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诸葛亮:被《三国演义》神化的名将(武庙系列)

时间:2011-06-26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提示:本文共有 31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李大嘴大嘴读史

——史料摘译——

原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译文: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1

这是一个很难写的人物。

难就难在一本历史小说已经把他神化,作为忠臣和智者的化身,他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而且深入人心。

如果说真正的他不是这样的,他优点无数的同时,也有不少缺点,一定会引出无数喷子用口水淹没你。

但武庙系列要完成,必须写他,所以在这里先声明,没有诋毁和抹黑的意思,只是想尽可能还原这个人物。

这个人物就是三国智将的代表——诸葛亮。

2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戏份很多,从“三顾茅庐”、“隆中对”、“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一直到“白帝城托孤”、“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等。

但有不少事迹都经过了罗贯中无中生有或者移花接木的艺术加工。

说两个著名的事件,一个是“舌战群儒”,一个是“草船借箭”。

“舌战群儒”说的是诸葛亮为实现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与东吴谋士们辩论的故事。

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代表的确也到了东吴,对孙权进行了说服工作,但并没有召开辩论会秀口才。

让孙权下定决心的是鲁肃和周瑜。先是鲁肃私下里制止了孙权的摇摆不定,然后周瑜从外地赶回,真正让孙权下定了战斗的决心。

根据《三国志》的叙述,周瑜从天时地利、兵力对比、人心向背等各方面,详细分析了两军的胜败关键,促使孙权打消疑虑,一语定乾坤。《江表志》中记载,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戏份被诸葛亮抢走了。

“草船借箭”的故事倒是真有,但主角并不是诸葛亮,而且也没有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军和曹操军对峙,孙权亲自坐船,到曹军水寨前观察敌情,曹军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下令掉头,使“箭匀船平”,孙权也就回去了。

赤壁之战在公元208年,濡须之战则是在公元212年。

诸葛亮又抢戏,这回抢的是孙权。

3

再说两个大多数人认知上的谬误,一个是“徐庶走马荐诸葛”,一个是“六出祁山”。

《三国演义》中,“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桥段,说的是徐庶因为老妈被曹操绑架,不得已离开刘备,临行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然后就有了“三顾茅庐”。

真实的历史上,“三顾茅庐”在先,“徐庶出走”在后,诸葛亮和徐庶是做过同事的。

《三国演义》更改了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主要是为了提升徐庶的人品,也为诸葛亮的出山增加更多的戏剧冲突。

事实上,徐庶出走的时机实在让人无话可说。当时刘备从樊城南下逃亡,军心散漫,甚至连赵云去救阿斗,都被谣传成赵云跑路了。这正是刘皇叔最困难、最狼狈的时刻,徐庶的离去无异于釜底抽薪。

徐庶到了曹操那里,并没有老妈自杀的桥段,也没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而是一直做到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史料中虽然没有提及徐庶老妈的结局,但应该是善终的。

徐庶不过是一个跳槽男罢了,曹操的公司势力大,发展前景好,仅此而已,老妈被扣成人质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诸葛亮在后期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六出祁山”。

但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亮指挥了六场蜀魏战争,其中有一次是曹魏主动进攻,蜀汉防守,真正的北伐战争只有五次。

而这五次北伐中,只有第一和第四次是出祁山发动进攻的,第二次是出散关,第三次是出武都、阴平,第五次是出斜谷。

4

诸葛亮辅佐刘备,的确有匡扶汉室的初衷,但更多是家族的安排。

我们知道,大家族在乱世中生存的最大法宝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诸葛家族作为琅琊大族,也是这么做的。

诸葛亮在蜀汉打工,亲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任职,族弟诸葛诞跑去曹操阵营。无论是哪方势力最终胜出,诸葛家族都不会遭受灭顶之灾。

事实上,在三国鼎立的形势背后,是更为错综复杂的家族势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连张飞都和夏侯家族有亲戚关系。

诸葛亮46岁才有了第一个亲生儿子诸葛瞻,在此之前,诸葛瞻把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诸葛乔死在蜀汉之后,诸葛亮又有了亲生儿子,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回归本族。

相比政治势力的争夺,家族更关注血缘的承继。

5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更是君臣和谐的典范。

的确,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但并没有到言听计从的程度。要不然也不会有刘备执意攻打东吴,遭受火烧连营的摧残。

和《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不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势单力孤的诸葛亮并没有一言定大局的话语权。

《三国志·法正传》中,诸葛亮就曾经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如果法正还在世,是很有很大可能劝止刘备东征的。可见,诸葛亮说话的分量甚至不如法正。

诸葛亮在刘备阵营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入川前和入川后,相比以关羽、张飞为代表的老臣势力和以法正、李严为代表的四川势力,诸葛亮算是势单力孤的。

诸葛亮真正掌权其实还是在“白帝城托孤”之后,也正是在那之后,诸葛亮才可以一边继续斗争,一边培养自己的势力,以获得最大的话语权。

6

度娘给诸葛亮的头衔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有三分天下的战略眼光,有治理蜀汉的民政能力,政治家没问题。

有联吴抗曹的外交实务,有剿抚并用的安南手段,外交家没问题。

有两篇《出师表》和一篇《诫子书》垫底,文学家没问题。

有一幅王羲之临摹的《远涉帖》存世,擅长篆书、八分、草书又自成一体,书法家没问题。

有木牛流马,有诸葛连弩,有孔明灯,发明家没问题。

只有军事家这个头衔是有争议的。

7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这样评论诸葛亮“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

大将粟裕在论述大兵团歼灭战时,也提到过诸葛亮是一位政治谋略家,算不上军事家!

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主要就打过两个阶段性的战争,一次是南征,一次是北伐。

从参战人数上来说,南征属于局部低烈度战争,而且剿抚并用,以安定后方为主要军事目的,战略上价值很高,但战术上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五次北伐中,诸葛亮主要采取的是正面推进、相持的办法,在迂回、包围、分割等战术动作上有所欠缺。

最为明显的就是第一次北伐,当时,属于曹魏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突然易帜,但谨慎的诸葛亮没有改变战略及时呼应,而是按部就班徐徐推进,结果,因为街亭的失败,全局崩溃,无功回师。

8

诸葛亮是个完美主义者,正是他事必躬亲,才弄了个过劳死,年仅54岁。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大事小事一把抓,总觉得别人干得没自己好,这也亲自,那也亲自,好铁能打几根钉?

《魏氏春秋》记载,在第五次北伐战争中,诸葛亮对阵司马懿。司马懿高挂免战,诸葛亮派使者去约架。司马懿询问有关诸葛亮的起居,使者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司马懿就此得出结论“亮将死矣”。

诸葛亮一个人就干了萧何、张良、韩信三个人的活,治国堪比萧何,谋略比肩张良,军事略逊韩信,这还不算,连秘书的活也抢。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秘书劝说诸葛亮“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你好歹让我也有点存在价值吧!诸葛亮回答说:“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

好吧,你不死谁死?

9

最后再强调一下,《三国演义》不是真正的历史,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神化的人物,我们又双叒叕被忽悠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诸葛亮:被《三国演义》神化的名将(武庙系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诸葛亮是唯一入选早期武庙的三国人物 关羽清朝时逆袭上位

诸葛亮是唯一入选早期武庙的三国人物 关羽清朝时逆袭上位

武庙,关羽,岳飞,时期,拜祭,关公,姜子牙,白起,民间,唐玄宗,张良,张飞,朱元璋,诸葛亮,三国演义,公元,关帝庙,名将,太公,大清,尚父,乐毅,十哲,关岳,努尔哈赤,吴起,唐德宗,唐肃宗,唐肃,姜太公

2018-09-30 #故事阅读

唐王朝为何无视五虎将 只把诸葛亮当名将供奉?其实原因很简单

唐王朝为何无视五虎将 只把诸葛亮当名将供奉?其实原因很简单

马超,诸葛亮,曹操,演义,五虎将,关羽,赵云,三国志,三国演义,历史,正史,蜀国,父亲,西凉,张飞,华雄,李世民,罗贯中,马腾,武将,原因,孝子,文丑,武庙,长坂坡,起兵,于明,关云长,十哲,唐玄宗

2017-02-14 #故事阅读

武庙有72位名将 三国时期的名将有8位 但是却没有他们

武庙有72位名将 三国时期的名将有8位 但是却没有他们

关羽,孟德,历史,武将,武庙,东吴,名将,三国演义,吕布,曹操,刘备,周瑜,孙权,陆逊,时候,都知道,将领,猛将,魏国,关公,吕蒙,赵云,邓艾,到最后,这个人,手下,莽夫,刘邦,大都督,张辽

2012-03-06 #故事会

将司马懿打成乌龟 武庙十哲之一的诸葛亮要靠《三国演义》鼓吹?

将司马懿打成乌龟 武庙十哲之一的诸葛亮要靠《三国演义》鼓吹?

诸葛亮,军事,诸葛,综合,才能,百姓,魏国,司马懿,三国志,三国演义,天下,默记,如宾,袁子,郭淮,北伐,兵法,八阵图,中国,人民,军事家,军队,刑法,境界,大捷,大国,大吴,子产,战争,志向

2015-12-08 #长篇故事

武庙十哲之一诸葛亮军事能力为何遭受质疑?

武庙十哲之一诸葛亮军事能力为何遭受质疑?

诸葛亮,三国演义,历史,三国志,孟获,诸葛,八阵图,战绩,武庙,军事家,军事,南征,南人,成就,才能,网友,蜀汉,军事理论,所以说,诸葛亮南征,乐毅,十哲,刘备,白起,张良,孙武,吴起,唐玄宗,周公瑾,李靖

2011-02-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武庙的大神换了几波 诸葛亮还是那个诸葛亮 司马懿哪凉快待哪去

武庙的大神换了几波 诸葛亮还是那个诸葛亮 司马懿哪凉快待哪去

诸葛亮,司马懿,武庙,十哲,张良,姜太公,季汉,诸葛,王朝,乐毅,电视剧,军事,才能,姜子牙,孙武,李靖,武成,管仲,武成王,三国演义,乌龟,军事家,局面,蜀汉,配享,于季汉,刘备,卫国公,司空,唐肃宗

2015-09-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三国名将死后封神?其中没有诸葛亮

三国名将死后封神?其中没有诸葛亮

关羽,诸葛亮,谥号,皇帝,张飞,官方,百姓,帝君,民间,真君,文臣,封神,大帝,朝代,敕封,香火,丁奉,桓侯,甘宁,赵云,赵圣,马超,历史,忠义,朝廷,武庙,爵位,级别,阴阳,儒家弟子

2016-02-16 #小故事

由《三国演义》看三国名将诸葛亮

由《三国演义》看三国名将诸葛亮

诸葛亮,刘备,诸葛,北伐,刘表,管仲,差距,荆州,人才,事业,原因,北伐战争,大军,意思,手下,乐毅,孔明,曹操,读书方法,叔父,公元,出师表,军队,地方,后人,志向,意中人,情况,父亲,时候

2019-08-05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