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600年前的谢家祖恩 在现代开启“恩重如山”牌匾的故事

时间:2011-01-16

大吉之日,大利之时,横山桥宝树堂复建谢氏宗祠竣工,择吉举行落成典礼

提示:本文共有 33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话说:在2013年12月20日的这天,阴历是冬至隔夜。大吉之日,大利之时,横山桥宝树堂复建谢氏宗祠竣工,择吉举行落成典礼。通族上下,不论男女,无论长幼,兴奋不已,很兴奋地准备参加典礼吃祠堂酒。

就在落成典礼前两日的上半天,族贤谢元根、谢焕平、谢华海、谢建军等,忙前忙后,正在忙着商量做隔夜。这时候,来了两位不速之客,常州潞城崇道堂朱家的族贤朱宝善,恭恭敬敬地手捧一块上书“恩重如山”的匾额,跨进祠堂,心情很激动地交到谢焕平的手上。

这一下,迷糊了!谢元根看看谢焕平,谢焕平看看谢华海,谢华海看看谢建军,都不明白是咋回事?谁对朱家有恩?而且还“恩重如山”?

朱宝善说:“此恩,六百四十年前的大恩,不能不报!故尔在你们宝树堂谢氏宗祠落成之时前来,敬献此匾,以了心愿。”

要报六百四十年前谁的恩呢?朱宝善说:“谢应芳!如果没有你们的先祖谢应芳,就没有我们潞城朱氏的崇道堂。” 接着,朱宝善在谢家祠堂坐下来,开讲谢应芳对朱家的“恩重如山”。

朱家祖居安徽歙县,元初时有朱浚,读书出仕,曾任两浙运使兼吏部侍郎,后来迁居福建。朱浚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本,次子朱林,三子朱森。朱本幼年飘泊在浙东、浙西一带,寓居姑苏吴县。

朱本的儿子朱熀,字孝宽,后来跟随父亲从吴县回到婺源芦头村。朱熀二十岁时,父亲离世,他守父孝三年,之后游学四方。朱熀英伟有志,很聪明,学业有成之后,一面座馆授学,一面准备科考。他的考运很好,在至正二年(1342年)考取壬午科进士,入朝为官。

做官有几种做法,第一种是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趁着有权之时赶快捞,捞一个家财万贯,从古至今有许多做官佬莫不如此,这一种是十人九骂的贪官;第二种是“顶日头,拿工钱” ,百事勿问,好坏勿管,反正俸禄勿会少,这一种是“做了和尚不念经” 的十人九嫌的惰官,也可称为“逍遥官”;第三种是老百姓口中所说勤政为民的好官、不贪污不受贿的清官。

好官、清官,最难做,一个勿用心,就要你的命,朱熀就是例子。史载:“学士承旨,草疏万言,陈时政得失。上怒,逮入狱。” 这段古文说的是朱熀在朝担任翰林学士时,奉圣旨,上建言,写了一篇长达万言的奏折,他在奏折中有话直说,说的是朝政得失,批评朝廷税赋太重,重到老百姓没有活路;还说天下人至所以造反,就是因为没有活路才穷拼命的;又说这样的局面,归根到底是朝廷逼出来的,所以有俗话“官逼民反”。朱熀劝导皇帝,赶快引起重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朱熀为了朝廷,一片忠心、好心。但是,皇帝把“好心当作驴肝肺”,对这样逆耳的好话,不但听不进,反而很反感,很恼火。你,朱熀,欺君罔上,太狂妄了!于是把他逮捕入狱,候审待斩,死日将到。

就在朱熀待斩之时,两个救星出现了,他的救星就是武进的陈祖仁和谢应芳。先是在朝重臣陈祖仁救死,救朱熀死不了;后是在乡大儒谢应芳救活,救朱熀一家活下去。

早在元至顺年间,祖籍河南开封的陈安国,来到常州担任州尹(副职)。其儿子陈祖仁,字子山,皇庆二年(1313年)出生于河南,随父来到常州。后来,陈家定居在今武进滆湖之西的礼河仕尚村。

陈祖仁二十岁左右时,比他年长十八岁的谢应芳,先后在武进社学和常州州学担任教授。陈祖仁聆听谢应芳讲课,赞叹说:“谢先生有这么好的学问,天下少有之大儒,勿输孔子!” 于是,陈祖仁随谢应芳学,二人虽然年龄相差十多年,但成莫逆之交以兄弟相称,是无话不讲的好朋友。

陈祖仁学习很虚心,在谢应芳的教导下进步很快,学问大长。至正二年(1342年),时年二十岁的陈祖仁凭着学问,考取了壬午科的头名状元,谢应芳作诗《闻友人陈子山廷试第一喜而有作用寄乃弟子方》相贺:

紫衣使者日边来,为道元方作大魁。

金阙早朝鸣佩入,璚林日宴戴花回。

九天恩泽沾多士,一点文星近上台。

媿我无成惊且喜,渔蓑独速舞溪隈。

陈祖仁中状元后,历任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副使、翰林直学士(后来官至宰相)等职。他和朱熀有两同,一是同科进士,当年一同走入考场、走进官场;二是政见相同,都是正直官员。就在朱熀候审待斩之时,陈祖仁很是焦急与不平。他认为说真话就要杀头,这样会“堵塞言路”,对朝政不利。于是,他劝说皇帝网开一面,饶赦朱熀一次。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皇帝看在陈祖仁的面子上,下旨恕朱熀不死,但要削去功名,逐出朝廷,还要抄没朱氏家产。古代有株连法,一人犯罪,全家遭殃。朝廷遣使到婺源去抄没朱氏家产,株连朱氏直系、旁系九族。村上的朱姓,原以为朱家出了官员,他们好沾点光,靠点福。谁知最后光没有沾到,反而跟着倒楣,家产没了。怪来怪去只怪朱熀,再也不想看见这个倒霉家伙。

朱熀免死之后,有家不能回。陈祖仁再次出手,安排他来到常州,居住在武进滆湖之西仕尚村的陈家。这个陈家,就是陈祖仁的家。对于朱熀破产和来常州的原因,谢应芳在《孝宽先生传》中这样记载:“朱氏同里,或以前诏使之来破其产也,怨之不与相安。不得已,去之常州。”

陈祖仁在乡的儿子陈嘉会,博学多才,性情淡泊,崇仰东晋大诗人、辞赋家,后来弃官隐居的陶渊明,有心仿效,于是号为“陈半陶”,意即自己是“半个陶渊明”。陈半陶所居之地称“半陶居”,今“半陶山庄”因此命名。

陈半陶按照父亲陈祖仁的嘱咐,妥善安排朱熀与其妻子的日常生活。随着时间渐渐过去,正当壮年的朱熀感到如此下去不是长久之计,总要设法谋个职业,图个前途。好在人们对朱熀当年的“欺君案”渐渐淡忘,于是他携妻入京,在陈祖仁的帮助下买宅定居。

时局变化,好景不长。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明军攻破京城。洪武元年(1367年)七月,时任宰相陈祖仁守于太庙,死于乱军之中。这对朱熀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突然间没了依靠。于是,他与当时在京的陈半陶一起,仓惶逃出京城,逃回武进礼河“半陶居”。

陈半陶作为元朝廷宰相的儿子,既担心自己遭到不测,又担心朱熀一家受到牵连。心想,自己的命运只能“听天由命”,而朱熀是自己父亲的好友,要尽快设法为他全家找一个安全的去处。

安全的去处,去往哪里呢?

陈半陶思索再三,想到了以世伯相称的谢应芳。当时谢应芳还在吴中授学,尚未返乡。他收到陈半陶派人送去的求援书信之后,立即火速返乡,赶往“半陶居”与世侄陈半陶会面。

陈半陶向谢应芳介绍了自己的处境、朱熀全家的困境。谢应芳对朱熀为民请命、敢于直言的志节十分钦佩,况且陈祖仁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于是对陈半陶说:“嘉会世侄,你放心,孝宽先生全家的去处由我来安排。”

谢应芳带着朱熀和他的家人,离开“半陶居”来到常州东乡,安排他们在距横山桥数里的潞城落脚。外地人落脚,这可不是你想落就能落的,往往有奸刁胥吏前来勒索,村霸无赖前来寻衅,明敲竹杠,暗中盗抢。帮人帮到底,谢应芳凭着名望仗义执言,先是出面为朱家觅地基,建屋舍,又在朱家的旁边造了两间草庐,称“潞域樵舍”(址在今潞城邮电局北的河对岸的潞城小学旁),一则作为自己的栖身之地,二则实为对朱家有所照应。朱熀本来“时年望五而须发尽白” ,也就是不到、将到五十岁,急得头发和胡须都白了,终于在谢应芳的救助下遂安顿下来。从此以后一个阶段,谢应芳照应着朱家,他和朱熀时常在一起,切蹉学问,品茗论道。

谢应芳崇尚道义,救人急难。朱熀落籍潞城为始迁祖,走投无路的朱家由此起死回生。后来,朱氏家族大发,所繁人口万余。他们修家谱,造祠堂,称毗陵朱氏“崇道堂”。在以后的数百年中,崇道堂的朱家宗人,世世代代,口碑相传,称谢应芳是朱家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谢应芳,朱家不但不可能在潞城安家,连能否生存都是问题。由此,潞城朱氏称谢应芳 “恩重如山”。

就在横山桥宝树堂建造谢氏宗祠时,朱熀的后裔朱宝善在家谱中看到谢应芳与其朱家始迁祖朱熀的交谊,又见谢应芳所写朱熀的《孝宽先生传》,很感动! 谢应芳只写陈祖仁为朱熀“救之免死”的功劳,不写自己帮助朱熀“居于郡东”的功德。谢应芳这样的功德,称为“隐德”,是行德者的最高境界。

知恩要图报,要让今人和后世之人都知道。所以,朱宝善先生请人写匾,专程送到谢家祠堂,以报六百四十年之前谢应芳之恩。综上所述,就是横山桥宝树堂中“恩重如山”匾的来历。应芳施援,朱氏赠匾,闻者多有感受,谢应芳二十一世孙谢中南,特此赋诗《朱谢情深》,以续佳话:

朱门落难窘无计,应芳举善倾力济。

义薄云天助适身,辟地城东辅车依。

余香凝族六百秋,遥思前贤莫逆谊。

承绪蕃昌岂忘君,恩重如山匾额题。

▍文:谢元根 授权发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600年前的谢家祖恩 在现代开启“恩重如山”牌匾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谢家故事二

谢家故事二

大姨,妈妈,酒厂,婆婆,地方,生活,大人们,姐姐,味道,外公,时间,鸡腿,东西,姨父,屁股,小姨,文字,父母,没有人会,中得,在我,排楼,有家,爱的,都会,不变,买点,代人,原因,初中

2020-09-01 #小故事

谢家故事二

谢家故事二

大姨,妈妈,酒厂,婆婆,地方,生活,大人们,姐姐,味道,外公,时间,鸡腿,东西,姨父,屁股,小姨,文字,父母,没有人会,中得,在我,排楼,有家,爱的,都会,不变,买点,代人,原因,初中

2015-03-30 #长篇故事

徐秋佳与谢家坞的美丽故事

徐秋佳与谢家坞的美丽故事

徐秋,谢家坞,村民,指导员,工程,村里,驻村,老百姓,兰亭,景区,街道,泥土,陈志芳,实事,文化,礼堂,结果,项目,指导,检测,了解情况,非常多,柯桥区,秋佳,谢家村,会同村,佳一,村道,红地,蝶变

2017-01-30 #长篇故事

徐秋佳与谢家坞的美丽故事

徐秋佳与谢家坞的美丽故事

徐秋,谢家坞,村民,指导员,工程,村里,驻村,老百姓,兰亭,景区,街道,泥土,陈志芳,实事,文化,礼堂,结果,项目,指导,检测,了解情况,非常多,柯桥区,秋佳,谢家村,会同村,佳一,村道,红地,蝶变

2015-02-24 #短篇故事

德云社牌匾上的“德”字为何是错字 牌匾的故事让人动容

德云社牌匾上的“德”字为何是错字 牌匾的故事让人动容

郭德纲,德云社,个性,写错,牌匾,朱瞻基,马季,十字,书法家,形象,招牌,池子,董小宛,这个字,工作人员,书法,全聚德,历史,大明,康熙,康熙字典,异体,电视剧,艺术,行业,什么时候,冒辟疆,就没有,侯耀文,侯三爷

2010-08-17 #故事阅读

三八妇女节——祝谢家的女神们 节日快乐!

三八妇女节——祝谢家的女神们 节日快乐!

女人,谢家,谢道韫,才女,人生,三八妇女节,一生,丈夫,传奇,女神,婚姻,爱情,生活,拨开历史的迷雾,中谢,世界,世家,世家子弟,乌衣巷,亲人,品貌,双全,利刃,外孙,天下,旋律,摇篮,家庭,妇女节,心田

2016-04-25 #小故事

世说新语中谢家的重要人物有哪些

世说新语中谢家的重要人物有哪些

谢安,谢玄,谢尚,安石,谢太傅,谢公,文靖,王夫人,晋陵,胡儿,谢万,谢中郎,谢奉,谢夫人,谢奕,谢敷,谢居士,谢朗,谢灵运,谢道韫,谢镇西,阿万,太傅,名单,中郎,东阳,仁祖,弘道,安西,虎子

2014-09-06 #经典故事

谢家铺:开学第一课——默写家规家训 涵养良好家风

谢家铺:开学第一课——默写家规家训 涵养良好家风

家训,家规,学生,孩子,家风,好家风,子孝父,刘宏远,廖莉,干本,母慈,温夫,责编,将家,湖南日报,湖南,客户端,中学,世界观,全体,亲友,人生观,价值观,健康成长,友弟,始兴,同学,家庭,家道,少年

2015-03-13 #短篇故事

“春风化雨 教化育人”——牌匾背后有故事……

“春风化雨 教化育人”——牌匾背后有故事……

李某,改造,家人,民警,监狱,杨晖,瓮安,罪犯,亲情,信心,分餐,机会,社会,警官,判决,价值,关系,内心,心态,感觉,牌匾,来源,母亲,的哥,视频,教育,谈话,同改,失去了信心,心理测评

2016-12-15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