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丹心造就“十五个一”

时间:2011-06-09

依山傍水处,坐落着延边州汪清县西崴子村

提示:本文共有 19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02:58

群山环抱间,嘎呀河奔流不息。依山傍水处,坐落着延边州汪清县西崴子村。

正午,“秋老虎“威力不减,驻村第一书记盖云波的汗水从鬓角滴落,却掏出一只厚手套戴在左手上。

“没办法,这只手冰凉冰凉的,血流不通畅。“盖云波对记者说。

盖云波

今年年初,盖云波带领全村抗击疫情。2月4日夜里,他忙着抱柴烧火,给守在高速口的防疫人员熬姜汤。不慎脚下一滑,左手击穿身侧的玻璃隔断,造成尺动脉、肌腱、尺神经等七处断裂。经历了生死抢救,最终落下了十级伤残。

盖云波却没把这道伤疤当“勋章”。在四年多的驻村工作中,他引以为傲的“勋章”是村里欣欣向荣的日子,是一张张写满幸福的笑脸……

西崴子村有203户,人口852人,贫困户数量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2016年初,盖云波被省市场监管厅(原省工商局)选派到西崴子村担任第一书记。2018年,西崴子村整村脱贫出列。

捧着一颗丹心而来,盖云波给村里留下了“十五个一” :一百盏路灯,一个围栏牧场,一个村部广场,一个池塘景观,一个门球场,一座民生桥,一张村报,一座乡愁馆,一首扶贫歌曲,一本驻村帮扶百问百答,一组助学基金,一个鸭田大米品牌,一个维权服务站,一个助农直播平台,每年一届“党心连民心”运动会。每一个“一”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第一次来,我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灰色的。”盖云波说。如何把眼前的“灰色”变“彩色”?他辗转反侧思索着……

村里人晚饭后喜欢扎推聊天,看见盖云波走过来,就会大声问:“啥时候给我们安路灯啊?别的村早就安上啦!”

群众的期盼就是努力的方向。几经奔走,盖云波争取到了50万元经费。100盏路灯的安装工程很快启动了。

工程就在家门口,得让贫困群众挣点钱!于是,盖云波号召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浇灌混凝土、打桩……40余人经过3天的紧张施工,挣到了8000块钱。

对于这笔钱,盖云波有自己的打算:如果分下去,大家买酒买肉,热闹一回,很快就花光了。扶贫要“扶志”,要从一点一滴培养村民的自我“造血”能力和意识。得让钱能生钱!

经过反复沟通,盖云波争取到了村民的同意,用这笔钱买了1220只鸡雏,给6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发放20只,发展庭院经济。这在汪清当地还是头一份,引得其他村纷纷效仿。

走进村民周哲栋的家,最先“欢迎”来客的是蜜蜂。对于因病致贫的周哲栋来说,院子里的十几箱蜜蜂,是让他过上好日子的宝贝。年景好的时候,一个花期能挣上2万多元。

(周哲栋手巧,自己制作蜂箱,每个能节省200多元成本)

“盖书记来了四年多,帮我把两箱蜜蜂发展成了十几箱。他帮我联系专业人员解决养蜂的技术难题,每年还给我补贴三四百斤白糖,够我的蜜蜂吃上一冬天的!”

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周哲栋还拉了贫困户王丽华一把,分了一箱蜂给他。王丽华智力稍弱,周哲栋手把手教他养蜂。如今,一箱变三箱,王丽华也凭着双手挣到了钱。

在西崴子村,互帮互助的例子真不少。依托村里的自然条件,盖云波扶持种粮大户吴淑菊发展了“鸭田稻”产业项目,所产的优质大米供不应求。在盖云波的感召下,吴淑菊从自己的承包田里出让了一块给贫困户张学华耕种。背靠大树好乘凉,张学华也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鸭田稻

瞄准生态环境这块宝,盖云波又向省市场监管厅争取了5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了310公顷围栏牧场,发展延边黄牛养殖项目,为村年均增收5万余元。

今年5月,盖云波又组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开展网络直播销售,帮着村民们卖大米、冷面、蜂蜜等特产,目前销售额已达到15万余元。

村路旁的鲜花开得娇艳。这都是70岁的贫困户李秋花的功劳。她说:“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没啥回报的,今年村里栽的鲜花我全都包了,买了种子,在自家院里育苗,没用村里花一分钱!”

“一枝花”开出满村花。村民们用质朴的方式表达着感谢。有时盖云波推开宿舍门,会发现门口多了几袋不知是谁送来的干蘑菇和辣白菜……

盖云波喜欢写作。四年多来,留下了厚厚一本《驻村书记心得体会资料》,记录了扶贫路上的点滴。为了向村民们普及国家扶贫政策,他编印了一本《驻村帮扶百问百答》,还创办了全省第一份村级报纸——《西崴子村报》……

扶贫之路上,盖云波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踏实实。他奔走数月,争取了近500万元资金,为村民们建起了一座横跨嘎呀河的“民生桥”,让百姓们的春种秋收不再危险重重;他帮村民维权,与黑龙江籍粮商据理力争,反对“霸王合同”,为32户订单农户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

2019年元宵节,盖云波守在村里,没能和家人团聚。热闹的元宵晚会唤起了心底深深的思念。于是,他写下了一首歌——《这也是家》。歌词中写道:“小小的小山村,是我的牵挂。几年的风雨里,这也是我的家……”他把满心热忱倾注于这片土地,换来了嘎呀河畔最动听的笑声……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徐慕旗 编辑:赵树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丹心造就“十五个一””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丹心造就“十五个一”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丹心造就“十五个一”

云波,西崴子,贫困户,村里,周哲,驻村,村民,蜜蜂,王丽华,发展,扶贫,村民们,张学华,得让,第一书记,勋章,围栏,大米,好日子,民生,牧场,灰色,群众,记者,路灯,资金,项目,鲜花,养蜂,争取到

2019-07-25 #小故事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李峻:一片丹心亦兴村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李峻:一片丹心亦兴村

李峻,村里,书记,项目,养殖,兄弟俩,仔猪,驻村,同行,养殖场,后天,大葱,头牛,工作队员,想法,感觉,散养,收益,村民,条件,葫芦,红线,老人,菌苗,蓝莓,贫困户,身体,鸡雏,黑木耳,发展

2009-11-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走户经”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走户经”

孙杰,村民,老人,村里,蓝莓,房子,三子,孙书记,我家,村干部,贫困户,工作,尹凤,康君,第一书记,全村,向阳村,情况,机耕路,翻建,筹集资金,裂纹,生活,包村干部,这是他,修一修,加盖,孙远,施策,李海涛

2012-09-09 #故事会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长岭县北正镇村第一书记刘铁军有本“扶贫日记”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长岭县北正镇村第一书记刘铁军有本“扶贫日记”

刘铁军,贫困户,日记,村民,草原,第一书记,北正,政策,火炕,王村,草房,群众,长岭县,镇村,鸡雏,北正镇,吉林日报,第一时间,产业,军人,原因,大学生,宗旨,想法,文化,果树,民生,炕上,百姓,种子

2014-06-25 #经典故事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长岭县北正村第一书记刘铁军有本“扶贫日记”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长岭县北正村第一书记刘铁军有本“扶贫日记”

刘铁军,贫困户,日记,村民,草原,第一书记,政策,火炕,王村,草房,群众,长岭县,鸡雏,北正镇,吉林日报,第一时间,产业,军人,原因,大学生,宗旨,想法,文化,果树,民生,炕上,百姓,种子,记者,养殖

2007-08-08 #故事会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全力念好“扶贫经”——记梅河口市湾龙镇五奎顶子村第一书记沈岩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全力念好“扶贫经”——记梅河口市湾龙镇五奎顶子村第一书记沈岩

沈岩,贫困户,扶贫,周丽娟,产业,公益,合作社,发展,销售,岗位,方式,村民,猪仔,顶子,生活,李清海,五奎,梅河口市,庭院经济,母猪,渠道,经验,镇政府,香菇,争取到,劳动能力,全力以赴,双兴村,王晓英,盛金

2011-06-13 #经典故事

听“第一书记”讲扶贫故事

听“第一书记”讲扶贫故事

2020-05-27 #小故事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美德银行”上线记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美德银行”上线记

爱心超市,纪德,井子村,书记,村民们,村民,记者,通榆县,积分,东西,美德,吴国祥,锄头,银行,扶贫,活动,边昭镇,剪刀,动力,小区,手艺,报社,服装,爱心,物品,示范田,组织,群众,超市,门儿

2007-04-1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