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三国说之三国流传的演变

时间:2011-01-07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宋朝时期评话的素材基础,再到元代被改为各种类型的故事,最后汇聚到三国演义成书

提示:本文共有 17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很多人说宋朝的政治现实导致三国火了起来

但其实三国隋唐期间就已经大热,当时流行的各种民间故事来源则是两晋南北朝期间流传的三国传说。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宋朝时期评话的素材基础,再到元代被改为各种类型的故事,最后汇聚到三国演义成书。

大致上可以确定至少很多素材的真正成型,是在南北朝期间,而成为流传开来的传说故事,则在隋唐交际。

杨广曾经观看过谯水击蛟与跃马檀溪的故事,虽然内容比起后来有差异,但看得出较早期的原型至少那时已有。

而李世民又很喜欢和崇拜曹操,甚至与李靖论断过曹操的能力,反应得出曹操在当时是属于家喻户晓的人物

李世民也拿诸葛亮与自己进行过一定程度的对比,郝瑗也说过刘备屡次战败如何如何,三国人物时常在隋唐交际期间被人提到,可以看出当时三国人物在已经具备相当的地位。

而关羽最早期有记录的显圣也是在隋朝,我们可以知道追查和推断的是,关羽死后在荆楚一带被广泛厉祀,到两晋南北朝期间成了地方广泛被信仰的不知名神明,而后在隋朝前后开始转正,因为关羽本身地位不如诸葛亮与曹刘,所以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得到机会发迹。

等唐朝中前期结束后,关羽的庙宇就开始大规模推广,甚至有修庙记等。

三国故事开始成型与大规模流传,到唐朝中期已经非常明显,许多唐朝诗人都经常书写有关三国的故事,其中杜甫就是个三国狂魔。

很多我们熟知的故事,例如赤壁等等,在这个时候已经能通过当时诗句侧面反映存在,成熟则等到宋朝时期,具体框架几百年来变化都不大。

但有一些人物性格和定位却有转变,例如曹操逐渐由隋末唐初的大英雄变为奸角,而唐朝时期刘备是个勇烈又充满遗憾的英雄人物,对比后期形象更脸谱的厚黑长者有很大差异。

等到了宋朝时,这种脸谱化在民间就更明显,而且因为生产力提高,民间娱乐丰富的缘故,三国故事套路化就非常的多,很多人的形象说固定也固定,说不固定也不固定。

例如张飞作为平话的主角就很活跃,更有一些赵子龙的感觉而非后来的猛张飞,关羽的故事在当时可能很悲悯,苏轼就写过有富家子弟每闻关羽被斩就落泪哭泣,而这么让人伤心的关羽故事我们现在是没有流传下来的。

民间里关羽形象也在宋朝一定程度上定型,吴道子的作画反应了关羽大致打扮,就是雷巾手持长刀,而到了宋代时,则大体确定关羽的形象,大宋宣和遗事提到过,关羽被封王成圣,起因是张天师召关羽除害,还特意在殿前显圣与徽宗相见。

当时关羽穿的是绛衣金甲,绛衣也就是红衣,这和平时看到的绿袍关羽不太一样,但同时关羽却是美须髯头戴青巾,大致确定了关羽绿帽子的传统,即便青并不是纯绿,但不妨碍后人的新创作,罗贯中就将这一点归纳为鹦鹉战袍上,成了关羽的独特颜色,与张飞的黑作出区别。

实际上在北宋仁宗前后,关羽的庙火就已经传遍天下了,到南宋时期三国的火热程度跟现在区别不大,而且把士人文人阶级也彻底征服。

在这之前,北宋时期到南北宋交际期间,很多文人其实对三国历史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更多直接接触三国志两汉和晋书,可以直观的从汉朝和晋朝比对三国时期的人与物,往往未必直接受民间读物的看法影响。

很长一段时间里,宋朝文人阶级是瞧不起刘备曹操和孙权的,笑话他们一辈子也无法统一,只能作个三分。

当然这也就是文人的迂腐所在,他们不可能理解当时的情况,相对的他们对不同人物的评价也与其他时代有所不同,例如宋代对孙权的评价相对公平而非客观,例如辛弃疾就在作品里以曹刘为基础上又吹捧了孙权。

假设给三国的火热和成型分时代的话,那么两晋朝则是起源,南北朝则属于成长期,待到隋唐初期,故事大抵成型,有了无数的素材,唐朝中期则变得成熟,开始广泛以“说话”形式流传在各地之间,而且因为社会相对富足,有更多的流传空间,比起后来五代十国的战乱年代,也就有更好的创作余地,因此不少诗人会特意描写三国历史,三国本身也在分阶层的流传。

唐代以后,三国故事开始套路化,人物也逐渐脸谱化,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

从南宋末到现代,都是同一阶段,三国的火热有增无减,故事流行在任何阶层,人物形象也大致定型。

三国(真实)→两晋(美化)→南北朝(神话化)→隋唐(传说化)→唐朝中期(童话与说话化)→北宋(民间故事定型)→北宋末期(成为中下阶级的流行文化)→南宋(融入生活)→明初(三国演义成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三国说之三国流传的演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