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福建警察故事:蔡荣泉——痕迹检验界的一股“潮流”

时间:2011-03-17

其中用到的环形灯、外置闪光灯等,都是当下常见的拍摄工具,看似与痕迹取证毫不相关,但在蔡荣泉手中却掀起了一波新潮流

提示:本文共有 24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肤色”暗淡要涂显色“底妆”

“肤质”干燥要补水加湿

光线不够要提高亮度

特殊情况还要用上滤镜…

这是在给女孩化妆拍照?不,这是采集痕迹物证的场景。其中用到的环形灯、外置闪光灯等,都是当下常见的拍摄工具,看似与痕迹取证毫不相关,但在蔡荣泉手中却掀起了一波新“潮流”。

人物名片

蔡荣泉,厦门市湖里刑侦大队技术科科长。他专研摄影技术、摸索提取技术等,捣鼓出了各类新潮的取证提取模式。但他最“潮”的当属应对新型违法犯罪,创建网络勘查实验室,将现场勘查的范围延伸到虚拟网络。实验室投用后,蔡荣泉带头为近千余起个案、系列案件检验了3000份检材,为案件审讯提供了有力证据。

爬6米高拍下关键痕迹

在20世纪90年代,技术民警的装备较为简单。“一把刷子刷天下,一台相机拍全套”,是现场勘查的常态。蔡荣泉是摄影爱好者,为了更好地取证痕迹物证,他研究了许多痕迹拍摄技巧。

在科室中,蔡荣泉的现场勘查背包是最重的:除了装有磁性粉、刷子等常用勘查工具外,还装着外置闪光灯、引闪器、环形灯等各类拍摄器材,甚至还有补水仪等化妆用品。

“痕迹取证的过程,就像给女孩化妆拍摄。”

蔡荣泉说,首先要根据痕迹客体,研究痕迹形态特征,并选择合适“妆容”,不清晰的痕迹要用荧光喷雾打一层显色“底妆”,太干燥则要用补水仪补水加湿。拍照时,有的痕迹需要环形灯聚拢光线,有的要用外置闪光灯提高亮度,特殊情况还要加上各式滤镜。这些研究成果,是蔡荣泉玩转摄影器材、学习最新痕检技术的过程中总结出的。

蔡荣泉在现场勘查取证

此前,一家首饰店被盗,店铺二楼外的顶层玻璃破损。蔡荣泉猜测,嫌疑人可能在上面留下了痕迹。他爬上近6米高的顶层玻璃,在玻璃边缘处找到一个重要痕迹。蔡荣泉表示,想要拍摄透明玻璃上的痕迹,传统方法是借助其他介质,但这样可能会影响痕迹更深层的检测效果。于是,他想到利用环形灯聚光,成功完成取证。

蔡荣泉在现场勘查取证

除了自己摸索外,蔡荣泉还带动团队一起研究,在技术科推动了每日“随手拍”活动。技术员把拍摄的照片发在群里,大家根据摄影角度、光线选择等评价照片效果,在提升痕迹拍摄能力的同时,也增加团队凝聚力。

“破烂堆”里“掏”出证据

蔡荣泉的背包里不仅有物证袋

还有4个超大塑料袋

每次从勘查现场返回

这些塑料袋总是满的

袋子里,能掏出破杯子、废弃包装袋

甚至是从垃圾桶里翻出的纸巾

蔡荣泉笑称,他就像拾荒者。这些掏来的东西,在别人眼中可能一文不值,但在蔡荣泉眼中却是宝贝,因为其中很可能有关键物证。

有一次,蔡塘一出租屋内发生盗窃。出租屋内环境较为脏乱,零散物件多,现场还被翻得一团乱。蔡荣泉在现场勘查了好几个小时,临走前带走了四五袋物证:食品包装袋、月饼盒,就连旧袜子包装袋都没落下。屋主对此不以为然:“这些东西能有什么用?”但正是在包装袋上,蔡荣泉检测出了一个痕迹,对比匹配了嫌疑人。

现场勘查也是个“良心活”

勘查成效除了依靠技术

更要耐心细致,翻垃圾桶是必要程序

垃圾桶里的垃圾,他要逐个检查,且拍照取证,就连揉成一团的纸巾也不能放过,打开来看一看、闻一闻,甚至还要带回去做检测。

在一起盗砸车窗案件中,蔡荣泉对车辆勘查后没有得到有效信息。再次勘查时,他在车门的脚踏板上发现一口痰。“脚踏板靠近墙壁,不可能是过路人吐的,也不是车主吐的,很可能与嫌疑人有关。”忍着恶心,蔡荣泉提取了痰渍,果然锁定了嫌疑人。

作为技术民警

现场勘查时还要有责任感

工作中常会遇到“乌龙”案件

因此必须沉下心排查

有一次,一名男子报警称自己睡觉时被溜门盗窃,手表被盗了。蔡荣泉勘查现场后,未发现外人进入的痕迹,不像被盗。但男子坚称,手表不见了。为了帮男子找到手表,蔡荣泉询问其生活习惯,了解到男子习惯把手表放在枕边,但床铺周围并未找到。最终,把整张床掀起后,蔡荣泉发现,手表被老鼠叼进了老鼠洞,表带还露在外面。

创建网络勘查实验室

时代在发展

警务工作也在变革

从传统的现场勘查到虚拟的网络勘查

蔡荣泉走进了新潮领域

蔡荣泉将侦查战场延伸到了网络世界,专攻电子数据取证。“我本来就对电脑、手机感兴趣,喜欢钻研新潮技术。”蔡荣泉说道。

2016年,蔡荣泉带头组建了网络勘查实验室,将电子数据取证做深做强。他带头提取、梳理了容量约15T的固定嫌疑人电子犯罪数据,为非接触性案件侦查、审讯提供有力证据。

去年,湖里警方捣毁了一个以公司化运作的诈骗团伙,团伙成员达几十人,每个人手上最多有40多部手机。这仅靠技术员完成电子数据取证是非常困难的。

蔡荣泉主导当天的取证工作,他根据前期掌握的案件特点,制定详细的现场取证流程,并对参与行动的侦查员进行电子取证方面的培训。在短短的7个小时内,初步完成对现场60余台电脑、近200部手机的固定、提取,还原嫌疑人诈骗实情的过程。最终,警方抓获嫌疑人20名,确认了受害者50余名,涉案金额达100多万元。

说起网络勘查实验室的创建过程,蔡荣泉发出了感叹,“实验室的创建,绝非一朝一夕,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

作为实验室的中流砥柱,蔡荣泉的技术从何而来,答案就两个字:自学。

他的新潮技术,都是通过自学而来。例如,想要获取嫌疑人手机里的电子数据证据,首先要解开锁屏密码,而嫌疑人不肯说出密码的情况常有。“我只能从网上找方法,一种一种尝试。”蔡荣泉先在自己和家人的手机上反复尝试,成功了才运用到嫌疑人手机上。

为了做好电子数据取证,光是数据提取工具,蔡荣泉就研究了上百种。数据中有不少隐藏或破损的文件,他要通过工具将其一一找到并修复,找到的关键证据后,还要检测辨别其真伪。久而久之,他甚至掌握了一定的手机维修技术,用来修理嫌疑人损坏的手机。

曾在一起案件中,嫌疑人电脑中的数据经过多渠道加密,而这些加密技术是蔡荣泉从未接触过的。他放弃了“五一”假期,和技术民警在这台电脑花费了30多个小时,一次次尝试,最终提取到658G的电子数据,并从中找到了证据。

从一个门外汉,到技术强人,蔡荣泉的技能得到了认可。近年来,他在《海峡科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5篇论文入选首届全国电子物证论坛征文。他还受邀参加全国电子物证培训班和反舞弊调查技术高级研修班,进行经验交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福建警察故事:蔡荣泉——痕迹检验界的一股“潮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痕迹检验鉴定师李雪松:从警23年独创“魔术”指纹现形

痕迹检验鉴定师李雪松:从警23年独创“魔术”指纹现形

李雪松,痕迹,冷熏,方法,痕迹检验,研究,试剂,蓬江,物证,分局,实验室,技术,血手印,鉴定,刑事技术,痕迹鉴定,专利,专业,公安局,全国,兴趣,案发现场,江门市,实验,工作,张爱国,李雪,广东警官学院,信封,专家

2008-10-28 #故事阅读

福建警察故事:吴锦新——山城交警“百事通”

福建警察故事:吴锦新——山城交警“百事通”

吴锦,先进个人,工作,柘荣,执勤,交通安全,柘荣县,路面,部分,交警,全县,受害方,宁德市,群众,民警,行动,交通违法,个人,交通,公安局,全市,政府,时间,百事通,福建省,行为,鸳鸯,新和,查纠,思想工作

2010-11-17 #故事阅读

福建警察故事:李升——守卫民安的全能特警

福建警察故事:李升——守卫民安的全能特警

队员,巡特警,教官,实战,男子,大队,妻子,工作,训练,警务,蕉城,救援,休息时间,全市,学员,孩子,警营,警情,培训,轻生,中队长,一面,生涯,初心,分局,宁德市,围墙,教学,案发现场,群众

2015-07-09 #小故事

福建警察故事:吴振明——官台山下的守护者

福建警察故事:吴振明——官台山下的守护者

大安,派出所,吴振,群众,工作,警务,台山,老人,负责人,誓言,初心,大安乡,寿宁县,民警,血样,建设,2人,践行,公安工作,个人,全所,基层,县局,基础,实战,教官,族谱,电子,福建省,组织

2017-03-08 #故事大全

福建警察故事:宁德巡特警支队——“警营天团”养成记

福建警察故事:宁德巡特警支队——“警营天团”养成记

沈建军,实战,巡特警,特警,巡特警支队,内勤,公安部,宁德市,支队,教官,张巧,一线,公安局,宁德,警营,警务,问题,工作,犯罪嫌疑人,新时代,特警支队,三等功,个人,信息,外勤,嫌疑人,教学,福建省,民警,理念

2011-05-04 #短篇故事

福建警察故事:陈伟华——窗口警花别样红

福建警察故事:陈伟华——窗口警花别样红

陈伟华,黄某,女子,陈伟,出入境,孩子,护照,申请人,群众,服务,出入境管理,古田县,工作,业务,人员,刚性,古田,大队,情绪,辖区,微笑,为群众,中国警察,我拿什么,行政服务中心,国门,中文,俄罗斯,原则,小伙子

2014-02-17 #经典故事

福建警察故事:曾凡洋——军装到警服 初心未改

福建警察故事:曾凡洋——军装到警服 初心未改

大队,训练,女子,父母,队员,树枝,冲锋舟,巡特警,情况,技能,村民,河流,警务,部队,处突,犯罪嫌疑人,军装,初心,呼救声,参军入伍,实战,小岛,退伍军人,民房,游去,经验,群众,应急,军旅生活,冲锋陷阵

2019-04-09 #故事阅读

福建警察故事:王丹桃——警界“萌新”的蜕变路

福建警察故事:王丹桃——警界“萌新”的蜕变路

王丹,甘棠派出所,民警,辖区,南大门,交通,屏南,工作,甘棠,第一时间,一面,事故,交通事故,压力,台风,屏南县,才能,警车,货车,于心,中依,和公,多来,将心,玛莉亚,福鼎籍,上海铁路公安局,上海铁路公安处,东站派出所,下甘

2019-08-2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