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信条》音量过大引争议 诺兰为何热衷于吵闹音效?

时间:2011-01-15

时间逆流、正负熵、混乱的人物穿越线复杂的概念不断抛出,在影片极快的节奏下更加应接不暇

提示:本文共有 24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信条#近期在全球院线火热放映中,烧脑的情节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讨论热潮。

时间逆流、正负熵、混乱的人物穿越线……

复杂的概念不断抛出,在影片极快的节奏下更加应接不暇。

剧情推动几乎不留喘息时间,《信条》还进一步通过音效、配乐,继续添油加醋,给影片增添了不少紧张氛围。

看过《信条》的朋友们,可能会忘掉片中的一些情节,可能连角色的名字也记不住,但超大声的音量和用密集鼓点营造的“催命配乐”,大概都会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信条》的音效,也因此在外网遭到了大量吐槽,很多英语母语区观众表示根本听不清楚演员在说些什么。

卫报:《信条》被掩盖的对话是现代问题

对于看惯了字幕的国内观众而言,这似乎不成问题。

但对于没有字幕文化的美国和一些其他欧美国家来说,《信条》的听觉体验几乎可以用灾难来形容。

本就快节奏的对话,加上大量专业术语,在近乎“轰鸣”的音效笼罩之下,变得如同蚊虫鸣叫,几乎难以分辨。

而国内观众对这样的音效似乎也并不完全买账,很多人认为《信条》的音效过犹不及,有过于刻意烘托紧张氛围之嫌。

过大的音量甚至引发了事故。

8月30日《信条》在新加坡实龙岗中心NEX影院点映时,第六放映厅的空调通风管就疑似因音量过大引起震动,突然坠落,砸伤了2名现场观众。

有观众表示,“有块天花板突然掉下来砸在了我身上,我心跳加速到现在都还没冷静下来。现场太混乱了,因为我们以为爆破的声音是电影里的音效。”

01

业界的争议

关于音效喧宾夺主的争议,并不只针对于克里斯托弗·诺兰,这在现代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发生。

马修·普莱斯(Mathew Price)是一位混音师,曾为《女高音们》和《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制作音效。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照

他认为这个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现代导演有太多的曲目可供使用,从而导致“曲目超载”,其结果是“对话在很多情况下会被缩短”。

而对于诺兰而言,他历来都惯于在配乐和音效方面花大价钱。

之前常年合作的汉斯·季默也好,为《信条》配乐的路德维希·格兰森也好,都是奥斯卡奖杯获得者,他们充沛的表达欲都有可能将整部电影填满。

《黑豹》《信条》配乐师:路德维希

声音工程师罗恩·巴查尔曾经凭借《点球成金》获得奥斯卡提名,他另有看法,认为音效的放大是电影院需要区别于家庭观影的必然结果。

当电视在20世纪中叶变得流行并开始挑战电影院的统治地位时,电影院需要与众不同,它需要证明它值得让人们离开自己的家,其中一种手段就是提供更大的音量和更突出的听觉效果。

另一件让电影音效变得复杂的事情是:导演听到电影最终音效的环境与放映电影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差异。

20世纪中期著名演员、制片人沃伦·比蒂就曾在影院中发现,他听到的实际音量比制作时它所听到的小声了不少。

当时沃伦看的电影:《雌雄大盗》

这当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电影放映方有权调整音量,实际听觉效果就会与导演所预期的版本出现差距。

但对于诺兰近几年的电影,音量过大已经成了一个普遍争议,更多人认为诺兰是有意为之。

那么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不妨先听听诺兰本人和其他评论者的说法。

02

诺兰有意为之?

这并不是诺兰的电影第一次被吐槽音效和音乐太吵。

如果你在电影院观看过他的前几部作品(尤其是《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和《敦刻尔克》),一定也被各种音效“轰炸”过。

《福布斯》评论家斯科特·门德尔森在他关于《信条》的影评中写道:

我不知道诺兰为什么要通过音效弱化人物对白。这种做法应用于《黑暗骑士崛起》中汤姆哈迪的独白、《星际穿越》中的相对论、《信条》中的名词解释,显然是危险的,这真是个被美化的笑话。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但《信条》是间谍类型的惊悚片,需要大量的语言展示……再一次,音频强调了音乐、音效以及对话中似乎无关紧要的背景音。

2014年,《星际穿越》的音效也曾引起影迷的反对,诺兰曾在媒体采访中回应关于他对音效使用的争议。

在《星际穿越》中有一些特殊的时刻,我决定将对话当作音效,因此有时在其他音效下混合使用,以强调周围的声音有多大。我不同意只能通过对话才能达到清晰表达的说法。故事的清晰性,情感的清晰性,都可以用不同方式达到,我尝试使用我可以支配的不同事物——影像和声音,以分层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我一直喜欢以印象派的方式处理声音的电影,这对于主流大片来说是不寻常的,但是我觉得这是一部体验电影的正确方法。

诺兰的这次回应,向他的粉丝证明了存在感超强的混音是有目的性的,而不是音频失误。

经验是诺兰的关键词,他知道存在感强的音效能够带来怎样的沉浸感。

这意味着在许多情况下,诺兰宁愿提高背景音量而非专注对话,以使观众像片中角色保持一样的环境。

以《敦刻尔克》为例,这意味着调高爆炸和枪击的音量以模拟真实战地现场,让观众能够与主角有一致的听觉体验。

作为佐证,跟诺兰长期合作的音效编辑/声音设计师理查德·金在2017年接受IndieWire采访时还表示:

诺兰想要那种浓密的感觉,就像朋克摇滚般的现场氛围,这就是我们致力于此的原因。

03

争议仍未终结

通过以上的访谈和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如此归纳诺兰热衷于吵闹音效的原因:提升沉浸感,让观众充分代入主角的视角。

但这仍然是个有利也有弊的做法。

好处在于它确实提供了非常好的视听环境。

看《星际穿越》时,我们共享了主角的宇宙听觉体验;看《敦刻尔克》时,战场音效也让人难以忘怀……

但弊端同样明显,诺兰可能真的需要具体影片具体分析,而非将之视为一个万能公式。

如斯科特·门德尔森所说的,《信条》是一部谍战片,它需要大量的对白以推动剧情,更重要的是让观众看懂剧情,此时弱化对白仿佛就有些欠缺考虑了。

诺兰是一个商业片导演,这一套在过去一直管用,但如果诺兰继续扩展自己涉足的类别,在高密度对话的影片中沿用提高音量的方式,争议无疑仍将持续。

总的来说,这并不是什么致命的错误。

诺兰的电影仍然提供了罕见的视听体验,对于国内观众而言并无大碍,国外影迷也能通过购买蓝光碟的方式掌控音量。

诺兰有自己独到的艺术性表达方式,但或许听听这样的呼声,也是利大于弊。

光影世界嘈杂,不如唱唱反调,欢迎关注“反调电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信条》音量过大引争议 诺兰为何热衷于吵闹音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成功的魔法 诺兰电影世界的“信条”

成功的魔法 诺兰电影世界的“信条”

诺兰,观众,故事,信条,电影,时间,导演,记忆,神话,盗梦空间,叙事结构,蝙蝠侠,坎贝尔,斯皮尔伯格,作品,手段,梦境,目标,结构,观念,我是谁,致命魔术,全球,世界观,内心,影片,现实,视角,记忆碎片,东西

2015-06-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诺兰:电影《信条》是一部大银幕电影

诺兰:电影《信条》是一部大银幕电影

诺兰,导演,信条,观众,欧洲,电影,这部电影,华纳,影院,电影展,美国好莱坞,克里斯托,弗诺兰,主角,对方,才能,悬疑,既存,灾难,运营商,科学家,电影院,红颜,老板,院里,阴谋,阶段,生产,两个故事,大银幕

2008-08-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观看《信条》 随诺兰一起体验故事魔方复原的乐趣

观看《信条》 随诺兰一起体验故事魔方复原的乐趣

诺兰,主人公,电影,尼尔,信条,影片,时间,算法,观众,状态,过程,安德烈,回到过去,一端,人类,主角,大神,原理,基地,父亲,祖父,运动,魔方,行动,谢帕德,状态下,乌克兰,事物,任务,传送门

2017-12-21 #故事阅读

《信条》没看懂 剧情太烧脑?诺兰:再看一遍

《信条》没看懂 剧情太烧脑?诺兰:再看一遍

诺兰,电影,信条,导演,时间,观众,原因,星际,新电影,盗梦空间,了真,作品,关注度,剧情,剧本,多角度,大脑,悬疑片,故事,感觉,故事情节,热度,方式,结构设计,电影院,自内心,风格,部分,挑战,构想

2016-11-30 #故事大全

诺兰新片信条过审 时长差一秒两个半小时 信条讲了什么故事

诺兰新片信条过审 时长差一秒两个半小时 信条讲了什么故事

信条,诺兰,时间,时长,波音,飞机,大卫,里斯托弗·诺兰,新片,全球,国家,华盛顿,剧组,市场,导演,小时,影片,惊悚片,两个半小时,伊丽莎白·德比齐,美国之外,罗伯特·帕丁森,进行拍摄,克里斯托弗·诺兰,加布,泰勒,由约翰,由美,约翰,工...

2016-02-17 #故事阅读

9月烧脑巨作 除了诺兰的《信条》 还有这场广告创意秀

9月烧脑巨作 除了诺兰的《信条》 还有这场广告创意秀

2010-03-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诺兰《信条》发布最新预告 今天必须吹爆这个男人!|百家故事

诺兰《信条》发布最新预告 今天必须吹爆这个男人!|百家故事

诺兰,电影,作品,蝙蝠侠,信条,时候,胶片,导演,星际,艾玛,华纳,妻子,影院,盗梦空间,合作,马修,场景,好莱坞,演员,观众,镜头,致命魔术,记忆碎片,这部电影,影片,弟弟,技巧,故事,时间,疫情

2008-10-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诺兰新片定名《信条》 题材独特 背景故事剑指地中海!

诺兰新片定名《信条》 题材独特 背景故事剑指地中海!

诺兰,老搭档,胶片,男主角,中饰,海报,编剧,电影,剪辑师,伊特,兰本,卡帕蒂,大卫,季默,汉斯,泰勒,纳新,约翰,盖茨,迈克尔·凯恩,路德维格,迪宝,霍特玛,新作,信条,人员名单,亚伦,地中海,剧情,党徒

2013-02-23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