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打骂”教育的真正问题在于:它没有用!

时间:2011-05-23

因为除了打骂,其他的教育方式似乎都对孩子无效

提示:本文共有 26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网友:对于除了打骂以外的方式,教育无效的孩子该怎么办?

这是一位网友给我的留言,可以想见这是一位无助的妈妈,尽管每次打完都觉得心疼,也知道打骂会伤害孩子的心理,但为了孩子能成才,为了不惯坏孩子,哪怕以后孩子会恨自己,也还是咬着牙打。因为除了打骂,其他的教育方式似乎都对孩子无效。

持有这样观点的家长不少,还有家长现身说法,教大伙用怎样的工具、怎样“面带微笑”的打哪些部位,才是“科学”的打孩子。

坦白说当看到这些“科学”方法的时候,我立刻脑补出一个比自己高出两头的大汉,面带微笑的用一把长尺打我的手臂和大腿,这种冷静的残忍,让我产生了巨大的恐惧,甚至要瑟瑟发抖起来。想到这也许正是孩子们在接受“打骂”时的感受,不知道您是何感想?

不过,如果真像这些父母认为的那样,“打骂”真的能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让他们得到教训,一时的痛苦似乎也值了。但遗憾的是,“打骂”教育的真正问题在于:它没有用!

父母的错觉:打一顿,孩子马上听话了!

“孩子不写作业,打一顿就写了!”

“孩子总看电视,打一顿就老实了!”

我有个同事,信奉打骂带来的威慑。4岁的女儿哭闹的时候,要么打一顿,要么直接拎起来扔到门外,让她自己哭去,不哭了才开门让她进来。据这位同事说,孩子几乎每天都要闹一回,只有这样“治”,才能安静下来。

街坊老于每次发现孩子偷偷玩手机、不写作业,二话不说就打一顿,孩子总能“消停”两天。对于孩子的背上被打出的一条条血印,老于也挺心疼,但说到“口头教育”他总嗤之以鼻:“孩子哪听你讲!只有打!”

两位父亲都认为孩子一打就“听话”了,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在当时,孩子确实立即表现出了顺从。但是,他们却都忽略了一点: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频率,其实大大高于不挨打的孩子。

面对打骂,孩子会暂时变得“听话”,这是因为孩子感到恐惧和无助。就像我前文中脑补的画面:一个高出两头的大汉,拿着长棍子要打我,跑不掉、也躲不开!吓得瑟瑟发抖的我,当然会选择暂时听话,避免挨打。但在恐惧的同时,我一定感到极度饿愤怒:凭什么要伤害我?

这愤怒会让我在能逃跑的时候,尽可能的逃跑;能反击的时候,尽可能的反击。所以同事的4岁女儿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叛逆,每天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所以老于的孩子会半夜三点多爬起来,偷偷潜到父母床边偷手机玩游戏,还偷偷用妈妈的指纹解锁、付款买道具。

打骂不但没能让孩子“乖巧平静”、“戒除网瘾”,反而加剧了孩子不良行为的程度和频率。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儿科会反复重申:“强烈反对父母打骂孩子,打骂孩子不仅无效而且负面影响极大。”而欧洲的许多地区都已经明确立法,禁止体罚。

父母的无助:除了打骂,其他教育都没用的孩子要怎么管?

回到文首的问题:“除了打骂,其他教育都没用的孩子要怎么管?”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不良行为的心理原因谈起。

美国家庭心理学博士简尼尔森在著作中解释:孩子的所有不良行为,几乎都来源于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缺失。当孩子补足了归属感和价值感,不良行为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这就像孩子缺钙、缺锌的时候,会因为营养不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时无论你如何立规矩、打骂,孩子都没办法集中注意力。但只要适量补充钙、锌等孩子缺乏的营养元素,一段时间之后,注意力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同样的道理,孩子的许多不良行为其实是“心理营养不良”的症状,只要把缺乏的心理营养不足,不良行为自然就小时了。而需要补充的两种心理营养就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对孩子而言,他们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是什么?

与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不同,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主要来自家庭,甚至可以说主要来自父母。简单的讲,就是孩子感觉自己是被父母无条件的爱着(归属感),自己是有价值的、并被父母需要着(价值感)。

当孩子被打骂,他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会同时遭到打击:我爸妈打我,他们当然不爱我,我一定太没用、太坏了……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打骂不但无助于改进孩子的不良行为,还总是推波助澜。

怎样提升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虽说“爸妈爱你”“爸妈需要你”两句话常说说没什么坏处,但是单靠这两句话要提升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还真的作用不大。家长们可以借鉴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的办法,她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刑警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偶尔有空在家,看到孩子不好好学习,也是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某次偶然翻看家里的照片时,这位刑警发现所有照片上自己的脸都被“划花了”。他认为这是自己上中学的儿子干的,作为刑警他意识到情况的严重,于是求助李玫瑾教授。

李玫瑾教授给开出的处方有三点:

1、停止打骂孩子,把重心从工作转移到家庭,每天早点回家吃饭。

2、尽量每个周末带孩子出去运动,篮球、足球、游泳都可以,爷俩玩个大汗淋漓

3、运动之后,跟孩子轻松的聊聊家常,一起聊聊妈妈的不容易,也可以聊聊孩子对未来的看法

如果仔细分析这个处方,可以得到两个结论:首先,提升归属感要靠“陪伴”,一起吃饭、一起运动,这些都是最理想的陪伴,没有陪伴的“爱”是虚伪的。就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的:对孩子而言“没有陪伴,别墅不如草屋”。

其次,提升价值感要靠“尊重”。体育运动可能是最能让父子、母子平等相处的活动了。运动过后,借着运动带来的快乐荷尔蒙,一起聊聊家常,不带功利、压力。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和信任,感受到自己是个好孩子,价值感也就来了。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改进了,在日常的聊天中教育就这样潜移默化的进行了。孩子也因为补足了归属感和价值感,不良行为也会渐渐好转。

许多家长担心,这样的方法是放任孩子。对于懂事儿的好孩子,当然可以说服,但对于不懂事儿的孩子,说服根本没有用!

我自己也曾经持有这样的观点,一定要“惩罚”到让他难受,难受到让他记住教训,才算教育的完成。但孩子越大就越发现,这样的方法没用!如果有用,孩子为何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有用又怎么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又打又罚?

既然打骂惩罚没用,为什么还要打骂惩罚,让自己生气、孩子也生气。为什么不干脆放弃这样的教育方式,转而把孩子的心理营养补足?

当然,这不代表任由着孩子来,面对爱玩手机的孩子,你还是可以把所有手机藏起来,还是应该用个定时器控制孩子写作业的时间,但这些操作都应该在平静的情绪下进行,跟孩子一起定下规则,并坚定的实施,只是不必再增加打骂、惩罚了。

我就是靠这样的方式,改善了跟大儿子的关系,也把他从手机游戏和沉默不语上拉了回来。

我曾在职场如鱼得水,如今专心养育两个男孩。读了一柜子书,走了不少弯路,也收获了满满的经验与幸福。关注我,希望把我的所学所用、经验教训跟您分享!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打骂”教育的真正问题在于:它没有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午睡教育故事:哭是没有用的2

午睡教育故事:哭是没有用的2

子子,眼泪,妈妈,武器,坏毛病,成人,老师,不能解决,还可以,东西,事情,做法,作用,女儿,共同努力,办法,家园,孩子,小事,建议,明确指出,把子,用语,问题,错觉,交流,关怀,行动,不严重,加油吧

2020-06-05 #故事阅读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最没有用的儿童安全教育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最没有用的儿童安全教育

孩子,妈妈,安全教育,坏人,答案,陌生人,情况,不可以,美国,问题,东西,核心,熟人,超市,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孩子们,帮助孩子,很难过,怎么做,这么做,比博,雪莉,交通警察,心理学家,人和,和家,在路上,男孩,同伴

2020-07-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最没有用的儿童安全教育!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最没有用的儿童安全教育!

孩子,妈妈,陌生人,安全教育,坏人,答案,情况,不可以,美国,问题,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东西,幼儿园,核心,熟人,超市,教育,孩子们,帮助孩子,很难过,怎么做,这么做,比博,雪莉,交通警察,心理学家,责任编辑,人和,和家,在路上

2010-12-21 #故事阅读

家庭教育做不好以下这7点 再好的幼儿园也没有用!

家庭教育做不好以下这7点 再好的幼儿园也没有用!

孩子,家长,老师,父母,让孩子,教育,幼儿,温度,家庭教育,书香,事情,才能,是非,氛围,来源,玩具,处理问题,幼儿园教育,是一次,更加重要,每个孩子,给孩子,温文尔,理大,和园,书桌,一面镜子,优点,作者,口头

2015-11-14 #故事阅读

大学教育的问题在于过分关注学生学术教育 而非能力培养!

大学教育的问题在于过分关注学生学术教育 而非能力培养!

研究,大学,学生,知识,人们,文章,时间,信息,作者,成绩,教师,文凭,读者,领域,终身教授,教授们,专业,内容,创新者,大学生,学术期刊,学校,学者,技能,深度,淘宝,现实情况,边界,著作,脑子里

2014-12-11 #小故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

孩子,妈妈,时候,成绩,朋友,人家,进步,考得,孩子是,让孩子,好的,中游,优点,奥秘,家长,感觉,挫折,现象,筷子,结果,自尊心,问题,影响,不爱说话,不相信,自己家,对孩子,教育孩子,陶行知,和家

2012-07-27 #小故事

小学教育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孩子的心智成长不可见

小学教育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孩子的心智成长不可见

孩子,父母,心智,小学,阶段,问题,心理,心态,时间,水平,逆反,发展,对孩子,对父母,给孩子,高智,叛逆,主动权,原则性,原因,坚持己见,品德,地位,大学,家长,差别,稳定期,情况,恨意,成年

2018-10-18 #故事阅读

中学教育的困难 在于关注孩子心理 保护祖国花朵的成长

中学教育的困难 在于关注孩子心理 保护祖国花朵的成长

孩子,家长,成绩,父母,老师,中学教育,学生,想法,心理,问题,行为,教育,孩子们,对孩子,世界观,祖国,时间,花朵,分析,到一个,孩子是,很多人,往往会,批评教育,给孩子,法比,在学校,不一样,忽略了,中学

2010-05-29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