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玄武门之变:究竟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还是无奈之举?

时间:2011-03-06

面对继承人太子的压力,李世民焦虑之急,最终决定用最简单的方法来了结让人头痛的这件事,同时这也是自己能够在政治地位上立足脚跟的最后一次机会

提示:本文共有 21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长安的街道在那时看起来非常平静祥和,而实际上暗示着杀气。面对继承人太子的压力,李世民焦虑之急,最终决定用最简单的方法来了结让人头痛的这件事,同时这也是自己能够在政治地位上立足脚跟的最后一次机会。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太子和秦王一直在明争暗斗,争夺着权力与地位,野心勃勃。那么李世民具体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画像

太子、齐王对李世民或许已无手足之情

唐朝扩展的大片国土,多亏了李世民。从晋阳开始,李世民的主角光环就开始闪亮,同时也是国家的军事得力前锋。在武功和才华方面,太子和齐王明显很吃力。随着李世民的才华越来越显露,李建成就开始眼红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齐王深知自己比不过对方,于是找了靠山,太子,预谋如何击败李世民。

业界人士认为:“这样类似的事件只是一个机遇的巧合,或许本就该如此发展下去。”

秦王李世民本身就争强好胜,其实早就有夺取继承位子的想法,但是每次都与机会擦肩而过,反而机缘巧合地失去了李渊的信任,被革取了军权。于是安排了一场暗杀行动。

历史上玄武门事件图示

实际上,秦琼就在玄武门外守着,没有进去。原因是李世民知道自己这边如果失败了,就还有挽回的机会。有人认为李建成故意想要干掉李世民,一件事情的原委跟个人实力有很大关系,李世民的决定很大程度上跟李建成没有关系。李世民在战场经历磨难,区区一匹马,又能奈他何。李世民驯服了马,李世民说:“彼欲杀,生死有命,伤不及乎!”可以看出李建成对李世民早就心怀不轨。

武德年间,突厥前来,李渊慌了手脚,为了抵御敌方,厚脸皮请求李世民的帮助。这时候李渊不放心,派李元吉跟踪他。李世民对此心里很不舒服,但是还有一个原因让他不得不同意。当时唐朝兵力不足,士气也比较萎靡。唯一取胜的机会时刻,李元吉却说:“我们可见突厥的强大,不可能轻易取胜,如果失败了,那就得不偿失了。”李元吉是故意要让李世民难堪的,他拒绝提供帮助。无奈之举,李世民只能派人去突厥谈判,风险巨大。

昆明池的阴谋令李世民放弃了心中最后的羁绊

史料记载“太子语齐王曰:汝获秦王兵力,得数万之兵,吾与之于昆明池,使之受困,不无不信。”

武德九年,突厥又来打击唐朝,兵力达到几万人,乌城陷入困境。李建成决定让李元吉出去迎战。李建成的目的是直接杀害李世民。在他们预谋这件事时,还邀请李世民给李元吉提前祝贺送行,好在军帐里杀掉李世民。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画像

本来李世民还没有察觉这个邪恶的阴谋的,但拥有好运的李世民得道者助,一位过路人秘密告诉了他。兄弟之情是难舍难分的亲情,李世民犹豫之际,欲望和时机都在提醒着他,如果不动手,就会被别人杀。最后李世民只能放下难舍难分的亲情,选择权利的归属。史上军事能力突出的君主,非李世民莫属。面对太子的压迫,李世民并非没有决绝。

学者评价道:“如果我们没有站在历史这个角度去看待这次玄武门之变,我们对它任何的个人臆断都会伤害那些无辜的人。”

李世民了解昆明池阴谋之后,于是秦王府中的宦官们蠢蠢欲动,劝说李世民先除掉李建成再说,李世民却说:“骨肉之间相杀,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一帮人稀稀拉拉说着此事,但秦王的态度一直很坚定。那么是什么让他改变主意了呢?我们都知道,古人遇到无法做出决定的事情之时,会去占卜,让上天来告诉他解决方法。碰巧把占卜的结果拿出来的时候,张公瑾走过来,直接要他行动,这也就让李世民最后做出了决定,采取行动。李世民暗中让房玄龄等人来见他。他们是秦王的高级谋划大臣,房玄龄说:“皇帝不让我们听从你的指令,我们不敢轻易行动。”李世民大怒,传达尉迟:“你去把他们找来,他们不来,就直接不留活命。”

玄武门之变平面示意图

房玄龄等人不是不敢,而是在试探李世民,或许了解实情后,同意前往秦王府。如果李世民当时还在犹犹豫豫,恐怕事情还要更加复杂得多,为何房玄龄不来这件事,会让他那么生气?这说明李世民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心里有了选择,就想要去实践。这一时刻也终于来临,李世民拉开弓弦之际,一箭射得干脆利索,在击中李建成的那一瞬间,李世民心里的滋味是什么?是高兴还是难过?或许李世民早已想要杀掉他,或许他早已想好了对策,或许他没有表面那么纠结。但这一切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心理过程有很长的历程。兄弟之情真的弥足珍贵,在内心也是非常不愿意的,在李建成死掉的最后一刻,李世民还是有点错愕。不知所措的他,不巧刚好被树枝挂住摔倒了。如此强悍的李世民,现在却被一根树枝难住了。

唐朝第四次玄武门之变

总结

总归是一个至高位子的争夺导致一次权力变革,一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紧紧牵连在一起。李世民不仅仅是个好君主,还心地善良。历史评论时,或者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是李世民对于历史的贡献,我们都是有目共睹,不能因为一次事件的性质而否定他的全部。虽说他有不好之处,但是在权力面前,谁都要做个决定,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所以李世民的无奈之举最终还是成就了他自己,可以说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不这样做,那么结局就不是这样,而现实却告诉我们,这样做了之后确实比没做要好,事实完美地论证了它的结果。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一卷》《唐朝历史》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金张许史记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侵权必究!欢迎评论分享转发关注,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玄武门之变:究竟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还是无奈之举?”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玄武门之变是无奈之举还是另有图谋 李渊间接成了帮凶

玄武门之变是无奈之举还是另有图谋 李渊间接成了帮凶

李世民,李建成,李渊,玄武门之变,李元吉,秦王,情况,太子,后宫,圈套,无奈,太白金星,帝王,幕僚,玄武门,结论,霍乱,就这样,最是无情,这一年,成王败寇,尉迟恭,次大,太史,一直以来,三兄弟,简介,东西,习惯,地方

2019-02-25 #故事会

玄武门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玄武门之变的过程

玄武门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玄武门之变的过程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元吉,李建成,太子,玄武门,尉迟恭,历史,李建,李渊,部下,成和,秦王,长子,设计,侯君集,唐高祖,唐国公,屈居李,得多,王世充,窦建德,长孙无忌,马迎,北宫门,后李,上风,世民,事件,临湖

2020-04-27 #短篇故事

究竟是谁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究竟是谁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李渊,李世民,晋阳,起兵,李建成,史书,太子,高祖,次子,集团,历史,孩子,时候,洛阳,皇位,隋唐演义,长安,长子,争议,开国皇帝,会造成,脱不了干系,刘文静,李家兄弟,李渊才,玄武门之变,隋文帝,隋炀帝,下高,个人

2008-03-16 #故事会

春秋第二霸的晋文公曾许诺退避三舍 究竟是随口一说还是蓄谋已久

春秋第二霸的晋文公曾许诺退避三舍 究竟是随口一说还是蓄谋已久

晋文公,退避三舍,晋国,楚国,楚成王,粮草,军队,时候,晋军,都会,人情,大获全胜,才能,春秋时期,距离,车站,中舍,楚与晋,王许,在心里,冲上,天为,运来,公子,中原地区,不费吹灰之力,事件,伪装,先锋,兵法

2011-09-11 #故事阅读

甘肃发现一碑文 揭开李世民真正面目:玄武门之变其实蓄谋已久

甘肃发现一碑文 揭开李世民真正面目:玄武门之变其实蓄谋已久

李世民,李建成,实录,李建,李渊,旧唐书,禁军,李元吉,玄武门,皇帝,玄武门之变,曾国藩,这本书,史书,史官,智慧,智囊全集,历史,文本,太子,中出,成和,事情,北门,墓碑,建议,时候,皇城,笔者,古今之

2019-12-20 #故事会

甘肃出土一碑文 揭露李世民本来面目:玄武门之变蓄谋已久!

甘肃出土一碑文 揭露李世民本来面目:玄武门之变蓄谋已久!

李世民,李建成,玄武门,太子,史书,史官,方面,皇位,李渊,皇帝,李建,玄武门之变,功绩,大权,威望,武力,智慧,贞观之治,他杀,开国皇帝,并不像,王侯将相,唐太宗李世民,才让,上唐,军国大事,发现了,大唐盛世,成一,河西地区

2010-07-23 #小故事

尧舜禹首创的“禅让遗风” 背后究竟是高风亮节还是阴谋鬼蜮?

尧舜禹首创的“禅让遗风” 背后究竟是高风亮节还是阴谋鬼蜮?

禅让制,儒家,尧舜禹,大禹,尧舜,传位,丹朱,史记,竹书纪年,儿子,历史,王位,帝位,时代,时候,权力,于平阳,究竟是,家天下,有记,五帝,内容,史书,后人,后世,品行,大臣,贤能,战争,教材

2011-03-28 #故事阅读

应龙和女魃的凄美爱情 究竟是爱情 还是阴谋?

应龙和女魃的凄美爱情 究竟是爱情 还是阴谋?

少年,应龙,盘古,玲珑山,姑娘,阴谋,战神,天地,天帝,神女,不过是,最痛苦,有人说,知过了,迷路了,人世间,事情,下界,名唤,八抬大轿,先天,凡人,右脑,原来如此,功名利禄,大神,因果,回合,圣人,大山

2014-04-30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