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卫星图鉴故事丨现代版“夸父追日”记

时间:2011-04-25

生活在高原上的吕有荣,或许是最能理解夸父的人之一

提示:本文共有 16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中国自古流传“夸父追日”的故事,但很少有人理解,人为啥要穷其一生追着日头跑。

生活在高原上的吕有荣,或许是最能理解夸父的人之一。他活了70多岁,命运的沉浮一直决定于自己“追了”一辈子的太阳。

自小,吕有荣就生活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沙沟山。这里地处青藏高原的浅山地区,冬季气候高寒,夏季光照强烈,土地干旱贫瘠。

从卫星俯瞰,这里山大沟深,就像被斧子重重劈过似的。即便把卫星图放到最大尺寸,也难以在山里找出成片的土地。多条沟壑将散布于山坳里破旧的老村子隔绝开来。

↑从卫星看沙沟山所在区域,大地像被斧子重重劈过似的。

看遍沙沟山,靠山难吃山。不成片的耕地十年九旱。对高原上强烈的阳光,吕有荣和乡亲们又爱又恨。

日头出来了,怕太阳。“我们就像快干涸的河里的鱼,挣扎着生存。地太旱了,辛辛苦苦播下的苗子,多半枯死旱死,有的还被冰雹打了。”

日头走了,又盼太阳。每次刮风下雨后,山路变得坑坑洼洼,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山体滑坡、人畜跌落的危险。有一年雪天,村里一个小伙得了急病,大伙儿用拖车要把他运往10公里外的卫生院去。好不容易走到山下,人就咽了气。

↑吕有荣生活在沙沟山时的照片。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打不上粮、喝不上水、娶不上媳妇……高原上艳阳高照,却照不进村民的心里。“住在山上时,大自然对我们太狠了!”吕有荣想起生于斯长于斯的沙沟山,即使当着记者的面,也忍不住几次掉下了眼泪。

好在村民们盼来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2016年11月,129户村民告别祖辈们世代居住的大山,陆续搬迁至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新村。

与山里形成鲜明对比,新村里楼房规划整齐,八纵一横的水泥路面平坦宽阔,成行的太阳能路灯一字排开。远眺周边,群山环抱,林海绵绵。刚搬进新村的时候,吕有荣失眠了好几天,“这不是做梦吧?这不是天上才有的好日子吗?”

↑卫星记录,15年来,班彦新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吕有荣和太阳的情缘还在延续。

荒地变新居了,收入从哪里来呢?

虽然走出了大山,但高海拔、地广人稀、干旱少雨这些制约村民生活的自然条件依然还在。青海反其道而行之,把目光聚焦到太阳上——这个传统农业的劣势,正是光伏产业的优势!

班彦新村,村民家的屋顶上、猪圈边“种”满了光伏板,村东侧建起了光伏项目。每年,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帮助贫困户在光伏发电中收益28.5万元,而且持续获益20年。

↑班彦新村村民家的屋顶上、猪圈边“种”满了光伏板。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在充足的电能支撑下,班彦村临街的村民们开铺子做买卖,干起了养殖猪的营生,传统的土族刺绣和青稞酩馏酒也开始规模化生产了。

晒着太阳就有钱赚。吕有荣把新家改造成农家乐,家电装上了,自来水喝上了,天然气也用上了。农家乐的收入和年底领取的每户2500元的光伏补贴让他终于摘下戴了多年的“贫困帽”。

00:21

↑吕有荣在新家门口讲起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青海充分利用光照资源禀赋,将光伏扶贫发展成为破解贫困地区产业匮乏难题、保障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产业。卫星记录了,一个个光伏项目平地而起,在青海大地上犹如鱼鳞阵列、蓝海翻涛,带来了勃勃生机。

2019年6月27日,随着装机容量为2.37万千瓦的青海省互助县村级光伏扶贫2号电站的正式投产,青海全省1622个贫困村实现了光伏扶贫项目全覆盖。

如今,吕有荣依然天天看日头,还是看着太阳“望天收”。只不过,以前收入微薄,靠的是油菜、小麦;现在,收入大幅增长,靠的是电能、游客。卫星在天上看到了班彦村的过去、现在,也让人们看到了光伏扶贫的未来。

出品:汪金福、江时强、陈凯星、周亮

策划:贺大为、钟昊熹、陈凯

统筹:周瑜、程婧、牟帆

执行:李梦婷、丁新珂

记者:韩方方、赵玉和、周喆

卫星数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中科卫创

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青海分社

联合出品

相关新闻:

卫星图鉴故事丨修路老汉“穿越”记

卫星图鉴故事丨老村寨“消失”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卫星图鉴故事丨现代版“夸父追日”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卫星图鉴故事|现代版“夸父追日”记

卫星图鉴故事|现代版“夸父追日”记

光伏,班彦,太阳,新村,沙沟,青海,卫星,收入,日头,高原,扶贫,村民,从卫,吴刚,生活在,新华社,互助土族自治县,中心,产业,农家乐,土地,大山,好日子,屋顶,斧子,猪圈,电能,记者,青海省,项目

2007-01-01 #短篇故事

卫星图鉴故事丨修路老汉“穿越”记

卫星图鉴故事丨修路老汉“穿越”记

县城,断头路,卫星,车间,从卫,扶贫,新华社,临夏州,全县,孙子,新家,暴雨,群众,安置小区,一生,中心,人们,地势,小山村,大山,屋檐,巨响,措施,村里,活路,沟壑,深山,电闪雷鸣,老伴,贫困户

2011-12-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卫星图鉴故事丨老村寨“消失”记

卫星图鉴故事丨老村寨“消失”记

李小波,扶贫,怒江,从卫,包谷,卫星,怒江州,高黎贡,护林员,安置点,峡谷,村民,高黎贡山,和村,山外,通用机场,一家,兰坪,怒江大峡谷,大米饭,巡山,愿望,扎进,旧址,村里,森林,生态,穷根,绿色,草果

2017-09-01 #长篇故事

太阳系卫星之王:科学家又发现20颗新卫星 土星的卫星总数达到82

太阳系卫星之王:科学家又发现20颗新卫星 土星的卫星总数达到82

卫星,土星,谢泼德,行星,木星,太阳系,新卫,太阳,引力,数据,新发现,卡内基,土卫六,方向,才能,望远镜,距离,角度,轨道,顺行,运行,合成照片,土卫十,土星卫星,大卫星,收集到,研究小组,百家号,斯科特,日以

2009-10-02 #短篇故事

“北斗精神”托起小卫星: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故事

“北斗精神”托起小卫星: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故事

卫星,北斗,中科院,团队,北斗导航卫星,全球,北斗三号,微小卫星,螺丝钉,卫星系统,小时,年轻人,我国,技术,研究院,新一代,时间,小卫星,上海,精神,系统,设计师,北斗卫星,林宝军,沈学民,王亚,许国平,龚建村,副总,中国科学院

2012-01-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北斗精神”托起小卫星: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故事

“北斗精神”托起小卫星: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故事

卫星,北斗,中科院,团队,北斗导航卫星,全球,北斗三号,微小卫星,螺丝钉,卫星系统,小时,年轻人,我国,技术,新一代,时间,研究院,小卫星,上海,精神,系统,设计师,北斗卫星,林宝军,沈学民,王亚,许国平,龚建村,副总,中国科学院

2015-02-17 #故事阅读

填补中国空白!浙大皮卫星研究20年 揭秘“袖珍卫星”组队飞上天背后的故事

填补中国空白!浙大皮卫星研究20年 揭秘“袖珍卫星”组队飞上天背后的故事

皮星,金仲,卫星,浙大,发射成功,微小卫星,造价,浙江大学,研发,中国,功能,团队,空白,研究,全面小康,责任编辑,研究中心,世界,中心,技术,新闻网,航天,部件,通信,中国新闻网,再发射,大卫星,研究领域,自主研发,从卫

2008-07-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木卫三:太阳系内最大的卫星 也是唯一拥有自己磁场的卫星

木卫三:太阳系内最大的卫星 也是唯一拥有自己磁场的卫星

木卫三,卫星,太阳系,直径,地球,月球,水星,木星,个头,颗卫星,冰层,太阳,已知,数量,行星,火星,大气层,恒星,运动,磁场,距离,表面,伽利略,发现了,小了,天体,内核,海洋,金属,八大行星

2007-09-15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