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网络媒体走转改】“石阡说春” 穿梭光阴故事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0-12-18

这项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在千年岁月流转中跨越河流山川、民族藩篱,农耕社会的共生共享,春夏秋冬的光阴故事,全被装进了二十四

提示:本文共有 20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文/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韦一茜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项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在千年岁月流转中跨越河流山川、民族藩篱,农耕社会的共生共享,春夏秋冬的光阴故事,全被装进了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物候间,编制出属于一个民族的蔓芜时光。

“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一年节气之始的注脚,则在西南一隅的小县城里,演绎至今。

铜仁市石阡县花桥镇坡背村

人世间的生活 唱词里说

封万明身着古衣讲述“说春”的历史

“这都是我们的先祖一代代传下来的(习俗),我跟你们说一说这个历史。在唐朝开国年间……”

石阡县花桥镇坡背村村民封万明回忆起学习“说春”的过往,半个世纪光阴已悄然走过。

相传唐朝开国初年,大封功臣,封氏兄弟封福兴、封福宪立下战功,向当朝天子讨下子孙世袭的“春官”。封氏一族,成为“说春”的正统。作为“春官”,职务即掌管一个地方的礼节,每年向封地内百姓讲农事季节,劝农行耕。

每岁“立春”前后,春官们都会身着古衣、手执木刻春牛,到村寨挨家挨户唱诵吉祥春词,开财门、报春信,派送印制的“二十四节气”春贴和财神像,祝愿招财进宝,耕种合时,收成满满。

封万明手抄的“说春”唱本

“人不知春,草木知春。”封万明一边笃信地说,一边小心翼翼地从结实的木箱里取出一册宣纸本,颇为自豪,“先人们留下的东西,我都抄下来了。”封万明是“春官”,也是“石阡说春”项目的省级传承人。

“唐朝差我送春人,特来贵府开财门。”循着手抄的唱本,一幅囊括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生活劳动、婚丧嫁娶、劝善惩恶等方方面面的民俗图景铺展开来。

“二十四节气”“渔樵耕读”“四大布州”“牛根生”,四首正春词,描写出天地形成、万物化育、人间万象。“老百姓需要知道的耕种时节,公明人家(指有知识有文化的家庭)想要听的吉祥祝词都在里面。”封万明说。

农耕生产节奏,就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旧时,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所形成的时令节气,是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唯一指南。春官说春,以百姓听得懂、有共鸣的方式,促成了一场“春天的仪式”。

“春官”送春贴,为农人劳作送去时令节气指南

“这都是一种讲‘礼’,迎春官、送祝福,别人也尊重我们,我们也能帮助别人。”在封万明看来,这些谙熟于心的传统,仍是人和自然之间漫长的农耕关系的续演。它的生命力,是生生不息的。

渐行渐远的光阴 乡野里寻

石阡说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具代表性扩展名录之一,也是继侗族大歌之后,贵州省第二个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然而,尽管晋升世界级非遗,也难免走入“渐行渐远渐无书”的境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即使是“石阡说春”的核心地花桥镇,也免不了春官传承断层的危机。春官们坦言,如今队伍大都步入老弱之列,而青年一代,则大都愿意外出打拼,祖辈的“传统”因不再适应现代的生活而被选择遗忘。

省级非遗传承人封万明

当生活的需要发生转移、城市化进程愈来愈快、节气时令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仿佛只有村中的草木,因变换的节气而留下印迹。身处乡土文明断裂重构的当下,曾经的经验是否还有意义?当外部不再有直接的刺激或奖励,民俗文化还能以怎样的形式存续?何向人民解码并普及这份传统意蕴?

“非遗申报的项目有很多,但是很少有像‘二十四节气’那样,影响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农事劳作,还包括养生、饮食等等。实际上,节气和生活关系丝丝入扣,相比于其他‘非遗’更能引起群体的共鸣。”石阡县文化馆副馆长饶莉对记者说。

2017年初,“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保护传承座谈会召开。国家文化部非遗司、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农业博物馆等相关专家一致认为:“石阡说春”是一种“乡愁”,有着深刻的历史记忆、源远的文化传承,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万千非遗根生民间,其保护传承之道亦在乡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传承、保护、发展的旨归不在“重现”,而在“新生”。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节气时令不只对生产生活有指导意义,还存留着祖先敬畏自然、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更为生活赋予了庄重而有意义的“仪式感”。它凝聚族群、和谐天人,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其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深远而厚重。

“我们全县广泛发动群众,动员民间力量参与非遗的传承保护。举行‘说春’大赛、‘说春’文化进校园、对外展演宣传等等,都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石阡说春’的‘春官’师傅们因为这项技艺到了北京演出,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下,那种难以置信、不可思议的感受,给他们带来的自豪感是非常震动的。”饶莉说。

唤起文化自觉,确立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在二十四节气串起来的时光中,“石阡说春”仿佛是一个支点,撬动的不仅是记忆深处的文化根脉,更是文化资源支撑发展的永续动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网络媒体走转改】“石阡说春” 穿梭光阴故事的前世今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络媒体走转改】行走江苏大地 讲述百姓故事 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我们来了!

【网络媒体走转改】行走江苏大地 讲述百姓故事 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我们来了!

基层,江苏,新时代,网络媒体,活动,记者,梦想,荔枝,群众,省委,徐缨,中国江苏网,新闻,人员,全省,媒体,新闻记者,盐城,资料,启动仪式,新媒体,中央,专题,人民,俯下,信心,决心,影响力,故事,朱墨

2009-08-20 #故事阅读

【网络媒体走转改】石狮:传承家风家训 移风易俗共聚善心

【网络媒体走转改】石狮:传承家风家训 移风易俗共聚善心

家风,家训,食堂,主题,爱心,老人,文化,石狮市,传统,活动,乡贤,石狮,走廊,风采,社区,长廊,李国宏,正能量,湖滨街道,华裔,基地,建筑,展示中心,常态,泉州市,湖滨,狮城,网络媒体,见证,美德

2016-03-10 #故事会

【网络媒体走转改】铁路青工准夫妻的春运故事

【网络媒体走转改】铁路青工准夫妻的春运故事

成都,吴俊杰,列车,工作,陈娴,春运,共青团,女友,乘务员,四川,广州,旅客,服务,成乐,任务,客运专线,铁路,供电,一起去,今年春运,支援单位,车厢里,出生于,白梦,胡志强,好的,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成都铁路局,第一时间,北京

2019-09-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网络媒体走转改]横店:聆听年轻“横漂”们的故事与梦想

[网络媒体走转改]横店:聆听年轻“横漂”们的故事与梦想

横店,王丽娇,新华网,徐垚,李宏波,张弛,梁天,高敬宇,演员,姑娘,穿着,摄图,董莉,表演,不回家,专业,剧组,小目,明星,浙江,梦想,步行街,回家,工作,大特,身影,万盛,古装,基础,小角色

2012-07-11 #故事大全

【网络媒体走转改】春运故事:为你挡风遮雨的“幕后英雄”

【网络媒体走转改】春运故事:为你挡风遮雨的“幕后英雄”

李浩翔,南昌,云和,地砖,屋面,春运,进行检查,吴亚,徐小云,毛和,新华网,作业,候车室,帷幕,房建,旅程,通讯员,过站,望远镜,检查站,玻璃门,画风,盲道,站台雨棚,车间,职工,风雨,顶棚,雨棚,马道

2018-01-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采访团一行探寻白鹭洲书院的前世今生

采访团一行探寻白鹭洲书院的前世今生

吉安,一行,采访团,书院,滨江,绿色,生态公园,吉安市,品质,城市,网络媒体,赣江,文天祥,杨子,五区,洲上,中国网,历史,市民,白鹭,湖畔,码头,红色,重点,建设,活动,告诉记者,孔繁,余人,刘美君

2020-06-16 #经典故事

【网络媒体走转改】听广安讲“春天的故事” 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网络媒体走转改】听广安讲“春天的故事” 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广安,深圳,村民,产业园,产业,四川,飞地,合作,企业,摘帽,村里,梁思,典型,劳动力,速度,项目,发展,云谷,杨光辉,黄世明,建设中,市委宣传部,区市,代市镇,全省,前锋,名片,媒体,大部分,广安市

2014-02-12 #小故事

【网络媒体走转改】“90后”志愿者寒冬里送来暖心车票

【网络媒体走转改】“90后”志愿者寒冬里送来暖心车票

袁鸿,志愿者,民工,火车票,订票,农民工,兄弟,工地,老郭,车票,宝坻区,回家,信息,志愿者们,务工者,火车站,餐厅,网络订票,一家,服务员,电话,郭文,工作,订火车票,天津,岁数,情况,时候,需求,春运

2010-12-08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