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抗疫先锋: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科王凌航 1天接诊200多名发热患者

时间:2011-02-10

最忙的时候,1天要接诊200多名发热患者

提示:本文共有 17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科发热门诊成了阻击疫情的第一道“关卡”。最忙的时候,1天要接诊200多名发热患者。2月29日,北京报告了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地坛医院发热门诊负责机场送达的有症状人员的集中筛查和收治,还没有“放松”过的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科主任王凌航,带着同事们再次进入繁忙状态。仅3月14日一天,发热门诊就筛查了200多人。

敏锐发现“第一例”患者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王凌航在办公室支了张折叠床,从此以后就坚守在医院里。“我们这里是抗击疫情的‘桥头堡’,必须守住!”

疫情早期,判断病例比较困难,尺度不易拿捏,过严可能漏掉病人,扩大范围收留太多疑似病例,医院的容量又不够。地坛医院筛查出来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让王凌航印象深刻。1月23日,正是北京宣布确诊了2例新冠肺炎病例的第四天,当天晚上,一位37岁的女患者带着6岁的孩子前来就诊。“我刚从武汉回来,没什么感觉,看到北京有确诊病例了,就想查查。”当班医生听到这些,立刻警觉起来,可这位女士没有任何症状,血象也正常,拿不准主意的当班医生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向王凌航汇报。听到刚从武汉回来,又敏锐地发现胸片“右下肺有淡淡的斑片状影”,王凌航果断拍板:按疑似病例收进病房。

这一宿,王凌航接了20多个电话,彻夜未眠,当值班医生无法诊断病人是否为疑似患者时,他会一一查看给出指导,而当晚收住院的3个疑似病例最终检测结果都是“阳性”。

参与制定“北京诊疗方案”

2月27日下午,望京社区送来一位韩国患者。这位患者发烧38.2摄氏度,甲型、乙型流感快速检测都是阴性,胸片、血象判断不像是新冠肺炎,新冠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这是医院接诊的第一个从韩国来的发热病例,又是社区排查送来的,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如果不是新冠肺炎,是什么原因发热?王凌航迅速做出判断:“不能走,先留观。”他决定让感染中心实验室进行21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这是一种一次可以检测21种/型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晚上10点半,再次为患者采集了鼻咽拭子标本;晚上11点45分,实验室回报检出甲型流感病毒H1N1。“补液,上帕拉米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精准的治疗使得这位患者第二天体温就恢复正常,社区工作人员悬着的心这才踏实下来。

100多篇文献、国家7版诊疗方案逐字逐句通读,深夜是他的学习时刻。“我常和年轻医生说,诊疗方案只是纲领,要学会自我思考,要一个病例一个病例地研究。”2月5日,他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征和应对》文章,对疾病谱、疾病特征、疾病分型等进行了阐述,文章发表一个星期就被引用3000多次;两周后,对比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其中许多观点不谋而合。申请课题,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通讯数篇,在国家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参与制定“北京方案”……坚持思考、学习、总结,这是他为战“疫”所做的准备,更是他能精确、高效判断病例的底气。

“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双慧眼”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科最多时一天要接诊200多个患者,在短短几分钟内要做到不漏诊一个,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感染病急诊科医生24小时三班值守,每天早上8点、下午4点、晚上12点的交班时间,王凌航都会准时出现,他是每一次交接会议的主持人,把文献中得到的启示进行交流、解读诊疗方案、为医生们提供诊断思路和工作策略……从1月27日开始,他还通过网络课堂为全国基层医生解读诊疗方案、在线答疑,其中一期在线课堂观看次数达到69万次。王凌航说:“我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双慧眼。”

带好感染病急诊队伍,做好每个临床病例的筛查,这副担子可不轻。“开始我们人手不够,大家都很辛苦,年纪最大的杨松大夫59岁了,都在上夜班。”人手不够时,王凌航还参加一线值班。这次疫情,北京地坛医院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开展病毒核酸检测的单位,实验室就设在感染病急诊科的感染中心P2+实验室内。从疫情一开始,因为预感到疫情有蔓延趋势,他就着手进行技术储备。2月6日,地坛医院取得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确认诊断权,至今已完成核酸检测4000多份。

作为科主任和传染病专家,王凌航的工作千头万绪,在健康科普宣传的“战场”上,在基层单位督导工作现场,在院内会诊、危重症患者查房讨论中,到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贾晓宏 通讯员 王燕

编辑:tf008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抗疫先锋: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科王凌航 1天接诊200多名发热患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牙齿感染英国治疗案例牙齿感染治疗GOSH为患病儿童提供世界前沿的牙科治疗

牙齿感染英国治疗案例牙齿感染治疗GOSH为患病儿童提供世界前沿的牙科治疗

牙科,儿童,梅森,萨拉,牙齿,疾病,顾问,医生,卡罗,儿科,小儿,小姐,牙医,英国,团队,医师,医疗,同事,患者,氟化物,蛀牙,颌面,牙痛,多学科,方法来,心内膜炎,奥蒙德,月定,外科医生,儿童医院

2020-08-24 #经典故事

地坛医院通过复审 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福音的培训基地

地坛医院通过复审 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福音的培训基地

肿瘤,地坛医院,培训基地,治疗技术,技术,患者,北京地坛医院,方面,专业,影像,肝癌,肝癌治疗,医院,局部,培训班,微波,设备,发展,培训,认证,医疗技术,卫健,和实,信心,作用,人才,人员,主任医师,北京市,前瞻

2024-01-31 #综合

北京地坛医院 隔离病房女护士占94%!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北京地坛医院 隔离病房女护士占94%!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患者,疫情,地坛医院,护士,一线,传染病,女护士,技能,肺炎,医护人员,防控,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市,全员,医院,工作,培训,循环,考核,张志云,防护技能,年龄,心理,疑似病例,病房,病情,隔离病房,在日常工作中,变化,祝福

2009-10-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北京地坛医院 隔离病房女护士占94%!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北京地坛医院 隔离病房女护士占94%!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患者,疫情,地坛医院,女护士,护士,一线,传染病,北京地坛医院,技能,隔离病房,北京市,肺炎,医护人员,防控,全员,发布会,医院,培训,工作,循环,考核,张志云,防护技能,年龄,心理,疑似病例,病房,病情,变化,在日常工作中

2020-04-26 #故事会

北京地坛医院 隔离病房女护士占94%!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北京地坛医院 隔离病房女护士占94%!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患者,疫情,地坛医院,女护士,护士,一线,传染病,北京地坛医院,技能,隔离病房,北京市,肺炎,医护人员,防控,全员,发布会,医院,培训,工作,循环,考核,张志云,防护技能,年龄,心理,疑似病例,病房,病情,变化,在日常工作中

2020-05-12 #小故事

图片故事|疫情期间“步数最多”的人:每天往返地坛医院并不可怕

图片故事|疫情期间“步数最多”的人:每天往返地坛医院并不可怕

郭宁,地坛医院,工作,医院,区域,医生,时候,步数,疫情,孙河,北京青年,京东,体温,坚守岗位,同事,口罩,大部分,小区,消毒水,生活用品,过程,办公,快递车,报记者,新型冠状病毒,胡克,医护人员,在转,不一样,北京大街

2009-06-08 #故事阅读

研究称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铺平道路

研究称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铺平道路

研究,斑块,大脑,炎症,免疫系统,蛋白,凯特琳,斯隆,癌症中心,病毒,水平,痴呆症,类型,神经,身体,免疫反应,淀粉样,淀粉样蛋白,细菌感染,研究人员,联系起来,李月,代表,免疫,作用,发性,基础,学家,整体,患者

2015-08-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从援鄂抗疫到抗洪防疫 一个感染病科医生的一线故事

从援鄂抗疫到抗洪防疫 一个感染病科医生的一线故事

患者,病人,医生,武汉,病情,情况,时刻,疫情,状态,战斗,检查,中国科大,省立医院,丈夫,手部,经历,责任,变化,工作,副主任医师,中安,何宏,华科,徐慧,王佳,在为,中安在线,和家,一夜之间,一线

2019-12-02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