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马未都“激辩”历史系教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竟是假的?

时间:2011-04-13

小时候的我们学习历史,老师所讲的历史就是权威的,就是正确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历史了解的更加深入,我们会发现很多历史并不像我们小时候所学

提示:本文共有 17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对于历史,我们究竟该抱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究竟是深挖历史的真相,让它无限的接近真实,无限的还原真实,还是只要能够在深挖历史的过程中学到其中的道理就可以了呢?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似乎很难去真正的还原历史,有些历史我们往往在一段时间认为它是正确的,但是又往往从另外一个角度发现他其实是错误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存在于当时的历史之中。

小时候的我们学习历史,老师所讲的历史就是权威的,就是正确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历史了解的更加深入,我们会发现很多历史并不像我们小时候所学的那样,慢慢的我们也会开始质疑历史,慢慢的我们会发现,史料中记载的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历史,我们更会发现,同样是史料记载的东西也会出现截然相反的两段历史,史料记载的都会让我们傻傻分不清楚,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学习历史呢?是完全相信《史记》这样有权威性的史料么?民间传闻的历史,以及一些野史是不是就完全不应该听信呢?

胡适曾经说过“历史是认人打扮的小姑娘”,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真的很难知道历史的真相是如何的,史料有分歧我们就不去了解了么?其实我认为,关于历史的学习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去学习,更应该辩证的去看待历史,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从所学的知识之中去判断,就如同警察破案一样,用一些已有的证据去证明跟推断历史中所发生的事情,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思考。

举个例子,我们可能从小就学习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的是司马光小的时候跟小伙伴在院子之中玩耍,其中一个小伙伴掉进了缸中,此时其他的小伙伴都害怕的跑掉了,而只有司马光搬起了一个石头将缸给砸破了,而他的小伙伴也得救了。这个故事的本意是教育我们遇到事情要勇敢、冷静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许久,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呢?

相信我们大多数喜欢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马未都,他是一个喜欢收藏,懂得历史的名人,而他却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一档节目中与历史系的教授产生了激烈的辩论,马未都提问教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否是真实存在的,教授的学识自然是非常渊博的,竟能够说出这个小的典故最早的出处,说明了这个故事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但是紧接着马未都从证据学的角度上告诉我们,在宋代的时候,淹人的大缸其实是烧不出来的,在如今整个中国的文物中也找不到能够淹人的大缸是宋代的。

其实我们知道在过去人们验证历史的主要方法都是从书籍跟史料之中,而马未都是一个非常喜欢收藏的人,对于文物的了解更多,而考古学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地方就是能够证史,真实的文物是可以说话,只要我们有能够思考的头脑,很多历史文献跟史料都是可以被推翻的,而往往是我们不敢去质疑这些权威的史料。

那么宋代就真的烧制不出来可以淹人的大缸么?没错,当时的技术确实烧制不出来大缸,但是却可以烧出瓮,什么是瓮呢?其实司马光当初砸的是缸么?并不是,翻看原文我们会发现,当时司马光砸破的就是瓮,随着时间的推移,砸瓮变成砸缸的主要原因应该也是便于教学,能够更加容易的被孩子们所理解。瓮其实是跟缸有些相似的性质的,但是他并不同于缸,从外形上看就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缸的体积很大,整体呈现的是坡型,并且因为它的应力向外,所以想要烧制一口好缸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而瓮跟缸不同,从外观上看,他的底部跟口部都是同时向内收缩,应力方向是向内的,所以烧制瓮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却没有缸那么坚固。

既然是砸瓮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砸缸,那么这也同样引起了许多人的疑问,因为从外形上看瓮的形状就很难装进一个小孩,最为可疑之处是因为这种容器在当时并不是用来装水的,所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也更加的引人怀疑。其实在节目中两个人产生分歧的原因就是应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习历史,教授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无限接近跟还原历史,而马未都却认为历史是很难趋于真相的,只要能够从历史之中学习到残存的道理就可以了。

当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本身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如果说孩子能够从中学习到其中好的品质,我们似乎也没有必要为了这个故事的真实与否来辩论,对于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以及两个权威人士因为这个故事的辩论立场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马未都“激辩”历史系教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竟是假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从收藏大家马未都与北大历史系教授的争论等现象 来看考据的价值

从收藏大家马未都与北大历史系教授的争论等现象 来看考据的价值

故事,这个故事,马未都,道理,长城,赵冬梅,历史,杞梁妻,司马光砸缸,老师,事件,先生,过程,角度,孟姜女,孟子,杨静荣,齐侯,研究,所以说,丈夫,事情,出处,文献,流变,真实性,现象,程度,说法,问题

2011-05-15 #故事大全

马未都:“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骗了我们整整1000年!

马未都:“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骗了我们整整1000年!

司马光,宋史,马未都,司马光砸缸,先生,敞口,上文,区别,史书,孩子,小孩,左氏春秋,没必要,于庭,史上第,阿鲁图,修撰,事迹,事情,丞相,人们,几率,准确度,史学家,历史,口头语,古汉语,后世,后人,大水缸

2020-06-22 #故事阅读

马未都鉴定史书之错:“司马光砸缸”骗了我们1000年!

马未都鉴定史书之错:“司马光砸缸”骗了我们1000年!

宋史,司马光,司马,历史,时候,敞口,马未都,司马光砸缸,大人,孩子,真相,道理,阿鲁图,修撰,不一样,举止言谈,丞相,儿童,列传,准确度,先生,区别,口头语,古籍,史书,故事,名家,大水缸,成分,小孩

2009-09-22 #故事大全

马未都质疑司马光砸缸是杜撰 却被此事打脸 网友:打得好!

马未都质疑司马光砸缸是杜撰 却被此事打脸 网友:打得好!

马未都,司马光砸缸,故事,历史,大缸,赵冬梅,先生,教授,文玩,方面,节目,上官,司马,尚光,马先生,事实,事情,后人,小孩,数人,资治通鉴,鉴赏家,一些人,但不能,多年前,就显得,司马光,司马光入,大陶,米多

2011-02-18 #长篇故事

马未都说宋代没有大的缸 司马光砸缸是假的吗?这里有答案

马未都说宋代没有大的缸 司马光砸缸是假的吗?这里有答案

司马光,农村,马未都,司马光砸缸,没问题,个头,区别,城里人,水缸,水瓮,材质,称呼,老先生,于庭,多大,东西,二伯,储水,人家,功夫,厚薄,地方,咸菜,土陶,文化,大叔,姑父,大肚,大缸,大水

2011-05-28 #经典故事

赵丽蓉老师说的司马光砸缸是真是假?马未都老师说:那可能是瓮!

赵丽蓉老师说的司马光砸缸是真是假?马未都老师说:那可能是瓮!

马未都,大缸,司马,司马光砸缸,故事,老师,司马光,戚夫人,这个故事,孩子,理由,资治通鉴,观点,肯定有,于庭,喻户晓,吕雉,大陶,赵丽蓉,大有,代表作,中国,不值钱,代表,典故,力气,史学家,品格,后人,块石

2018-09-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马未都和他的博物馆有什么故事 如何评价马未都这个人呢?

马未都和他的博物馆有什么故事 如何评价马未都这个人呢?

马未都,老马,北京,博物馆,执着,瓷器,时间,事情,家具,见识,于谦,王朔,马先生,有一种,山水文园,上海,口才,前段时间,商店,学识,展区,展品,废墟,照片,知识,老猪,美术馆,访客,部分,门窗

2015-05-31 #故事大全

朋友请马未都看红釉器 之后又找别人看 马未都:你犯了大忌

朋友请马未都看红釉器 之后又找别人看 马未都:你犯了大忌

瓷器,马未都,朋友,红釉,我国,时候,元青花,工艺,宝物,炼制,鉴定,很多人,红釉瓷,这件事情,鉴定宝物,买那,朱元璋,好的,好朋友,大忌,历史,事情,唐三彩,器具,地方,年代,工匠,建议,忠告,成色

2018-03-1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