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招远农村正月“出门”的讲究:先看姑姑再拜丈人 饽饽要交换

时间:2011-07-23

刘老先生前一次介绍了招远乡村在腊月和除夕的民俗规矩,实际上,不出十五都是年,正月里当地也很有讲究,下面就听他的讲述以下是正文正月初一吃过水饺,

提示:本文共有 11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编者按:本文仍是“胶东年味记忆”话题系列,这次的讲述者还是来自烟台招远的刘洪玉先生。刘老先生前一次介绍了招远乡村在腊月和除夕的民俗规矩,实际上,不出十五都是年,正月里当地也很有讲究,下面就听他的讲述)

以下是正文——

正月初一吃过水饺,村里大街上的锣鼓就敲响了。尽管年三十晚上几乎没有睡觉,但大家个个精神头十足,见面后都热情地相互问过年好。岁数大的人到街上敲锣鼓的地方或有阳光、避风的地方,谈天说地,谁家昨晚过年起得早,谁家的鞭炮又多又响,谁家的孩子有出息……,偶尔有人说个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妇女们这时候要到长辈家里拜年或相互串门问候。平时邻里之间的一些小摩擦,就在这春节“互访”中烟消云散。

胶东方言把走亲戚叫做“出门”。正月打头,青年人、尤其是小孩子,初一、初二这两天要去拜姑姑。背着自己家里做的盒子(长约50厘米,宽约40厘米,高约30厘米)或者背着篓子,里面放着大枣饽饽,去姑姑家拜年。姑姑一般早就在自己门口等着孩子们了。见到孩子们,姑姑一般给每个孩子1-5角压岁钱。吃过中午饭,到了下午3-5点,要吃第二顿饭,一般是包水饺。走的时候,姑姑会留下一个大枣饽饽,同时放上一个自己做的饽饽,互相交换,礼尚往来。初二晚上10点左右(有的地方是初三早上)送神,包点水饺,带着烧纸、香、吊纸、鞭炮、煮好的水饺、酒到村里的十字路口,燃放、祭奠,寓意把先人送走啦。

初三、初四拜岳父岳母。这也是走亲戚人数最多的时候,当时大部分人还是走路去。只有条件好一点的家庭骑着自行车,前面带着小孩,后面带着爱人。在那个年代,谁家有辆自行车,特别是刚买的大国防牌自行车,特别让人羡慕。当时各村还没有自来水,都到村里挖的水井里挑水吃。过年前家家都把自己的水缸挑满水。过了初三,水缸里的水喝得差不多了,需要到井里挑水。第一个人去挑水时,要放一个鞭炮,寓意为告诉井神开始用水了。

正月里比较热闹的就是看戏。大部分村庄年前都有自己排练的吕剧或京剧,村与村之间相互交叉演出。有的村由于排练时间短,不熟练,演出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人在幕后提词。虽然没有专业人员指导,但演员在台上表演很认真,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招待外来演戏人员,一般是村里大队炒花生或买几斤糖果。

新结婚的媳妇,正月里还要互相请客,都是新媳妇参加,没有劳力(男子)的参与。

正月十五要送灯。灯是自己用胡萝卜或绿萝卜做的,把萝卜切成约4厘米长,中间挖个小洞,插上包有棉花的麦秆,再浇上熔化的蜡烛油。送灯要在下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去祖坟供奉。送灯回来,再给家里各个神位、墙角、门后、窗台、牛圈、猪圈等位置都放上萝卜灯。各处萝卜灯点好后,屋里屋外亮闪闪,仿佛进入仙境一样。

正月十六,可以把宗谱请下来了,与“过年”相关的各个步骤全部完成。这时候,小孩子要抓紧检查寒假作业的完成情况,大人修整生产工具,迎接新一年的开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招远农村正月“出门”的讲究:先看姑姑再拜丈人 饽饽要交换”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胶东年味记忆:老辈的招远农村 过年磕头有何规矩?

胶东年味记忆:老辈的招远农村 过年磕头有何规矩?

压岁钱,年味,大爷,大锅,父亲,大疃村,先生,全家人,吃饺子,大伯,招远,放鞭炮,父母,老大,记忆,少了点,自然是,那可是,出生于,汤里,比别,上开,物质生活,胶东老家,编者按,一家,下一辈,上百人,专利,五角钱

2020-02-26 #经典故事

组图:又到了蒸枣饽饽的时候 看烟台农村制作的场景

组图:又到了蒸枣饽饽的时候 看烟台农村制作的场景

饽饽,农村,时候,胶东,需要用,个头,大枣,垫着,枣核,硬币,米叶,习俗,习惯,亲戚朋友,时间,作用,场景,原料,包袱,张格庄镇,小孩,大火,年货,手指,户户,技术水平,烟台,果树,木头,炕上

2007-03-23 #短篇故事

胶东农村的年味:腊月的大集上 少不了卖饽饽粉的摊位

胶东农村的年味:腊月的大集上 少不了卖饽饽粉的摊位

饽饽,时候,价格,摊位,头道,大集,习惯,传统,农村,商品,包袱,胶东,集市,一种是,胶东人,白土,白亮,是农村,一代人,丘陵地带,三元,个头,买家,主妇,原料,化学成分,匠人,卖家,场所,地方

2016-11-18 #短篇故事

组图:过年期间烟台农村的一些常见面食 看看都有啥?

组图:过年期间烟台农村的一些常见面食 看看都有啥?

大枣饽饽,面食,地方,发糕,意义,时候,胶东地区,烟台,称呼,饽饽,在过,有不同,大饽饽,节节高,家庭主妇,东农村,盖上,习俗,一大,农村妇女,亲友,农村,原料,叫法,口味,名称,大锅,家庭,妇女,寓意

2011-04-06 #经典故事

招远这个小山村以一匹老马命名 这匹老马有着怎样的故事?

招远这个小山村以一匹老马命名 这匹老马有着怎样的故事?

主人,老马,这个村,水库,小村子,城子,地方,农民,康熙年间,跑回来,居南,后徐,村南,柳行,转山堡,闫家,招远市,小山村,兄弟二人,两地,人家,修城,农夫,农村,坟地,家村,声音,感情,忠心,阜山镇

2019-10-12 #故事会

看姥姥看舅舅还是看姑姑?烟台正月初二出门到底啥规矩

看姥姥看舅舅还是看姑姑?烟台正月初二出门到底啥规矩

舅舅,烟台,姥姥,姑姑,亲戚,规矩,丈人,亲属,正月初二,哪位,娘亲,娘舅,孩子,情况,时候,母亲,老辈,走亲戚,长辈,风俗,顺序,多数人,农村,一家,习惯,主流,习俗,传统,代表性,亲戚家

2011-04-30 #故事大全

会讲故事的文登花饽饽”圈粉”无数 美到不忍吃!

会讲故事的文登花饽饽”圈粉”无数 美到不忍吃!

饽饽,文登,创意,金麦,林红,威海,文化创意,中心,名片,好的,价格,城市,味道,故事,讲故事,麦兜,佩奇,丽的,食品公司,小猪,传统,人们,产品,农村妇女,内涵,天气,外形,文化,年产值,龟兔赛跑

2020-08-28 #故事阅读

网红词“谁买小米儿”背后的美食 玉米面饽饽 儿时的回忆

网红词“谁买小米儿”背后的美食 玉米面饽饽 儿时的回忆

美食,饽饽,玉米,玉米面,小米,时间,食物,农民,米面,面饼,工具,才能,朋友,温度,清水,炖菜,美味,农家院子,大铁锅,农家,农村,市场,种类,锅底,乡村美食,好的,伯伯,人们,五花肉,人家

2015-03-2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