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山西吕梁民俗调查

时间:2011-07-24

每到重大节日和婚丧嫁娶,来到吕梁山区的大小村寨,总能看见一些穿着羊皮袄,戴着尖顶的帽子,手拿着花伞的伞头,他们带领着秧歌队,或就地开场演出,或

提示:本文共有 34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吕梁民俗

伞头秧歌伞头秧歌流行在吕梁临县、石楼、柳林、中阳、离石一带,尤其以临县为盛,是一种载歌载舞、主要是唱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每到重大节日和婚丧嫁娶,来到吕梁山区的大小村寨,总能看见一些穿着羊皮袄,戴着尖顶的帽子,手拿着花伞的“伞头”,他们带领着秧歌队,或就地开场演出,或走街串巷表演庆祝节日。艺人技艺水平高超,属于一种即兴表演。

相传,伞头秧歌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是当地为了祭祀神灵举行的民间活动。古老的演出习俗是,第一天,秧歌队先到村外祭祀雨神、田神、河神,然后祭拜大小庙宇,最后到山上去送瘟神。祭祀活动开始时,秧歌队员要跪在地上,由伞头编唱祭歌,祈求神灵为村民消除灾难,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第二天,开始在村里的街头、空地、院落进行表演。一个村演出三五天后去邻村表演。演出结束后,还要到山上送瘟神,表示把黄河岸边各个村庄的瘟神都送进黄河。这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拜,也掺和了后世的迷信思想。后来,逐渐变成了一种民间娱乐形式。伞头秧歌的演出时间大多在春节期间,婚丧嫁娶也会进行。秧歌队的规模是前面为打门旗和彩旗的人组成的仪仗队,接着是吹打乐队,然后是秧歌伞头和各种装扮的演出人员,还有竹马、旱船、大头娃娃、高跷、狮子、龙灯等与之配合,各种民间活动融合在一起,十分热闹。

伞头秧歌的表演分为演秧歌和唱秧歌两方面。演秧歌有三种形式,分别是:“过街”、“小会子”和“掏场子”。唱秧歌是由伞头编唱,秧歌队其他成员帮唱的一种表演。

临县伞头秧歌独特的表演方式、伞头人自身表演能力之强,以及临县当地对秧歌艺术的重视,使得伞头秧歌能经久不衰,广为流传。

中阳剪纸剪纸艺术是吕梁中阳县的传统艺术之一,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中阳剪纸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知名度。中阳剪纸主要为妇女制作,象征着劳动妇女的勤劳与创新。

中阳剪纸风格古朴,柔和细腻,给人以静水流深的意境之美,剪纸对象可为人物,花鸟等等,世间百态应有尽有,多为劳动人民在生活劳作中最为真实的反应,反映了当地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态度。这些剪纸作品可用于窗花装饰,也可用于收藏,既有审美价值,亦有娱乐价值。中阳剪纸也可以理解为中阳劳动人民苦中作乐,将现实赋予文艺的产物,是当地人最为钟爱的活动之一。

中阳剪纸和当地民俗不可分割,它的表现内容主要有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其中包含了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这些剪纸多以红色的纸张剪成,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它代表着喜庆,吉祥,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但有时根据不同的礼仪习俗也会有紫,黑,黄,绿,蓝等不同颜色的剪纸。

在中阳剪纸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它风格纯朴、刚健,而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和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孝义皮影孝义皮影论历史可以到春秋时候,可以说孝义是中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入选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皮影戏中的人物,是雕刻艺人在处理好的动物皮上经过复杂的工序才完成的,不同的色彩与装饰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它们的精致和复杂程度不亚于京剧;皮影戏的表演也不是易事,好的皮影戏离不开老艺人的独到经验和艺术功力,也离不开场上的配乐和旁白。艺人们对于皮影声腔也要拿捏到位,有的粗犷有的轻快,有的朴实有的华丽……孝义皮影木偶剧团曾组织在全国各地巡演,也获得人们的广泛赞誉。

政府也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十分重视,在孝义当地就专门设有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皮影木偶实物,一幅幅皮影人物栩栩如生,让人们不禁对制作皮影的老艺术家心生敬佩。但是到目前为止,皮影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随着科技的发展还有各种电子产品的出现,皮影戏的表演已经不多见了,也可以说是几乎销声匿迹了。皮影戏从繁荣渐渐走向了衰落,就像其他的一些老艺术一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制作皮影的技艺传承者也越来越少,但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人坚持在制作皮影,有些老人的心中还有对皮影的记忆,虽然皮影戏已渐渐离我们的生活远去,但它始终是我们孝义乃的四大文化品牌之一,亦是山西和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吕梁传说

义居寺之白马护寺传说义居寺位于吕梁市临县城三交镇枣圪垯村,关于义居寺的名字,来自于一个叫义居士的老人,由于临县方言“士”“寺”不分,所以就慢慢的发展成为义居寺。传说,在顺治年间,义居寺因为连年战争而荒芜,顺治五年,临县遭受旱灾,哀鸿遍野,就在这年秋天,义居寺迎来了一位老人,老人来了之后,就每天往寺里运粮食,老人又请人筑火台,设灶堂,县里的百姓听说这件事以后,纷纷来供奉,义居寺因此香火不断。一天,有个饥民晕倒,生死垂危,老人闻风而至,拿出一根银针,边扎边嘴里不知说着些什么,神奇的是,过了一会儿这个饥民竟然慢慢醒了过来。老人依靠自己的医术,救济了临县的许多百姓。百姓也不知道老人姓甚名谁,又因为老人做了许多善事,就把他尊称为义居士。第二年的春天,春雨润大地,临县获得了大丰收。于是义居士又修缮了寺庙,义居寺的香火也因此更加旺盛起来。义居士死后被葬在寺庙后的山上,并且百姓修了塔来纪念他。

传说义居寺有白马护寺,义居寺香火不断,寺里的僧人丰衣足食,有一年寺里换了个新住持,僧人更加不守戒律,他们慢诵经,懒敲鼓,更又胆大妄为者,打扮成有钱人家的公子,吃喝玩乐,本该是佛教圣地,现在却变的乌烟瘴气。又过了一段时间,寺庙里的僧人3莫名其妙的开始失踪,开始的时候,住持不以为然,但越来越多的僧人失踪,更为可怕的是,在寺庙的井里,湫水河里,发现了许多僧人的尸体,死相惨不忍睹。寺庙里的其他僧人都害怕自己会惨遭横祸,纷纷逃跑。那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义居寺占据风水宝地,僧人们又贪图享乐,引得一些凶神恶煞眼红。但义居寺毕竟是佛教圣地,他们只好吓唬百姓,祸害无辜平民,百姓因此不敢出门,香火也冷落了下来。临县被扰的不得安宁,而僧人还是醉生梦死,这更加助长了凶神恶煞的气焰,他们更加胆大妄为,一步步逼近义居寺。这就出现了刚才僧人纷纷失踪且惨死。香火冷落以后,慢慢威胁到了僧人的生存,僧人们没有办法,只好祈求佛祖指点迷津。就在当天夜里,住持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住持到了藏经楼上香,楼中石佛指责他,眼中有钱,心中无佛,话一说完,石佛飘然下身,化成一匹骏马,跑出门外。住持顿时羞愧不已,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第二天召集众僧,重新申明戒律。一天一僧人遇到危险,被许多凶神恶煞包围,在生死存亡之际,一匹白马本来,瞬间凶神恶煞消失不见。这就是白马护寺的传说。

千佛寺之千佛洞传说千佛寺,位于交口县石口乡山神裕村209国道旁。通过碑文记载,千佛寺兴起于元初,毁灭于明末,后来由佛教罗祖真派张老师父修复。又经过清朝历代修缮,但不幸的是,由于年代久远,荒芜不堪,今天所看到的千佛寺之建筑除了千佛寺原存建筑之外,留下的都是新建建筑。

传说,东汉明帝夜晚梦到金人,就派遣秦景使去天竺,著浮屠遗范,在“西天竺月氏国遇释摩腾、竺法兰二梵僧,白马驮经”,将佛教经典引入汉地中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有印度释摩腾、竺法兰二梵僧,白马驮经,在隰州温阳县(今交口县)创建皇家寺院白马寺、兴教寺、西明寺,建立梵宫翻译梵文经典传授佛教;同时,有印度大德檀那,在温阳山神峪千佛洞,传授婆罗门教(印度教)。唐玄奘天竺梵本翻译汉文的译场有:今交口县大周西明寺。可以认定慈云山是中国汉传佛教的发源地。

传说,交口县山神峪村有个放羊的孩子,经常喜欢去村北的山上去放羊。有一天,当他赶着羊群走到山里时,忽然听见石壁内有人发问:“山开了没有?”因为放羊的孩子既惊恐又害怕,所以一直不敢吭声。这样一连过了好几天,经过此地好几次,都是这样。放羊娃回家后,就把这事悄悄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尽管感到十分奇怪,但还是告诉儿子说:“如果碰上,有人再问你时,你就说:‘山开了!’”。

过了几天,放羊娃在山上放羊时,正要赶着羊群上北山坡放羊时,石壁内又传出了“山开了没有”的发问声。这时,放羊娃想起了父亲曾叮嘱的话。于是,就壮着胆子说:“山开了!山开了!”结果,话刚说完,放羊娃就听到“轰隆隆”的一声巨响。石壁那半座石山居然像刀劈一般地塌下来,随着滚滚尘埃,从里面走出一位肩背钢钎铁、手牵黑牛的巨人,朝云梦山的方向大步走去。瞬间,一座巍峨壮观的寺院,便奇迹般地出现在放羊娃的眼前。这就是今日交口著名的千佛寺的“千佛洞”。

作 者 简 介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1803班吕梁小组,小组成员:高洁,白楠,问敏,任雪,任慧,杨杉,独晓楚,张静芳,徐文秀,张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山西吕梁民俗调查”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山西交城县首届民俗花灯文化节

山西交城县首届民俗花灯文化节

交城县,交城,文化,山西省,华凌,利濠,华国锋,李立功,梁家庄,灯光设计,乡土人情,和发,和民,广告有限公司,世界各地,互联网,灵气,人们,元素,传媒,吕梁山,吕梁,名胜,初一,名人,历代,太原,吕梁市,品种,大众

2012-11-11 #经典故事

山西清明节祭祖民俗

山西清明节祭祖民俗

地区,冥钱,习惯,晋南,先人,坟头,寒食节,烧尽,禁火,面饼,多数地,可治,子福,毕祖,柏叶,黄儿,其源,两鬓,传说,介休,人人头,供品,全凭,原因,凉粉,吕梁地区,坟地,坟堆,寒食,子孙

2014-12-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山西偶遇迎亲团队 是当地民俗 还是景区表演?

山西偶遇迎亲团队 是当地民俗 还是景区表演?

景区,潘家大院,山西,山西省,大院,房屋,洛阳,南依,北依,园园,居廉,行山,潘家,东西,乐队,伴娘,北房,吕梁山,南房,厢房,县官,山地,地势,含义,唢呐,土楼,图案,大门,大字,场面

2010-09-07 #故事大全

山西临县三交镇启动乡村旅游暨罗家山村首届民俗文化节

山西临县三交镇启动乡村旅游暨罗家山村首届民俗文化节

三交镇,临县,罗家山,自然村,史家洼,吕梁市,合作社,村民,比例,社员,项目,总股份,报业集团,红枣,山西省,党委政府,全村,山西日报,大部分,民俗文化,民俗,文化节,文化局,方式,艺术,负责人,黄土高原,活动,乡村旅游,启动仪式

2012-02-08 #故事大全

山西美食之吕梁十大名吃

山西美食之吕梁十大名吃

特点,吕梁市,吕梁,羊肉,豆腐,山西,水晶,粉条,柏子山,传统名吃,老火锅,丈人,传统,历史,原料,口感,吃火锅,山西省,味道鲜美,孝义市,孝义,年间,火锅,白菜,色泽,荞麦,蒜泥,葱花,调料,风味小吃

2013-06-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来山西吕梁玩 三大吕梁特产美食无法拒绝 本地人和游客都爱吃!

来山西吕梁玩 三大吕梁特产美食无法拒绝 本地人和游客都爱吃!

吕梁,羊肉,孝义,小吃,吕梁市,山西省,教区,驴打滚,特点是,糖火烧,香味儿,不一样,委机关,美食吧,全境,主战场,中阳,做法,产区,侧柏,低脂肪,作用,冬寒,古建筑,口味,原料,名特产,可望而不可及,四季,咸盐

2009-04-29 #长篇故事

革命老区 山西吕梁的特色美食小吃

革命老区 山西吕梁的特色美食小吃

原料,土豆,吕梁市,人们,山西省,小吃,柳林,平遥牛肉,佐料,做法,兴县,孝义,形状,榆皮,猪肉,石头,石子,粉条,美味,羊肉,豆腐,加工,一种是,区的,汤咸,汤生,言中,闻其香,下吕,一道菜

2009-06-25 #故事阅读

山西吕梁兴县美味小吃

山西吕梁兴县美味小吃

兴县,小吃,辣椒,凉粉,美味,粉条,葱花,调料,香菜,是那种,东西,叨叨,历史,味道,朋友,下一次,多来,柳巷,大美,好的,小吃城,第一时间,都会,中头,人名,代名词,佳肴,作料,口水,内脏

2019-01-0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