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杜牧《清明》诗引发的逸闻趣事

时间:2010-12-11

5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89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8 分钟。

在《千家诗》这部古诗的启蒙读本中认为这首《清明》的作者是杜牧。每到清明时节总能想起这首小诗,深感意境含蓄,有无尽的余味,这一经典之作运用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动人的雨中乡间清明图,给人留下许多想像空间。

更有趣的是,有人进行二次创作,《清明》诗成了一曲情趣盎然的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说这曲小令如电影的分镜头,几幅画面依次切换,别具一格,味道全新,极富音韵美感。

然而,没想到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范围和扩大,不仅作者存疑,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到底在哪?众说纷纭;还有人说“荀鹤为牧之微子”等等,留下了困惑和不解疑团。

有文学研究者怀疑《清明》诗非杜牧所作

其实,《清明》是否杜牧所写,早有学者提出质疑。近代学者的代表性观点如下:

国学大师陈寅恪1890—1969在他“以诗证史”的代表作《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清明》一诗来历不明:“此诗收入明代《千家诗》节本,乃三家村课蒙之教科书,数百年来实唐诗最流行之一首文集。若就其出处,殊为可疑。”

施爱东博士2010年3月29日做客人民网《金台会馆》时指出:“这首诗学界基本上肯定这是一首伪诗(伪诗是伪托、假借他人名义所写的诗作)第一,他很可能不是杜牧写的,第二,很可能不是为清明写的。”他的主要论据是在吸收一些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考证之后形成的:

据卞东波博士考证,“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南宋末年的《锦绣万花谷后集》卷二十六,但是,当时这首诗的标题并不是《清明》,而是《杏花村》。更可疑的是,该书收录的诗作,大多直书作者,而这首诗却只注“出唐诗”,并没有标明具体作者。

“清明时节雨纷纷”第一次挂上杜牧之名并改题为《清明》,是南宋末年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该诗列在清明类首篇,旧题刘克庄主编。这是一本发行量很大的普及性诗歌选本,问题非常多,据李更和陈新考证,这是福建书商盗用刘克庄之名编就的商业畅销书。刘克庄本人的《后村诗话》对杜牧存诗有许多精当辨析,却只字未曾提及这首《清明》。

也就是说,杜牧去世至少三百多年后,这首诗才刚刚冒出来。一首如此朗朗上口,让人一见倾心的千古名诗,三四百年间却从未有人听说过,(《清明》诗有三百多年的文献空白)这在学理上是说不通的,只能说那时还没有这首诗。

纪永贵博士(池州学者)通过对全唐诗和全宋诗词的检索发现,今存五万余首唐诗中,只有三首提到了杏花村,而且均未与酒家发生联系。到了宋代,关于杏花村的诗词骤增至二十余首,寻芳酒的意象也渐次明朗起来。

明代嘉靖诗人谢榛虽然没有检索工具,但他凭直觉认为《清明》不像唐诗,反而更近于宋诗。

罗继祖先生(1913—2002年)在《 清明 绝非杜牧诗》一文中指出,《清明》根本不是杜牧的诗风,反倒是和宋人的“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同一类型,所以,这首诗绝不是唐人之作,更不是杜樊川之作可以肯定。

施爱东认为,唐人一般以寒食指称清明,最著名的寒食诗大概要数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可是,这诗写得太实了,今天看来,寒食没有了,汉宫没有了,五侯没有了,改火习俗也早就失传了,其吟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清明》好就好在什么都没说,只是抒发了一股浓浓的春愁。一个失意的行人,远在他乡,在细雨霏霏的春天,郁闷得不行,想找个酒家,以酒浇愁。就这么简单。

——以上摘自2010 05 17的博文《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何曾欲断魂》,红色字体亦是原文

一时间相关报道和文章被媒体转载,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有批评者进行讽刺:“谁人心中无李杜,博士不如小学生!”

古典文学教授顾农教授说,这首诗有可能不是杜牧的作品。他认为,确实很难断言《樊川集》以及《别集》《外集》就将杜牧的作品搜罗净尽了,《全唐诗》尽管来头极大也还不是百分百地可以信赖——所以现在也还不能将这首《清明》彻底排除于杜牧的诗歌之外,从文学生活史的意义上来说就尤其是如此。将《清明》一诗继续暂挂在杜牧名下,亦未尝不可。摘自2017 06 21玄览堂说诗17——杜牧《清明》徐南铁主编粤海述评第214期

唐代文学会会长,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陈尚君2018年7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求是》一书中指出:

今人引用唐诗文本,一般仍引用康熙朝编定的《全唐诗》。

《全唐诗》虽然带动了其后三百年的唐诗研究,但对于其书本身存在的问题,学者可能并没有完全清晰的认识。据日本学者平冈武夫《唐代的诗篇》的统计:《全唐诗》收诗为49403首1555句。现在知道,200多年来发现的该书以外的唐五代佚诗,已经超过8000首;而该书已收诗中,误收唐以前和宋以后的诗,已知超过1200首;分别见于两人或更多人名下之互见诗,佟培基统计有6800首。至于作者小传之缺误,诗歌录文之讹误,更是所在多有,不胜枚举。

举些最常见名篇的例子来说吧:

《登鹳雀楼》作者,典籍记载有王之涣、朱斌、朱佐日三说,这是诗的互见。

“姑苏城外寒山寺”那篇,现在一般认为题目是《枫桥夜泊》,但该诗最早记录的《中兴间气集》之武进费氏影宋本,题目是《夜宿松江》。

署名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集和《全唐诗》都没有收,应该是南宋后出现于民间,到《千家诗》方附会给杜牧。

有人说,无论真伪如何,此诗自宋末以降世俗流传已广,学界的考订自然不耽误普罗大众对它的喜爱。正如朱添寿先生所言,《静夜思》早期并不流行,唐宋选本与诗话中罕有提及。但明人更改以后反而脍炙人口,这也实在是一件有趣的现象,但却超出了文献考订的范围了。

有人问:《清明》是不是伪诗很重要吗?对于这首已流传一千多年,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古诗,其作者是不是杜牧或者后两句是不是跟清明有关,似乎并不重要。再说,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本身就各执一词,并无统一定论。

请看,这是发生在一年前的报道:

十余学者认为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确在山西汾阳

2018年4月4日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唐史学会、汾酒集团联合举办的“纪念杜牧创作《清明》诗1193周年暨2018年春季汾酒文化论坛”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唐史专家、诗词专家、文化学者用大量翔实的史料,从气候、地理、历史、诗歌、酒文化等多角度论述了杜牧与汾阳的密切关系,以及杜牧在山西杏花村所写的《清明》诗带来的深远影响。

山西网 山西日报和新华网的标题是:十余学者认为: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确在山西汾阳。

还有多家媒体报道,标题不同:

光明网:山西杏花村清明拜杜牧探讨《清明》诗诞生地

:十余学者铸铁证杜牧《清明》诗中杏花村确在山西汾阳

搜狐文艺论坛:铁证:十余学者论证杜牧《清明》诗中杏花村确在山西汾阳

糖酒快讯的“《清明》在清明节前夕而“明”——纪念杜牧创作《清明》诗1193周年”较为详细,摘要如下:

汾酒集团李秋喜董事长在致欢迎词时说:近年来,不断有关于杜牧诗中的到底在哪儿的争议。我们纪念杜牧不是为了参与这些无谓之争,而是不想让杜牧的千古名诗因那些恶意的炒作而蒙羞。的确有不少与杏花村重名的村子,但是其如今以及历史上有没有名酒不是几句话就能改变的。杜牧是因为美酒而来到杏花村,又因美酒写的《清明》诗,所以,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消费者都能品尝到杜牧所饮之美酒。只有诚信做事,用心酿酒,弘扬杏花村汾酒所承载的中国酒魂、《清明》诗魂,才算是对杜牧最好的纪念。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杜文玉发言时说,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杜牧早年至少曾两次游历汾州,而且在这里写了《清明》诗。从诗的意境来看,杜牧的情绪并不高,很有可能是想起了曾在此地做官的曾祖父,触景生情“欲断魂”……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介生发言时说,就地域环境的细节而言,唐诗中所提到的“汾阳花”、“杏叶鞍”以及汾州诗人薛能所作“杏花诗”,特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都能为汾酒以及杏花村早期历史提供确凿无疑、很有价值的史实依据。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薛平栓发言时说,唐代文人大量的吟酒诗,不仅生动形像地反映了他们对于各种酒的消费情况,也极大地丰富了唐代的酒文化;文人吟诵美酒,对于唐代酒的生产与消费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杜牧早年游历山西时,在汾州写下的《清明》诗,则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学者吕世宏发言时说,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二十三岁,朝中唐敬宗贪玩成性,东部地区河北三镇割据,上党刘悟也怀有二心,面对国家内忧外患,杜牧心急如焚。一方面写了《阿房宫赋》希望劝谏唐敬宗,另一方面写了《上泽潞刘司徒书》准备劝说刘悟统一河北三镇。公元825年杜牧壮游山西,仲春二月从长安出发东行洛阳,去潞州,劝说刘司徒不成功,北上游太原府,南下并汾古道,写下了《并州道中》《边上闻笳三首》等诗歌,途径汾州写下了《清明》一诗。我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探讨,不论是从自然气候、历史区位、还是诗人杜牧创作清明诗时间等史证看,杜牧《清明》诗所指之处就是山西汾阳杏花村,且有大量翔实的依据可查。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王永平发言时说,1980年以前,杜牧诗实指汾阳杏花村没有任何争议,1982年以后由于经济利益作用,进而对其地望展开考证,并形成了激烈的争论。至于诗中所言的“杏花村”到底是虚指还是实指,我认为是实指,是指山西汾阳。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博导石云涛发言时说,杜牧早年曾有北上游边的经历,他当时尚未入仕,走“太原—长安驿道”返长安时,路经汾酒的生产地汾阳,并在这里向牧童打听何处有酒家。他的《清明》诗当写于此次行役途中,反映的心情与《并州道中》《游边》《边上闻笳三首》《边上晚秋》相同,都是年轻人为谋求前程奔波道途的落魄心情的写照。

山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山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高春平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唐朝是中国文化高度发达兴盛时期,也是汾酒第二次走向国际市场的巅峰时期,李白、白居易、王勃、杜牧的诗篇在日本、高丽等国达到了“童子解吟”、“胡儿能唱”、朝野喜闻乐见的普及程度。晚唐大诗人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更让杏花村汾酒再度扬名中外,成为千古传颂的赞酒名句。

他还说:山西人把汾酒技术带到贵州,生产出了酒。晋商进入陕西,酒诞生。晋商到达泸州,出现了泸州最老的窖池。由此可见,明清两朝,晋商构筑的汾酒传播之路,勾画出了今天中国白酒产业的布局。

6000余年的杏花村遗址史,2000多年的汾阳置县史,1000多年的杜牧《清明》诗史,100多年的巴拿马甲等大奖史在中国酒史上空前,独一无二。我认为均可佐证杏花村汾酒是白庭,中华酒魂,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牧“牧童遥指杏花村”无需争辩的地方。

让我们因清明而《清明》,用杏花村美酒——汾酒,穿越时空去祭奠先人,祭奠伟大的诗人杜牧!

(附记:读后我又“长知识”了,杜牧创作《清明》诗是在公元825年,这年是敬宗宝历元年,杜牧23岁,比他在42岁在池州写清明诗说早了19年!

前些年读汾阳市委副书记谭曰文的《杜牧寻访杏花村》知道了杜牧那个官伎叫程秋红,由于慑于夫人的威逼,把已有身孕的秋红嫁给三年前丧偶的石棣县乡绅杜筠。杜牧离开池州后,想起曾祖父杜希望曾任汾州刺史,随即绕道,只身去了汾州。饥寒交迫中的杜牧,在牧童的指引下,终于来到千里寻访的杏花村。在一个挂着“汾清酒家”招幡的店里,饮下三杯入口绵甜醇厚清香的杏花村美酒后,杜牧那肝肠寸断的心情才有所好转。他边饮美酒,边与与店主追访曾祖父杜希望在汾州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多日沉闷的心情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杜牧入驻郭栅客栈,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磨墨提笔,在客栈专为往来文人墨客题留吟咏的墙壁上,即兴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说:

文中写道,本人相信《清明》是一首伪诗。它的原名不叫《清明》而是叫《杏花村》,一提杏花村,人们就会想起酒。北宋年间是最早将杏花村明确为饮酒地的……从“杏花时节”到“杏花村”,由时间意象向空间意象转移……《清明》是典型宋诗意象的组装产品……由此可以推测,此诗就是一首名符其实的广告诗。

这首小诗,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附记:有人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流传千年脍炙人口的杜牧清明诗,让杏花村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酒。1994年1月6日,杏花村汾酒股票在上海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白酒企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据2006年《中国最具品牌价值排行榜》公布,杏花村品牌价值达47.76亿元。2018年6月20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主办的第十五届“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发布了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32个酒类品牌上榜,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汾酒的品牌价值为311.52亿元人民币。

“广告”一词是外来语, 源于拉丁语Adverture,原意是“我大喊大叫,以引起注意”。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广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扩大和更新。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广告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其实在中国古代,广告伴随着商品生产而产生,历史悠久。最有特色的是招幌广告,杜牧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句)

其实,更为高明的是,一位匈亚利华人在池州把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变成了现实,并成为池州的政协委员、杏花村的传承人,他发挥的作用“非同寻常可比”……

池州杏花村示意图

池州,简称池,别名秋浦,安徽省地级市,如今的池州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西郊,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

杜牧与池州杏花村的故事

据说,池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唐武德四年(621)始置池州,唐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原池州地称秋浦郡。唐永泰元年(765)复立池州。

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九月,杜牧由黄州迁池州任刺史,这一年他42岁,会昌四至六年(846年)离任,做了一些好事,命人在九顶洞边建造了“翠微亭”,在城南通远门外建造了“弄水亭”。还造了计时刻漏器悬挂城南的城楼上,供城内外居民观时。杜牧在池还留下一些传说和诗文韵事……

杜牧离开池州杏花村800多年之后的绘画

的说法最早见于清代贵池县人郎遂所写的,而后《江南通志》等书有所收录,而贵池杏花村明代时就由曾出任池州的顾元镜所建。

1685年成书的《杏花村志》十二卷传世。这是书中“杏花村图”

池州秀山门外的杏花村,只不过是几间“沦为荒烟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

酒家就是“黄公酒垆”!

《杏花村志》:“酒垆茅舍,坐落于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桕梢头,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

《池州府志》记杏花村:“旧有黄公酒罅,后废。余井圈在民田内,上刻:黄公广润泉字。”

池州杏花村的传承人——重建杏花村

现在的池州市的杏花村(网络照片)

故事要从20年前讲起——

詹晓荣,匈牙利华侨,1962年出生于浙江青田。1980年初涉商海,一个人带着青田的石雕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1990年到匈牙利白手起家做餐馆,然后经商。

1999年10月詹先生应池州市委市政府邀请来池考察后,决定参与城市西大门旧城改造并复建杏花村。

他先后创立安徽省欧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安徽省杏花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黄公酒、杏花村等旅游商品标识;在荒凉偏僻的西城区杏花村古井遗址处精心打造了杏花村文化园一期工程。

2000年7月29日,安徽省黄公酒垆文化娱乐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10月1日黄公酒垆率先开业:吟杏花诗,喝黄公酒。

黄公井

“黄公酒”的创始人名叫黄广润,是唐朝有名的酿酒师傅。他以千年黄公井的井水酿造出的美酒,醇香馥郁,一时享誉江南。这口“香泉似酒,汲之不竭”的千年古井,现保存在古井文化区内,系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9月27日,古井文化园正式开园,形成了以黄公古井、黄公酒垆、黄公井院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评定为3A景区。

为再现“千年回味黄公酒,时人共颂杏花诗”的大杏花村,詹先生于2005年启动了杏花村文化园二期工程,其中,杏花村旅游风景区复扩建,2009年9月26日盛大开园,现在获得国家旅游局4A级称号。

2011年6月,安徽旅游人物:杏花村的传承人—詹晓荣

十年的皖晋商标之争,他为安徽带了一个“杏花村”的旅游服务类商标。在安徽池州的文化产业的道路上,他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高瞻远睹,忠爱文化事业。他从容、淡定也温儒尔雅。他勇于追求理想,敢于创新。

他就是安徽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詹晓荣。

这里要补充的是:“江山还需文人捧”

十年的皖晋商标之争,北京最高法院做出最后判决:大致是:酒的商标归山西汾阳,旅游的商标归安徽的池州。安徽池州虽然正本清源了杏花村,却失去了杏花村酒的正宗名牌,不得已用黄公酒重打天下。

2001年10月1日黄公酒垆率先开业,有趣的是许俊文在杏花村黄公酒封坛仪式上的致辞:

初夏时节,我所在的杏花村古井文化区内,黄橙橙的杏子挂满枝头,此时,我们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古井旁举办了“黄公酒封坛仪式”,五十多位客户及新朋旧友参加了这次活动,大家尽情品尝美酒,踊跃订购黄公酒,气氛十分热烈。

……

自古以来,诗与酒就是一对孪生姐妹,酒给了诗人创作的灵感,诗人则借助酒的魅力写下了不计其数的诗篇。唐会昌四至六年(844—846),著名诗人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携官妓程秋红行春杏花村,畅饮黄公酒,诗兴勃发,乃作千古绝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既出,历代文人雅士纷纷寻踪而至,踏春赏花,登楼饮酒,相互酬唱,留下了千余首璀璨的诗篇,杏花村与黄公酒藉此名声远播。

我国现代作家殷夫有两句诗,“江山还需文人捧,柳堤至今尚姓苏。”事实也正是如此:从时间看已经过去了上千年,然而,当年诗人苏轼在西湖修的那一条堤坝,人们至今还依然记得,并且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景点。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当年杜牧写下《清明》诗的旧地,举办黄公酒封坛仪式……

这里,我不瞒大家说,各位即将品尝的黄公酒,……被池州市委、市政府指定为接待专用酒。

(摘自2011 05 30许俊文在杏花村黄公酒封坛仪式上的致辞)

在詹先生上榜安徽旅游人物的同时,还有长篇采访记实,摘几句这位匈牙利华侨、政协池州市常委、商人詹晓荣的语录: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我作为海外华侨被邀请参加国庆观礼活动。走下观礼台,我被当时的池州市领导请到了池州。就是这一趟,与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确切的说是与杏花村的一段缘。

来池州的时候杏花村遗址只剩下了一口古井和几根短柱,景象是十分荒凉的。

我始终坚信,把杏花村这么好的一个品牌当作中长线做,一定能够成功。

对于杏花村的来历和开发前的现状我也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

其实,杜牧在《清明》诗中也没有具体描写杏花村的模样,只是借助于牧童“遥指”一下。就是那不经意的一指,却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换句话说,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个杏花村。这就是诗的魅力,也是杏花村的魅力。

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小创意,也可以创造一片新天地。

据说池州目前有两个杏花村

一个是杏花村大道108号的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也就是杏花村景区的二期工程,旅欧华人詹晓荣先生建的杏花村收费景区。

另一个杏花村是政府建的大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在西门十里岗那边。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北村口设照壁2014年07月07日网络照片

其实,池州历史上只有一个杏花村,人们希望杏花村真的能带动池州市区的经济,造福百姓。

2017年6月有博文写道:詹先生的杏花村建成后,正赶上国内旅游大发展的十年,赚得盆满钵满。池州政府眼红了,在古杏花村遗址附近再次招商建设大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有人说,复建杏花村古井公园,杏花村将重现当年“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芳容。

有记者说,往古村走去,到处是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道不完的皖韵唐风。村口的一湾清泉,潺潺流淌,村子里飘落的杏花随着清泉一直流到不远处的平天湖里,展现出“杏花流泉”的烂漫春光。杏花村的大门“红墙照壁”,红墙后面的杏花树,已经百年沧桑了,守望着这里千古传承的“诗酒花”。

引用博士在新浪博客发表的诗,作为本文结束语

七绝·魂断杏花村六首2019 02 0614:59:40

虚张声势几多年,到底都成地产缘。千载风流如狗屁,官员只顾眼睫前!

古今都是地官员,为啥不如辣从前?杜牧一诗传万古,招标几次恨千年!

规划一通任尔煎,奸商眼里只关钱。当知从此村中道,都作富家风水园!

牧童所指已无踪,槐下心期十里红。也作虚拟无限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下笔柔情洪水流,无端浇灭几多愁。池州三月花似锦,一卷文刀裁到头。

大梦归来人何处?一堆碎片复盘难。池州莫作成都唱,几度烟花落更残。

(今日下午参加杏花村项目讨论会,几乎绝望!天下奸商、人间庸官将合伙吞并杏花村、以成地产也!特陈词以慷慨,故作诗以明志。千古诗村将毁于一旦也。酒后言志,不计工拙。愿天下有缘者共嗤之)

,男,1968年2月生,人,网名槐下牵牛郎。文学博士,教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池州学院艺术系主任。

纪博士对杏花村建设有深厚感情,写过一些论文;应邀到贵池区委中心组扩大会议上讲了一个专题《杏花村文化与旅游开发》;撰杏花村北入口导游词并绘出设计效果图8幅,可谓文图佳作;撰重印《杏花村志》《续志》序文两篇,并赋诗多篇,应该是最热爱家乡的人。

又记:2012 04 15我写过一篇《诗盲读诗懂也难》的博文,如今再读《清明》,再次证明我这诗盲读诗懂也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杜牧《清明》诗引发的逸闻趣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杜牧《清明》诗引发的逸闻趣事

杜牧《清明》诗引发的逸闻趣事

杜牧,杏花村,池州,汾阳,诗人,诗中,唐诗,学者,杏花,汾酒,作者,历史,时说,牧童,美酒,安徽省,山西,广告,这首诗,晓荣,詹先生,全唐诗,千古,博士,晋商,池州杏花村,池州市,诗歌,黄公酒垆,创作

2020-09-03 #故事阅读

清明杜牧

清明杜牧

...有,不止是,又美丽,容易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故事内容,是清明,是那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牧童遥指杏花村

2020-09-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试将杜牧的改写成一个戏剧小品.要求不增减一字.但可换用标点.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

试将杜牧的改写成一个戏剧小品.要求不增减一字.但可换用标点.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

杜牧,王孙,断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象,李重元,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科目,高中语文,丈夫,主人公,作者,公子,宋词,小题,感情,标点,试作,贵族,题型,闭门,不忍闻,杜宇声声,萋萋芳草,雨打梨花,原作,中指,作...

2020-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杜牧《清明》诗歌 改编

杜牧《清明》诗歌 改编

杏花村,牧童,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时间,人物,地点,酒家,借问酒家,背景,诗人,清明雨,动作,短剧,路上行人,何处有,前方,断魂,江南,游人,细雨,表情,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失魂落魄,脍炙人口

2020-05-27 #小故事

杜牧清明

杜牧清明

杜牧,问题,杏花村,牧童,借问酒家何处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路上行人欲断魂,广告,行人,这首诗,全唐诗,断魂,杏花,酒家,欲断魂,春雨,时间,路上行人,雨纷纷,小村庄,古今,五言诗,人物,原诗,品牌,日子,自然现象,绝句,路...

2020-05-26 #故事阅读

杜牧清明

杜牧清明

杜牧,问题,杏花村,牧童,借问酒家何处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路上行人欲断魂,广告,行人,这首诗,全唐诗,断魂,杏花,酒家,欲断魂,春雨,时间,路上行人,雨纷纷,小村庄,古今,五言诗,人物,原诗,品牌,日子,自然现象,绝句,路...

2020-05-27 #故事大全

杜牧清明

杜牧清明

杜牧,问题,杏花村,牧童,借问酒家何处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路上行人欲断魂,广告,行人,这首诗,全唐诗,断魂,杏花,酒家,欲断魂,春雨,时间,路上行人,雨纷纷,小村庄,古今,五言诗,人物,原诗,品牌,日子,自然现象,绝句,路...

2020-05-27 #小故事

杜牧清明

杜牧清明

杜牧,问题,杏花村,牧童,借问酒家何处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路上行人欲断魂,广告,行人,这首诗,全唐诗,断魂,杏花,酒家,欲断魂,春雨,时间,路上行人,雨纷纷,小村庄,古今,五言诗,人物,原诗,品牌,日子,自然现象,绝句,路...

2020-05-2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