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平定叛乱 七擒孟获 诸葛亮南征

时间:2011-04-09

公元225年春天,诸葛亮发动大军南征,五月渡泸,深人不毛,去平定南中诸郡的叛乱。叛乱两年前就已发生。公元223年,枭雄刘备一死,益州郡雍间等人就开始

提示:本文共有 19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公元225年春天,诸葛亮发动大军南征,“五月渡泸,深人不毛”,去平定南中诸郡的叛乱。

叛乱两年前就已发生。公元223年,枭雄刘备一死,益州郡雍间等人就开始起兵反抗蜀汉政权。当时诸葛亮因为新遭大丧(指刘备死),又忙着派人出使东吴,重新和东吴建立友好关系,没有立即发兵征讨南方。两年后,诸葛亮终于腾出手,亲率大军南征,很快就平定叛乱,巩固了蜀汉的后方,从此就可以全力北伐抗击曹魏。

关于这次南征,《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能见到这样一句记载:(建兴)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极为简略。倒是在此传注引习凿齿的《汉晋春秋》里,可以见到比较详细的记载: (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幕生致之。既得,使现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祇(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这一段里提到了孟获,又提到了“七纵七擒”,这大概就是后来七擒孟获故事的由来。只是习凿齿《汉晋春秋》里的这段也只是概括性地叙述一句,并没有详细说到七纵七擒的具体过程。

后来讲说三国故事的民间艺人,只好借助于想象,使它变得丰富起来。

元代《三国志平话》,讲到了七擒孟获故事。说的是当初刘备为关羽报仇,大举讨伐东吴;曾向孟获借蛮兵十万。结果刘备被陆逊一把火烧得惨败而回,五十万大军不剩三万。刘备死后孟获来要十万军,蜀汉一方自然还不上。于是孟获起军讨债,诸葛亮发兵征伐。第一战,魏延生擒孟获,诸葛亮让蛮将拿十万金珠来,将孟获赎回。几天后,孟获远赴哭娘庙烧香,四面伏军皆起,又捉了孟获,又用十万金珠赎回。孟获回帐后,被诸葛亮施法,卧病不起,只好来到诸葛亮营中,吃了药酒,片时痊愈,诸葛亮威胁要将他锁赴西川杀掉,孟获怕死,又交金珠赎身。

此后诸葛亮频频作法,或者披头跳足,祭起北风,将蛮军撒下的毒药全部吹回;或者两军对阵,大喝三声,孟获便自动下马;或者施法术惊回蛮军放出的虎豹;或者六月抚琴,天降大雪,或者制造风轮,带军飞过焦红江。数次擒住孟获,又数次放回,当然,每次放回都要用金珠来赎,最多一次要了五十万贯。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再看这些情节,未免觉得可笑。这些情节太过荒诞,而且诸葛亮妖气十足,人品还差,没完没了地勒索金珠。《三国志平话》中写到众官对三番五回放孟获表示不解,诸葛亮笑着回答说:“我视此贼如同草芥,而且西川国太穷了。”

原来如此,诸葛亮南征的动机就是为蜀国开掘金库,所以孟获最后被诸葛亮的法术震住,决定归降时,又献了十车金珠。

《三国志平话》这样写出来的诸葛亮,像妖道,又像刮地皮的赃官,实在是不高明。这也许是因为,讲说三国故事的民间艺人,长期混迹于下层民众,对诸葛亮这样上层知识分子和大政治家的精神世界,缺少理解和把握。所以即使要美化他们,也往往只能借助幼稚粗糙的想象和描写,有时会无形中对他们的形象造成损害(这也是《三国志平话》中只有张飞写得最好,其他人物多路淡苍白的原因之一)。这里七擒孟获的情节便是一个例子。

相比较而言,《三国演义》里的七擒孟获塑造出的诸葛亮要出色得多:他的南征不是为了打击上门讨账的债主,不是为了搜刮金珠,而是为北伐曹魏这样正义的事业巩固后方;他克敌制胜的法宝不是法术,不是武力,而是“攻心为上”。诸葛亮作为一个目光远大、胸怀宽广的政治家,深深地懂得,像孟获这样晓勇善战而又顽固异常的少数民族领袖,对他不能硬打,而要施以恩德,耐心等待,将他争取过来。在《三国演义》里可以看到,一擒孟获后,诸葛亮将捉住的南蛮将士全部释放,并对他们说: “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获所拘,今受惊吓。吾想汝等父母妻子兄弟,必倚门而望;若听知阵败,定然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也。吾今尽放汝等回去,以安各人父母兄弟妻子之心。

被捉的蛮兵死里逃生,又听到这样感人肺腑的话,谁还肯替孟获卖命?诸葛亮自始自终都是这样宽仁大度,每次擒住孟获,对他和他的家人、将士都酒肉相待,好言宽慰。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被感化,前有董茶奴,后有银冶洞的杨锋,为报答诸葛亮,先后将孟获擒住送往蜀营。最后孟获也终于深受感动,心悦诚服,发誓再不叛乱,诸葛亮终于圆满地达到了化敌为友的目的。

《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如有的学者所分析的那样,“把诸葛亮写成了一个不畏艰险、富有远见卓识、智仁勇三者兼备的人物”。(周兆新《三国演义考评》)从这可以看出,罗贯中对诸葛亮这个艺术形象的内涵,有十分准确而又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当然故事里斗法之类的怪诞描写,没有完全绝迹,但这也不必苛求了,相比于《三国志平话》中那些幼稚原始的想象和描写,《三国演义》里的这段,已经可以说脱胎换骨,化腐朽为神奇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平定叛乱 七擒孟获 诸葛亮南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七擒孟获简介

七擒孟获简介

诸葛亮,孟获,历史,七擒孟获,七擒七纵,三国志,南征,时间,祝融夫人,战争,云南,传奇,游戏,李恢,诸葛亮南征,三国演义,人心,依据,内容,军队,原作者,四川,外人,故事,成都,战例,网络,蜀国,难事,乌桓

2013-03-23 #长篇故事

诸葛亮南征孟获 诸葛亮七擒孟获 诸葛亮北伐魏国。简介及感受。急!200字左右。

诸葛亮南征孟获 诸葛亮七擒孟获 诸葛亮北伐魏国。简介及感受。急!200字左右。

刘备,诸葛亮,孟获,中原,南蛮,北伐,姜维,征服了,马谡,均发,南征,知遇之恩,有生之年,头领,建议,岐山,故事,魏国,统一,三件事,七擒孟获,采取了

2014-11-07 #故事阅读

成都武侯祠的铜鼓 并非是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时制作的

成都武侯祠的铜鼓 并非是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时制作的

铜鼓,诸葛亮,诸葛鼓,武侯祠,地区,部落,何宇,兄弟民族,诸葛亮南征,南征,四川,花纹,鼓面,铸铜,张瑞龄,曾省吾,宜宾地区,习俗,名称,图案,咸丰,成都,所在,民族,西昌,不相同,区的,多山,孟获,平孟获

2012-12-14 #短篇故事

万里长江第十三镇——雷波 诸葛亮南征 七擒孟获 彝族民歌之乡

万里长江第十三镇——雷波 诸葛亮南征 七擒孟获 彝族民歌之乡

雷波县,彝族,彝族民歌,地区,雷波,孟获,孟获殿,诸葛亮,金沙江,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凉山,小凉山,彝族首领,汉文化,别于,彝人制造,时蜀汉,明洪武,有纪,马布,马湖路,马湖府,大山里,马湖,一带,入川,传奇,交界处,云南省,中国

2014-09-24 #小故事

七擒孟获真的有必要吗?|百家故事

七擒孟获真的有必要吗?|百家故事

诸葛亮,孟获,南征,蜀国,名胜,七擒七纵,多此一举,国家,发展,董荼那,诸葛亮南征,三国志,世人,国力,君子,文章,差距,战争,藤甲兵,阿会喃,魏国,南下,胜利,七擒孟获,拉大,好大喜功,小题大做,百家号,足智多谋,刘备兵

2014-02-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

孟获,孔明,诸葛亮,孟优,南蛮,故事,张嶷,王平,祝融氏,马谡,副将,弟弟,关索,孟获第七次,诸葛,雍闿,马忠,魏延,七擒孟获,人心,分兵,南征,大姓,大喜,妻弟,政权,擒住,敌人,毒蛇猛兽,蜀汉

2019-07-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诸葛亮为什么七擒孟获?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诸葛亮为什么七擒孟获?

孟获,诸葛亮,孔明,七擒孟获,孟优,诸葛,诸葛亮南征,传奇,副作用,张嶷,王平,祝融氏,马谡,马忠,对外,人心,大国,策略,乌桓,关索,孟获第七次,尚德,曹操,魏延,御史中丞,七擒七纵,故事,儒家文化,儒家,分兵

2016-10-30 #故事大全

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

诸葛亮,孟获,雍闿,马谡,蜀汉,一面,地区,官吏,大军,刘备,刘禅,丞相,成都,大营,时候,酋长,征服了,诸葛,马忠,先主,东吴,人马,军队,永安,南征,后主,积蓄,粮食,部族,阵势

2016-12-23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