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北大医学战疫记忆——因爱而温暖 因责任而勇敢

时间:2011-08-05

而在一周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援鄂医疗队20名白衣战士,也在湖北鄂州奋战55天后,平安凯旋

提示:本文共有 38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4月6日,北大医学405名抗疫战士,离开他们拼命守护72天的城市武汉,回到首都北京。而在一周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援鄂医疗队20名白衣战士,也在湖北鄂州奋战55天后,平安凯旋。白衣执甲,英雄归来!抗疫历程中有着太多温暖、坚毅、平凡、伟大,战疫记忆专栏特约北大医学援鄂抗疫医疗队员讲述感动他们的抗疫故事,分享他们的战疫力量。

战 疫 记 忆

本期讲述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 朱先娜

从武汉归来已十日有余,可我在武汉经历的一切却恍如昨日。像是做了一场梦,一场难忘的梦。驰援武汉的72天,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专业水平,都将是一笔无价的人生财富,我不悔前行!

出 征

我是一个东北女孩,在北京工作快六年了,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很少回家过年。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我都避开节假日,而今年,本已经约定好正月十五回去,但我又一次失言了。

庚子鼠年的新年里,武汉告急!湖北告急!疫情发生后,得知前线急缺医护人员,大年初一接到科室赵慧颖书记发起支援武汉的报名通知后,我立即递交请战书,没来得及与家人沟通,但我相信他们都会支持我!

“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是我毕业时的誓言,这次,我终于能在祖国最需要我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定尽我所能。

带着领导和同事们的重托,我和第一批医疗队的其他队员们义无反顾地逆行至这座饱受新冠疫情困扰的城市,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伴着轰鸣声,飞机降落在荆楚大地,这意味着抗“疫”之战正式打响。

负责的工作人员前来接应我们,看到他们无助的眼神,我瞬间有了一种使命感。他的声音已经嘶哑,一路上一直在说“谢谢你们的到来,谢谢你们能来帮助武汉!”我心想:武汉,你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去往驻地酒店的路上,武汉城内的红绿灯还在交替变换,路上却没有一辆来回过往的车,夜里的霓虹灯还在散发斑斓,路上却没有一个驻足欣赏的人。刚到达武汉,我就目睹了这最美和最伤的景色。同事用手指在车窗上写下了“武汉加油!人民必胜!”的字样。

1月26日,朱先娜作为医院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应急出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出发合影

战 斗

经过防控措施和流程培训,我和其他队员们很快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工作。真正到“战场”的那一刻,心里还是忍不住紧张。队长张柳医生给我们开了紧急会议,传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普通病房改成ICU和重症病房。室内环境、排风、物资设备等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和病人的语言沟通也是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尽快熟悉流程,尽快投入战斗是每一个队员的心愿。1月28日晚,“同志们,中法新城院区传染病隔离病房改建完成,今晚进驻病房!”队长张柳的一句话,让队员们瞬间沸腾。大家纷纷积极踊跃报名。最终我被选中,成为第一批12名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之一。

面对新冠肺炎,每一个踏进抗“疫”战场的医护都是“新兵”。从晚上21:00到凌晨3:00,这是我来到武汉后的第一个班。进舱前,王雯和王秋两位老师像妈妈一样,仔细为我和其他队员穿戴好每一件防护用品,并一遍又一遍的检查和叮嘱我们:“从这里开始,你们已进入工作区域,记住一定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加油,你们一定能行!”

1月28日晚9点,人民医院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队员

隔离病房污染区的护理工作跟平时完全不同,不仅要做治疗护理、生活护理还要做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感染控制,甚至垃圾的包装清理、腹泻患者的粪便处理等。

查体、记录生命体征、护理操作,这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当穿上这身厚厚的隔离服,一切都不一样了。平时非常简单的动脉采血,现在只能凭经验、细心和耐力慢慢摸索,平常两分钟就完成了,现在可能需要5分钟甚至10分钟才能完成。作为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我们对于有特殊问题的病人,要随时巡视,避免病人行动不便带来危险。

没多久,里面的衣服已湿透,汗水不间断地从上往下掉,眼睛周围的雾开始凝结成小水珠滴答打落在眼眶,眼睛开始有些干涩,睁眼有点困难。紧张忙碌的六个小时结束了,我小心翼翼地脱下防护服,瞬间眼前一片光芒。凌晨4:24,第一天隔离病房工作正式结束,安全顺利的完成任务!

眼睛周围的雾已凝结成小水珠滴答打落在眼眶

赵越书记和安友仲主任等来到武汉

2月1日,赵越书记和安友仲主任等来武汉与我们汇合,他们的到来给了我们一支“强心剂”。2月3日,我们又开展了新病区7C栋,同样面临重症监护病房改造的问题。不同的是,这个病区是由北大人民医院、同济医院和河南医疗队共同负责管理,工作模式较之前有所变化,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还要负责带刚来支援武汉的河南医疗队熟悉工作,因此工作量及压力都要比之前大了很多。

新病区的第一个夜班是凌晨3点到9点,对我来说这已经是第四个夜班了。我们一边收治病人,一边梳理工作流程,确保他们能熟练掌握穿脱防护服和出入感染病房过程中所有感控细节。我们的工作井然有序,跨省医疗团队完美合作。我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工作开始走上了正轨。

2月7日,姜保国院长率领11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家人们了,来和我们一起并肩战斗!2月8日晚21点,人民医院和北大医院、北医三院独立接管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病区正式启用。从病房启用至2月10日凌晨5点,重症隔离病房50张病床已经全部收满!

作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收治医院,工作艰辛程度要加上一个“更”字。除了常规护理外,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各种突发情况就像是一次次无情的“突袭”。患者病情加重、突发病情不断变化,有的患者被急救车送来时已命悬一线……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硬仗”的过程。面对一道道救治难题,我们人民医院的团队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成熟的医疗技术,无数次在疫情“风暴眼”中“掰开死神的手,把病人硬往回拽”。

出院患者给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赞誉

习惯了监护室里快节奏的工作,在这里遇到的挑战就是如何“慢”下来。身上穿着厚重严密的防护服,稍微活动便开始出汗,防护目镜也变得模糊,所以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头脑冷静、有条不紊、慢而不拖。与此同时,让病人“慢”下来也非常重要,对于新冠肺炎的患者来说,多少都存在呼吸功能受损的症状,如果情绪激动、过度活动增加氧耗,对病人病情恢复将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当病人烦躁、焦虑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病人,教会他们慢慢调整呼吸,学会平稳情绪。

我们常常在患者耳边说“有我们在,别怕”,尽全力给予患者心理和生活上的帮助。我们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上写上“加油!别怕!”,让患者重拾信心。一位杨阿姨总说:“谢谢你们,谢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谢谢北京大学,你们是一流的,你们辛苦了。”一句简单的“谢谢”,便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和鼓励。

重症病房里的护理工作,千头万绪,拼的不仅是体力,还有细致和耐心。大到血液净化、机械通气气道护理,小到静脉穿刺消毒半径、固定持针器姿势,都和在医院时一般无二。三查七对、预防跌倒坠床措施、压力性损伤管理,都需要执行的一丝不苟。

王泠主任、王茜、马蕊老师共同承担病房病人的压疮护理,每位病人2小时一翻身,4小时一换纸尿裤,并随时观察患者们皮肤情况。一位患者双下肢活动不便,他的皮肤入院之前就存在严重的皮肤压疮问题,因此我们格外关注,每次都叮嘱他大小便后要随时按铃,勤翻身,经过皮肤护理团队的细心治疗,病人的皮肤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隔离病房患者竖起大拇指,给予我们最大的信任和鼓励

抗“疫”一线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练兵场,是检验信仰与意志的“试金石”。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共有53名共产党员,他们始终冲锋在前,坚守在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岗位上,在实践中掌握真本事、练就真本领,党员们的行动深深感染了我。郭维医生的一句“党员必须先上!”鼓舞了我,我向党组织郑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找寻自己奋斗的方向与目标,希望用自己熟练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重症患者减轻疼痛。

归 途

深夜的病房静悄悄的,我们忙碌着,做好各项工作记录,无声且默契。病区的病人情况也趋于稳定,之前很多病人会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压力的情况逐渐缓和,巡房时见他们个个都酣然入睡,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样的梦呢?可能大家的梦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可以早日自由呼吸着这个英雄城市的空气,可以毫无顾忌地和亲朋好友面对面亲密交流吧!

3月18日24时,湖北新增确诊病例0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看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时,一天的劳累瞬间消失,防护服的笨重、护目镜的模糊、身心疲惫的感觉顿时无影无踪。这一天,我们期盼了好久!

在过去的日子里,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出色完成了医疗任务,稳中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势中,有我们贡献的一份力量。而我们,零感染!

从患者日新增数千人到日新增病例数为零,从一床难求到“床等人”,从“火神山、雷神山”火速建成到定点医院病区“清零”,从医疗物资短缺到防护用品保障充沛,从全国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到各个医疗队陆续撤离,每个节点我们都是亲历者,在救治患者的同时我们也见证了武汉这座城市在慢慢复苏。

北大人民医院医疗队出色完成任务离开武汉前合影

2020虽然开头难,但我的内心充满温暖和力量。感谢每一名患者,虽然我们看不见彼此的模样,但他们却让我见证了生命的顽强,见证了医患、护患之间的温暖,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也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

这个春天,我们因爱而温暖,因责任而勇敢,因你竖起的大拇指而更加坚定!72天武汉的记忆,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处 文图、视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朱先娜 整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张瑞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北大医学战疫记忆——因爱而温暖 因责任而勇敢”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北大第一批录取通知书选择给湖北省发放 均为医学专业的四名学生

北大第一批录取通知书选择给湖北省发放 均为医学专业的四名学生

录取通知书,北大,医学,郝文,北京大学,医生,疫情,人生,学医,武汉,钟南山,考生,工作,专业,学生,学子,封面,院士,刘彦君,刘彦,强基,君和,一线,之门,医疗队,地点,时候,故事,教授,湖北

2015-07-21 #短篇故事

影评:《勇敢往事》关于一代人理想 信念 情感与责任的故事

影评:《勇敢往事》关于一代人理想 信念 情感与责任的故事

方丹,知青,北大荒,杨青山,黑龙江,故事,电影,细节,镜头,儿子,往事,敌特,片段,棉大衣,水壶,生仔,经历,穿着,马车,细节处理,中主,申克,杨小勇,林子里,熊仔,熊孩,白菊,白桦树,真怀,国泰电影院

2010-07-09 #故事大全

防疫期间 发生在朱台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故事

防疫期间 发生在朱台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故事

朱台镇,南高村,北大医疗,第一时间,人员,自然村,学生,建议,情况,疫情,武汉,村里,身体,观察期,防控,作为一个,工作中,居家隔离,安排工作,很多人,沉浸在,疫情蔓延,萌芽状态,节日气氛,镇党委书记,这个学

2014-08-12 #故事阅读

一本道尽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背后故事的书

一本道尽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背后故事的书

研究,屠呦呦,青蒿素,教授,北大,张大庆,饶毅,呦呦,生命科学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中国科,回味,光辉,价值,史料,历史,图书,学界,意义,研究员,研究院,重大贡献,风雨,一个巨大,中国科技,助理研究员,出版社出版,医学人文,是我国

2011-07-11 #长篇故事

杏博 医学名人事迹:探医学之旅 倾肺腑之言

杏博 医学名人事迹:探医学之旅 倾肺腑之言

陈静瑜,肺移植,生命,医生,医者,微博,为民请命,中国,个人,医学,医术,器官,团队,绿色通道,病人,工作,微笑,立法,作为一名,肺腑之言,中因,可及,多呼,张慧杰,颜悦色,黄倩,责任编辑,人信,南京医科大学,人事

2020-09-02 #故事阅读

新民特写|医学新生的“第一课”

新民特写|医学新生的“第一课”

新生,医学院,疫情,上海医学院,国家,院长,名新,人群,上海,信念,医者,新民晚报,故事,时代,肺炎,责任,丁伟,丁锦,傅向东,彭鹏,易蓉,王振义,王振伟,颜福庆,金力,陈国强,雷神山,黄钢,先进个人,书院

2010-11-17 #故事大全

那些与医学有关的幽默故事

那些与医学有关的幽默故事

丈夫,医院,医生,射手,孕妇,收拾行李,大坚,新来,责任编辑,医学,僵尸,停尸房,医务室,医学院,单发,大哥,大爷,宝宝,学生,寝室,敌人,总能,搜狐,柜员,脚步,诊室,豌豆,分排,有关,一大波

2014-03-28 #故事会

这些医学纪录片你不能错过

这些医学纪录片你不能错过

医学,纪录片,医生,生命,推荐理由,医疗,川贝,医者,故事,医患,观众,医护人员,人性,妇产科,手术室,病人,视角,人间世,医患关系,生命里,责任编辑,中国,事件,全民,医院,双方,地方,家庭,奇迹,尊严

2010-12-25 #故事阅读