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上海博物馆赴法举行“中国芳香:古代中国的香文化”展

时间:2011-02-17

本次展览首次聚焦于中国香文化,观众将有机会理解和探索来自古代中国的独特芳香

提示:本文共有 20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巴黎当地时间3月8日18点,由上海博物馆与法国巴黎池努奇博物馆共同策划与主办的“中国芳香:古代中国的香文化”展在巴黎开幕。本次展览首次聚焦于中国香文化,观众将有机会理解和探索来自古代中国的独特芳香。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内伴随展览板块而变化的香味装置,还将为观众带来多重感官之旅。

香对于古代中国而言,既取其芳香之味,亦有礼教之用,更是与上苍神灵的沟通之物。本次展览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展开,通过上海博物馆的91件(组)陶瓷、绘画、青铜等展品和巴黎池努奇博物馆的19件亚洲艺术收藏,110余件精美的古代艺术品,全面展示自战国时代至清代末期的中国人如何用香与品香,香如何融入皇室、庙宇和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

展览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展品是战国时期的络纹熏,据考证应是一种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熏笼,该器由镂空花纹的络带纹组成,纹饰规整,在使用时也会蒙有细绢类的丝织品。早在汉代,熏香就已经在贵族阶层中广泛流行,出现了专门用于熏香的熏炉,以及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用来为衣服、被褥熏香的“熏笼”。唐以后,熏笼的使用更为盛行,唐代诗人白居易《后宫词》就有“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的诗句。

在汉唐时期,香文化从祭祀仪式中逐渐成形,随后与道教和佛教产生密切联系。从大量存世的香具中,可以发现自汉代开始,中国人的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焚香,香具在明器中也占有重要位置。上博馆藏的汉代凤踏龟座博山炉以传说中的仙山为形态,炉柱为展翅的凤鸟,凤首高仰用喙部托住炉底,下踏一昂首的仙龟,是为汉代人神仙思想的真实写照。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华大地的佛教也将香视为一种重要供养,推动着丝绸之路上香料贸易的发展,在此板块所展示的绘画及佛像中均可发现香在仪式中的重要作用。

宋代文人文化的兴盛也催化着香文化的发展。香被宋代文人视为灵感之源,他们不仅以诗文咏香,更发挥聪明才智,打造出各式各样的香具。尤其是此板块中展示的瓷质香具,堪称文人优雅生活的极致产物。上海青浦任仁发墓出土的南宋官窑兽耳炉,样式仿照商周青铜器 “彝”。“彝”在商周时期一般作为礼器和酒器,但是在宋代,这类仿“彝”的瓷器通常被当作香炉使用,在宋代的绘画中也经常能够看到文人书桌上放置这种香炉。

自汉代以来,香在宗教与世俗场合都被广泛运用,无论男女都乐于香事。到了明代,则是全民皆用香,明人遗留下大量陶瓷、金银、漆器、玉器香具,香与琴棋书画一样不可或缺,成为了明人重要的生活艺术。在此板块的绘画中,陈洪绶、仇英等名家用画笔描绘出闺阁、僧道、文人的用香情景。中国古代,人们喜用熏笼熏衣物,令衣物的余香数日不散。陈洪绶的《斜倚熏笼图》堪称明代生活用香的经典之作:美丽的女子斜身倚靠熏笼,裙裾招展,熏笼下放置一鸳鸯形香炉。

而到了清代,香料被皇室视为重要的库藏物资,景德镇官窑为皇室制造了大量姿态各异、材质多样的香具。在这个板块,我们将看到皇宫内廷珍贵的香具收藏。清代造办处制透雕鎏金炉,盖顶饰伫立一狮子,作戏球状,盖面隆起为镂空的缠枝花纹。这件器物同时运用了错金和鎏金两大工艺,器表经过特殊处理呈现三种不同的颜色。盖底部有款识“造办处制”,乃是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负责铸造的器物,专供内廷和皇家使用。

在这一时期,线香也得到广泛应用,并相应诞生了香插、香筒、香盘等物。成形于宋代的香几则成为居家用香的专用家具,展出的这件清代鸡翅木香几,式样在清代中期以后非常流行,造型、线条含蓄而内敛,具有苏作家具的显著特征,取材鸡翅木,不求贵重,而以工巧取胜,格调清新雅致,适合居家陈设。

对于法国观众而言,古代中国的香文化无疑是遥远而神秘的。上海博物馆杨志刚认为,“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宗教用途到文人雅士的生活艺术,香经常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催化剂。以制造香水驰名的法国人同样将‘香’视为生活乐趣与享受,这与古代中国人对香气的喜好不谋而合。因此,本展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充分表达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动性。”

法国巴黎池努奇博物馆为巴黎博物馆联盟成员,是较早与上海博物馆进行合作的欧洲博物馆之一。此次展览也是继1998年两馆青铜器交流展、2013年“海上画派”展之后,上海博物馆与池努奇博物馆的再度合作。巴黎池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Eric Lefebvre)表示,“在巴黎池努奇博物馆中,也藏有一批精美的中国古代香具,香具与绘画、书法作品的结合,将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透过这些传世的艺术品,法国和欧洲的观众将感受到中国香文化的悠长魅力所在,欣赏到古代中国工匠在青铜、漆器、竹刻上的精湛造诣。”

据了解,本次展览还荣幸邀请到迪奥香水首席调香师佛朗索瓦徳马奇(Francois Demanchy),他和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亚洲文化专家佛雷德里克奥布林格(Frederic Obringer)对中国古代香方进行了深入研究,用法国工艺重现了六味熏衣香、定州公库印香、玉华香和香发粉四款中国古代香味,为展览独家调制了香氛配方。通过展厅内的互动装置,观众可以在观看展览的同时,品味法国香水大师手中的“中国香”,感受一场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之旅。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上海博物馆赴法举行“中国芳香:古代中国的香文化”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艺术珍品展”在克里姆林宫举行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艺术珍品展”在克里姆林宫举行

上海博物馆,展览,俄罗斯,博物馆,图片,版块,克里姆林宫,中俄,牡丹,文化,文人,造型,天风,中国古代,文物,珍品,艺术,青花,徐渭,石图,花缠枝,雨琴,黄花梨,牡丹纹,荔枝纹,故宫博物院,上海,上海地区,中国,书房

2013-06-14 #短篇故事

中国芳香:古代中国的香文化展在巴黎举行

中国芳香:古代中国的香文化展在巴黎举行

张曼,赛努奇,中国,芳香,博物馆,巴黎市,古代中国,亚洲艺术,新华社记者,香文化,在法国,参观者,展品,文化,来宾,陶瓷,青铜,对公,中国古代,沉香木雕,香荷包

2014-07-17 #短篇故事

上博带着“中国芳香”到法国 百余文物呈现古代香文化

上博带着“中国芳香”到法国 百余文物呈现古代香文化

努奇,展览,熏笼,上海博物馆,博物馆,巴黎,绘画,观众,香文化,古代中国,板块,中国古代,造办处,展厅,法国,皇室,艺术品,鎏金,香炉,陈洪绶,成形,文人,法国巴黎,熏香,透雕,青铜,任仁发,龙涎香,仪式中,香之味

2017-05-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书声》走进上海博物馆:如何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书声》走进上海博物馆:如何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博物馆,展览,大展,杨志刚,董其昌,书声,文物,文化,八大山人,嘉宾,大克鼎,大盂鼎,艺术,馆长,对话,大讲堂,学术,江南,环节,潘裕,中国故事,书画艺术,博物馆,后人,时刻,父亲,瓷器,系统,观众,检测

2020-06-08 #长篇故事

在上海博物馆里感受中国书画的魅力 触摸唐伯虎笔下的真实的秋香

在上海博物馆里感受中国书画的魅力 触摸唐伯虎笔下的真实的秋香

唐寅,唐伯虎,画家,博物馆,时候,人生,精神,秋风纨扇图,中国,一角,形象,炎凉,生命,画作,纨扇,周星驰,上海博物馆,内心,女孩,意象,气息,精品,秋风,一幅画,三笑,都会,上海,世情,书画,北京

2020-08-17 #故事会

夜游上海:14座博物馆与它们“镇馆之宝”的故事

夜游上海:14座博物馆与它们“镇馆之宝”的故事

上海,博物馆,文物,孙中山,中国,镇馆之宝,邹韬奋,童涵春堂,是一座,作品,功能区,建筑,琉璃,藏品,荷花池,宋庆龄,闻道园,中国队,人们,世博会,先生,发展史,场景,展品,故事,旅行箱,水晶宫,毛笔,电报机,电报

2017-09-11 #长篇故事

追逐东方电影梦!逛上海电影博物馆 品电影在上海生根发芽的故事

追逐东方电影梦!逛上海电影博物馆 品电影在上海生根发芽的故事

电影,博物馆,上海,展区,上海电影,中国电影,电影博物馆,历史,梦幻,奖杯,谢晋,电影公司,电影人,三楼,还可以,主题,动画,发祥地,大师,展厅,年代,故事,藏品,艺术家,长河,现代化,三十年代,上影厂,亲身体验,拍摄场景

2009-10-24 #故事阅读

上海历史博物馆有历史 同样有故事

上海历史博物馆有历史 同样有故事

...市委,外滩建筑群,学术报告厅,礼查饭店,现代博物馆,书馆,中国馆

2020-06-09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