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探春理家 赵姨娘为钱吵闹 李纨好意相劝却激化矛盾 这是为何

时间:2011-03-20

在红楼梦里,大嫂子李纨就是个不太会劝人的人

提示:本文共有 20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劝人是一门学问,会劝人的人,站的立场正,不仅能平息争端,还能化干戈为玉帛;不会劝人的人,把握不好分寸,立场有偏,不仅会劝得跟火上浇油似的,还容易得罪人。在《红楼梦》里,大嫂子李纨就是个不太会劝人的人。

探春李纨理家那次,赵姨娘来为兄弟赵国基讨要丧葬银子,和探春起了冲突,李纨想劝赵姨娘,不承想因为没站好立场,没把握好分寸,反而成了火上浇油,让探春更加生气。

探春一心要按规矩来,还把自己这么安排赵国基丧葬银子的理由讲得清清楚楚,把账本翻给赵姨娘看,念给她听。向赵姨娘讲明:“这是祖宗手里的旧规矩,人人都要依着来的,我不能改。这些事情都是按着规矩办,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情。”

从探春这番话里,可以想见,探春对于这件事的办事原则就是依照规矩秉公处理,而且为了说服赵姨娘,她把账本翻给她看,念给她听,又告诉她这件事情不是什么争大争小、有脸没脸的事。

然而,赵姨娘却听话只听了一方面,忽略了另一方面,便说道:“太太疼你,你越发该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很显然,在赵姨娘的逻辑里,没有贾府里的规矩,只有需要被“拉扯(即提携和帮助、照顾,更多值钱财方面)”的这个诉求。

这时候,探春说:“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你们各人。哪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

在探春的逻辑里,是这样的:赵姨娘虽不是她名义上的母亲,但却是她的生母。对于这个生母,她心里是有的,也会愿意在力所能及之处照顾这位生母。但她觉得她不好拉扯这位生母和生母的兄弟。在她看来,如果赵姨娘和赵国基“出力得用”,自然会有主子认可他们,也愿意疼顾照看他们。如果一味需要被“拉扯”,那可见不上什么好人。

细想想,其实探春的想法很有道理,值得提倡。无论是贾府这么个庞大的家族,还是现在的职场,一个人但凡“出力得用”,能发挥自己的价值,自然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这时李纨在旁边,就劝说:“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她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

李纨的本意,是想劝赵姨娘,她当然不会劝探春,毕竟闹的人是赵姨娘。只是她的想法和探春不同,她的出发点是顺着赵姨娘的思路来的,她希望安慰到赵姨娘。但是问题是,赵姨娘的思路和探春的思路是完全逆着的,且不说谁对谁错,顺着赵姨娘的思路来,就意味着要逆着探春的思路了,探春必然不满。

探春忙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大嫂子相劝,但探春显然不给面子,直说“大嫂子也糊涂了”。

李纨说探春满心里想要拉扯赵姨娘,探春立刻否定。一来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在公开场所,她只认老爷太太,所以赵姨娘这个生母在她眼里必然是奴才;二来是想要说明,这种按规矩办的事,不存在拉扯不拉扯的,何况赵姨娘和兄弟赵国基是好是歹,你们都知道,与我无干。试想,如果身为大奶奶的李纨都说探春拉扯赵姨娘,底下婆子媳妇们听去了,怎么可能不言三语四呢?再要碰到几个别有用心的,张扬出去,探春可就不好做人了。

探春的话,也激怒了赵姨娘。

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这一席话,探春还没听完,就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否认赵国基不是她舅舅,庶出的身份,此刻已经刺痛了她的自尊。

探春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昔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每日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子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

这是李纨急的只管劝,赵姨娘只管还唠叨。李纨当然是为了探春和赵姨娘好,只可以她的立场是站在赵姨娘这边,她看不到探春的需求。探春想要的,不是让别人去澄清她心里眼里有赵姨娘和她兄弟,想要拉扯他们。探春需要的,可能是想要旁人告诉赵姨娘,赏银多或者少,只是祖宗的规矩,这种事讲不得什么有脸没脸,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这是个客观事实,只是赵姨娘无法认清这个客观事实,而是一味地将这件事和“利益”挂钩,而不是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此事。

所以说,要想合理地劝人,还是要站在公正的视角上,不偏不倚,而不是站在某一方的角度或立场上。李纨在劝说的过程中,犯的错就是只看到了赵姨娘的需求,站在了她的立场,但是忽略了探春的立场和诉求。所以,不仅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反而还激化了矛盾。

作者:红楼夜思。欢迎关注我的百家号:红楼夜思。从书里,看更广阔的人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探春理家 赵姨娘为钱吵闹 李纨好意相劝却激化矛盾 这是为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红楼梦故事55贾探春理家斗刁奴守旧制引起赵姨娘抱怨

红楼梦故事55贾探春理家斗刁奴守旧制引起赵姨娘抱怨

探春,赵姨娘,奴才,王熙凤,银子,李纨,立威,袭人,凤姐,奶奶,旧例,管家,吴新登,吴大妈,宝玉,王夫人,那宝钗,贾环,贾兰,赵国基,理事,好管家,女儿家,下人,三姑,下马威,事业,主子,事情,家务

2009-03-22 #长篇故事

《红楼梦》中探春为何憎恨赵姨娘 第五十五回给出答案!

《红楼梦》中探春为何憎恨赵姨娘 第五十五回给出答案!

赵姨娘,探春,姨娘,王熙凤,曹雪芹,女儿,丫鬟,时候,是非,事业,主子,人生,女性,情面,生下,吴新登,袭人,贾代善,贾琏,赵国基,在她,红楼梦,姑娘,答案,理家,羁绊,舅舅,定位,生活,她自己

2009-03-20 #小故事

红楼梦作者为什么最恨赵姨娘与李纨?与她们的原型有关!

红楼梦作者为什么最恨赵姨娘与李纨?与她们的原型有关!

李纨,赵姨娘,红楼梦,原著,作者,崇祯,生下,隐射,贾探春,贾府,个人,仇恨,大观园,荣国府,闪光点,怎么会,有多大,宝玉,李守中,李自成,薛蟠,诗翁,贾环,贾政,马道婆,一面,主子,人物,冰水,儿子

2013-05-03 #经典故事

贾探春5个主要故事情节

贾探春5个主要故事情节

贾探春,赵姨娘,凤姐,贾宝玉,大观园,舅舅,探春,宝玉,宝钗,秋爽斋,诗社,李纨,王夫人,赵国基,贾政,贾母,贾环,众人,母亲,理家,刁奴,周瑞家的,吴新登,李纹,李绮,王夫,王善保,王善,王子腾,纳鸳鸯

2020-09-08 #短篇故事

红楼梦:王熙凤和赵姨娘为何相看两相厌 李纨三个字总结原因

红楼梦:王熙凤和赵姨娘为何相看两相厌 李纨三个字总结原因

王熙凤,赵姨娘,贾宝玉,贾环,贾府,贾政,管家,贾琏,王夫人,东西,女人,姨娘,马道婆,丫头,总管家,王家,李纨,不喜欢,有能力,相看,下人,共同点,事情,做法,奶奶,好歹,能力,贾府里,两个女人,两个人

2009-09-05 #短篇故事

李纨 红楼梦里活得最成功的一个女人

李纨 红楼梦里活得最成功的一个女人

李纨,低调,女人,王夫人,赵姨娘,优点,家族,探春,管家,贾家,教育,教育孩子,兰桂齐芳,宝玉,王熙凤,贾兰,贾环,和家,争宠,品质,作诗,八卦,侧室,功劳,关系,原则,场子,因果,大家闺秀,孩子

2011-10-09 #长篇故事

王熙凤和贾探春的一生 曹雪芹用三个字概括

王熙凤和贾探春的一生 曹雪芹用三个字概括

王熙凤,探春,贾府,末世,才干,大才,管理,命运,女子,秦可卿,贾探春,判词,宁府,两个人,三姑,勇气,子孙,理家,男人,结局,荣国府,曹公,王夫人,贾母,贾珍,赵姨娘,有能力,不一样,不合理,众人

2014-07-09 #经典故事

唐唐说红楼:红楼梦中活得最精彩的姑娘——贾探春

唐唐说红楼:红楼梦中活得最精彩的姑娘——贾探春

探春,赵姨娘,王夫人,大观园,宝玉,李纨,贾环,迎春,三春,贾母,改革,凤姐,姑娘,态度,惜春,生母,王善,贾探春,贾府,关系,保家,地位,女儿,嫡母,市侩,无奈,母亲,母女,理家,职场

2014-05-0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