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孔子如何对待社会变革|论语之重新解释

时间:2011-02-12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提示:本文共有 12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如何对待社会变革。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麻冕,缁布冠也。纯,丝也。俭,谓省约。缁布冠,以三十升布为之,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细密难成,不如用丝之省约。臣与君行礼,当拜于堂下。君辞之,乃升成拜。泰,骄慢也。程子曰:“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也。”

根据朱熹的解释,丝制成的帽子比麻制成的帽子工艺简单一些,所以,人们渐渐采用。至于价格是否便宜一些,朱熹没说。笔者认为,自古以来,丝绸都是比较昂贵的,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麻布比较便宜,是普通人家穿的主要衣物。对于普通人家来说,采用不采用某种新产品,主要考虑在于是不是便宜、省钱,而不是制作工艺是不是比原来简单。人们不可能因为制作工艺简单就选择造价昂贵的丝制品来取代造价低廉的麻制品。另外,孔子说的很明确,现在制作的帽子俭。俭是什么意思?俭的主要意思不在于制作工艺简单了,而在于制作的帽子造价低廉、省钱了。所以,笔者认为,朱熹把“纯”解释为“丝”并不合适。综合全章的意思,“纯”解释为“粗麻”更为合适。即原来制作帽子是用细麻,现在改用粗麻,价格上便宜了,又没有违反用麻制作帽子的初衷,人们纷纷使用这样的帽子。孔子也跟随大家的做法,戴粗麻制作的帽子。

下一句,集注解释为臣子对君主的行礼。拜,指古代的一种礼节。长跪、弯腰、垂首至地称为拜。至于周朝臣子对君主如何行礼,不必深究,只要知道孔子的意思是礼节要做到位,不能随意更改、省略就可以了。礼节要求臣子在君主听政的大堂外跪拜行礼,然后进入大堂再跪拜行礼。现在,众臣把在大堂外跪拜这一环节省去了,只在大堂上进行跪拜。孔子认为,众臣这样做,是傲慢的表现,是对君主的不尊敬。虽然大家都这样做,自己却不愿这样做,还是坚持按礼节的规定来执行。

大家戴帽子和行礼的变化代表了社会变革。孔子对两种社会变革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于经济方面的社会变革,即戴什么样的帽子,孔子采取了开放的态度,欣然接受。对于政治方面的变革,即行什么样的礼,孔子采取了保守的态度,断然拒绝。

礼是周朝的法律。众臣对待法律的态度,表明了众臣在遵守法律时采取了选择性守法的方式。即自己认为应该遵守的法律就遵守,自己认为不应该遵守的法律就不遵守。当然,法律不适应时代需要了,没有及时进行修改,是主要原因。但是,法律在没有进行修改之前,还是应该遵守,不应该选择性守法。

【笔者译】孔子说:“戴细麻制成的帽子,是礼仪的规定;现在人们都戴粗麻制成的帽子,比细麻制成的帽子节约不少,我愿意跟随大家的做法,戴粗麻制成的帽子。在君主听政的大堂外跪拜,然后再到大堂内跪拜,是礼仪的规定;现在人们都直接到大堂内跪拜,不按照礼仪的规定办,显得非常傲慢。虽然与大家的做法不一致,我仍然认为要按礼仪的规定办,先在大堂外跪拜。”

附:【李泽厚译】孔子说:“用麻来纺织帽子,这是礼制;今天用丝织,俭朴,我跟随大家。堂下作揖,这是礼制;今天改在堂上,傲慢,虽然违反大家,我还是坚持堂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孔子如何对待社会变革|论语之重新解释”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我们如何对待父母才能被称为“孝”?《论语》中孔子这样说

我们如何对待父母才能被称为“孝”?《论语》中孔子这样说

父母,孔子,礼节,子曰,子女,孝敬父母,内心,敬意,行为,孟懿子,孟孙,樊迟,什么是,孔子说,愉色,方面,疾病,孟武伯,孝顺父母,这样的人,儿子,大儿子,意思,态度,赡养父母,不高兴,不要让,对父母,现代社会,许多人

2011-06-20 #故事阅读

孔子教我们如何对待学习?除了有决心 我们还应有这样的需要

孔子教我们如何对待学习?除了有决心 我们还应有这样的需要

孔子,齐景公,学问,新知识,子贡,态度,泰山,告诉他,就是因为,论语,人学,圣人,时候,我的老师,做学问,东西,事情,名言,才能,知识,用处,社会,老师,脸色,贤人,辈子,启迪,娱乐,都知道,一件事情

2015-06-21 #长篇故事

以德报怨真的正确吗?孔子用一句话告诉你 如何对待小人!

以德报怨真的正确吗?孔子用一句话告诉你 如何对待小人!

以德报怨,孔子,孔圣,小人,孔师,这句话,心态,所得,论语,不赞同,自然是,好的,人心,下场,人们,古圣,千百年来,大伙,坏人,好人,当面,意思,恩情,态度,心灵,标准,笑容,经典,精准,答案

2018-09-18 #经典故事

圣人不是天生的|论语之重新解释

圣人不是天生的|论语之重新解释

圣人,孔子,才能,太宰,子贡,这么多,人们,标准,社会地位,君子,包装,宗教,弟子,技术,笔者,有神论,说法,就不用,应该有,生活技能,学会了,多才多艺,于子贡,太宰知,子贡曰,孔夫,李泽厚,不一样,交通通讯,改变自己

2013-04-18 #经典故事

论孔子如何对待过错

论孔子如何对待过错

孔子,错误,过错,朋友,君子,天命,仁德,事情,结果,个人,才能,孔子说,改正错误,学问,小人,德性,爱人,这句话,信实,外界,态度,智慧,缺点,友谅,斯知仁,什么是,做朋友,无法改变,是不能,来衡量

2020-05-26 #长篇故事

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的可贵|论语之重新解释

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的可贵|论语之重新解释

子路,孔子,精神,穿着,人与人之间,笔者,富人,棉袍,皮衣,等级,耻辱,子曰,卫风,何用不臧,孔子说,一生,诗经,诗句,谁也不,还不够,衣狐,朱熹,富贵,李泽厚,以美,主导,下子,事情,仅仅如此,何足

2016-02-28 #长篇故事

拙读《论语》第四百一十四篇:如何对待别人的建议和主张

拙读《论语》第四百一十四篇:如何对待别人的建议和主张

以言举人,主张,孔子,个人,君子,建议,事物,客观,不以人废言,说的是,译文,思路,看法,立场,言语,更不能,这个人,子曰,好的,好印象,原文,主流,为人处世,习惯,印象,善恶,好话,才能,态度,意识

2016-01-29 #故事会

有时候 傻一点反而更好 老实人吃点亏没什么 吃亏是福|论语之重新解释

有时候 傻一点反而更好 老实人吃点亏没什么 吃亏是福|论语之重新解释

仁者,做一个,聪明的人,道光,李泽厚,智者,笔者,爱的人,先生,不畏惧,不惑,皇帝,聪明人,大爱,李先生,道光皇帝,一般人,假象,勇者,大臣,正面,时期,知识,缺失,邪恶势力,仁者不忧,不一定,不担忧,什么事,可以用来

2012-09-10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