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宋朝清明节正式作为节日走向传统节日舞台

时间:2010-11-10

节气只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节日则要有一定的庆祝纪念及相应的仪式习俗

提示:本文共有 23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节气只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节日则要有一定的庆祝纪念及相应的仪式习俗。”清明节气向节日的转变,始于魏晋六朝时期,最终于唐代完成,自彼时起,清明节正式走上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大舞台。清明在唐宋时期成为正式节日的标志之一是清明节作为独立的节日名称在各种史料中开始与寒上巳和社归节并称,在唐宋诗文中,以清明为题,内容描写寒食、上巳,或者以寒食、上巳为题,内容描写是清明的现象屡见不鲜,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写到:“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李断《寒食请明日早赴王门率成》“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宋代徐钱《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云:“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沈俭期《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曰:“闻道清明近,春闰向夕阑。窦常《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波,先寄刘员外禹锡》曰:“看春又过清明节,算老重经委巳年。”白居易《清明日观妓舞昕客诗》曰:“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宋代杨徽之在《寒食寄郑起侍郎》写到:“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掩。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南宋周必大《二月三日适值清明会客江楼共观并蒂魏紫偶成二小诗约坐客同赋》曰:“上巳清明共一时,魏花开处亦连枝。还有的诗文将寒食、上巳、社日和清明同时提及的,如羊士诗《寒食宴城北山池,即故郡守荣阳郑钢目为折柳亭》:“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

愚揭流芳暗,鸳鸯曲水平。归心何处醉,宝瑟有余声。”王维也有《寒食城东即事》:“少年分日作邀游,不用清明兼上己。”再有陈润诗《东都所居寒食下作》云:“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鹊鸣。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洁明。更喜瓜四好,令人忆邵平。”由于清明节是由节气转化而来,而一年的农事活动是靠节气的时刻来指导的,因而节气最大的特征就是时间定位的准确性,这使得清明节在时段的节日中先天具备了标志性的优势,再加上各种带有深刻人文内涵的节日民俗活动对于清明节日内容的充实,如取新火、出游、秋千、宴饮等,使得清明节迅速在此时各种节日中脱颖而出。

虽然这些活动有的来自寒食节,有的来自上巳节,还有的来自社日狂欢的遗迹,但是在民俗层面上,并不存在绝对的节日特有民俗,因为民俗总是随时随地随着民众的心理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再加上清明节由于确立时间较晚,因此较其他传统节日更具有开放性,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比其它节日起源晚的多的清明节最终完成了对于此时间段民俗节日群的整合,使之成为一套多样统一清明节日系统。唐宋洁明的民俗活动众多,有取新火的习俗,刘长卿《送裴郎中贬吉州》云:“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辈下岁时记》也有载:“至清明,尚食内因宫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绢三匹,金碗一口。”

有春游的活动,《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清明时节“长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括挂,以为宴幌。”顾非熊在《长安清明言怀》中写道:“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阳芳菲莺自眠,万家车马两初晴。”杜甫《洁明》诗写道:“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啃膝。”宋代清明春游更为盛大,据《宋朝事实类苑》载,成都的历任长宫为保证游人的安全,还派出了士卒巡逻。《东京梦华录》卷七“清明节”记载:洁明日,都市人出郊,“回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因故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梦粱录》卷二“清明节”论南宋杭州风俗,说这一天“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

宴于郊者,则就名因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肪,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阗,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赌酒贪欢,不觉日晚。红霞映水,月挂柳梢,歌韵清圆,乐声燎亮,此时尚犹未绝。男跨雕鞍,女乘花轿,次第入城。又使童仆挑著木鱼、龙船、花篮、闹竿等物归家,以馈亲朋邻里。”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临安“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装饰,金翠伸缩,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萧鼓,终日不绝。”此时还有饮宴游戏的娱乐,唐代《东城父老传》载,清明节“新进士开宴集于曲江亭。既撤馍,则移乐泛舟,又有灯阁打球之会。”

《唐诗纪事》载,曲江游时“人置皮袋,例以图障、酒器、钱绢实其中,逢花即饮。故张籍诗云:无人不借花园宿,到处缘携酒器行。’曲江之会,行市罗列,长安几为之半空。公卿家率以是日拣选东床,车马闺塞,莫可赠述。”宋代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诗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曰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北宋词人柳永在《木兰花慢·清明》中写道:“拆棉花烂煌,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细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钳I撞出郊炯.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人艳治,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替堕耳,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善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

宋代清明节还有龙舟竞渡的活动,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记载的最为详细:“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梭飞练。桃花三十六阪,跤宫睡起,娇雷乍转。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蚊腥,淮阴送昼。轻军弄晚。上青藏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缴,连神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盾,铅香不断。傍冥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替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宋代诗人张先《木兰花·乙卵吴兴寒食》词中也写了龙舟竞渡的情景:“龙头肝脏吴儿竟,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琪,己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宋朝清明节正式作为节日走向传统节日舞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祖先,踏青,习俗,传统,节日,中国,中华民族,主题,人们,历史,大节,寒食节,慎终追远,民族,礼敬,节气,祭祀文化,重要节日,仲春,杜牧,法中,中华民国政府,地多,好时,自然与人,上古时代,万物,中华文明,京族,主义教育

2019-08-06 #故事会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晋文公,晋文,重耳,柳树,秋千,申生,传统节日,人们,大火,寒食,我国,节日,文档,蹴鞠,踏青,主公,书信,习俗,习惯,公望,勤政,大柳树,差人,放火烧山,春阳,植树节,照临,臣子,禁火,风俗

2020-05-26 #长篇故事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晋文公,晋文,重耳,柳树,秋千,申生,人们,大火,寒食,我国,节日,蹴鞠,踏青,主公,传统节日,书信,习俗,习惯,公望,勤政,大柳树,差人,放火烧山,春阳,植树节,照临,臣子,禁火,风俗,活动

2020-05-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晋文公,晋文,重耳,柳树,秋千,申生,人们,大火,寒食,我国,节日,蹴鞠,踏青,主公,传统节日,书信,习俗,习惯,公望,勤政,大柳树,差人,放火烧山,春阳,植树节,照临,臣子,禁火,风俗,活动

2020-09-03 #经典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清明节 3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清明节 3

故事,习俗,节日,我国,传统文化,让孩子,传统节日,心灵深处,插图,末尾,文字,知识,二月二,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民俗,关于这个,传说故事,和有关,给孩子,包含了,讲述了

2020-05-27 #小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清明节 3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清明节 3

故事,习俗,节日,我国,传统文化,让孩子,传统节日,心灵深处,插图,末尾,文字,知识,二月二,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民俗,关于这个,传说故事,和有关,给孩子,包含了,讲述了

2020-06-05 #短篇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清明节 3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清明节 3

故事,习俗,节日,我国,传统文化,让孩子,传统节日,心灵深处,插图,末尾,文字,知识,二月二,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民俗,关于这个,传说故事,和有关,给孩子,包含了,讲述了

2020-06-05 #短篇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清明节 3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清明节 3

故事,习俗,节日,我国,传统文化,让孩子,传统节日,心灵深处,插图,末尾,文字,知识,二月二,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民俗,关于这个,传说故事,和有关,给孩子,包含了,讲述了

2020-06-05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