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再谈齐桓公|昔日的霸主 为何晚年如此凄惨?解密齐桓公的晚年

时间:2010-11-21

他在位期间,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提示:本文共有 39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齐桓公,作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一生可谓战功赫赫,功绩卓著,风光无限。他在位期间,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曾尊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天下各国,召开了三次军事会盟,六次和平会盟,九次诸侯大会。纵横驰骋疆场,南征至召陵,北征山戎、离枝、孤竹国,西伐大夏,远涉流沙。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昔日的霸主,晚年的生活可谓潦倒凄惨。

齐桓公晚年病重时,身边没人照顾,以致被活活饿死。更在他病死之后,五公子互相攻打争夺王位,国家一片混乱。他的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无人管理,尸体腐烂长蛆,蛆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

每每想到这件事情,唏嘘不已,心里很不是滋味。

记得初中时候,历史课本上对齐桓公这样评价,晚年昏庸,咎由自取,不听管仲的忠告,任用三个小人,最后导致自己惨死。

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长大以后,看了很多的书,开始质疑起以前所学。难道真的是这样吗?一个人的性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我觉得也许真相远不止这些,今天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为啥一代霸主晚年会如此凄惨?

01

国家内部环境变化

齐桓公能成就一番霸业,除了自己有非凡的魄力以外,最重要的是有能人相助。这个能人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个旷世奇才。只是这种旷世奇才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千年一遇,也不是能被凡人轻易发现的。齐桓公的成功可以说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于一身了,不成功都不行。

很多人会说,你说的不对呀,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奇才呀。比如孔子、韩非子、孟子、苏秦、张仪等等。我承认这些都是千古难有的,但是这些大部分都是精通一门,而管仲却不同。

管仲是集外交、内政、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综合能力于一身的人,他不仅有大局观,更重要的是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唯才是用,这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举个例子

齐桓公刚刚继位的时候,管仲这时候还被关在鲁国的监狱里。在鲍叔牙的提议下,齐桓公假装要把管仲抓回来处置,实际是想重用他。

在管仲回齐国的路途中,他又渴又饿。于是就向镇守城池的一个小官吏,讨食物吃。这个小官吏知道管仲回来肯定会做大官,就想乘机搞搞关系,想着万一能被提拔呢。

于是这个小官吏对管仲说,“ 如果您回到了齐国,侥幸没有被齐桓公处死,您会怎么样报答我?” 言外之意就是给个官做做呗。

结果管仲不吃他这套,“ 如果我回到了齐国而没有被处死,我一定会知人善用,让有才能的人成就高官。” 言外之意就是,公是公,私是私。我受了你的恩惠,我会报答,但是不能拿公家的利益做交换。你如果没才能,我也不能徇私。

他不仅坚持“唯才是用”的原则,更重要的是有“慧眼识人”的能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恒管五杰”,他们分别是宁戚、王子成父、宾须无、隰朋、东郭牙。

宁戚,出色的农业部长,主抓粮食生产,为齐桓公四处征战提供充足的粮草。王子成父,军事天才,统帅三军,指挥部队作战,所向披靡。宾须无,最高法的领导人,主要负责公检法的工作,制定法律,稳定内政;隰朋,杰出的外交家,长袖善舞,帮助齐桓公在各诸侯之间纵横捭阖,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东郭牙,齐桓公的好政委,敢于犯颜直谏,不避死亡、不图富贵,让齐桓公少走了很多弯路和错路。这5个人可谓是齐桓公开创霸业的左膀右臂,一旦在这些人才相继去世之后,齐桓公如折翼的天使,齐国坚如磐石的称霸基础就迅速动摇了。此时即使是管仲还活着,也无力回天,国内人才匮乏,后继无人呀。

齐桓公晚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如果有许多能力很强有心的臣子,即使是他的后代能力不行,也不会出现齐桓公死了以后,齐国的国力遽减的情况。

有能力的朝臣是国家繁荣和持续的基础:

比如汉高祖刘邦,他去世以后,太子还太小,皇权旁落,吕后垂帘听政。她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大肆任用她的娘家人,吕氏家族迅速掌握了军政大权,几乎整个天下都快改成了吕姓。

但是刘邦的众多旧臣成为了牵制诸吕的一股强大力量,吕后一死,刘邦的肱股之臣陈平、周勃等迅速诛灭了吕氏家族,天下又回到刘姓手里了,为什么呢?

不是刘邦的儿子厉害,他们跟刘邦比起来差远了,但是大臣们厉害呀,而且最重要的还是忠心。他们会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匡扶正业。

02

诟病的宦官制度

宦官,在古代是君王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照顾君王的衣食起居,君王颁布法令或者下诏书时,都是他们代为传达,甚至哪个大臣要觐见君王首先要宦官通报给君王,君王再决定要不要见这个大臣。

可见,这些宦官有着某种无形的权利,这个权利的一张一弛会根据君王和大臣的情况相机而动。如果君王或老或弱,贤良臣子又少,则宦官们就开始作乱了。

在齐桓公晚年,由于管仲离世,身边的可信任的大臣少之又少,这时候一直服侍他的几个近臣就有了可乘之机。

我们先看看这三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竖刁

负责齐桓公的日常起居,以及和妻妾的房事等事情。这个人就是江湖中所传挥刀自宫第一人,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

易牙

负责齐桓公的一日三餐。他烹饪技艺很高,擅长调味,能抓住齐桓公的胃。这个人更狠,他为了博得齐桓公的宠爱,竟然牺牲掉自己的儿子。

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桓公本来是说着玩的,怎么可能吃人肉呢?说者无心,听者有心。

这个易牙就把这件事放心上了。他想着国君是非常尊贵的,绝不能给他吃死人或者平民的肉,于是想到了自己的4岁儿子。

当桓公得知吃的是易牙儿子的肉时,本能的很不舒服,但是又被易牙杀子为自己做汤的行为感动。

开方

卫国的太子,当初齐桓公称霸伐卫,卫懿公战败,让他的庶长子开方带着金银财宝去讲和,并把开方送给齐桓公使用,意思就是儿子不要了。这个开方看齐国这么富庶,干脆不走了。他为表忠心,十五年没有回家,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

晚年的齐桓公身边贴心的人本来就不多,自己的儿子估计很少去看他,作为一个老年人,他肯定更依赖这些人。于是这三个人正好投其所好,深得齐桓公喜爱。这样也就给这三个人后期的恶行制造了机会。

一个自残,一个杀子,一个无情,乍看这三个人都品行不端,为了能得到宠爱,可以牺牲一切。其实你想想,作为一个有身体缺陷的男人,心里要承受多大的痛苦,这个痛苦肯定要有一个出口。所以,自古宦官没有几个品行太好的。

我觉得单凭这些品行就决定了他们后期必做坏事,未免太果断了。

真正的根源不在人身上,而在制度身上。只要这个宦官制度存在,就会有宦官作乱的可能。即使没有这三个人,肯定还会有其他人。

宦官的工作是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在宫里,看似是一个国王能决定一切,其实不然。国王的很多命令,也许传到外面都会变样,甚至是诏书都能捏造。

自古以来,因宦官霸权而导致的国家发生动乱的例子太多了。

比如秦朝的赵高,在秦始皇在位时期,表现的非常好,很受秦始皇的喜欢。但是在秦始皇病重将要去世的时候,他的另一面开始显露。他伙同李斯假传圣旨,赐死公子扶苏,囚禁将军蒙恬,擅立太子胡亥。

把持朝政,不让秦二世上朝,相当于自己做起了皇上。借用皇帝的权利将残暴酷刑推向高潮,最终导致秦朝加速灭亡。

03

王位的魅力,导致父子亲情沦丧

有人说,齐桓公晚年凄惨是因为他没有安排好身后事,几个太子为了王位争来争去,而不顾自己老爸的死活。

其实这既不能怪齐桓公,也不能怪太子们。要怪就怪这个王位的诱惑力太强了。谁拥有了它,谁就可以成为万民的主人,享有无上的权利。老爸马上要去世了,王位离自己只有一步之遥,那个巨大的诱惑促使兄弟反目,因为胜者为王,败者寇。如果成功了就是普天之下我最大,如果失败了,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如果利益足够大,可以杀老爸,更何况兄弟。王位的魅力,导致父子兄弟亲情沦丧。

有人说,我很理智,即使再大的诱惑也不会干出违背孝道的事情。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听说我的一个朋友家庭因为财产分配而反目甚至是互打,以至于走上法庭。这个朋友一直是很不在乎钱的人,整个家庭非常的和睦。听到这个事情,我很惊讶。后来她说,“ 你知道吗,以前我以为自己很理智,但是看到爷爷的遗产有上亿时,大家都失去了理智。哎,人呀 ...... "

我想我们之所以能够理智,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接触到足够大的利益诱惑,大到你可以忽略一切。

咱们打个比方,

比如有人跟你说,“你去开车把前面那个人撞死。”你什么反应,是不是觉得这个人是神经病。

如果这个继续说,“你去把前面的那个人撞死,我给你2万。” 这时候,你会稍微在脑子里,考虑一下,2万撞死人,不值得。

如果这个人说,“你去把前面的人撞死,我给你200万。” 你是不是有点儿心动,但是还能沉住气。

如果这个人说,“你去把前面的人撞死,我给你1000个亿,而且不用负任何责任。”我相信你应该会仔细的权衡一下,有可能就会去。

这就是利益的诱惑,当然,王位比这个比喻要大的太多了。所以,自古以来,因王位,皇位争夺而发生的事件太多了。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要削藩,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名号,挥师南下,将建文帝逼到绝境,点火自焚,是生是死都不知道。燕王朱棣通过兵变,成功称帝,就是永乐皇帝。

康熙时期的“九龙夺嫡”事件。康熙的24个儿子中有9个儿子参与皇位之争,拉帮结派。最终雍亲王打败八阿哥成为皇帝,也就是雍正帝,其他参与夺嫡的兄弟,死的死,囚禁的囚禁,贬黜的贬黜,下场凄凉。

04

写在最后

一代霸主陨落,留下很多传奇。纵使晚年凄惨,仍不能抹杀他的光环。我们凭借着对他的瞻仰,崇拜,试图去找寻一些影子。然而对与错,谁又说的清呢。

也许他老人家正在某个角落,笑看我们这些人对他的妄加推断呢。话又说回来,从古至今,又有多少厉害的君王晚节不保呢?

还是让我们随着这首歌,聊以自慰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再谈齐桓公|昔日的霸主 为何晚年如此凄惨?解密齐桓公的晚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代霸主齐桓公结局凄惨 竟被小人活活饿死

一代霸主齐桓公结局凄惨 竟被小人活活饿死

齐桓公,桓公,易牙,管仲,姬开,主公,卫国,小人,父母,爱自己,儿子,寡人,宦官,故国,愿望,齐国,阉人,春秋五霸,有一天,这样的人,公子姬,侯之子,仲第三,子之爱,英俊,齐桓,相国,讲故事,威震,一生

2007-12-01 #故事会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 为何晚年凄凉 活活饿死在宫中?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 为何晚年凄凉 活活饿死在宫中?

齐桓公,春秋战国,管仲,易牙,父母,霸主,相管仲,事情,儿子,君主,时期,地位,境地,小人,身体,齐国,发展,个儿子,丘之盟,公子昭,养育之恩,唐尧,史海,小政,虞舜,管仲病,齐桓,国相,名的,越来越好

2013-03-10 #长篇故事

齐桓公的手下管仲 成就了齐桓公霸主的地位

齐桓公的手下管仲 成就了齐桓公霸主的地位

人家,管仲,齐国,齐桓公,楚国,粮食,时候,姜子牙,个人,他用,变强,士兵,霸主,有钱就,多大,姜子,姜尚,那可,鲍叔牙,传说,主题,买光,价格,天下,功劳,儿子,农活,兵器,地位,功臣

2019-08-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春秋霸主之首位———齐桓公

春秋霸主之首位———齐桓公

管仲,国家,国君,霸主,齐国,易牙,齐桓公,辅助,齐恒公,鲍叔,春秋时期,战争,位置,君主,大臣,诸侯,这样的人,人之常情,南伐,公曾,山戎,拜相,方成,齐桓,伟人,世家,个人,儿子,党争,国力

2009-08-18 #短篇故事

齐桓公:战国第一个称霸的霸主

齐桓公:战国第一个称霸的霸主

齐桓公,管仲,诸侯,那个时候,周天子,卫国,知人,齐国,心胸宽广,其学,任盟,山戎,鲁庄公,齐桓,贤德,半路,人才,丞相,中原,义举,中国,北狄,名号,参考文献,古今,地位,和平相处,城墙,宋国,政治家

2020-05-29 #短篇故事

管仲射杀齐桓公被其装死躲过 齐桓公反立管仲为相终成春秋霸主!

管仲射杀齐桓公被其装死躲过 齐桓公反立管仲为相终成春秋霸主!

管仲,鲁国,鲍叔牙,公子纠,小白,齐国,桓公,齐桓公,齐襄公,春秋时期,仇人,国君,哪个国家,公孙无知,后发兵,国之君,立为君,王之术,立君,雍林,鲁军,鲁侯,齐君,齐桓,国政,中原,倒地,例行,兄弟,发兵

2015-09-05 #长篇故事

齐桓公的凄凉晚年 是什么导致齐国霸业迅速崩溃的呢?

齐桓公的凄凉晚年 是什么导致齐国霸业迅速崩溃的呢?

齐桓公,管仲,齐国,子产,为政者,史记,百姓,荀子,管理,原因,时候,用人,宁戚,易牙,没有人,太子,三子,公子,人才,人物,利益,宰相,小人,情况,版本,桓公,霸业,现实,王子,老人

2011-01-12 #长篇故事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春秋霸主齐桓公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春秋霸主齐桓公

齐桓公,齐国,管仲,桓公,小白,易牙,国君,区域,时候,山戎,燕庄公,周天子,公子纠,军事,师傅,楚国,燕国,美女,霸主,鲁国,公孙无知,鲍叔牙,国都,三军,儿子,大国,士人,小国,天下,工商

2008-05-1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