有时自己写作需要查阅典籍还得跑到村里去翻。”刘生康乐呵呵地说。

当年两个翩翩少年外孙如今都已年逾花甲。2017年,刘生康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暂别黄泥湾,他欣慰道:“用3年时间,完成了我的使命。”

虽然刘生康暂别黄泥湾,但苏世扬仍不遗余力地奔忙在黄泥湾。

黄泥湾大屋首期修缮工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已经完成。施工期间,苏世扬被上塔市镇党委政府聘请当义务监工。他一丝不苟,多次爬上脚手架查看工程质量,提出整改意见,并做好各方的沟通工作。

看到他多次前来为黄泥湾的修缮工程奔忙,村支部书记给他安排一乡亲家吃饭,并让他记村上的账。施工的项目经理也多次邀他一起吃饭。可他从去年到今年,十多次到黄泥湾,有时一住就上十天,却没见他记过一餐账,也没吃过施工队的一顿饭。他还被乡亲们推选为黄泥湾修缮理事会的副会长。

两位共产党员志愿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记得住乡愁,情系外婆的黄泥湾。他们在黄泥湾的默默奉献,早已由近及远地传播开来。

来源:岳阳晚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外婆的黄泥湾——两位外孙志愿者的乡愁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同济学子首创“柔性扶贫”让农村青年记住“乡愁”

同济学子首创“柔性扶贫”让农村青年记住“乡愁”

方志,家园,青年,家乡,读本,同济大学,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彭婧,乡村,云龙县,团委,团队,计划,行动,乡愁,地方,故事,教育,我的家,青年家园,云南省,云龙,共青团,委员会,志愿者,素材,课程,扶贫

2015-12-08 #长篇故事

兰桂坊迎来新“邻居”:扰民停车场 今变乡愁馆

兰桂坊迎来新“邻居”:扰民停车场 今变乡愁馆

故事,乡愁,小游园,水井坊,牛王庙,社区,兰桂坊,成都,停车场,辖区,居民,坊间,志愿者,陈强,历史,杜磊,水井坊社区,老成都,国际,城市,景区,文脉,文化,普通人,群众意见,理念,纪录片,美食,老人,群体

2018-09-20 #短篇故事

「东山要闻」工人村办事处开展“守望乡愁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东山要闻」工人村办事处开展“守望乡愁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辖区,工作人员,社区,老人,关怀,志愿者们,办事处,党和政府,党组织,居民,组织,来源,群众,活动,生活,留守老人,杨春,王雅琴,献爱心,工人村,了房,和群,服务人民,乡愁,个人卫生,东山区,克服困难,使命,作者,凝聚力

2017-12-27 #短篇故事

外公外婆带不了外孙女了 又要让爷爷回来带 你们是怎么想的?

外公外婆带不了外孙女了 又要让爷爷回来带 你们是怎么想的?

张哥,孙女儿,儿子,孩子,张嫂子,阿姨,身体,生活,儿媳妇,北京,疫情,亲人,公公,外公,外婆,小张,房子,爷爷,老家,一家三口,什么都,中国,儿孙,后辈,原因,女儿,时候,孙女,时间,状态

2008-12-14 #故事大全

狼外婆的故事

狼外婆的故事

外婆,狼外婆,炊帚,老大,姐妹,骨朵儿,门鼻儿,妮子,绳子,包子,外孙女儿,小妹妹,腿带,门后,外孙女,坑里,大枣,大姐,灶神,煤渣,粪堆,门神,骨朵,隔门,张振犁,汉卿,二姐,井绳,拐棍,尾巴

2020-05-28 #故事阅读

狼外婆的故事

狼外婆的故事

外婆,狼外婆,炊帚,老大,姐妹,骨朵儿,门鼻儿,妮子,绳子,包子,外孙女儿,小妹妹,腿带,门后,外孙女,坑里,大枣,大姐,灶神,煤渣,粪堆,门神,骨朵,隔门,张振犁,汉卿,二姐,井绳,拐棍,尾巴

2020-07-07 #故事阅读

狼外婆的故事

狼外婆的故事

外婆,狼外婆,炊帚,老大,姐妹,骨朵儿,门鼻儿,妮子,绳子,包子,外孙女儿,小妹妹,腿带,门后,外孙女,坑里,大枣,大姐,灶神,煤渣,粪堆,门神,骨朵,隔门,张振犁,汉卿,二姐,井绳,拐棍,尾巴

2020-08-19 #经典故事

狼外婆的故事

狼外婆的故事

外婆,狼外婆,炊帚,老大,姐妹,骨朵儿,门鼻儿,妮子,绳子,包子,外孙女儿,小妹妹,腿带,门后,外孙女,坑里,大枣,大姐,灶神,煤渣,粪堆,门神,骨朵,隔门,张振犁,汉卿,二姐,井绳,拐棍,尾巴

2020-09-08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