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特稿:“逆行”妈妈·口罩缝纫工·公益食堂·中国口罩——美国民众抗击新冠疫情的温情

时间:2011-05-15

抗击疫情温情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9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新华社纽约4月14日电 特稿:“逆行”妈妈·口罩缝纫工·公益食堂·中国口罩——美国民众抗击新冠疫情的温情故事

新华社记者

确诊病例近60万,死亡病例超2万,新冠疫情在美国延烧。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美国医疗卫生体系一时间捉襟见肘。大疫当前,美国民众用责任、勇气与爱谱写守望相助的抗疫之歌。

“逆行”妈妈:每天都很害怕但会坚持医治病患

“我的宝贝们太小了,几乎认不出穿上防护服的我。如果他们因为新冠病毒失去了我,我希望他们知道,妈妈为工作尽力了。”身处疫情“震中”纽约的医生格里格斯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

格里格斯和同为医护人员的丈夫均已立下遗嘱,夫妻二人做好为抗击疫情献出生命的准备。格里格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虽然我每天都很害怕,但会坚持上班,因为我热爱我的工作。”

防护设备缺乏,许多医护人员被感染,纽约医护力量难以为继。艰难时刻,全美数以千计志愿者报名驰援纽约,接续战斗。

兰福德是一名来自俄克拉何马州的护士,曾到非洲支援抗击埃博拉疫情。她说,纽约医院的境况让她想起了非洲,“一切都陷入混乱,到处是垃圾。大家用各种自制的防护用品凑合”。

忙碌时,兰福德要同时照料18名病患。由于口罩储备不足,她看到有的医护人员连续5天使用一只口罩,更难受的是看着病患因重症而在自己眼前死去。

兰福德是3个孩子的妈妈,孩子们懵懂中知道妈妈做的事情很重要。丈夫也鼎力支持她的工作:“我们内心都有点焦虑,但都为她感到无比自豪。”

口罩缝纫工:不做点事情帮助别人是自私的

芝加哥,一家清洁公司的办公室,56岁的墨西哥裔美国人布尔加带领着社区居民们赶制口罩。

在布尔加所在的社区,许多人没有医疗保险,甚至没有合法身份。在布尔加看来,抗击疫情如同一场战争,民众必须学会自我保护。他的呼吁得到响应,有当地企业向布尔加捐赠了几台缝纫机。

52岁的罗曼和50岁的卡德纳每天至少花9小时帮助布尔加制作口罩,并帮助发放口罩。此外,她们还会做一些病毒防护科普工作。“这些是我们所能帮得上忙的事情。”罗曼说。

43岁的阿里亚斯也是口罩缝纫工中的一员,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20年前曾在墨西哥做过裁缝。尽管担忧病毒威胁,她还是说“不做点事情帮助别人是自私的”。

布尔加和邻居们已经将1500多只自制口罩捐赠给社区居民。如今,每天都会有很多人上门来领取口罩,并且还不断有人打来电话咨询。

疫情当前,对很多人来说,一只口罩,就是一份希望。

公益食堂:会坚持下去直到资金用尽

“别摸脸、洗干净手、保持距离。”52岁的雷恩斯坐在车里,从半开的车窗向外喊。对面,是上百名排着队等待救济的无家可归者。

每个周六,雷恩斯都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洛杉矶市中心,向无家可归者赠送食品,并提供理发等服务。而随着疫情蔓延,这位6个孩子的母亲面临艰难抉择。最终,她决定继续救济无家可归者,不仅送去食物和水,还送去洗手液、维C片、口罩、手套甚至帐篷。

雷恩斯说,很多无家可归者无法通过网络了解信息,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基本的防疫常识。她之所以冒险来救济,就是为了“在最困难的时刻帮助这些最无助的群体”。

在休斯敦,餐馆堂食服务因疫情被全面叫停,成千上万餐馆员工失业。为了帮他们熬过艰难时日,当地的高档餐厅里尔餐厅变身公益食堂,从3月28日起每晚为失业或降薪的餐饮业工作者提供免费晚餐,并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新鲜蔬菜、卫生纸等必需品。“我们会坚持下去,直到资金用尽。”里尔餐厅在网站声明中说。

救急口罩:带着爱在中美之间流动

“邻居家着火了,你会因为担心自家水不够用而不去帮忙救火吗?”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肯·马津斯基在回答年初为什么要把口罩捐给中国的问题时说。

马津斯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妻子聂辉来自中国。彼时,中国抗疫正处于最艰难时刻,聂辉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州华人学者中美交流协会组织当地民众为中国捐款捐物,12万只口罩及时送到湖北17家医院。

如今,美国疫情日益严重,口罩、护目镜告急。杜克大学医学院病理系主任黄教悌在微信朋友圈求援。短短两周,大小包裹从中国寄过来,近10万只口罩被分发给美国一些医院的临床科室。

朱丽叶是在一家中国在线英语教学平台任教的美国教师。当她得知中国学生缺少口罩时,她和同事紧急购买了近4000只口罩寄往中国。

两个月后,美国的教师们从寄件人变成收件人。收到从大洋彼岸寄来的口罩时,教师珍妮弗哽咽泪目,“这些口罩是带着爱来到这里的”。她把这些口罩拿给年逾古稀的父母,分给护士、医生和她的消防员朋友,大家从她手中分享着来自中国的爱。

“疫情面前,没有孤岛。两国人民唯有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时艰。”聂辉说。(参与记者:许缘、邓仙来、胡友松、徐静、长远、高山、高路、万方、吉黎)

特稿:“逆行”妈妈·口罩缝纫工·公益食堂·中国口罩——美国民众抗击新冠疫情的温情故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特稿:“逆行”妈妈·口罩缝纫工·公益食堂·中国口罩——美国民众抗击新冠疫情的温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特稿写作技巧

特稿写作技巧

特稿,故事,南方周末,新闻,题材,问题,叶伟民,情节,记者,逻辑,层面,技巧,文学,编辑,恩里克,李海鹏,举重冠军,人性,公共性,媒体,意义,时间,理解力,结构,色彩,老王,角度,读者,冲突,伊力亚

2019-09-02 #故事会

略论特稿的故事性含义

略论特稿的故事性含义

故事,特稿,小汤姆,萨姆,记者,面具,米歇尔,线索,男孩,可萨,架线工,命运,人们,主题,事件,受众,差异,思想,朋友,模式,母亲,深度,行为,畸形,秘密,细节,语言,雏形,读者,越深

2020-08-29 #故事会

略论特稿的故事性含义

略论特稿的故事性含义

故事,特稿,小汤姆,萨姆,记者,面具,米歇尔,线索,男孩,可萨,架线工,命运,人们,主题,事件,受众,差异,思想,朋友,模式,母亲,深度,行为,畸形,秘密,细节,语言,雏形,读者,越深

2020-08-30 #故事大全

「特稿119」土地上种故事

「特稿119」土地上种故事

焦波,修军,农民,土地,丁楼村,农村,任庆,生活,任恒,中国,大漆,村里,纪录片,泉里,团队,村民,老窝,工作,石朝乡,申母,下一代,乡村,公路,儿子,大山,场景,母亲,玉米,纪录,移民

2020-08-21 #长篇故事

特稿:红色革命小故事——中红网

特稿:红色革命小故事——中红网

白阳,刘志丹,敌人,桂荣,南梁,革命,群众,荔园,红军,张策,地主,背心,农民,岔沟,棉鞋,游击队,毛主席,农民联合会,一带,丈夫,主席,主任,人们,儿子,军阀,功劳,土匪,国民党,地方,棉袄

2020-06-12 #故事会

特稿:红色革命小故事——中红网

特稿:红色革命小故事——中红网

白阳,刘志丹,敌人,桂荣,南梁,革命,群众,荔园,红军,张策,地主,背心,农民,岔沟,棉鞋,游击队,毛主席,农民联合会,一带,丈夫,主席,主任,人们,儿子,军阀,功劳,土匪,国民党,地方,棉袄

2020-06-17 #经典故事

特稿:红色革命小故事——中红网

特稿:红色革命小故事——中红网

白阳,刘志丹,敌人,桂荣,南梁,革命,群众,荔园,红军,张策,地主,背心,农民,岔沟,棉鞋,游击队,毛主席,农民联合会,一带,丈夫,主席,主任,人们,儿子,军阀,功劳,土匪,国民党,地方,棉袄

2018-06-06 #经典故事

特稿:红色革命小故事——中红网

特稿:红色革命小故事——中红网

白阳,刘志丹,敌人,桂荣,南梁,革命,群众,荔园,红军,张策,地主,背心,农民,岔沟,棉鞋,游击队,毛主席,农民联合会,一带,丈夫,主席,主任,人们,儿子,军阀,功劳,土匪,国民党,地方,棉袄

2015-02-25 #经典故事

特稿:红色革命小故事——中红网

特稿:红色革命小故事——中红网

白阳,刘志丹,敌人,桂荣,南梁,革命,群众,荔园,红军,张策,地主,背心,农民,岔沟,棉鞋,游击队,毛主席,农民联合会,一带,丈夫,主席,主任,人们,儿子,军阀,功劳,土匪,国民党,地方,棉袄

2015-09-04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