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贵阳息烽县田冲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50万字民情日记 几多暖心帮扶故事

时间:2010-12-19

进村主道修好了,种植养殖项目落地了,新建村级公办幼儿园即将开园招生,干群关系融洽了,发展了新党员这本民情日记不仅详细记录了田冲村在一年内甩掉后

提示:本文共有 33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今年3月底,由贵州省戒毒管理局康复医院派驻息烽县西山镇田冲村的驻村干部罗昭中,在离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之前,捧出了用一年时间写下的50万余字民情日记。

“进村主道修好了,种植养殖项目落地了,新建村级公办幼儿园即将开园招生,干群关系融洽了,发展了新党员……”这本民情日记不仅详细记录了田冲村在一年内甩掉“后进村”帽子的新变化,还记下了驻村干部的心路历程,是对驻村帮扶工作的直观注解。

息烽县委组织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18年,该县选派210名驻村干部组建42个“乡村振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共走访群众5.1万余人次,协调资金6772.4万余元,落实项目223个,办理好事实事1320件。息烽县以“尽情尽力”对驻村第一书记罗昭中的工作予以好评。

近日,本报记者前往田冲村,了解民情日记背后的驻村帮扶故事。

春雨霏霏,记者和息烽县西山镇田冲村驻村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罗昭中一道驱车进村。刚到村口,罗昭中就刹车招呼路边慢行的一位老农:“曾爷爷,您要去哪里?”

“闲起没事,去坡上翻土。”八旬贫困户老人曾树云回答。

“下雨了,翻土不差这几天哩。”罗昭中边说边跳下车,从后备箱拿出一双新运动鞋塞到老人手里,“适合您的尺码,留起穿哈!”

“你咋总是这么关心人哦!好,听你的,我回家休息……”老人转身走了。

春雨挡不住农人春耕的热情。前行不久,罗昭中看见正在家门口忙活的残疾贫困户王明祥时专门停车叮嘱:“你身体不好,要注意休息哈!”

新改造的进村水泥路,修建得十分平坦,设置了牢固的护栏。站在高处俯瞰,这条长8公里的进村路,就像躺在绿水青山间的一条玉带,将散落于大山中的350多户村民的农舍、田地和池塘串联起来,构成美丽静谧的田园图,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戴着“后进村”帽子的地方。

沉下去,摸清底数融洽干群关系

“农村工作,必须走到村民身边,贴近村民生活,走进村民家中,要坐得下、摆得来、谈得妥、说得通,才能走进他们心里。”

——摘自民情日记

2018年驻村干部第一次进田冲村,驾车在坡陡弯急的烂泥路上多次“半坡起步”,就预感帮扶“后进村”并非易事。

田冲村距县城13公里,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滞后。2018年初,县委组织部排查村级后进党支部,田冲村名列其中。

为迅速掌握村情,融洽干群关系,罗昭中从驻村起,就带着驻村干部们开展入户调查,并坚持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

入户第一天,他们就走进了空巢贫困老人曾树云家,老人对这群陌生的来访者充满戒备心。罗昭中一行坚持多次登门,帮助其维修房屋,化解其家庭矛盾。老人最后眼含泪花对驻村干部说:感谢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

驻村三个月,驻村干部一行遍访全村村民,以详尽的文字、图片资料编制出村民住居登记册。坚持入户调查,让驻村干部很快就走进了群众中。

到岗第100天,驻村干部召开村党支部扩大会议。汇报入户调查摸底情况及帮扶思路时,罗昭中对田冲村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如数家珍。

这让2007年卸任的老村支书黄永安很是佩服,他不由得感叹:“党员是种子,百姓是土壤,干部要根植于百姓中。驻村第一书记给我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党课。”

融进去,转变民风弘扬正气

“必须放下身段,走进百姓心里。只有党风正、民风淳、心相通,才能齐心协力促发展。”

——摘自民情日记

田冲村曾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打架斗殴、酒后闹事等事件时常发生。

民风不淳,是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改善民风,要靠发掘正能量、弘扬正能量。

在老党员肖进文身上,驻村干部们看到了正能量。

第一次去肖进文家中入户调查是在晚上,肖进文只让罗昭中在院子里交谈,身后的屋子漆黑一片。天亮后,心怀疑惑的罗昭中带领驻村干部再次来到肖家,才发现老人家中房屋开裂严重,逢雨必漏,所以没有安装电灯。村民们反映,肖进文觉悟高,虽然困难,但不等不靠不要。

将肖进文的名字添入贫困户名录的同时,驻村工作组也从这名老党员身上看到了田冲村发展的希望。他们将此事详细记入民情日记。

2018年7月6日早上,一场大暴雨突然袭来。

“请照顾好老人和小孩,需要帮助请直接拨打驻村干部手机……”驻村干部们第一时间查看村里受灾情况,用扩音器传递信息。这温暖人心的声音穿过风雨声,传递到每家每户。

“罗书记他们反应这么快,很让人感动。”村民徐正先说,罗昭中初到田冲村时,遇到村民都会热情打招呼,典型的“自来熟”,村民们还感到不适应。而如今,不管是哪家村民,遇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拨打村干部及驻村干部的手机,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气悄然间开始回归田冲村,村民之间的关系也越处越好。村里民风改善的标志性事件,是今年3月初,全体村民在驻村干部的组织下,踊跃为患重病的村民唐明华捐款。“在田冲村,为同村人捐款,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离任村支书吴自伦说,驻村干部做的一件件好事实事,的确感染了大家。

干起来,点亮发展的希望之灯

“要让驻村干部宿舍夜晚的灯光,点亮村民心中谋求发展的希望。”

——摘自民情日记

驻村扶贫,三餐不定,作息不规律。罗昭中忙完一天的工作写民情日记时,常常已是深夜。

“帮助群众主动谋求发展,虽艰辛却十分有意义。”罗昭中在民情日记中如此写道。

未改造前的进村路坑坑洼洼,严重制约了田冲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驻村干部入驻后,不分昼夜坚守修路的工地,随时解决各类纠纷。村民邓某因征地矛盾阻碍施工,罗昭中不仅耐心疏导,还帮他送孩子去4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有村民因为修路占地纠纷,酒后打骂侮辱村干部,被派出所留置调查,最终又是罗昭中去把肇事者领回村……驻守工地期间,驻村干部共协调解决占地和施工纠纷45起、其他矛盾纠纷21起。

2018年12月5日,田冲村的“组组通”公路建设基本完成。

在驻村干部的全力协调下,田冲农村客运班车预计今年6月开通。

外出务工一年的村民廖永才,今年春节前返乡,以为进村还要走烂泥路,特地换上了旧皮鞋,走到村口看见眼前的新路,他惊喜又疑惑:村里咋个这么快就完成了修路的大事?

路修好了,发展经济的瓶颈被打破。驻村干部利用周末自驾到遵义、重庆等地考察学习蔬菜、药材、经果林的种植经营模式,及时向村民宣讲,发动村民主动参加产业结构调整。

马路槽组调动村民种植富平尖柿100亩,红绿源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种植经果林,下队组流转土地60亩养殖小龙虾,数十名村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率先实现增收;

2018年底,田冲村彻底甩掉了“后进村”的帽子;

一些常年外出务工者今年春节后破例没有外出,村民廖永江近期计划把家里抛荒多年的土地用起来,好好发展药材种植;

……

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田冲村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罗昭中在民情日记里及时记录了这些变化,并在日记中写下心愿:早点把田冲村建设成为百姓富、生态美的富美乡村。

实起来,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只有解决田冲村幼儿教育的‘瓶颈’,才能解除老百姓勤劳致富的绑腿。”

——摘自民情日记

田冲村成了驻村干部的家。即使是周末返家,罗昭中闲暇时发微信朋友圈,内容也是关于扶贫工作的。

一年来,在驻村干部的牵线搭桥下,省戒毒管理局投资为田冲村升级改造党建活动室,配齐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提供道路硬化所需水泥,并向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残疾人、贫困户捐赠慰问粮油;息烽县农业局为村脆红李种植项目协调管护工资近2万元;息烽县国土局为硬化道路提供砂石材料……

老支书黄永安如此评价罗昭中:他爱老人,村里70岁以上的村民他都拉过家常、送过温暖;他爱孩子,尽最大努力协调改善了村里唯一一所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

第一次走进田冲村这所简陋的民办幼儿园时,罗昭中差点掉泪:在这里,废弃轮胎就是玩具,风铃则是用易拉罐做的……

周末返家,罗昭中背上背篼走上街头,在胸前挂上写着“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的牌子,开展募捐活动,并在微信朋友圈、单位号召同事、亲友捐款捐物,共为村民办幼儿园募集到价值3.5万余元的幼儿被褥、玩具、文具及上千册图书;他还联系到贵阳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发动师生利用暑期进村开展教育帮扶。

为了更加彻底地解决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罗昭中撰写了《关于请求帮助解决西山镇田冲村学前儿童入托难问题的报告》。2018年7月,县教育局正式批复,同意立项融资50余万元,在原田冲小学旧址改建公办幼儿园,幼儿园计划于2019年秋季开始招生。

“家门口就要有公办幼儿园了!”村民们喜出望外,村民徐德彬说,解决了入托难,自己以后就能安心在家门口参与产业发展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贵阳息烽县田冲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50万字民情日记 几多暖心帮扶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统战人物风采·我与小康同行」市委统战部覃志军: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统战人物风采·我与小康同行」市委统战部覃志军: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驻村,贫困户,群众,工作组,马屯村,攻坚,问题,千方百计,产业,息烽县,村民,牛圈,发展,陈仕,第一书记,全市,乡村,全村,单位,短板,队员,辣椒,工作,生活,维修,始终坚持,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覃志,市委统战部

2015-10-18 #经典故事

「统战人物风采·我与小康同行」农工党贵阳市委胡莹:参与脱贫攻坚受锻炼我自豪

「统战人物风采·我与小康同行」农工党贵阳市委胡莹:参与脱贫攻坚受锻炼我自豪

驻村,攻坚,队员,玩具,两委,孩子们,乡村,工作,工作组,产业,负责人,全市,义务,书籍,农户,大会堂,姐姐,定苗,小康,村民,时间,组长,花溪区,背心,香农,高坡乡,活动,生产,全面小康,了学

2017-04-24 #故事会

贵阳息烽县南望山 海拔2000多米 探险观光好地方 民俗故事奇多

贵阳息烽县南望山 海拔2000多米 探险观光好地方 民俗故事奇多

南山,赵谦,小两口,故事,蟒蛇,老人,黑神庙,地势,民俗,百姓,老一辈,武北,南山脚,向东南,好地方,儿子,半山腰,太宗,堂屋,大自然,宅院,文曲星,日子,海拔,着儿,说法,进士,高峰,90年代,还有很多

2009-10-06 #经典故事

1年时间 50万字 这本民情日记记录了太多暖心帮扶故事

1年时间 50万字 这本民情日记记录了太多暖心帮扶故事

驻村,田冲村,罗昭,干部,村民,老人,进村,民情日记,息烽县,幼儿园,村里,民风,第一书记,发展,工作组,后进村,干群关系,村干部,百姓,群众,贫困户,田冲,入户调查,小康,党支部,好事,土地,帽子,日记,西山镇

2018-12-10 #故事大全

贵阳一座“宝藏”县城 曾与襄阳 昆阳并称“三阳开泰” 潜力足

贵阳一座“宝藏”县城 曾与襄阳 昆阳并称“三阳开泰” 潜力足

开阳县,县城,贵阳,城市,交通,贵州,安儿,风采,喀斯特,产业链,云南,产业,优势,修文县,县区,县域,地区,周边,地级市,宝藏,息烽县,旅游胜地,省会,知名企业,磷矿石,阶段,资源,遵义,遗址,面积

2009-10-17 #经典故事

依托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息烽推进干部党

依托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息烽推进干部党

息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教育,息烽县,基地,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教学,红色,初心,主题,使命,基因,张露萍,性教育,党员干部,组织,流长,教学点,长征路,陵园,建设,杨虎城,七烈士,一中,基地建设,红色文化,干部培训中心,贵阳市

2017-12-03 #经典故事

贵阳市卫健局公布24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47名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队

贵阳市卫健局公布24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47名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队

防控,救治,部门,疫情,口罩,工作,检查,专家,医务人员,情况,肺炎,贵阳市,卫健,医疗救治,医用口罩,新型冠状病毒,工作组,中医,企业,医院,影像,梯队,禽类,批发,执法,卫生健康,医疗废物,药品检验,未发现,万平

2008-02-16 #经典故事

抗疫原创公益歌曲展播之⑦:《爱的种子.爱的根》

抗疫原创公益歌曲展播之⑦:《爱的种子.爱的根》

爱的,贵州省,民族唱法,爱的种子,声乐,息烽县,二等奖,作品,贵州,赛区,贵阳市,布依,朱嘉,蒋仁,为了更好,民族歌舞团,片土地,疫情,一线,三等奖,器乐,协会理事,守护神,文艺,文艺作品,样子,民族,生命,英雄,青年

2009-10-1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