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吴昌硕的得意弟子

时间:2011-03-29

夸张手法的成语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33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原标题:吴昌硕的得意弟子 来楚生

和所有书画兼擅的艺术家一样, 吴昌硕的得意弟子来楚生对于毛笔的掌控可谓炉火纯青。 他具有十分出色的造型能力和内敛、蕴藉丰富的笔墨处理, 看似简单的线条富于韧性, 而大片的墨色晕化自然, 变化出意料之外的韵味, 这使得他的许多作品在简简单单中意味无穷。 来楚生承续的是吴昌硕书、画、印兼修的传统, 他在三方面的修养甚为齐平,难分轩轾, 是师法吴昌硕诸人中取得较大突破的一位~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勋,字楚生,号然犀等,晚年易初生,浙江萧山人。历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协理事、书法篆刻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有《来楚生画集》、《来楚生书法集》、《然犀室印学心印》等。

来楚生先是一位艺术通才,而且在画、印、书三方面俱臻齐平境界,难分轩轾。

比较而言,画更稚拙,印更苍浑,书法却兼而有之。

来先生的书法,近则受益于潘天寿,因为他们有师生之谊;远都取法于黄道周、王觉斯。所以就面貌上说,来先生书法主要也是对末清初的行草路数,他早期作品如《来楚生书法集》上的《临黄道周手卷》,可以说形神毕肖,极得黄书旨趣。写于戊子年(1948)的《杜子美诗轴》等,莫不是此类感受的仿效之作。可以说,来先生的秘这时期当是“入古”阶段,还没有能卓然自立。

及至后来所写朝《人行柳色》树联等就已经确立了个人的面貌,属于脱去依榜的轨段。70年代初期是先生书法的升华期,几近化境,运使如意,风格高标,正有脾俄今古之概。写于1972年(壬子)的《杜少陵诗手卷》、《海内存知已联》、《李绅古风一首》等作品逐渐进入“老来天然”的阶境,殊有新致,虽隐约仍可窥黄道周、潘天寿影响,但筋肉后完须眉全具有了自家的式样。

世称来楚生书法“糅合六朝碑版、造像、汉木简、融会贯通,使楷书、行草、隶体皆自己风貌。”这要区别对待、深入分析。实上,先生的主要书体是行草、篆隶。行草中没有什么碑版、造像的东西,主要的渊源就是竹木简帛书法和黄道风倪元璐、潘天寿诸家意趣,这一路书法字距紧密、行距宽大,气势回环,疏密对比强,视觉感受是拧搅翻转的,表现出一种自我心态上的矛盾与冲突。郁屈感只有在偶然“放”松一下的字势上有所侧张,我们看到了排满,看到了缭绕,看到了叫个压抑的心灵和内向型的人。

比较起来,黄道周用“方折”,潘天寿用“方折”,倪鸿宝“圆绞”,来楚生也是用“圆绞”,两种不同的笔法,自然形成了两不同的点画(线性)特征。

事实上,我们如果区别现代的潘、来与代的黄、倪,主要是区分在:现代的两位书家比古代的两位书家了一种整体的“画意”倾泻在通篇字幅上。黄、倪的书法一直用“2”“3”式的章符组成比较平和——小起落、小抑扬的节奏感,潘、来的书法在继承了这种特色后,又加入了小起落、小抑扬之的大起落、大开合,有时音符的跨度是从“l”到“7”的。体现在形,就是字体面积纸幅上的比例突大或突小,有时相差的比例除有十几、二十几倍。

这种夸张对比法,在书法作品中作为自佩格追求,恐怕潘、来两先生是极突出人的代表。此前的历代细尽管也曾不同程度使用过这一手法,但第一,没有如此自觉限,第二,没有如此大胆与强烈。也许这是两位现代书家自立风格,同时具有一定现代意识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这种做法已经有违于古典书论中崇尚“自然天趣”的旨趣,等于是向现代艺术概念的逐渐理念化、逐渐主观化和强调性靠近了,不再以自然而然为最高表现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现代感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是对传统意识的破坏与背叛。

但是,来楚生这样的书家还没有完全放弃“传统”,恰恰他剧另种新感觉、新理解中升华或承续“传统”的。

他们用费”——作书时的笔的连贯性,即“贯气”维系一种传统精神,更重视用“意态”——造型结字的稚拙夸张去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也必须看到来氏行书笔法中恐怕也有于右任的作用在。晚年作行草访复保留早年师黄时的起讫用力与着意,一变而为提笔中锋式的“划”,正与于右任草书暗合。在用笔这点上,来先生书更近刊不是潘,近潘而不近于的是结字与章法的大开大合而不取匀整美。这种笔法变化无疑是一种提炼和升华,是从繁向简,从复杂向单纯的演化。

来楚生书法无论是在行草书还是在篆隶书上,简帛书的笔意显著地存在着。可以说,现代书家中还没有人像来先生这样善于化用简帛笔意。来先生的隶书画法清新、气象古逸,在现代书坛别树大合,是现代书家中真正领会汉家真趣者之一。先生的书法无疑得益于明人最多,而成就最高的也是行草鸣在现代书法中草势日渐衰微的情形下,有相当的历史意义。

但是由于先生草书的辉煌期比较间似尚未能把创造推向极诣,就好像刚要登上山顶的人突然不能再攀援了,没来得及他扶绝顶的风光,这不能不说是来楚生以及书界的遗憾。来楚生书法的“书卷气”、“金石气”、“稚拙气”兼备,而“稚拙气”是其情,“书卷气”是其文,“金石气”是其力与质,所谓“文质彬彬”者也。就书法与篆刻言,来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家。

其书法拙中寓巧,尤其草书和隶书最为人称道,糅合六朝碑版、造像、汉木简等多种因素于行草、隶体之中,楷体又受其师潘天寿影响,既不失朴拙浑厚之风,更有圆润流畅之致,洵为一代大家。来氏篆刻远师秦汉,近踵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然能不落窠臼,自出新意。其肖形印更是融汉画像、古肖形印为一炉,在印坛上冠绝古今,无出其右。

来楚生画作多为写意花鸟鱼虫,尤以小品为主。因其早年求学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受师友影响,远宗徐渭、八大、李复堂等明清写意大家,近取赵之谦、吴昌硕等人画法,以篆、隶笔法入画,造型简略,敢用浓墨重彩,浑厚古拙,富金石味。后融入性情,形成自家面目,所作笔墨简练、色彩明快、格调隽逸、趣味清新。

其好友唐云曾说:“来氏书、画、篆刻无不精妙。而于书,篆、隶、正、草均熟中求生,刚健婀娜;平心憨辣,气势磅礴,不可名状,允推当代杰手;画从书法得来,清新横逸;刻则运刀如笔,饶有奇致,皆不涉前规,开生面者也。”虽是综论书、画、印,然“熟中求生,刚健婀娜”、“清新横逸”、“饶有奇致”,却也道出了来楚生画风的主要特点,堪称知音。

在现代艺林中,来楚生先生是一位艺术风格鲜明,身兼书、画、印三绝的艺术家。唐云先生曰:“来楚生先生书、画、篆刻无不精妙,而于书,篆、隶、正、草均熟中求生,刚健婀娜,平正憨辣,气势磅礴不可名状,允推当代杰手;画从书法得来,清新横逸;刻则运刀如笔,饶有奇致,皆不涉前规,开生面者也。”可作为来楚生先生一身艺术的概括。

来楚生先生在书法艺术上是一位多能高手。就书体而言,正、草、篆、隶皆工,尤以草、隶冠绝一时。来先生的行书,取法黄道周,然后旁通曲引,泛滥诸家,终成自家面目。结体跌宕欹侧,时出新致,字之大小长短,疏密斜正,极富姿态。用笔则深厚雄奇,锐利方折,精神外映,风采焕发,颇具阳刚之美。其隶书也是个性鲜明、风貌独具。尤得力于汉碑、木简和金农。结体雄健骀荡,纵逸率真,用笔奔放而具藏锋之妙,字形错落生动而无浮滑之感。他的波磔、轻重、长短,富于变化。撇的收笔常重顿而迅翻,捷而有力,有高度的技巧和特色。

来楚生先生的画,以意笔花鸟最负时誉,造型简练,笔墨凝重,一花一叶、一鸟一鱼无不神情饱满,生意盎然。来先生重视学习前人之长,服膺八大、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亦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写生。笔下所作常能达到沉静淡泊、闲和缜密的艺术境界。

来楚生先生的篆刻,以古玺汉印为本,辅以晚清流派,布局参差有致,奇趣扑人,刀法峻利爽洒,瑰奇雄劲。贵能在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林立之际,另辟新径,自成面目。先生之印看似乱头粗服,信手凿来,实则每方印都是经反复推敲后方奏刀,疏密、参差、呼应、虚实等艺术手法,先生均用之娴熟。来先生的肖形印更是脍炙人口,除生肖、佛像、人像,还有花卉、草虫及成语故事等,均笔简意赅,神态毕具。先生肖形印,运刀极具稳、准、狠三法,其意境隽永的肖形印,是经对物象的精细观察,加以提炼、夸张、升华的结果。

(声明:传播收藏知识为宗旨,本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吴昌硕的得意弟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梅兰芳代师向吴昌硕先生求画《岁朝清供》的故事

梅兰芳代师向吴昌硕先生求画《岁朝清供》的故事

梅兰芳,吴老,吴昌硕,王瑶卿,荀慧生,梨园,艺术大师,先生,农历,弟子,丛梅,其干,凌寒,屈曲如,戎伯,汤武,熊松泉,王凤卿,王菊,袁寒云,谭鑫培,郑家,黄香,上海,书坛,上海山,上海道,为题,中华文化,亲友

2009-01-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故宫故事:铁笔生花——故宫博物院藏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开幕啦

故宫故事:铁笔生花——故宫博物院藏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开幕啦

吴昌硕,文华殿,展览,艺术,故宫博物院,作品,太子,书画,绘画,武英殿,单元,展厅,书法,大写意,故宫,古开今,艺术大师,近现代,专馆,方面,文物,皇帝,篆刻,花卉,创作,影响,特展,任伯年,昌硕,齐白石

2015-02-17 #长篇故事

“临风百回哭 水痕墨气失知音”——吴昌硕与任伯年的知音故事

“临风百回哭 水痕墨气失知音”——吴昌硕与任伯年的知音故事

吴昌硕,任伯年,绘画,昌硕,关系,笔墨,知音,肖像,花鸟,交往,于伯,任伯,上海,中国画,先生,基础,师友,故事,牡丹,行者,变化,任薰,其年,吴为一,吴东迈,吴二人,吴先生,吴仲,吴昌,呼音

2007-09-07 #故事阅读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吴昌硕的葫芦图 将文人画与民俗巧妙融合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吴昌硕的葫芦图 将文人画与民俗巧妙融合

吴昌硕,胡庐,葫芦,秋果,葫芦图,诗集,浙江省博物馆,绘画,藤蔓,花青,葫芦画,禅意,纸本,赭色,题材,其诗,元直,别有真,古博,古胡,昌硕,梅翁,水野,焦墨,胡卢,绿丹,胡咙,金农,不一样,上海博物馆

2017-03-27 #短篇故事

沈水画报第25期8开4版 道林纸 1930年 吴昌硕寿桃 强云门山水中堂 崧园居士水仙

沈水画报第25期8开4版 道林纸 1930年 吴昌硕寿桃 强云门山水中堂 崧园居士水仙

首都,沈水,吴昌硕,林塔,王梦白,马晋,韩美,云门山,中堂,名胜,寿桃,寻芳,水仙,画报,道林纸,耄耋,西山,胜迹,鸡鸣寺,富贵图

2020-08-23 #故事会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孔子,子贡,老师,端木赐,口才,弟子,楚国,瑚琏,财富,办事,周游列国,端木,孔夫子,楚昭王,顺风顺水,复姓,临危受命,丧妻,人才,仍须,做好事,优点,儒商,做生意,商人,取之有道,卫国,后世,困境,国家

2013-02-08 #长篇故事

此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却有人说他愚蠢?

此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却有人说他愚蠢?

颜回,孔子,子路,弟子,智慧,名字,老孙,子贡,种鸟,说法,介绍一下,一般认为,给大家,这个人,举一反三,南宫,周游列国,名师,大家好,名的,事事,低调,伯乐,列国,内心,基础,大贤,学生,常识,思想

2016-11-08 #故事大全

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 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

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 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

颜回,孔子,弟子,学生,生活,曾子,修养,内敛,大儒,于斯,有若,颜渊,一生,世俗,大人物,后世,仁义,仁人,历代,儒家,仔细分析,低调,儒家思想,品格,尊称,子渊,大贤,大部分,官僚,山东省

2018-05-14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