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疫情下学习讲策略 看三角形的八大模型 细细琢磨有收获

时间:2010-10-25

几何知识是中考的一个必考点,很多同学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总找不准方向,没有解题思路,看到几何题就懵了。其实,只要学会建立模型就变得简单。在解题的时

提示:本文共有 421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几何知识是中考的一个必考点,很多同学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总找不准方向,没有解题思路,看到几何题就懵了。其实,只要学会建立模型就变得简单。在解题的时候,直接套模型就可以了!

正如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拿一个有意义而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几何计算是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去推理计算,许多时候学生的思维盲目,难以想到解题切入点,这就需要我们挖掘几何模型的应用魅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是“鱼”,方法是“渔”,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在老师眼里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一个适合自己的正确学习方法肯定能让孩子学习事半功倍!

三角形的几何模型

经典考题

1.(2019春宛城区期末)【问题背景】

(1)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请说明∠A+∠B=∠C+∠D;

【简单应用】

(2)如图2,AP、CP分别平分∠BAD.∠BCD,若∠ABC=36°,∠ADC=16°,求∠P的度数;

【问题探究】

(3)如图3,直线AP平分∠BAD的外角∠F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若∠ABC=36°,∠ADC=16°,请猜想∠P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4)在图4中,若设∠C=α,∠B=β,∠CAP=1/3∠CAB,∠CDP=1/3∠CDB,试问∠P与∠C、∠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 (用α、β表示∠P,不必证明)

【解析】(1)证明:在△AOB中,∠A+∠B+∠AOB=180°,

在△COD中,∠C+∠D+∠COD=180°,

∵∠AOB=∠COD,∴∠A+∠B=∠C+∠D;

(2)∵AP、CP分别平分∠BAD.∠BCD

∴∠1=∠2,∠3=∠4

由(1)的结论得:

①+②,得2∠P+∠1+∠3=∠2+∠4+∠B+∠D,

∴∠P=1/2(∠B+∠D)=26°.

(3)如图3,∵AP平分∠BAD的外角∠F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

∴∠1=∠2,∠3=∠4,

∴∠PAD=180°﹣∠2,∠PCD=180°﹣∠3,

∵∠P+(180°﹣∠1)=∠D+(180°﹣∠3),∠P+∠1=∠B+∠4,

∴2∠P=∠B+∠D,

∴∠P=1/2(∠B+∠D)=1/2×(36°+16°)=26°;

(4)∠P=2/3α+1/3β.

2.(2019春闵行区期中)(1)在锐角△ABC中,BC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和AB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交点为P,∠APC=110°,求∠B的度数;

(2)如图,AF和CE分别平分∠BAD和∠CAD.当点D在直线AC上时,∠APC=100°,则∠B的度数;

(3)在(2)的础上,当点D在直线AC外时,如图:∠ADC=130°,∠APC=100°,求∠B的度数.

【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如图1中,∵AF,CE是高,

∴∠AFB=∠AEC=90°,

∵∠APC=∠AEP+∠PAE,

∴∠PAE=110°﹣90°=20°,

∴∠B=90°﹣∠PAE=90°﹣20°=70°.

(2)如图2中,∴∠APC=100°,

∴∠PAC+∠PCA=180°﹣100°=80°,

∵∠BAC=2∠PAC,∠BCA=2∠PCA,

∴∠BAC+∠BCA=160°,

∴∠B=180°﹣(∠BAC+∠BCA)=180°﹣160°=20°.

(3)如图3中,∵∠ADC=∠2+∠3+∠APC,∠APC=∠1+∠4+∠B,∠1=∠2,∠3=∠4,∴∠B=70°.

3.(2019柯桥区模拟)如图,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运动(不与点O重合).

(1)如图1,若∠MON=90°,∠OBA、∠OAB的平分线交于点C,则∠ACB=________°;

(2)如图2,若∠MON=n°,∠OBA、∠OAB的平分线交于点C,求∠ACB的度数;

(3)如图2,若∠MON=n°,△AOB的外角∠ABN、∠BAM的平分线交于点D,求∠ACB与∠AD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求出∠ADB的度数;

(4)如图3,若∠MON=80°,BC是∠ABN的平分线,BC的反向延长线与∠OAB的平分线交于点E.试问:随着点A、B的运动,∠E的大小会变吗?如果不会,求∠E的度数;如果会,请说明理由.

【解析】:(1)∵∠MON=90°,

∴∠OBA+∠OAB=90°,

∵∠OBA、∠OAB的平分线交于点C,

∴∠ABC+∠BAC=1/2×90°=45°,

∴∠ACB=180°﹣45°=135°;

故答案为:135;

(2)在△AOB中,∠OBA+∠OAB=180°﹣∠AOB=180°﹣n°,

∵∠OBA、∠OAB的平分线交于点C,

∴∠ABC+∠BAC=1/2(∠OBA+∠OAB)=1/2(180°﹣n°),

即∠ABC+∠BAC=90°﹣1/2n°,

∴∠ACB=180°﹣(∠ABC+∠BAC)=180°﹣(90°﹣1/2n°)=90°+1/2n°;

(3)∵BC、BD分别是∠OBA和∠NBA的角平分线,

∴∠ABC=1/2∠OBA,∠ABD=1/2∠NBA,

∠ABC+∠ABD=1/2∠OBA+1/2∠NBA,∠ABC+∠ABD=1/2(∠OBA+∠NBA)=90°,

即∠CBD=90°,

同理:∠CAD=90°,

∵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

∴∠ACB+∠ADB=360°﹣90°﹣90°=180°,

由(1)知:∠ACB=90°+1/2n°,

∴∠ADB=180°﹣(90°+1/2n°)=90°﹣1/2n°,

∴∠ACB+∠ADB=180°,∠ADB=90°﹣1/2n°;

(4)∠E的度数不变,∠E=40°;理由如下:

∵∠NBA=∠AOB+∠OAB,

∴∠OAB=∠NBA﹣∠AOB,

∵AE、BC分别是∠OAB和∠NBA的角平分线,

∴∠BAE=1/2∠OAB,∠CBA=1/2∠NBA,

∠CBA=∠E+∠BAE,即1/2∠NBA=∠E+1/2∠OAB,

1/2∠NBA=∠E+1/2(∠NBA﹣80°),

1/2∠NBA=∠E+1/2∠NBA﹣40°,

∴∠E=40°.

4.(2019春常熟市期中)在△ABC中,点D为边BC上一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若∠DAC=∠B,△ABC的角平分线CE交AD于点F.试说明∠AEF=∠AFE;

(2)在(1)的条件下,如图2,△ABC的外角∠ACQ的角平分线CP交BA的延长线于点P,∠P与∠CF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3)如图3,点P在BA的延长线上,PD交AC于点F,且∠CFD=∠B,PE平分∠BPD,过点C作CE⊥PE,垂足为E,交PD于点G,试说明CE平分∠ACB.

【解析】:(1)如图1中,∵∠AEF=∠B+∠ECB,∠AFE=∠FAC+∠ACE,

又∵∠B=∠FAC,∠ECB=∠ACE,

∴∠AEF=∠AFE.

(2)如图2中,

∵∠ACE=1/2∠ACB,∠ACP=1/2∠ACQ,

∴∠ECP=∠ACE+∠ACP=1/2(∠ACB+∠ACQ)=90°,

∴∠P+∠AEC=90°,

∵∠AEF=∠AFE=∠CFD,

∴∠P+∠CFD=90°.

(3)如图3中,延长PE交BC于H,设PA交AC于K.

∵∠EKC=∠KPF+∠PFA,∠EHC=∠B+∠BPK,

又∵∠B=∠CFD=∠PFA,∠KPF=∠BPH,

∴∠EKC=∠EHC,

∵CE⊥KH,

∴∠CEK=∠CEH=90°,

∴∠EKC+∠ECK=90°,∠EHC+∠ECH=90°,

∴∠ECK=∠ECH,

∴EC平分∠ACB.

5.(2019春锡山区期中)如图1.直线m与直线n垂直相交于O,点A在直线m上运动,点B在直线n上运动.AC、BC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

(1)求∠ACB的大小:

(2)如图2.若BD是△AOB的外角∠OBE的角平分线.BD与AC相交于点D.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AD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其值;

(3)如图3.过C作直线与AB交于F,且满足∠AGO﹣∠BCF=45°.求证:CF∥OB.

【解析】:(1)∵AC平分∠BAO,CB平分∠ABO,

∴∠BAC=∠CAO,∠ABC=∠OBC,

设∠BAC=∠CAO=x,∠ABC=∠OBC=y,

在△ABO中,2x+2y+∠AOB=180°,∵∠AOB=90°,

∴x+y=45°

在△ACB中,x+y+∠ACB=180°,

∴∠ACB=180°﹣(x+y)=135°;

(2)∠ADB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BD是△AOB的外角∠OBE的角平分线,AC是∠BAO的角平分线,

∴∠BAD=1/2∠BAO,∠DBE=1/2∠EBO,

∵∠EBO=∠AOB+∠OAB,∠EBD=∠BAD+∠D,

∴∠EBD=1/2∠EBO=1/2∠OAB1/2+1/2×90°=1/2 ∠OAB+∠D,

∴∠D=45°;

(3)∵AC、BC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

∴∠BAD=1/2∠BAO,∠CBG=1/2∠ABO,

∵∠OAB+∠ABO=90°,

∴∠BAD+∠CBG=45°,

∵∠AGO=∠BAD+∠ABO=∠BAD+2∠CBG=∠CBG+45°,

∴∠CBG=∠AGO﹣45°,

∵∠AGO﹣∠BCF=45°,

∴∠BCF=∠AGO﹣45°,

∴∠CBG=∠BCF,∴CF∥OB.

方法总结

总之,学习几何知识时,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学习思路,把几何模型的总结归纳和合情推理、想象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猜想、观察、归纳等合情推理,消除对几何学习的恐惧心理。

2.读图、识图要遵循几个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拆分到组合,从已知到未知。

3.作辅助线要根据已知条件以及与其有关的定理去思考,或者进行逆向思维,从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缺什么补什么。

4.要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以便弄清几何概念,定理的来龙去脉。在小学阶段对图形已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要形成理性概念。

5.很有必要这样做:量一量、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猜一猜。观察图形、识别方向、制作模型、充分地体会学习过程。

总之,初中几何学习时,要转变旧的思维方式,尤其要转变小学算术式的学习思维方式,以努力提高自己的读图、推理、论证、书写推理步骤为重点,才能在初中几何的学习中立于不败之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疫情下学习讲策略 看三角形的八大模型 细细琢磨有收获”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学习几何讲策略 成绩会上一个新台阶

学习几何讲策略 成绩会上一个新台阶

模型,几何,图形,题目,基本图形,三角形,知识点,同学们,做题,思想,线段,全等三角形,方法,知识,能力,基础,层面,性质,构造,结论,数量关系,等边三角形,初一,勾股定理,变形金刚,四边形,思路,才能,条件,老师

2018-02-27 #小故事

初中数学三角形倒角模型专题“8字模型”(含经典练习附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倒角模型专题“8字模型”(含经典练习附答案)

几何,三角形,初中,图形,字模,模型,题目,问题,代数和,三角,主页,倒角,作者,几何学,数学,学生,基础,四边形,同学们,思维能力,拉开距离,模块,数学考试,文档,灵活性,正多边形,经典,私信,重要性,重点

2018-06-21 #长篇故事

中考必备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最常见的组合模型

中考必备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最常见的组合模型

D.,C.,例题,平移,模型,图形,全等三角形,组合模型,组合图,三角形,知识点,规律,模型图,位置,做题,关系,大小,已知,答案,示例,线段,变化,综合模型,图中,大图,新组合,中考,一线,三角,阶段

2016-02-25 #故事阅读

初中数学 全等三角形中的半角模型 经典实用 你一定见过

初中数学 全等三角形中的半角模型 经典实用 你一定见过

模型,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构造,四边形,线段,结论,题目,转化为,图中,关系,图形,学会,本题,思路,方法,概率,标准,顶点,锐角,等量,直角,类型,问题,分析,几何模型,可能对,可利用,可以直接,对应角

2009-04-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假期特训 三角形中点模型的构造 破解几何难题有奇效

假期特训 三角形中点模型的构造 破解几何难题有奇效

中点,性质,三角形,线段,延长线,中线,模型,结论,斜边,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数量关系,关系,小明,构造,问题,中位线,垂直平分线,外角,已知,度数,方法,面积,有关,位置,定理,直线,三线合一,上的一,说明理由

2017-12-30 #长篇故事

中考数学压轴题型:相似模型解析12——三角形和四边形

中考数学压轴题型:相似模型解析12——三角形和四边形

模型,矩形,三角形,四边形,菱形,中考,姜姜,正方形,老师,问题,延长线,同学们,斜边,数学,木板,答案,重点,铁皮,面积,顶点,初中数学,为正,成一,第一时间,长和,相似形,下期,比重,典型,例题

2015-09-03 #故事会

初三数学 中考几何模型系列 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初三数学 中考几何模型系列 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角平分线,模型,F.,N.,构造,顶点,全等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周长,距离,三角形,中点,例题,性质,已知,方法,垂线,应用,可以使用,等腰三角形,向平,中考,一线,三角,个性,三角板,数学,交点,初中,分线

2013-02-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初二数学三角形经典几何模型 两个内角的角平分线形成的夹角

初二数学三角形经典几何模型 两个内角的角平分线形成的夹角

模型,角平分线,三角形,夹角,结论,后继,传送门,几何学,内角,例题,外角,文章,数学,所得,答案,应用,一个三角,上一篇,基本图形,给大家,证明方法

2015-11-1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