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建盏 有故事的茶器

时间:2011-04-12

盏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1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一、想要鉴赏曜变,必先了解建盏!

宋代建窑遗址

建盏,始于宋代建宁府建阳建窑

建盏始于名窑林立的宋代,是用福建建阳水吉一带含铁量较高的红土为胎底,含铁量高的天然釉料为着色剂,经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黑釉系茶碗。因产于宋代建宁府的建窑,故称为建盏。

宋代建窑遗址

建盏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器

建盏日本称为天目瓷,黑瓷代表,在宋代时为皇室御用茶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传世并藏于日本的三只国宝级建盏"曜变天目"及一只国宝级油滴盏是饮誉世界的稀世珍宝,在日本各大博物馆的10件国宝级藏品中,建盏就占其中的4件。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品 宋代国宝曜变天目

建盏的品种

建窑以烧造黑釉茶碗俗称建盏著称于世,其名贵品种有兔毫、鹧鸪斑(即建窑油滴)、曜变(即毫变)。

宋代斗茶神器 建盏

兔毫盏特征

兔毫盏是建窑主产品,它的主要特征是黑釉表面上分布着雨丝般条纹状的析晶斑纹,类似兔毛而得名。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品 宋代兔毫盏

油滴盏特征

油滴建盏的主要特征是釉面花纹为斑点状,类似水面上漂浮的油花,它也像建窑当地鹧鸪鸟胸部羽毛的黑底白斑被称为鹧鸪斑。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品 宋代鹧鸪斑建盏

曜变盏特征

曜变盏的典型特征就是圆环状的斑点周围有一圈彩色光晕,在强光照射下会呈现兰/黄/紫等不同色彩,并随观赏角色而变。

日本藤田美术馆藏品 曜变天目

建盏的艺术特点

建盏的艺术特点在于:

1、优秀作品稀少,正因难于制作,非限量生产,而又少又难的艺术才可贵。

2、优秀建盏其班纹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没有重复。

3、高品位的建盏具有自然、脱俗、幽玄、枯高、静谧之美,胜似名贵的幽兰,与茶的精神内涵相吻合。

兔毫盏和油滴盏

二、建盏是有传奇故事的茶器

刘松年[斗茶图部分]

建盏,它有“故事”!

它经历过“默默无闻”到“众所周知”,后来又被皇家所推崇,成为御用之物,独享荣宠,也享誉海外。又因朝代更替渐渐“没落”,淡出于世。幸有历代陶艺家对国之珍品的孜孜以求,通过各种方法令中华文明之光失而复得,才逐渐又回到公众视野当中。其中的曜变建盏,更是瓷釉和高温在特定的氛围下,极致幻变、极为珍稀的产物。

宋代达官贵人斗茶场景 宋徽宗[文会图]

宋代文人墨客斗茶场景

宋代市井乡民斗茶场景

建盏,是因茶而生的瓷器

中国是茶的故乡,更是瓷的国度。茶文化和瓷文化相互辉映、不可分割的唯一代表物就是建盏。建盏,就是因茶而生的瓷器。

建盏和茶密不可分

我们要先从宋代的点茶、斗茶文化说起。流行于宋代的斗茶文化艺术,是驱动建窑发展的根本原因,建窑的历史与斗茶历史息息相关。

仿宋代斗茶 茶百戏图

宋朝,是一个现代文人多有艳羡的时代,昔时雅士与友人品茶论道、琴棋书画诗酒歌,多么自在,甚至有个不专心做皇帝,却醉心于艺术雅玩的宋徽宗,而且玩得有声有色,不仅在书法上创造了独具一格的瘦金体,更是凭着对茶的喜爱,对茶道做了反复研究,最后将所得写入《大观茶论》,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独到,论述尤为精彩,给世人用文字演绎了最标准、最雅致的点茶法。

仿宋代斗茶 茶百戏图

我国的饮茶习俗在唐代中期已蔚然成风,并开启品饮艺术的先河,但饮茶的方式主要是煮茶法,先烧水煮茶,然后将煮好的茶用瓢向茶盏分茶。饮茶时要将鲜白的茶沫,咸香的茶汤和柔嫩的茶末一起喝下去。到了宋代时期,随着品茶方式由”煎饮”到”点饮”的转变,斗茶习俗已然兴起,其“点茶”比煮茶更讲究。

宋代点茶登峰造极

宋代点茶流程

宋代点茶用的是团饼茶,先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茶箩筛过,茶粉越细越好。接着候汤(烧水),用沸水冲洗盏后,将适量的茶粉放入茶盏,先少倒点开水,将茶粉调匀,称调膏。再从四边注入沸水点茶,边注水边用茶筅击拂成悬浮液,汤花色白,在盏边无水痕为佳品。然后将有茶末的茶汤一起喝下。

点茶调膏

用点茶的方法来比赛茶和茶汤的质量,称为“斗茶”,又称为“茗战”。

宋蔡襄《茶录》

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贡茶的蔡襄将数十年来的斗茶习俗进行总结推广,撰写了一部在茶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茶录》(1054年),充分肯定了建盏的功用和独秀地位。

宋代斗茶神器 兔毫盏

《茶录》的问世,将斗茶文化推波助澜,使斗茶在朝野中迅速传播,斗茶神器建盏中的优品也成了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寻的宝物,成了诗坛巨匠抒发情怀讴歌盛世的极品,建窑由此进入鼎盛时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龙窑多达十余条,并生产底足铭有“供御”、“进盏”的建盏进贡朝廷。

宋代皇家斗茶神器 供御建盏

北宋晚期,精通茶艺的宋徽宗皇帝赵佶亲自撰写《大观茶论》,他认为斗茶用的茶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建盏也因此受到了上至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下至广大普通百姓的广泛青睐,并将斗茶文化推向顶峰。

宋徽宗《大观茶论》

建盏与斗茶相辅相成

建盏与宋代斗茶文化是一脉相承,互相促进的,斗茶不仅仅是决出茶的品质优劣,更是一种追求精神愉悦的艺术化茶事活动。在斗茶艺术不断向更高境界推进的过程中,茶具的品质也须不断提高,才能适应需求。建盏的出现,反映出宋代品茶艺术对茶具的讲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宋代斗茶神器 油滴盏

建盏之所以受到青睐,首先是它的功用,正如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和蔡襄的《茶录》所记载。但这仅是浅层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盏的艺术品位,在宋代登峰造极的艺术化茶事活动中,必须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茶盏才能与斗茶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审美心境契合。

宋代建盏中的神品 曜变盏

陆金喜曜变作品

陆金喜曜变作品

聚德勤守逸,贤道义维馨!

曜变弥珍贵,一盏永流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建盏 有故事的茶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包拯之孙与秦桧后代竞相追捧的建盏 喝茶时才知道有这么大变化

包拯之孙与秦桧后代竞相追捧的建盏 喝茶时才知道有这么大变化

包永年,包拯,茶碗,釉色,黑釉,秦桧家族,人们,次子,笔者,茶器,茶汤,茶水,龙窑,这是一种,包青天,宋徽宗,斯龙,桂溪,欧阳修,江宁,法古,秦桧,苏东坡,范仲淹,黄庭坚,下呈,中出,唇齿留香,斗茶,生活方式

2007-03-05 #长篇故事

北宋建盏与南宋建盏有什么区别?哪个朝代建盏更好 看这五点就行

北宋建盏与南宋建盏有什么区别?哪个朝代建盏更好 看这五点就行

南宋时期,差异,釉色,北宋时期,拱顶,时期,特征,穹顶,过程,胎质,酱色,黑釉,变化,馒头窑,匠人,工艺,尺寸,残片,笔者,黑色,黑瓷,大奇,宋建,斗茶,风行天下,第一时间,绚彩,存在着,中华文明,万千气象

2009-07-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只做灵魂匠人 还原建盏的前世今生——访建盏工艺师谢林灿

只做灵魂匠人 还原建盏的前世今生——访建盏工艺师谢林灿

谢师傅,龙窑,匠人,谢林,师傅,气氛,作品,事情,东西,乌金,小事,古今,环境,砖块,精神,如玉,手打,才可,正应,高照,上都,到坡,大美,世界,一条龙,人为,人士,内心,全貌,信念

2009-03-05 #故事大全

持之有故 言之有理

持之有故 言之有理

于乾,隆年,故名,高官

2020-04-14 #故事阅读

建盏的故事汇

建盏的故事汇

斑纹,天成,福建,建阳,产茶,宋人,瓷釉,斗笠,样子,通称,窑变,纹理,美学,黑色,釉面,变化,传说中,相互关联,很出色,漏斗形,最著名,星象图,有规律性,晕眩

2017-08-17 #故事大全

建盏 你应该知道的故事!

建盏 你应该知道的故事!

历史,工艺师,兔毫,成就,技艺,极限,精神,茶叶末,如果没有,卓立,李达,高远,由你,不变,一股劲,全貌,产品,个人,事情,作品,人工,今人,凌云,冷语,匠人,可圈可点,原料,原因,古建,名窑

2011-07-02 #短篇故事

持之有故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持之有故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持之有故,成语,言之成理,言之有理,合文,荀况,主张,中性,恣睢,作者,学问,持论,文章,禽兽,荀子,谓语,见解和,有根据,非十二子,不经之谈,妄下雌黄,无稽之谈,顺理成章,可采,可纳,王庆,都会,反义,例句,会上

2013-02-04 #小故事

「建盏背后的故事」为了做好一个茶杯

「建盏背后的故事」为了做好一个茶杯

瓷土,故事,吴兴,泥泞,艺人,精品,一壶,宋瓷,天雨,好建,都会,天气,优势,世间,事业,产品,低端,发源地,助手,初识,卡车,地理,土性,品质,可塑,后记,外力,外表,大师,大帅

2013-08-1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