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吕思勉对卫青 霍去病的贬低 抹杀不了二人对华夏文明的卓越贡献

时间:2011-04-11

不过学术难免会带有个人色彩,吕老先生虽贵为业界大家,但一些观点向来极具争议

提示:本文共有 52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被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他的《中国通史》,被史学界公认为开创历史研究新纪元的巨著。

不过学术难免会带有个人色彩,吕老先生虽贵为业界大家,但一些观点向来极具争议。比如在《吕思勉读史札记》中,他对如今被我们公认为民族英雄的卫青、霍去病大加贬低,称他们是裙带关系的受益者,远不如终生难以封侯的飞将军李广。

但实际上,他的这一观点针对的是汉武帝的拓边政策。

卫青、霍去病被痛斥,很大程度上是被汉武帝“连累”

在《汉武用将》一篇中,吕思勉先生对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一线帝王极尽贬低之能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好大喜功,为了自己能够名留青史,不惜耗费中原的人力物力跟匈奴人死磕;

匈奴人口相当于汉王朝的一个郡,汉武帝却终其一生未能将其消灭,具体战果还比不上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可谓无能至极;

汉武帝轻举寡虑、喜怒任性,也就是说他性格不稳重,思维欠成熟(这简直是人身攻击了),对匈奴作战就是最大的例证。按照吕先生的观点,当时的匈奴,压根不需要武力征服(意即可以继续维持和亲);

用人以私,不重用“信臣宿将”,启用有裙带关系之嫌的卫青、霍去病,才导致汉军屡次劳而无功。

而卫青、霍去病,正是吕思勉描绘汉武帝“无能”的重要“证据”。他称,卫、霍严重渎职,不恤士卒;卫青靠着拍马屁被汉武帝重用,霍去病则是不恤士卒、不学古兵法,纯粹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们能够成功,完全是靠着汉武帝偏心,为他们提供了最精锐的将士、最齐全的后勤、最好的作战机会。

而吕先生真实想表达的意思是:汉武帝不应该对匈奴动武;如果非要打仗,那也应该任用李广为汉军主将,势必会事半功倍、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可见,问题的缘由在这里:汉武帝发动的汉匈战争,对中原民力、物力带来了极大消耗,引起了吕思勉的巨大不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备受重用、建功立业的卫青、霍去病二人,身份正是在后世颇具争议的外戚,因此被吕先生视为走后门、排挤忠臣的负面典型,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就因此不名一文。

但这些观点显然有失公允。

汉代之前,保持对北方游牧政权的压制,是中原政权的传统要务

在西汉之前的千百年中,西、北的游牧民族一向是中原政权的巨大威胁。

当初西周的覆灭,很大程度上正是拜犬戎所赐;

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权威减弱,诸侯国内的篡权政变、各国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发生;而与此同时,周边的游牧民族也趁机入侵,华夏文明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而这个危机的解决,靠的是武力。

齐桓公在位期间,主政的管仲通过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使齐国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强大的军事实力,其后打出了“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的口号,以诸侯长的身份,数次带领诸侯国发起攘斥夷狄的战争。

比如在公元前663年,燕国被山戎攻打,齐桓公出手相助;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国,管仲认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国出兵打退已经占领、毁坏邢国都城的狄人,并仗义的为邢国建立了新都;下一年,狄人大举攻卫,连卫懿公都被杀害,齐桓公再次出面,率领各诸侯国帮助卫国重建家园。

依靠齐国“带头大哥”的作用,春秋时期,中原虽内斗不休,但对外仍有力的维持了“华夏衣冠”的尊严与安危,以至于孔夫子由衷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矣!”

而到了战国时期,依靠军国主义提供的实力支撑,中原诸侯国再次强化了对周边游牧民族的压制:秦国历经数代君主灭掉义渠;赵武灵王击破林胡、楼烦,设置云中、雁门、代郡;燕国将领秦开袭破东胡,将对方逼退千余里。其后,三国沿边修筑长城,与边郡实现点面结合,有效化解了游民民族的机动优势。

而到了战国末期,中原各国的兼并战争日益白热化,北方匈奴则在草原的争斗中逐渐强盛起来。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在对内推行一系列促进大一统政策的同时,对外也没忘记对付这个传统威胁。公元前215年,蒙恬率30万秦军北上,“暴师于外十馀年”,收复河南地(河套地区),自榆中至阴山,设三十四县;渡过黄河、占据阳山,徙民实边;其后修筑西起陇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

但随着秦朝的灭亡,形势再度朝着有利于匈奴的局面发展。

若要实现中原文明的良性延续,西汉王朝必须战胜匈奴这个大敌

匈奴之所以能够崛起,与秦朝的灭亡密切相关。《资治通鉴》中如此记载:

初,匈奴畏秦,北徙十年。及秦灭,匈奴复稍南渡河。

而在《汉书·匈奴传》中,则对这一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具体过程描述得更详细:

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

也就是说秦朝的覆灭,给了匈奴再度南下的契机,原本由蒙恬打下的河套地区再度被夺回。而随着冒顿单于的出现,北方游牧民族东胡、月氏、丁零等均被匈奴吞并,北方草原首度归为一统。

而当时的中原,楚汉相争正如火如荼,《资治通鉴》称:“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馀万,威服诸国”。

而汉高祖刘邦对此自然不会坐视不理,起先他将韩王信迁至太原郡(不久后迁移到更北方的马邑),负责防御匈奴。但面对敌人强大的骑兵,汉军向来败多胜少。

到了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亲自率领10万铁骑围攻马邑,囧急的韩王信不得不多次派使者求和。但这也给了刘邦把柄,早就对异姓诸侯王心怀芥蒂的他,对韩王信大加责备,后者进退维谷之下,竟然向匈奴投降,其后更是合军一处南下攻破太原郡。

也许是基于对敌我实力的误判,刘邦亲自出马,率领32万北上迎敌。他以为自己携战胜西楚霸王之余威,对付这个北方的蛮夷将如同探囊取物。

但此时的匈奴早已今非昔比:在平城,刘邦及麾下汉军被冒顿单于的40万精骑将团团围困,七天七夜后,才侥幸逃出生天。自此以后,汉朝开始以和亲、赠礼的方式与北方霸主维系和平,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也称,这是有史以来中原政权首次主动与游牧民族和亲。

其后直至文、景时期,汉王朝一直对北方采取上述政策,而匈奴的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则得到了进一步扩张。汉文帝时期,他们征服了西域,其后写信向汉王朝如此炫耀自己的强大:

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

长城以北,所有善于骑射的政权悉数归于匈奴统治之下,北方游牧、中原农耕,双方的分庭抗礼之势日趋明朗,自华夏文明诞生以来,中原政权的优势地位,从未遭遇过如此挑战。结合下图,我们就可以体会当时汉王朝的窘境。

而在这一期间,汉王朝以黄老之道的无为之术休养生息,经过文景之治后,到了汉武帝即位初期,经济上逐渐达到了新的顶峰。

但这并不能换来匈奴的尊重,数十年的和亲,使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态度也越来越霸道;若有一丝要求未被满足,他们就无视姻亲关系,肆意挥师南下掠夺,汉王朝边境百姓被掳、财物被抢、房屋被烧,可谓民不聊生、颜面扫地。面对这一情况,汉王朝只能发兵防御,但面对敌人强大的机动性兵力,往往只能望尘兴叹。

因此,那时的匈奴,成了横在西汉王朝面前难以逾越的大山。若只是富而不强,西汉王朝代表的华夏农耕文明,极有可能被锁定于中原地区,后世延续千年的东亚儒家文化圈,也就压根无从建立。

卫、霍二人,是汉武帝强化汉文明地位的战略胜负手

依托前代打下的雄厚物资基础,汉武帝时期,开始寻求改变上述被动挨打局面。但他的首次尝试,一度遭遇了奇耻大辱。

公元前133年,汉王朝的大行令(主管对属国交往等事务)王恢如此鼓励汉武帝:“在战国时,赵国南有强秦之逼,尚且能打得胡人不敢南下;如今陛下威名震天下,正是对匈奴用兵的好时机”。

他这句话道理上其实没错,但接下来具体的对策就显得过于草率、儿戏。可能是被马邑地方豪强提供的信息冲昏了头脑,他主张在当地设伏,将匈奴大军包饺子。

即位不久的汉武帝对此深感振奋,当即就同意了这一思路。也许大汉君臣是想模仿当初战国名将李牧对匈奴的经典伏击战,然而他们没考虑到两个关键因素:

此时的匈奴,不是战国时的匈奴;此时的汉朝,也不是当时的铁血赵国,军队素质的不足,注定此行将难以得志。

最终,汉军拙劣的战术很快被匈奴人识破,韩安国、李广、公孙贺、李息率领的30万汉军,面对“腿长”的匈奴骑兵无计可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全身而退。其后,志在报复的匈奴人南侵的频率空前加强,汉王朝边境地区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面对匈奴这个的对手,中原王朝的人口优势压根无从发力,只有以骑对骑、主动出击,才能具备与这个对手掰手腕的真正实力。但双方此时的实力对比,与战国时期不可同日而语;统一为帝国的匈奴,以战争、掠夺为立国之本,军事实力令人望而生畏;汉王朝虽同为统一王朝,但为了平复常年战乱带来的伤害,不得不推行了数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但这在客观上也削弱自身的军事实力。尤其在军事统帅方面,当时的汉武帝几乎无人可堪大用。

而这一局面开始得到改善,正是始于卫青的出现。公元前129年,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各率一万骑兵分路出击。最终,只有卫青一军杀到龙城,斩首敌军700人;公孙贺一无所得,公孙敖、李广则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李广本人更是被匈奴人俘虏(其后凭借个人能力逃脱)。

《资治通鉴》这样对卫青大加肯定:

青虽出于奴虏,然善骑射,绝人;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

即,卫青虽出身卑微,但能力出众,而且对上对下都极为有礼,将士们也乐于同他共同战斗,因此才得以屡战屡捷。而对于汉武帝不拘一格用人的眼光与魄力,人们也极为钦佩。

从此,汉军在对抗匈奴人的战斗中再也不像以往那样处处被动。公元前127年,卫青率军收复河套地区;公元前124年,漠南之战爆发,面对悉数南下的匈奴骑兵,卫青利用右贤王的傲慢轻敌、麻痹大意,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大获全胜。捷报传来,喜出望外的汉武帝派使者赶到边塞,拜卫青为大将军。

而到了公元前123年,年仅17岁的霍去病登上了历史舞台,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军事对抗格局。他首次出战,就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被封“冠军侯”;公元前121年,他两次参与河西之战,首战中率万余精骑转战河西五国,歼敌近九千人;中更是孤军深入,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众多贵族,让匈奴的实力受到极大打击。

此后,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了河西走廊,扭转了面对北方游牧政权的地缘劣势。匈奴人遭受重大打击后,发出了绝望的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而到了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共同出击发动了漠北之战,匈奴人被歼灭7万多人,83位高官被俘,汉军追杀至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兵锋直逼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可惜的是,到了公元前117年,当汉武帝策划对匈奴进行斩草除根之战时,年仅23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汉王朝的势头被遏制:

会骠骑将军去病死,於是汉久不北击胡。(《史记·匈奴列传》)

失去了霍去病,终汉武帝余生,汉王朝面对匈奴再也未能取得之前那样的胜利,甚至还多次遭受了重大失利。虽然如此,在卫青、霍去病二人的打击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被严重削弱,再也没有像西汉初年那样可怕,这也为后来汉宣帝时期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匈战争,是中原文明崛起途中不可回避的必然事件;和亲、进贡换不来主导地位,但战争可以。自此之后,华夏文明在东方两大文明的对抗中建立起巨大心理优势,周边游牧民族面对中原王朝时俯首称臣已成了习惯,汉文化圈的藩属体系逐步确立。

可以说,有赖于汉武帝、卫青、霍去病等先辈的努力,后世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地缘战略架构才得以成型,汉文明持续数千年的主导地位被夯实,他们无愧于中华民族的英雄。举贤不避亲、英雄不问出处,怎么能因他们之间的姻亲关系,就抹杀上述卓越贡献?

而与他们同时期的飞将军李广,虽广为后世文人赞誉、吹捧,但这并不能改变他战绩平平、从未建立大功的现实。他的堂弟李蔡,甚至原本手下的大量军吏、士卒都因公封侯,他本人的悲剧,难道真的只能归结为汉武帝偏心吗?

但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并不是遭受吕思勉痛斥的个例,唐太宗不及梁武帝萧衍、岳飞是祸国军阀、秦桧是创建和平的爱国英雄.....这些奇怪观点,都出自这位史学大家。

也许他只是“好心”,毕竟战争不是神剧,在杀敌的同时,自身一定会遭受巨大伤害。汉武帝持续数十年的拓边,对中原人口与财富带来了巨大消耗,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面临不同利益群体、不同文明体系的生存权之争,委屈就能求全吗?靠武力打造的强汉盛唐,其收获并不仅仅是万国来朝,而是中原政权生存空间的拓宽、华夏文明主导权的确立、汉文化向心力持续数千年的保障;这也是四大古文明中,仅有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原因,也是吕思勉大师能写出《中国通史》的基本前提。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吕大师所肯定的萧衍,吃在念佛中养成了侯景之乱,繁华富庶的江南沦为人间地狱,几乎面临灭顶之灾;秦桧对敌国的苟且,彻底打断了军民的意志,南宋的沉沦从此被注定。

所幸的是,我们所居住的这片热土,向来不缺少英雄;每当危机来临之际,总会有一大批热血儿女奋不顾身的挺身而出。历史上是这样,现在、将来也如此。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吕思勉对卫青 霍去病的贬低 抹杀不了二人对华夏文明的卓越贡献”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卫青 霍去病都是西汉名将 为什么卫青没有霍去病名气大?

卫青 霍去病都是西汉名将 为什么卫青没有霍去病名气大?

卫青,霍去病,霍光,李广,匈奴,流量,头条号,司马迁,司马,司马迁史记,巫盅,杨敞,低调,主流,功劳,儿子,写法,北斗,大名,历代,史记,后世,威名,姐姐,新闻热点,性格,弟弟,文人墨客,指摘,眼泪

2019-11-22 #小故事

霍去病比卫青领军能力强在哪?光一个后勤 卫青不敢学霍去病

霍去病比卫青领军能力强在哪?光一个后勤 卫青不敢学霍去病

霍去病,卫青,匈奴,汉武帝,李广,时候,名将,后勤部队,大汉,帝国,战绩,母亲,老将,脾气,麾下,在汉,大汉帝国,刘邦,汉高祖刘邦,武帝,白登,好得,东西,代名词,习性,传统,冷血,军队,国家,区别

2010-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卫青功劳远胜霍去病 为何给后人的感觉霍去病知名度明显高于卫青

卫青功劳远胜霍去病 为何给后人的感觉霍去病知名度明显高于卫青

霍去病,卫青,匈奴,中原,功劳,剧照,图片,方面,李广,军队,关系,名声,后人,少年,打法,游牧民族,皇帝,卫子夫,事件,先河,名将,印象,官职,声誉,外甥,大功,年龄,心理,时候,方式

2016-10-03 #短篇故事

霍去病墓香火鼎盛 卫青墓荒凉无比 但卫青的七大战功不容忽视!

霍去病墓香火鼎盛 卫青墓荒凉无比 但卫青的七大战功不容忽视!

卫青,匈奴,霍去病,霍去病墓,卫青墓,名将,俘虏,将领,汉军,有卫青,车骑将军,七战七捷,大将军,功绩,主力,历史,后人,大司马,天才,战功,斩获,汉武帝,汉武,游客,茂陵博物馆,三万骑,抗击匈奴,一墙之隔,卫公,单于

2010-09-18 #短篇故事

捧霍去病压卫青!卫青家族:一个草根家族的崛起与覆灭!

捧霍去病压卫青!卫青家族:一个草根家族的崛起与覆灭!

霍去病,卫青,刘彻,匈奴,军队,浑邪王,人缘,大司马,皇帝,舅舅,部队,大将军,主力,姐姐,双方,大军,时候,朝廷,汉武帝,汉军,祁连山,食邑,匈奴人,骠骑将军,卫家,主帅,东西,元狩,天下,宫廷

2019-06-30 #短篇故事

名人趣事:卫青 霍去病 李广远征西域

名人趣事:卫青 霍去病 李广远征西域

卫青,单于,霍去病,李广,大将军,士卒,部下,食邑,匈奴,将军,赵食其,副将,班师,汉武帝,道路,马匹,出塞,右将军,十三人,右谷蠡王,东路军,任安,卫青相,尉李,李广为,由卫青,路博德,韩王,小吏,校尉

2013-09-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卫青霍去病 哪个军事能力更强?

卫青霍去病 哪个军事能力更强?

卫青,霍去病,匈奴,抗击匈奴,卫青霍,战争,敌人,有卫青,信心,低调,功勋,养士,军事,剑锋,判断力,冠军,被称作,大汉,名将,发明者,发自内心,右臂,基础,帝国,守护者,太极,封建时代,宝剑,对手,平型关战役

2011-05-26 #长篇故事

战神组合:卫青与霍去病

战神组合:卫青与霍去病

刘邦,匈奴,霍去病,卫青,冒顿,大汉,汉武帝,阏氏,项羽,次大,由卫青,陈平献,名的,人民,功劳,历史,国势,妻子,感觉,对手,强势,政策,时刻,敌人,汉高祖,结果,白登之围,直捣,谋士,路兵

2008-03-25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